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绝密档案-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着泪光。而南希的目光一刻也不离开自己的丈夫,她那爱慕的神情让阿尔巴托夫
觉得她简直像个十几岁的小女孩突然间被安排在自己最喜爱的歌星身边一样。尽管
里根对记者们的讲话“非常浅显易懂”,但他却成功地扮演了“国父”的角色——
一个具有博爱精神、幽默感和平易近人性格的杰出领袖。
中心和克里姆林宫对里根都没有什么好印象。明显带着病容的勃列日涅夫1981
年5 月在克格勃一次重要会议上的秘密讲话中,谴责里根的政策是对世界和平的严
重威胁。接着,即将在18个月后接替总书记职位的安德罗波夫也发表了讲话。让大
多数与会者惊讶的是,安德罗波夫宣布,经政治局决定,克格勃和总情报部将首次
合作进行一项全球范围内的情报行动。这个行动的代号是“瑞安”——即“核导弹
袭击”这个词组首字母的缩写。它的目的是搜集关于里根政府对苏联发动先发制人
的核打击计划的情报(该计划是苏联臆造的、实际上并不存在)。苏联的这个错觉
一方面反映出克格勃向“主要对手”的决策层渗透的计划仍然未能获得成功,另一
方面也反映出克格勃准备再次倒向阴谋论。安德罗波夫告诫苏联驻外情报机构: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局势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具有爆炸性。”1982
年11月,安德罗波夫成为勃列日涅夫的继任者,但他一直保持着对克格勃的全面控
制,他经常接见克格勃的高级军官。在安德罗波夫担任苏共总书记期间,“瑞安”
行动一直都是国外情报局的首要任务。
几年来,莫斯科一直对里根政策进行“偏执狂式的解释”(苏联驻美大使阿纳
托利。多勃雷宁毫不过分的描述)。但是绝大多数苏联驻西方国家首都的情报人员
并不像安德罗波夫和克格勃领导人那样忧心重重。1982年6 月,奥列格。安东诺维
奇。戈尔季耶夫斯基加人伦敦情报站时,他发现所有政治情报处的同事都对“瑞安”
行动持怀疑态度。但是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愿意用自己的前途去冒险挑战中心做
出的判断。“瑞安”行动划定了一个错误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范围。实际上,所有的
苏联情报站都奉命搜集那些“令人担忧”的情报。中心对他们提供的情报表现出一
定程度的担心并要求他们提供更多的情报。华盛顿情报站站长斯坦尼斯拉夫。安德
烈耶维奇。安德罗索夫(克留契科夫的亲信)就是在那时不谴余力地提供这类情报
的人之一。
中心把1983年3 月美国宣布启动的SDI (星球大战)计划视为美国政府在发动
核战争前给美国公众进行的一次精神准备。1983年9 月28日,躺在病床上已病人膏
育的安德罗波夫用一种自冷战以来最悲观的措辞对美国的政策进行了谴责。(他说
:)
“令人发指的军国主义思想”笼罩着整个美国。“在帝国主义野心驱使下的里
根政府已经走得太远了,以致让人怀疑华盛顿能否在任何冷静的人都会停下来的那
一刻停止行动。”1983年11月,北约举行了代号为“能干的射手一83”的核导弹发
射演习。在这段时间内,中心内的紧张气氛达到了顶点。克格勃的领导人担心这次
演习可能就是美国对苏联进行核打击的先兆。此时,对于一些国外情报局驻西方国
家的官员来说,他们担心的是中心的慌报军情,而不是西方突然袭击的威胁。
1984年,“瑞安”行动逐渐被搁置下来(虽然并没有完全停止),这主要是因
为安德罗波夫和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该行动的两个主要策划者)先后去世。另外,
伦敦和华盛顿当局由于担心苏联国内的偏执情绪频频向苏方暗示:北约不会发动核
战争。克格勃驻外情报站提供的危言耸听的“瑞安”行动报告再次说明政治情报处
习惯于向莫斯科汇报它想听到的内容。一位负责政治情报的官员后来承认:为了取
悦上级,我们弄虚作假,呈送假情报,并依照“把什么都推到美国人头就万事大吉”
的原则行事。
那根本就不是什么情报,而是自我欺骗!
在里根的第一个任期里,和其他时期的情况一样,如果中心能多参考一下《纽
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内容而不是间谍的报告,它就能更准确地了解美国的
政策。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后,他的“新思维”在外交政策上
最显著的迹象就是对国外情报局提交的政治报告表示出了不满。1985年12月,自19
82年起就担任克格勃主席的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切布里科夫召集克格勃领导人
开会,讨论戈尔巴乔夫的一份措辞苛刻的备忘录,备忘录指出“在向苏联共产党中
央委员会和其他领导机构提交的情报和情报报告中,不允许有歪曲事件真实情况的
现象”。会议阿波奉承地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应该杜绝阿联奉承的报告并宣称遵
循“列宁提出的‘我们只需要全部真相’的准则”是国内外每个契卡工作者的职责。
一开始,戈尔巴乔夫对国外情报局下属的T 局(科技情报局)的工作产生了深
刻印象。在整个冷战时期,克格勃在搜集科技情报方面取得的成就远远大于它在
“主要对手”境内开展的政治情报搜集活动。对美国国防工业承包商和研究机构的
渗透比对美国联邦政府核心部门的渗透容易得多。科技情报也很少受到政治上的正
确性的影响,相反,政治上的正确性总是左右着政治情报处驻外情报站发回的报告
以及中心所做出的各种政治情报分析。但是在科技情报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障碍,
那就是苏联的国营工业体系在充分利用科技情报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如1971年,国
防部和电子工业部就仿造西屋电气公司生产的阴极射线管进行合作。两年后,由于
国家光学学院在生产中出了问题,仿造工作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但是,苏联决不会
从思想上接受失败并从类似事件中吸取教训,因为这样做将意味着承认苏联的计划
经济不如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外情报局报告的内容都集中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
体制中存在的结构矛盾上,却掩饰了苏联集团所面临的更严重的经济问题。
1970年,纽约和华盛顿情报站各操纵着九名科技情报间谍和五位“可以信赖的
关系”。1973年,中心在纽约情报站设立了美国科技情报站站长这一新职位,他的
职责是协调在美国的三个公开情报站的科技情报处的行动,并试图促使国际社会撤
消对苏联实行的先进技术出口封锁。1975年*局已经针对一些主要目标在美国国内
外安插了77名间谍和42个可以信赖的关系。
米特罗欣的档案确认了32名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活动的科技间谍和可信赖的
关系。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这十年间被发展的。另外,档案里还有8 个未注明发
展日期的间谍,这些人很可能也活动在70年代。苏联间谍所在的公司中有很多是美
国著名的国防工业承包商,其中包括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麦道公司和汤普森。拉莫。
伍尔德里奇公司。科技情报网中也包括一些在美国最著名的研究机构里工作并
能够接触到重要国防项目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及其所在研究机构包括:麻省理工
学院的麦克、芝加哥大学阿尔贡国家图书馆里的特罗普。除了民间科技情报网,克
格勃间谍也渗透到了美军科研机构当中,他们为苏联提供涉及最新军事技术的情报,
这些间谍包括:陆军电子工程师乔,他提供了关于军事通信系统的“有价值的情报”
;内尔帕,他曾在1977年参与了美国陆军物资发展与战备司令部开展的武器研究工
作。
米特罗欣交待了苏联科技情报网在“主要对手”境内情报收集的范围及对象,
虽然涉及到的内容比以往任何资料都广泛,但是却不够具体。例如,在米特罗欣的
档案中并没有提到加利福尼亚药材经销商安德鲁。道尔顿。李,此人曾于1975—19
76年间向克格勃墨西哥情报站提供过“流纹岩”侦察卫星的操作手册和其他卫星系
统的技术数据。李的情报来自他的朋友克里斯托弗。博伊斯,此人在位于雷东多比
奇的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公司的“流纹岩”侦察卫星制造厂里工作。除了从
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公司窃取的秘密情报外,博伊斯还提供了有关美国间谍
卫星监视苏联导弹实验的情报。1977年,李和博伊斯被捕,他们分别被判处终身监
禁和四十年徒刑。后来这两个人成了一本畅销书以及根据这本书改编的电影《猎鹰
和雪人》中的主人公,因而名噪一时。米特罗欣记录的另一份克格勃档案显示,在
这两人被捕一年后,克格勃又在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公司里发展了一位比他
们俩更重要、代号为泽尼特的间谍。博伊斯只是一名职员(虽然他能接触到机密文
件),而泽尼特则是一位科学家。
T 局为自己取得的成绩,特别是针对“主要对手”的成绩而感到骄傲,它希望
这些成绩能够引起苏联领导人的重视。1972年,勃列日涅夫得到的报告显示,在过
去几年里科技情报为苏联节约了1 亿多可兑换卢布。呈送勃列日涅夫审阅的成绩报
告包括:美国正在进行的宇宙飞船研制和为不载人的火星飞行所做的准备工作。勃
列日涅夫被告知,这些情报将解决目前苏联宇航计划所面临的许多困难。苏联科技
间谍还窃取了种子粒化技术。有人告诉勃列日涅夫说,这种技术能使苏联的粮食产
量增加2 —3 成,并可以缩短成长期,这无疑是不切实际的。1973年,T 局的报告
称,它共搜集到26000 份文件和3700件“样品”。虽然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属于机
密材料,但这些机密材料中包括土星火箭、阿波罗宇航计划、海神导弹、诚实约翰
导弹、红眼导弹。罗兰德导弹、九头蛇导弹及眼镜蛇导弹、波音747 大型喷气式客
机等绝密情报,以及后来苏联在设计明斯克一32型计算机时参考使用过的一些计算
机技术。
1977年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60周年,国外情报局在雅瑟沃汉开办了契卡荣
誉室。这里陈列着苏联间谍在科技情报搜集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T 局的展览称,
在过去五年里,它共搜集到14万份科技文件和2 万多件“样品”。有信息称,这些
情报为苏联经济创造了10多亿卢布的经济价值,并使有些科技领域里的研究工作提
前了2 —6 年。
列昂尼德。谢尔盖耶维奇。扎伊采夫,这位于1975年上任、充满活力、雄心勃
勃的T 局局长主张,应该允许T 局脱离国外情报局成为克格勃的一个独立局。他说
*局只需要它每年给苏联工农业部门提供的科技情报价值的1 %作为活动经费就够
了。
然而,国外情报局局长克留契科夫决不会让他的情报王国里的这个声望极高的
部门脱离他的控制。虽然T 局没能获得独立,但相对于国外情报局里的其他部门来
说它逐渐开始独立经营。T 局新招募的间谍大多来自科技或工程学领域。他们在安
德罗波夫学院(国外情报局的学术机构)里学习为他们专设的课程,并且与其他部
门的间谍分开进行训练。在驻外情报机构中,科技情报处官员很少与其他情报处的
同事一起工作。
负责向T 局下达任务的军事工业委员会当时已经对美国以外的目标开始显示出
比冷战初期更浓厚的兴趣。但是,美国仍然是苏联窃取科技情报的主要目标。1980
年,军事工业委员会获取的情报中有61。5%来自美国(有些在美国本土以外),10。5
%来自西德、8 %来自法国、7。5 %来自英国、3 %来自日本。1980年,军事工业
委员会共下达了3617项“情报搜集任务”,其中108 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完成
了;科技情报的成果使苏联3396项研究和发展工作受益。绝大多数情报都是科技情
报局提供的。
T 局顺利完成了军事工业委员会下达的多项任务,这主要归功于苏联科学界中
数不胜数的合作者:20世纪70年代,苏联科学界有共约90位间谍招募人员、900 名
间谍和350 位可信赖的关系。其中一些是苏联的顶尖科学家,他们在科技情报史上
构成了或许可以说是最大的“内行侦探”网。凡是从事与T 局“搜集任务”相关工
作的西方科学家,特别是美国的科学家都是克格勃的潜在目标。通常,苏联科学家
会首先去接触那些被选为目标的、而且研究领域相似的西方科学家,与他们建立联
系,发展私人或学院之间的合作关系。然后T 局再设法把那些天真或腐败的西方科
学家发展成间谍或可以信赖的关系。立陶宛科学院物理和能量研究所所长(代号维
托斯)就是这样一位所级域经理级)间谍招慕人。1973年,他发展了麦克——麻省
理工学院里的一位物理学家。萨特恩——麦道公司里的一个经理——也是以同样方
法在立陶宛科学院协助下于1978年被发展为苏联间谍的。
克格勃也积极挑选苏联学生参加与美国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并训练其中一些
人成为“内行侦探”。他们告诉学生去下列靠近情报站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就读,如
在纽约有:布鲁克林工艺学校、麻省理工学院、伦塞勒理工研究所、哥伦比亚大学、
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在华盛顿有:美国大学、天主
教大学、乔治敦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在旧金山有:伯克利大学、
加利福尼亚大学力时P 理工学院、南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
T 局所以能成功地打入一些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地方松
懈的安全措施。1985年,克里斯托弗。博伊斯出席了参议院调查委员会举行的听证
会。
该委员会主要针对国防工业承包商的安全措施展开调查。经克里斯托弗。博伊
斯证实,他和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公司里的同事经常“在上班时间,聚集在
研制‘流纹岩’卫星的‘黑色拱顶’房间里开怀畅饮”。他说,他们把巴卡第朗姆
酒放在密码机后面,并把一个用来拆除密码机的工具用作混和香蕉鸡尾酒和玉米酒
的搅拌器。也许,绝大多数其他公司里的职员不会如此放纵或者酗酒到这个地步,
但其他形式的读职行为仍然使这些地方的安全措施形同虚设。
由于绝大多数美国公司在海外开展业务,那些设立在外国的美国公司和美国本
土的公司一样容易渗透。70年代中期,克格勃在西欧的情报站把17家美国公司和研
究机构列为了渗透目标:设在伦敦、巴黎、日内瓦和波恩的情报站瞄准了国际商用
机器公司,巴黎情报站瞄准了得克萨斯仪器公司,伦敦和布鲁塞尔情报站瞄上了蒙
桑托公司,布鲁塞尔情报站盯上了西屋电气公司,罗马情报站盯上了霍尼威尔公司,
斯德哥尔摩情报站瞄上了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哥本哈根情报站则瞄上了美国国家卫
生研究所。经常有一些主动上门者到苏联设立在欧洲的情报站去提供帮助。例如,
1974年,一个居住在洛杉矾的加拿大人(后来使用的代号是斯普林特)来到苏联驻
赫尔辛基大使馆,声称他在一家电子光学公司工作,该公司研制激光反导弹系统和
用于枪炮、坦克、战舰和飞机上的红外线瞄准仪。他表示愿意出卖这些情报。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