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克格勃绝密档案 >

第107章

克格勃绝密档案-第107章

小说: 克格勃绝密档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堡作为新罗马的地位的确立,这一地位被1054年东正教与天主教的正式分裂而永久
保持下来。虽然东正教主导的东方被伊斯兰教侵人,而天主教主导的西方的统一又
被新教改革所分裂,但东西方的文化界线依然存在。“从十字军东征开始,”历史
学家诺曼。戴维斯写道:“东正教就把西方看作是比异教还要恶劣的压制的根源。”
    正是因为分界线根基如此之深,所以才这么难以逾越。那些在20世纪末加入北
约的东欧国家,那些在ZI世纪初可能加人的国家,还有那些将来最有可能加人欧盟
的国家,统统都位于这一分界线的西侧。在东正教主导的欧洲地区,至今还没有很
具希望的候选国。
    对于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80年代后期西方政治家对戈尔巴乔夫力图在“共同
的欧洲家园”里确立俄罗斯一席之地的远大抱负所给予的欢迎,如今看来是虚伪的,
言不由衷的。“一个被排除在外并隔绝的俄罗斯,”历史学家乔纳森。哈斯拉姆认
为,“将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麻烦。”虽然俄罗斯是欧洲理事会、俄罗斯一北约联合
理事会以及西方为沟通东西方分歧而建立的其他组织的成员,但北约的扩张以及计
划中的欧盟的迸一步扩大,都让俄罗斯意识到它已被贬为欧洲的边缘国家。不足为
奇的是,俄罗斯国外情报局坚决反对这两种扩张。而对俄罗斯国家地位衰落的愤慨
无疑又加强了这种反对情绪。1989年的几个月功夫,东欧的革命便毁掉了苏联阵营。
    两年后,俄罗斯甚至比这更为突然地失掉了几乎一半以前由莫斯科统治的国土,
人们发现目前俄罗斯的版图比叶卡捷琳娜大帝统治时期还要小。有迹象表明,国外
情报局一些(或许很多)官员赞同现任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根纳吉。久加诺夫的观
点,认为西方的一个长远计划就是首先毁灭苏联,然后再阻止俄罗斯复兴。他们认
为,俄罗斯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反对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阻止西方的价值观获得胜
利。
    叶利钦当政十年,时间过于短促,不足以让俄罗斯从苏联集团的消失和苏联的
解体中恢复过来。就像战后的英国那样,叶利钦的俄罗斯,用迪安。艾奇逊的名言
来说,是“失去了一个帝国,但还没找到一个角色”。然而,对英国来说,它是在
一个政治稳定
    与经济恢复的时期失去帝国的,而对俄罗斯来说,却是在经济崩溃与政治分裂
中失去帝国的。俄罗斯目前正处在一个不寻常的时期,它虽有国歌,但却难以达成
共识来为它填上歌词,这正是其目前在国家形象方面所面临的诸多危机的一个表现。
    为树立自身形象,国外情报局追溯了它前苏联时期的过去,并将之改塑成一段
英勇的历史。1995年12月20日,它把契卡建立外国科75年的日子当作自己成立75周
年的纪念日来庆祝,并为此发表了一篇通篇都是赞扬言辞的文章,称颂苏联国外情
报人员的“辉煌业绩”以及“他们为捍卫祖国安全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对于其一
些昔日的英雄曾直接参与或配合了“大恐怖”中的暴行的可悲事实,国外情报局的
处理方法是矢口否认,荒谬地宣称他们与这些事件毫无牵连。在国外情报局对“大
恐怖”的描述中,唯一与之有关系的是它培养了“在叶若夫及贝利亚刑讯室中牺牲”
    的战士。作为国外情报局的负责人,普里马科夫是一部多卷本的苏联对外情报
史的“总编”,这部书旨在展现苏联对外情报机构“光荣而无私地为祖国和人民履
行了自己的义务。”虽然普里马科夫的这部史书还没写到冷战时期,但现在已经可
以清楚地看出书中决不会对第一总局在迫害持不同政见者与践踏人权方面的行为有
任何记叙。
    1996年,俄罗斯国外情报局发行了一张用英语与俄语制作的光盘,题目是“俄
罗斯的国外情报活动:契卡一克格勃一国外情报局”,光盘声称“首次以专业性的
观点记叙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秘密组织之一的历史与发展。”在这一多媒体版本对其
昔日成就的颂扬中,贯穿着一个核心目的,那就是强调前苏联的对外情报活动与今
天俄罗斯的国外情报活动的直接关系。光盘的封面上有一副捷尔任斯基的塑像,国
外情报局和联邦安全总局目前都希望将这座塑像重新竖立在鲁比扬卡外面它以前的
基座上。没有什么能比国外情报局重申其克格勃渊源更能显现俄罗斯对前苏联在对
外情报活动方面的继承性了。   
   克格勃绝密档案        
                 克格勃历任主席(1917-1991)
    1917—1926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肃清反革命和怠工特设委员
会(契卡)/国家政治部/国家政治保安总局1926—1934维亚切斯拉夫。鲁道福维
奇。缅任斯基(国家政治保安总局)
    1934—1936亨里希。格里戈里耶维奇。亚戈达(内务人民委员会)
    1936—1938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内务人民委员会)
    1938—1941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内务人民委员会)
    1941(2 -7 月)
    弗塞维洛德。尼古拉耶维奇。梅尔库洛夫(国家安全人民委员会)
    1941—1943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内务人民委员会)
    1943—1946弗塞维洛德。尼古拉耶维奇。梅尔库洛夫(国家安全人民委员会/
国家安全部)
    1946—1951维克托。谢苗诺维奇。阿巴库莫夫(国家安全部)
    1951—1953谢苗。杰尼索维奇。伊格纳季耶夫(国家安全部)
    1953(3 -6 月)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国家安全部)
    1953—1954谢尔盖。尼基福罗维奇。克鲁格洛夫(国家安全部)
    1954—1958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克格勃)
    1958—1961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克格勃)
    1961—1967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特内(克格勃)
    1967—1982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克格勃)
    1982(5 -12月)维塔利。瓦西里耶维奇。费多尔丘克(克格勃)
    1982—1988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切布里科夫(克格勃)
    1988—1991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克留契科夫(克格勃)
    1991(8 -12月)瓦季姆。维克托罗维奇。巴卡京(克格勃)   
   克格勃绝密档案        
                国外情报机构负责人(1920-1999)
    1920—1921雅科夫。克里斯托福罗维奇。达夫齐安(达维多夫)(契卡)
    1921索洛蒙。格里戈里耶维奇。莫吉列夫斯基(契卡)
    1921—1930米哈伊尔。阿布拉莫维奇。特里利瑟尔(契卡/国家政治部/国家
政治保安总局)
    1930—1936阿图尔。赫里斯齐安诺维奇。阿尔图佐夫(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内
务人民委员会)
    1936—1938阿布拉姆。阿布拉莫维奇。斯卢茨基(内务人民委员会)
    1938泽尔曼。帕索夫(内务人民委员会)
    1938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施皮盖尔格拉斯(内务人民委员会)
    1938—1939弗拉基米尔。格奥尔基耶维奇。杰卡诺佐夫(内务人民委员会)
    1939—1946帕维尔。米哈伊洛维奇。菲廷(内务人民委员会/国家安全人民委
员会/内务人民委员会/国家安全部)
    1946(69月)
    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库巴特金(国家安全部)
    1946—1949彼得。瓦西里耶维奇。费多托夫(情报委员会副主席,1947-1949)
    1949—1952谢尔盖。罗曼诺维奇。萨夫琴科(情报委员会副主席,1949-1951)
    1952—1953叶夫根尼。彼得罗维奇。皮托夫拉诺夫(国家安全部)
    1953(36月)
    瓦西里。斯捷潘诺维奇。里亚斯诺伊(国家安全部)
    1953—1955亚历山大。谢苗诺维奇。帕纽什金(国家安全部/克格勃)
    1956—1971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萨哈罗夫斯基(克格勃)
    1970—1974费奥多尔。康斯坦丁诺维奇。莫尔廷(克格勃)
    1974—1988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克留契科夫(克格勃)
    1988—1991列昂尼德。弗拉基米罗维奇。舍巴尔申(克格勃)
    1991—1996叶夫根尼。马克西莫维奇。普里马科夫(国外情报局)
    1996—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维奇。特鲁布尼科夫(国外情报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