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作者:杨会军 >

第12章

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作者:杨会军-第12章

小说: 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作者:杨会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计划,并于9月18日悍然发动了入侵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在1930~1936年间,为了夺取国家政权,将整个国家变成对外侵略的战争机器,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组织连续制造了多起暗杀和政变事件。1930年11月,老财阀的代表滨口幸雄首相被法西斯组织“爱国社”刺杀身亡。随后,一些反对法西斯战争政策的日本政府官员、财阀和社会人士也受到了残酷的杀害。在法西斯势力的反复清洗之下,到1936年3月成立的广田内阁,实际上已经完全沦为听命于军部的傀儡政府,法西斯政权在日本最终确立下来。  

  遭到日本侵略之后,中国国民党政府向由英国和法国操纵的“国联”提出了控诉。“国联”却根据日本代表的建议,派出以英国人李顿为首的代表团,到中国“了解情况”。在讨论李顿报告书的时候,英国代表西门竟然声称:不能宣布日本为侵略者,应该承认在“满洲”已经形成的新的“现实情况”;还说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过多,十分需要“生存空间”。  

  由于侵略一再得手,并且得到了西方列强的默许和怂恿,日本法西斯的战争狂热更加肆无忌惮。为了加紧侵华步伐,日本国民经济也在全面转向军事化。到1936年时,日本军费已经比1931年度增加了一倍以上,占到国民总产值的47%。军工生产急剧膨胀,坦克部队、机械化部队和化学武器部队规模不断扩大。军队也从1930年的23万人扩充到1936年的38万人。  

  1933年1月,日本的侵略矛头进逼中国华北,于3月中旬占领了热河省和察哈尔北部。为了放手侵略中国,1933年5月日本退出了国联。1937年7月7日,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标志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最后形成。  

  精彩旁白: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区流传着一个手抄本——《抗日三字经》。据说作者是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全文如下:  

  人之初,性忠坚,爱国家,出自然。国不保,家不安,卫祖国,务当先。昔岳母,训武穆,背刺字,精忠谱。岳家军,奋威武,打金兵,复故土。唐张巡,守睢阳,奋战死,称忠良。文天祥,骂元兵,伸正气,留英名。郑成功,守台湾,抗清兵,美名传。刘永福,黑旗军,打法兵,英名存。七月七,卢沟桥,日本鬼,开了炮。佟麟阁,赵登禹,两将军,把兵举,守南苑,攻丰台,身虽死,有荣哀。姚子青,守宝山,一营兵,只余三。段云青,一等兵,身体健,国术精。遇敌舟,跃身上,一挡三,是猛将,左一拳,右扫腿,两倭寇,齐落水,余一寇,逃船尾,刺刀下,立见鬼。阎海文,是空军,打敌机,八架焚。掷炸弹,炸敌轮,轰一声,三舰沉。身受伤,落敌方,从容中,举手枪,先杀敌,后自戕,不屈辱,真叫棒。此数将,军人魂,青史上,美名存。 


第三部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30分,日本关东军驻南满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奉命炸毁了沈阳北郊中国东北军驻地附近的一段不到1米长的南满铁路路轨,然后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半小时后,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突然袭击,“九•;一八”事变爆发。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奉东北边防军司令部的命令——“力持镇静,不准抵抗”,不战而退。  

  19日凌晨,日军占领了北大营,中午12时,日军占领沈阳城及郊区的各重要军事机关和设施。同一天,日军还占领了辽阳、营口、抚顺等20余座城市,掠地千里。9月21日,日本驻朝鲜的一个旅团渡过鸭绿江,进攻吉林、辽宁。一周之内,吉林、辽宁两省沦陷在日军的铁蹄之下。11月19日,黑龙江省也失陷了。1932年1月2日,日军进攻锦州,直逼山海关,中国军队全部撤退到关内。短短3个月的时间,中国东三省的大好山河全部陷落了。  

  日军如此轻易地攻占中国东北三省,主要是因为中国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当时,日军在东北的兵力还不到1。5万人,即便全日本的兵力也不过23万人;而中国东北军仅正规军就有10多万人,全东北的总兵力不下30万人,武器装备也不比日军差。然而,国民政府首脑蒋介石一心只想消灭中国共产党、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日军发动进攻后,蒋介石通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缴械则任其缴械,入占营房即听其侵入。”日军攻占锦州后,蒋介石又命令东北军一枪不放地撤到关内。  

  受到中国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鼓励,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对上海发动了武装进攻,妄图夺取中国沿海重镇,建立通向长江流域和中国内地的侵略基地。驻守上海的中国第19路军在未接到抵抗命令的情况下,自动奋起自卫,迎头痛击敌军,粉碎了日军在4小时内占领上海的狂言。在蒋光鼐、蔡廷锴将军指挥下,19路军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歼敌1万多人;日军四易指挥官,兵力从6000人增加到10万人,一个月后仍被阻击在沿海的狭窄地带。  

  但是,蒋介石对19路军的英勇抗战根本不支持,不仅不派援军,反而命令19路军“及早收束,避免再战”。同时,指示中国海军与侵略中国的日本海军维持“友谊”,给日军送去鸡鸭鱼肉。5月5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淞沪协定》:承认日军可以留驻上海,而中国军队却不得在上海周围设防。  

  侵占中国东北之后,日本进而向中国华北地区扩张。1933年1月3日,日军攻陷山海关。3月4日攻占承德,占领了热河全省。随后,日军向长城各要塞发动进攻,中国29路军自动奋勇抵抗。但是,蒋介石却威胁抗日官兵“侈言抗日者杀无赦”,使29路军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最后被迫奉命撤出长城要塞。日军随即大举入关,占领了滦西、密云、遵化、唐山等22个县。5月31日,国民党当局与侵华日军当局签订了卖国条约《塘沽协定》,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对东三省和热河的侵占,华北门户从此洞开,平津受到直接威胁。  

  1935年6月27日和7月6日,国民党政府屈服于日军淫威,分别与侵华日军当局签订了《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同意从察哈尔省和河北省撤出中国军队及政府机关,出卖了察哈尔和河北两省的主权。  

  华北危机引起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关注,1935年6月15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吞并华北与蒋介石卖国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织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同年10月,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1月28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布了《抗日救国宣言》,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蒋抗日。12月9日,北平学生和市民3万多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史称“一二•;九”运动,从此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序幕。  

  而日军侵占河北后,又开始以演习为名在卢沟桥附近挑衅,每三、五天“演习”一次,真枪实弹,昼夜不断,有时竟逼近宛平县城,模拟攻城。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以卢沟桥为假想攻击目标,在宛平县城以北地区举行夜间军事演习。当晚11时,日军以“仿佛”听到宛平城内有枪声而致使1名日军士兵失踪为由,欲闯入县城中搜寻。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翌日晨5时,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县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拉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7月8日,日军大举进犯宛平县城,中国驻军英勇奋战,打退了敌军的猖狂进攻。当日深夜,中国军队实施夜袭,一举歼灭卢沟桥附近的日军,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狂傲气焰。日军见宛平城久攻不下,便玩弄缓兵之计,于8日深夜与北平市长兼第29路军副军长秦德纯达成3项口头协议:双方立即停止射击;日军撤至丰台,中国军队退到卢沟桥以西地带;宛平城内防务由保安队充任。  

  当时,驻守冀察和平津地区的是宋哲元麾下的第29军,包括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1个特务旅,加上地方保安部队,总兵约10万人。第29军原属冯玉祥将军领导的西北军。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反蒋战争失败,西北军解体。后经张学良允准,将其中的2。2万兵员改编成29军,下辖2个师。宋哲元任军长,冯治安、张自忠分任37、38师师长。国民党军分为嫡系、旁系和杂牌三种部队。29军不是嫡系,备受歧视。粮饷不足,武器装备尤为低劣。  

  利用休战之际,日军紧急向关内集结重兵。到7月16日,日军入关部队已达5个师团,兵力超过10万人,完成了包围平津的战略部署。7月18日,日军重新向宛平城发起大举进攻,炮轰长辛店,狂炸廊坊。7月25日,日军攻占廊坊。7月27日凌晨3时,日军向通县发动总攻。激战到中午,中国军队突围撤退。同一天清晨5时,日军出动飞机18架配合作战,围攻团河,中国守军伤亡逾千人。  

  7月28日黎明,日军出动40架飞机、40门重炮,对北平近郊发动总攻,大举进犯南苑、北苑和西苑。中国守军仓促应战,在敌人优势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被炸得血肉横飞,很快被日军切成数段,分割包围。不久,南苑失守,29军副军长佟麟阁壮烈殉国,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也在撤退时中弹身亡。  

  在战事失利的情况下,29军所部仍浴血奋战,节节抵抗,傍晚时分退却到北城圈。入夜以后,战况更加不利,日军已迫近北平南、北郊的城垣。鉴于战局已无法挽回,宋哲元便命令北平郊外部队向永定河右岸撤退。当晚11时,宋哲元与北平市市长秦德纯等离开北平撤往保定,第38师师长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平市市长之职,收拾残局。7月底,北平沦陷。  

  在北平激战的同时,驻守天津的第29军第38师一部,于7月29日向日本驻天津各机关及租界发动进攻。中国军队一度攻占了北仓飞机场及日军驻守的车站,迫近日租界的海光寺营房。但是,日军随后派来大队援军,中国军队寡不敌众,血战一昼夜后,于30日放弃天津,撤往马厂。  

  精彩旁白: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29军大刀队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通过电讯迅速传遍祖国各地,上海一家公司年仅23岁的职员麦新(原名孙默心)深受震撼。他的眼前浮现出一幕幕大刀队挥舞大刀与鬼子拼杀的壮烈场面,禁不住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产生了创作的冲动。于是,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挥笔谱上了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队的英雄气概,化成了艺术形象,一首《大刀进行曲》诞生了。出于对29军大刀队的崇敬之情,又写下了“献给29军大刀队”的副标题。  

  当年8月,麦新在上海浦东亲自指挥了首场演出,激起了听众强烈的共鸣。雷鸣般的掌声,伴随着抗日口号声震动了大厅。歌曲集中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无比的愤怒与仇恨,为中华儿女吹起了抗日的号角!  

  《大刀进行曲》原歌词如下: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天津老年时报》 


第三部分西安事变

  在国难当头之际,蒋介石不顾中华民族的危亡,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变本加厉地进行剿共内战。被蒋介石派到陕甘一带进剿红军的东北军和第17路军,对此非常愤慨,先后与红军建立了联系,自动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东北军司令张学良将军和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将军曾多次向蒋介石建议,放弃反共内战政策,实行联共抗日。但是,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对张、杨的建议加以驳斥和拒绝。蒋介石还委派蒋鼎文为西北剿共前敌总指挥,调遣嫡系部队进至豫陕边境,以压迫张、杨攻打红军。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飞抵西安,下榻临潼华清池,亲自督战,准备彻底消灭红军。蒋介石威逼张、杨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就把他们的部队调到福建和安徽,让中央军来剿共。这两种选择都是强人所难,张、杨已经与中共达成了共同抗日的协议,当然不肯与红军开战;而离开西北,早晚必被蒋介石清除异己、吞并消灭。因此,张、杨被逼无奈,秘密商量对策,决定一“苦谏”,二“哭谏”,最后一招就是“兵谏”——设法捉蒋,逼他抗战。  

  两将军尝试“苦谏”,毫无效果。12月7日,张学良又去华清池向蒋“哭谏”:“国家民族的存亡,已经到最后关头。非抗日不足以救亡,非停止内战、举国团结不足以言抗日。继续剿共,断无出路。”面对声泪俱下的张学良,蒋介石勃然大怒,严声训斥张学良年轻无知,拍着桌子说:“你就是拿枪把我打死,我的剿共计划也不能改变。”随后,连续几天,张、杨天天去劝谏,蒋介石一直无动于衷。  

  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被迫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当天清晨5时,东北军的一个连出其不意地进入华清池。蒋介石从睡梦中惊醒,慌乱地逃到后山,躲进乱草丛中。上午10时,东北军战士“果然在乱草从中找到了缩成一团的蒋介石”,连拖带架地把他塞进汽车,押送到西安新城大楼,软禁起来。  

  与此同时,17路军在西安城内扣留了国民党军政要员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和邵元冲等人。事变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和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等。  

  事变发生后,南京政府陷入一片混乱。12月1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做出决议,由南京政府下令讨伐,推举军政部长何应钦为讨逆总司令。12月17日,何应钦派飞机轰炸渭南和三原,并扬言要轰炸西安。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宋氏家族和孔祥熙更关心蒋介石的个人安危,主张和平营救蒋介石,并派蒋介石的英籍顾问端纳去西安试探虚实。  

  得悉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应张、杨两将军的邀请,派出了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组成代表团赶赴西安,与张、杨讨论处理西安事变的问题。12月20日,宋子文、宋美龄等人代表南京政府来到西安,谈判解决西安事变问题。  

  12月24日,事变双方终于达成了6项协议。主要内容有: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自由权利;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当天,周恩来亲自会见了蒋介石,对蒋进行了严肃的谈话。蒋介石表示同意上述协议,并以人格担保,履行协议。  

  至此,西安事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