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 >

第20章

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第20章

小说: 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威斯蒂德显然错误地以为他提出了一个衡量边际效用的适当方法,他说:“虽然我们想象的是一种完全理想的和精确的估计能力,即估计某人在既定条件下为获得所欲之物品而愿意做些什么,但是在这个想象的过程中,从理论上来说没有什么谬误;因而经济曲线方法在理论上应被看作是可取的。”他在另一处又说:“说有如此多单位的满足是不错的”。威斯蒂德衡量方法的不可能性,来自他的这个假定,即所做的劳动的“享乐价值”保持不变。同“想象一种完全理想和精确的估价能力”相比,他想象一种直接的效用尺度并没有更多的困难。他的分析程序为部分地图解无差异图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在无差异图上,任何一对数量部不可能是一致的价值,不管某人拥有的数量如何,也不管它可否直接衡量。当然,威斯蒂德可以得出一定的英尺数,但是,假定他开始分析时他所说的这个人已经付出了大量劳动(除非此人已感到厌倦),他便会得出另一套尺度,与第一套尺度有所不同。这两套尺度只在序数上相似;它并不构成通常所说的尺度。    
  威斯蒂德让读者自己作出“诸如咖啡和烟草之类”的曲线。他要读者自问:“每周或每天为一杯咖啡或一袋烟要干多少活,又要为第二杯付出多少劳动,把这些结果用虚线表示出来,看看它们是否遵循着什么规律,是否构成有规则的曲线。”尽管一个人能为他自己作出这种曲线一假定他有足够的想象力;尽管这些曲线可能对许多问题有用处;但它们并没有对效用作出令人满意的测定。    
  Ⅲ    
  通过研究效用衡量问题,威斯蒂德坚决认为,总效用曲线总会达于最大化,然后转而下降,直至变成负数。作者接着用了整整20页篇幅论及微积分,但同任何经济问题都毫不相干。当他回过头对曲线作出经济上的解释时,他就把曲线的斜度称为“边际效率”或“边际有用性”。从“最终的”变为“边际的”,这个术语的变动就此开始流行起来。但威斯蒂德没有解释他为什么认为“边际的”说法优于“最后的”和“最终的”说法,也没有对他从何处得此名词作出任何暗示,甚至在作为维塞尔的Grenznutzen(边际)一词的字面翻译而用它时也是如此。“边际的”一词在威斯蒂德《入门》一书中的确是突然出现的。也许作者在“经济圈”内已经用过这个词,而且觉得比较满意;无论如何,他是经常地很有把握地用这个名词了。    
  威斯蒂德在为他的基本概念下定义后,详细阐述了这些概念的用途,其详细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他从这些用途(它们是我们把边际效用和总效用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而形成的)之间的区分开始,从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的著作所作的严格区分开始。威斯蒂德解释了人们分配他们的时间于可供选择的两种业务之间的原理。他还研究了使边际效用曲线发生转折的条件,并对可能出现的基本转换类型作了说明。    
  关于与不同的物品效用的相互依存性有关的效用函数,看来威斯蒂德并没有想到。威斯蒂德为什么继续解释总效用(即一个人享受的效用量来自每种物品的各不相同的效用函数),而不是解释来自单一的效用函数呢?在单一效用函数中,所有商品作为变量加入其中,埃杰沃思此前已经指出了通向更一般函数的道路。对埃杰沃思的《数学心理学》一书,威斯蒂德是十分了解的,并引证过它,因而他理应对他同埃杰沃思的解说的任何差别感到兴趣,但他没有。埃杰沃思当然参加过“经济圈”的会议,并可能已向同伴们提出了他一直渴望提出的这一点,但他显然没有做到使他的异议对威斯蒂德留下必要印象的程度。是因为他没有看到这种差别的意义,还是他有名的无所谓态度再次胜过他对这种意义的感受,我们不得而知。埃杰沃思后来有一次机会来谈他想谈的这个问题,即在他对《入门》的评论(为数不多的评论之一)时,他的评论总的调子是肯定和赞扬,但也有批评。可是他在这里根本没有提到效用函数的形式问题。多变量函数没有随威斯蒂德著作而流行起来,肯定是因为在“经济圈”里没有人看出它的意义,埃杰沃思和威斯蒂德也不例外。    
  Ⅳ    
  《入门》第一部分研究个人,第二部分研究个人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一开头,对不可能在个人之间比较效用作了有力的申述。威斯蒂德说,这种不可能性“决不要因为怕完全误解了我们可以得出的全部结果而被忽视”,他说:“欲望和需求,即便是对一种相同的物品,只有存在不同的想法,就不可能彼此测定,或归结到一种共同的尺度……”他又说,假定三个人想要一件物品,就“无法确定其中谁最想得到它……”进行个人之间的任何比较,都会带来“这种可悲的异议:这种比较一定把某种东西作为测定的标准,而这种东西在作比较的不同人的心目中的含义并不相同……因此,在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的个人之间比较需求和欲望是不可能的。”他接着指出,在说明交换时使用边际效用,并不涉及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因为所用的仅仅是边际效用的比率,而比率在个人之间是可以比较的。    
  不过,威斯蒂德也同意这种看法:尽管不能比较个人的边际效用,但能比较一批人的平均的边际效用。他说,我们甚至不可能确定一个穷人对一先令的评价就一定比富人的评价要高。他接着指出:“但是,假定我们考虑到平均原理,即考虑到任何纯粹个人变量可以设想为在一定范围内彼此抵消,那我们就可以断定若干先令对穷人比对富人确实或应当值得更多。”威斯蒂德特别用这种集体之间边际效用的比较,首次依据上述论断说明“财富的更加平等”。    
  在说明集体之间可比性之后,威斯蒂德用了很长一节来解释需求曲线的性质。一开头就显现出他可能想利用同集体之间的比较相关的需求曲线。他以古尔诺的矿泉水例子指出,价格测定了“水对某共同体的边际效用”。威斯蒂德通过价格媒介得出了一条“集体的或社会的”曲线。到此为止,由于乐于以集体代替个人,他已经远离最初避免个人之间比较效用的立场;他甚至愿意比较个人的效用曲线了,他设计了一种方法,以此方法,他能从个人的各不相同的需求曲线引出对某共同体的总效用曲线。某人A从一个温泉购买药水q夸脱,“A在这年所用的q夸脱的总效用是:他宁愿为1夸脱支付而不愿没有它的数额,加上他宁愿为第2夸脱支付而不愿只有1夸脱的总数……再加上他宁愿为第q夸脱支付而不满足于(q-1)夸脱的总数。”威斯蒂德乐于把A、B、C、D等人的总效用加总,表示“所消费的总量对该共同体的效用之总和。”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容易的,也意识到在长久地坚持拒绝个人之间的比较之后,可以这样做,他说他必须忽略下述事实:“他们彼此相等不是主观而是客观的。”    
  威斯蒂德接着转向概述指导共同体内生产资源利用的各种因素,并指出其方向总是朝着这样的物品生产,这些物品具有最大的相对的边际效用(如其价格所示)。在这个分析中,特别是当他把分析扩展到许多物品时,越来越明显的是,他在这之前阅读过瓦尔拉斯的《纲要》,尽管他没有提到这本书。    
  他还表示了对劳动价值论的拒绝,而且更多地是朝着马克思而不是朝着英国古典派。他称劳动价值论是一种欺骗,他还解释了严肃的思想家们接受它的原因。威斯蒂德还有一种看法,设计边际效用论为什么不能迅速地战胜劳动价值论的欺骗,他说:“对任何一位留心观察面包的家庭主妇来说,证明一般价值论是十分容易的,尽管他们从未受过经济学教育。但遗憾的是研究经济学的人,“不属于这样一个阶级,在该阶级的日常经验中,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得到了最鲜明和最切实的证明。”因为他们不属于“很穷或很小心”的人,所以经济学的学生认为,日常经验同边际效用价值论是抵触的。威斯蒂德指出,因为边际效用论认为所有物品的边际效用皆同商品的价格成比例,所以没有一个人能有足够的某种物品以维持价格,或是指望任一物品增加1先令之所值大于另1先令之所值。富人或无忧无虑者认为他们拥有所需的一切(如面包);他们还认为他们能指出他们所需要的许多物品优于其他人所需的物品,因此他们会说,对他们来说,经验同边际效用论的结论是直接抵触的。可以设想这些论据已经在“经济圈”中提出过;威斯蒂德的煞费苦心的回答在当时是作为反驳加以发挥的。威斯蒂德没有困难地表明边际效用理论同经验事实的显而易见的抵触,主要是来自可分割性这个难题,加上“传统和粘性”所造成的某些东西。    
  传播许多新观点和在经济分析中扩大利用边际效用方面,威斯蒂德的《入门》树立了不止一个里程碑,但本书并不成功。它没有再版,未被译成外文,直到最近才有了重印本。    
  《入门》在当时受到的好评寥若晨星。埃杰沃思在《学会》上谈过它,总的来说给与了相当热情的肯定和赞扬;但几乎无人对埃杰沃思感兴趣的东西产生共鸣。庞巴维克说威斯蒂德尽其所能地发表了一些正确的观点,但是他又承认他不赞成《入门》中的数学,而且暗示说,威斯蒂德的数学可能隐瞒了作者的某些错误。后来的评论家一定会发现,庞巴维克的评论太过分了。         
《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 
理查德。豪伊著        
第十五章 德国的杂志文献及门格尔的著述(1871-1889)    
   Ⅰ    
  杰文斯的《理论》出版当年(1871年)在德、法两国无人问津,同样,瓦尔拉斯的《纲要》1874年问世时在英、德两国也无人置评。门格尔的《原理》在1871年出版时处于同样的境地,只有德国人对它有评论。德国当时有四份经济学方面的杂志,其中有三份注意到门格尔的《原理》。    
  《国民经济和文化史季刊》的评论最长,它开头提到1866年战后奥地利经济学方面的活动日渐活跃,对年轻的奥地利经济学家著作的高质量表示称赞。不过,完全是出于好意,这位评论者没有认识到门格尔《原理》是价值论的一种创新。这篇评论有两段较长的引语,其中第一段印自门格尔上述著作的前言,涉及门格尔所用的方法。评论者对门格尔的方法是同意的。第二段是门格尔特有的物品等级表。这位评论者最后慎重表示,在他看门格尔允诺的续篇之前,不对该书的价值作出判断。    
  门格尔的处境在下一篇评论中没有变得更好些,该评论的作者是弗里德利希·海克,发表在《一般政治学杂志》上。海克像上述匿名作者一样,对门格尔抱有特殊的态度。他称《原理》是近期经济学方面最好的著作之一,希望作者允诺的第二卷尽快问世。尽管有这些好意,海克还是忽视了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因而也就没有对它作出正确的描述和评价。价值论的革命失去了赢得支持的第一批机会之一,不是因为支持者反对它,而是不理解它。在最后一篇(又是匿名)评论中,作者对这本由年轻人写的经济学简明教科书表示悲叹。不消说,这种态度根本不可能对经济学中的新精神表示欢迎。评论者几乎没有触及本书的思想,也完全没有暗示它的内容有什么优点。    
  Ⅱ    
  从发表上述评论到70年代末,德国经济学杂志是世界上最好的专业杂志,也是谁都能阅读的,但它们都没有触及边际效用思想。率先打破沉默的是威廉·莱克西,他在《国民经济和统计年鉴》(1881年)上著文评论瓦尔拉斯的《经济物品价格形成的数学理论》。阅读过莱克西的概述之后,当不会怀疑他对运用边际效用的理解和重视,但他没有把瓦尔拉斯的著作同门格尔的《原理》联系起来。其原因显然是他没有读过门格尔的书,尽管他后来享有广泛涉猎经济文献的名声。在庞巴维克1886年的重要文章发表之前再没有出现什么东西。我们将在后面对该文予以详论。    
  下一篇关于边际效用的文章是朱利斯·莱尔在1889年写的,他有运用数学的能力和意愿;他熟悉并援引过前述所有重要的文献;这篇文章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近期某些著作的评论。亨利希·狄兹于次年发表了一篇类似的文章。题为“古典价值论和边际效用论”,这是“边际效用”一词在标题中首次出现。该文把各种问题深化了,并在后来惹起了鲁道夫·奥斯皮茨,庞巴维克,朱利斯·莱尔和罗伯特·祖坎德的答复。    
  1871-1889年间德国杂志的文章很少谈及边际效用,这倒不是由于编者们反理论的倾向。一些理论文章甚至谈到了价值问题,但没有谈到边际效用,例如,朱利斯·沃尔夫1886年的一篇文章虽然援引了杰文斯的《理论》和门格尔的《原理》,还用了差不多50页的篇幅讨论价值问题,但根本未提边际效用。加纳的文章也是如此。1888年出现的一篇文章比其他两篇都长,该文提到了边际效用,也涉及到庞巴维克、维塞尔和杰文斯;即使不是这样,它也是相当完整的。    
  Ⅲ    
  门格尔于1872年开始执教维也纳大学,次年晋升为副教授,1879年升为教授;他于1903年退休,1921年去世。为考察他同边际效用思想的进一步联系,我们在此只追述一下他大学生涯的前20年。1870年代初之后,门格尔同杰文斯和瓦尔拉斯一样,在边际效用问题上写的东西极少。他在《原理》之后写的第一批东西是一组文章,共有25篇,大部分是发表在《维也纳晚邮报》上的书评。就其性质来说,没有一篇包含效用方面的内容。评论的对象之一是J.E.加尼斯的《政治经济学文集》本书没有给他提供任何评论价值论的机会。直到1874年评论加尼斯的《政治经济学若干基本原理》(该书对杰文斯的效用理论持有异议),门格尔才可能被吸引来支持他的英国伙伴。1875年当他评论G.库茨的《匈牙利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史》时,他又一次眼光短浅地忽略了同他的一位先驱者的联系。他怀着极大兴趣仔细阅读了库茨的早期著作《国民经济学及其文献的历史发展》,他理应看到戈森的有关材料,并预见到安德森多年前对戈森的发现。    
  在发表这些报刊文章和评论之后,直到1883年出版《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之前,门格尔没有发表什么东西。1883年的这本书没有直接同他的《原理》联系起来,但它确实间接地促进了《原理》的传播,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引起了人们对他的注意,而他先前的《原理》并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门格尔对德国经济学的批评自然引起了德国教授们的强烈反应,特别是在他于次年以《德国历史学派的错误》作为对最初反应的答复之后。这样以来,在一些奥地利人中间便出现了某种凝聚力,后来的奥地利学派就是指这些人而言的。而沿着另一个方向惨淡经营的德国人,接哈耶克的说法,甚至“在这场争论结束之后30年,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德国人受这种现已在别处制胜的新思想的影响仍然较少。”    
  不过,对边际效用在奥地利人此时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