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克格勃绝密档案 >

第4章

克格勃绝密档案-第4章

小说: 克格勃绝密档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箱子的最底层则藏着他精心挑选出的一些手稿。第二天,米特罗欣悄无声息地来到
了英国驻该国的大使馆,要求与使馆“负责人”对话。在此之前,英国人给他的印
像是相当刻板并“略带神秘感”,但在大使馆里他却被前来接待他的“年轻、迷人、
善解人意”,并操一口流利俄语的年轻女外交官所深深吸引。米特罗欣告诉她他带
来了有关克格勃的重要材料。当他从香肠和衣物下面拿他的材料的时候,女外交官
为他要了一杯茶。就在米特罗欣品尝着有生以来第一杯英国茶的时候,女外交官看
了他带来的部分手稿,并就此向他询问。米特罗欣告诉她这只是大量人事档案中的
一部分,这些人事档案中包括有关克格勃在英国行动的材料。他还答应一个月之后
再返回大使馆与英国秘密情报局的代表见面。
  有了3月份轻易穿越俄罗斯边境的经验,米特罗欣勇气大增,在第二次到这个波
罗的海共和国首都时,他携带了2000页打印好的文稿,这些文稿是他事先埋藏在莫
斯科郊外的那所别墅下面的。4月9日清晨,他一到英国大使馆,就向秘密情报局官
员出示了他的护照、共产党党员证和克格勃养老金领取证明以证实自己的身份,同
时递交了他的大量打印文稿,然后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就有关他本人、他的这些文
档以及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等问题进行了说明。两个月后,米特罗欣应邀再次回
到英国大使馆商讨到英国旅行的事宜。5月初,英国秘密情报局驻莫斯科站向伦敦汇
报了米特罗欣准备在6月份乘夜行列车离开莫斯科的计划。6月11日,米特罗欣随身
携带一个帆布背包来到了这个波罗的海共和国的首都,包里装着他档案中的另一部
分材料。在此以后他和英国秘密情报局官员进行了多次会谈,就其如何在该年秋季
到伦敦作进一步汇报进行了反复磋商。
  9月7日,米特罗欣在英国秘密情报局官员的护送下来到英国。在离开了苏联解
体后近乎杂乱无序的莫斯科之后,伦敦在他看来简直就是“首都城市的典范”。即
便是他以前只在照片中见过的街上长长缓行的车龙,其间点缀着黑色的出租汽车和
艳红的双层巴士的情景,也足以证明伦敦的繁华。米特罗欣在伦敦市区和郊外非常
秘密的、没有门牌号的房间里接受了盘问。在此期间,他终于拿定主意离开莫斯科
到英国定居,并和英国秘密情报局达成协议:他吐露出他所知道的一切并拿出全部
档案,英方则安排他的家人到英国。10月13日,米特罗欣潜回俄罗斯,为他的叛逃
作最后的安排。
  1992年11月7日,“十月革命”胜利75周年这一天,米特罗欣和家人来到他首次
和秘密情报局接触的该波罗的海共和国的首都,几大以后他们就来到伦敦,在英国
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这是一段甜蜜温馨的时光,米特罗欣感受到了自20年前开始
收集这些秘密档案以来从未有过的安静和从容,但时不时却有一丝脱离祖国的失落
感掠上心头。他知道很可能再也见不到他的祖国了,但这种失落感很快就消失殆尽,
尽管他仍然热爱着俄罗俾,但是他现在已是一位英国公民了。他用高级公民的铁路
票证到英国各地游览,从此他的眼界大开,他对英国的认识甚至比本地人还要深刻
得多。米特罗欣从1992年起,每周花数天时间整理他的档案,或把剩下的手稿打印
成册,或就这些档案回答来自世界各地的。情报部门的询问。到了1995年底,他第
一次和克里俾托弗·安德鲁会面,讨论编辑出版此书。虽然《克格勃绝密档案》
(原书名《米特罗欣档案》译者注)一书没有出俄语版,米特罗欣仍坚持认为
克格勃的秘密历史是前苏联史的核心部分,俄罗斯人民也有权了解它。他在1972年
就有了这种想法,他还认为克格勃在世界范围内的对外活动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的
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人们往往忽略这一点。
  由于档案里的材料涉及到如此多的情报机构和安全部门,英国媒体没有透露有
关米特罗欣及其档案的半点消息,但其中的点滴情况还是令人不可思议地泄露到了
国外。在米特罗欣叛逃9个月后,美国得到了首份经过略微篡改了的有关这份档案的
介绍材料。1993年8月,美国一位喜爱调查的新闻撰稿人罗纳德·凯塞勒出版了一部
有关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畅销书,该书部分取材于联邦调查局的内部资料,该书有一
段简短但耸人听闻地提到,‘美国联邦调查局从一个前克格勃工作人员那里探得情
报,这名工作人员曾接触过克格勃档案’:
  据他供认,克格勃在最近几年曾雇用好几百名,甚至可能有一千多名美国人为
他们从事间谍活动。这份情报如此明确,以至联邦调查局迅速查证了消息来源的可
靠性……到1993年夏天,联邦调查局驻各大城市的机构就已开始对此类案件进行调
查,并在联帮调查局国家研究室召开了一次绝密会议策划应因策略。
  凯塞勒没有指明由这位克格勃叛逃者证实的‘数百名美国人’中的任何一名,
一位未透露姓名的‘美国情报官员’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证实了美国联
邦调查局曾收到准确情报,这份情报使其对前克格勃在美活动的调查工作取得了
“非常重要”的持续性进展。但他拒绝透露到底‘有多少人牵涉此案’。《时代》
杂志报道说这名克格勃叛逃者透露了‘类似的有关此案的情报’,这证明他曾是前
克格勃第一总局的工作人员,但同时又指明凯塞勒‘严重夸大’了‘近期’在美活
动的苏联间谍人数。
  在米特罗欣的手稿里的确提到了‘好几百’名20年代以来各个时期在美国活动
的克格勃官员、特工或是联络员的名字,但凯塞勒误把这个数字错误地当成是‘近
期’的,而不是苏联在美间谍活动的整个时期的间谍人员数量。虽然凯塞勒的这个
数字受到普遍怀疑,但关于这名克格勃叛逃者并没有去英国而是到了美国的说法却
没有人怀疑。以后再也没有关于这名未透露身份的叛逃者的进一步消息,媒体对这
个故事的兴趣也逐渐淡漠下来。
  在以后的三年里,米特罗欣抄录的档案没有再被泄露出去。但到了1996年10月,
法国通迅社有报道称,在1981年至1985年期间担任国防部长的夏尔·埃尔尼从1953
年至少到1963年间曾效力于苏联集团的情报机构,但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在接到
法国安全部的调查报告后,却将这个丑闻遮掩起来,秘而不宣。“世界报”报道说,
从1993年起英国情报部门就陆续给法国安全部提供了‘一份大约300多名法国外交部
官员和驻外人员的名单,据说他们曾效力于苏联情报部门’。事实上,在由英国秘
密情报局提供给法国安全部的法国外交部官员和驻外人员名单,仅占米特罗欣抄写
的名单的很小一部分,例如夏尔·埃尔尼并未包括其中。而英法两国媒体对此事的
报道竟没有一篇将英国秘密情报局获取苏联派驻法国特工的名单一事和早些时候美
国凯塞勒关于一克格勃叛逃者曾广泛接触克格勃档案的故事联系起来。
  1996年12月德国《焦点》周刊报道说,据‘可靠消息’,英国秘密情报局也曾
向德国安全局提供过一份和克格勃有牵连名单,上面有数百名德国政治家、商人、
律师和警官的名字。至此这位英国秘密情报局的消息灵通人士被证实是一名曾广泛
接触过克格勃档案的俄罗斯叛逃者。《焦点》周刊稍后的一篇文章做了如下报道:
  联邦检查官正在核实大量详细线索,这是有关至今仍隐匿在德国的前苏联秘密
机构…一克格勃谍报网的最新线索。在克尔斯鲁厄的调查员正集中审查那些受雇于
克格勃的继任者俄罗斯国外情报局而为莫斯科提供情报的人员,这些人可能在冷战
结束后又开始重新进行间谍活动。此项调查工作是根据一份有关克格勃特工的详尽
情报进行的,这份情报由一位俄罗斯叛逃者从莫斯科情报部门偷带到英国。在经过
深入细致的研究之后,美国情报部1996年初将其中克格勃和德国有关联的所有情报
转交给了在科隆的德国安全局。
  到了1997年7月,在奥地利又一次透露出了米特罗欣抄录的档案里的一些情况。
奥地利的新闻报道引用了一份克格勃文件,这份文件在1963年被藏匿在萨尔茨堡郊
区的一个死信箱里,它为寻找一个代号为GROT的秘密武器库指明方位,该武器库里
藏有地雷、炸药和雷管,以备武装破坏活动所需。这份文件这样写道:
  从萨尔茨堡市出来沿沙勒莫瑟·豪普茨拉塞大道走上158号国道,在离市界8公
里处,巴特伊施尔格拉兹方向前进,那里有一个大石桥横跨山谷。在到这座桥
以前,离开国道,向右转向一条沿山谷通向埃伯纳的地方公路;然后继续前行200米
到达公路左边金属护栏的尽头。在到达金属护栏尽头之后,马上向左转沿与路标相
反方向的一条乡村路前行。武器库就位于离公路和乡村路岔道050米处(约60步)……
  虽然这家奥地利媒体并未指明这份文件的出处,但它却是来源于米特罗欣抄录
的档案。这份文件还表明在1964年维修公路时,武器库的人口被盖住了,地表也被
抬升,周围环境也改变了。克格勃决定不再打开GROT武器库并将之转移位置。奥地
利当局在1997年企图找到这个武器库的努力也告失败。米特罗欣的手稿表明与此类
似的克格勃武器库和电台掩埋点散布在欧洲和北美各地,有的周围还设有陷阶。
  在所有针对此事的新闻报道中,最能揭示米特罗欣档案的存在这一事实的还是
德国《焦点》周刊对此事的进一步报道。1998年7月,《焦点》周刊报道说,前克格
勃第一总局的一位上校曾接触过‘有关苏联特工的所有档案’,他把这些档案的手
抄本偷带出克格勃总部,并把它们藏在莫斯科郊区的别墅里。《焦点》周刊报道称,
此人1992年叛逃到英国,而后英国秘密情报局将这些‘具有爆炸性效应’的手稿从
别墅里取出带回了英国。四年后,在一次代号为“周末”的行动中,英国秘密情报
局就该档案中有关德国的材料向德国安全局作了简要通报。《焦点》周刊的这篇文
章这样写道:‘该叛逃者向德国安全局提供了数百份有关莫斯科派驻西德间谍网的
线索。’据说一位‘德国安全局高级官员’曾对此作出评论说,‘我们对这名叛逃
者知道如此多的情况感到大为震惊。显然莫斯科方面掌握着难以计数的敲诈勒索材
料。’据报道,联邦德国安全局已经得到50例间谍案的线索,并着手对另外12例间
谍案展开调查。
  但《焦点》周刊上的这篇文章受到普遍的怀疑,部分原因是因为从俄罗斯一间
别墅里竟泄露出所有有关克格勃的绝密档案的故事本身听起来就是不可能的;另外
一个原因则在于《焦点》周刊所提供的这些情报中唯一的一份详细材料耸人听闻。
这份材料指称‘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偶像’,前总理威廉·勃兰特在二战期间曾是一
名苏联间谍。德国国外情报局新闻处处长尤里·科巴拉兹认为有关勃兰特的这个故
事‘非常荒谬’,因而对此一笑置之。当问及按惯例国外情报局从不对被指称为俄
国间谍的个人发表评论,为什么对此事却一反常规时,科巴拉兹回答说:
  在我们的“账单”上要是能有这么一位地位很高的政治家,那当然是不胜荣幸,
但为了维护历史的真实性,我们认为有必要否决这种杜撰,因为这种捏造可能会因
某种政治目的而被误用。
  科巴拉兹对一位克格勃上校别墅里藏有秘密档案这一说法也同样认为是荒诞不
经而不予理会。他确信关于勃兰特的这个故事是出于前克格勃少校米哈伊尔·布特
科夫之口,他曾被苏联派驻奥斯陆情报站,1991年叛逃至英国。
  尽管科巴拉兹关于秘密档案的看法是错误的,但他关于勃兰特不是苏联间谍的
判断却是正确的。米特罗欣的记录稿表明,在克格勃的档案里确实有一份关于勃兰
特的文件(代号为北极探险者),这份材料证实勃兰特在二战期间曾在斯德哥尔摩
向苏联派驻该地的内务人民委员会的人员传递过情报,但这份材料也清楚地表明勃
兰特也与英国和美国的情报官员有接触,同时与列昂·托洛茨基的前任秘书也有来
往。此人是挪威人,被内务人民委员会视为苏联历史上的头号叛徒。而勃兰特向战
时同盟国的这三个国家提供一切情报的动机却完全是为了加速阿道夫·希特勒的失
败。他估计(这一估计是正确的)同苏联联系的最佳渠道是通过苏联驻俾德哥尔摩
的这个情报站。然而,被这份代号为“北极探险者”的文件推向尴尬境地的倒不是
勃兰特,而是克格勃。1962年,克格勃在获得赫鲁晓夫的个人同意之后,展开了一
次要挟勃兰特的行动。克格勃威胁勃兰特答应同他们合作,否则他们将拿出其在二
战时和苏联驻斯德哥尔摩情报站的交往的证据,这将‘引发不愉快’事件,但他们
的勒索阴谋最终遭到了失败。
  在这几年间,同联邦德国国外情报局和奥地利反间谍局一样,从斯堪的纳维亚
半岛一直到澳大利亚,世界各国的安全部门和情报机构,也一直在审查米特罗欣秘
密档案提供的线索,但这些通常并未引起媒体的关注。这些线索大多用于反间目的
或澄清以前的悬案,或取消在克格勃时期就开始的一些行动而不是一味地
去调查起诉某人,但也有许多案件的定罪证据就是来源于米特罗欣的这份档案。
  有一次,连米特罗欣本人也差点被要求出庭作证。一位叫罗伯特·利普卡的陆
军人员涉嫌此案,此人在60年代中期被分配到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国技侦情报单位)
工作,米特罗欣证实了此人的克格勃间谍身份。1993年5月,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德
米特里·德鲁金斯基假扮成一名叫‘谢尔盖·尼基京’的苏联总情报部派驻华盛顿
的官员,前去和利普卡接头。利普卡向他抱怨说早在25年前他就因为搞间谍活动而
负债累累,于是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他总共接受了‘尼基京’给他的1万美元。对以
前的间谍活动利普卡显得很自信,他告诉‘尼基京’说“法律追诉的时限已经过期
了”,但‘尼基京’纠正他说:“在美国法律中对间谍案的追诉是没有时限的。”
利普卡却回应说“无论从何种法律角度”,他“绝不会承认任何事情”。美国联邦
调查局随后对此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调查,最后于1996年2月在宾夕法尼亚州米勒斯维
尔镇利普卡的家中将其拘捕,并指控他曾向苏联提供秘密文件。
  由于利普卡拒不承认对他的所有指控,美国方面要求米特罗欣于1997年5月在费
城美国行政法庭审判利普卡时出庭作证。但正如《费城调查报》所说那样,利普卡
在法庭上的态度却出现了“惊人的转变”,“利普卡声泪俱下地承认了他曾给克格
勃特工传递过情报”。原来利普卡的律师诺纳德·F·奇德说服了他,让他在达成辩
护协议的条件下接受对他的指控,这样他将被判人狱18年,如表现良好还可能被提
前释放,这总比不停地申辩自己无罪而一旦定罪则将在监狱里打发余生强得多。尽
管法庭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