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作者:杨会军 >

第8章

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作者:杨会军-第8章

小说: 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作者:杨会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月15日,德军5个师、2000对架次飞机猛攻拖拉机厂。苏军2个师被分割成许多孤立的战斗队,继续拼死战斗,宁死不屈。期间,苏联战士潘尼卡克独自阻击几辆德军坦克,用光了所有的手榴弹,身边只剩下两瓶液体燃料。当他抡起燃烧瓶,正要投向最近的一辆坦克时,一颗子弹打穿了高举在他头上的燃烧瓶,烈火顿时烧遍了他的全身。但是,他没有去扑打身上的火焰,而是跃出战壕,冲向德军坦克,对准发动机的外壳打破了第2个燃烧瓶。火舌和浓烟吞没了英雄和德军的坦克。当晚,德军付出惨重代价后,占领了拖拉机厂。  

  为了减轻德军对斯大林格勒市区的压力,苏联顿河方面军于10月19日从北部转入进攻,苏联第64集团军于10月25日从南面对德军侧翼实施了反突击。11月初,德军多次妄图攻占市区的防御点,都未能得逞。 


第二部分斯大林格勒战役(2)

  战斗到1942年11月初,德军方面在斯大林格勒地区仍有80个师,总计100万人,火炮10290门、坦克675辆、飞机1216架。其中主力部队是盘踞在斯大林格勒市区和西部外围一带的德国第6集团军和第4坦克集团军。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担任南翼掩护,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和德国第2集团军负责掩护西北翼。  

  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共有3个方面军,110万人,火炮15500门、坦克1463辆、飞机1350架。苏军兵力和装备已经优于德军。尤其是苏军新装配的1250门“卡秋莎”火箭炮,一次就可以同时发射1万发炮弹,威力非常强大。苏军已经具备了发动大规模反攻的必要条件。1942年11月7日,斯大林宣告:“敌人尝到红军新打击力量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1942年11月19日清晨,苏军首先进行了80分钟的炮击,然后以坦克部队为先导开始大举反攻。11月22日夜间,苏军收复顿河桥梁,3天内34个师渡过顿河。之后,苏军兵分两路,一路向西急进,直插德军后方;另一路向南直奔卡拉奇,于23日晨收复该市,当晚与苏联西南方面军会师,从而将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22个师包围起来。  

  苏联的强大反攻打得德军晕头转向。希特勒一面电令被包围的德国第6集团军司令鲍里斯稳住防线,一面急忙从各地战场上收罗了一些兵力,组成“顿河”集团军,调来曼斯坦元帅担任指挥,准备解救德国第6集团军。  

  12月12日,德国援军从科杰尼科夫斯基出发,不顾一路伤亡,向斯大林格勒猛冲。12月19日,曼斯坦德军突破重重阻截,抵达梅什科瓦河,距离斯大林格勒只有40公里。曼斯坦随即命令鲍里斯向西南突围,但是,被围德军已经精疲力竭,需要准备几天才能突围。而此时苏军已经突破意大利军的防线,挥师南下,直插曼斯坦德军的后方。曼斯坦为求自保,不得不向南撤退,同时电告鲍里斯停止突围。苏军乘胜追击,于12月29日收复了科杰尼科夫斯基,彻底粉碎了德军的解围计划,被围德军已成瓮中之鳖。  

  被围的30万德军每天需要750吨给养物资,但是德国空军每天只能送来100吨。因此,德军很快就出现了饥荒,弹药缺乏。包围圈逐渐缩小,德军伤亡与日俱增,伤员得不到照顾而奄奄一息,成千上万的士兵被冻死。挣扎到1943年初,德军每人每天只能分到1片面包,喝的是雪水,每人每天只有30发子弹,坦克缺少燃油而无法发动,大炮缺少炮弹。饥寒交迫的德军蜷缩在冰冻的战壕里,普遍厌战,先后有360名德军因为拒绝作战而被处死。  

  1943年1月8日,苏军向德军发出要求投降的最后通牒。鲍卢斯遵照希特勒的命令拒绝了。1月10日凌晨,苏军5000门大炮开始轰击德军,苏军坦克和步兵发起攻势。德军全线狼狈溃退,丢下遍地尸体,阵地在6天内缩小了一半。苏军再次建议德军投降,又被鲍卢斯拒绝了。1月22日,苏军发起全线进攻,经过4天激战,推进了10多公里。  

  1月24日,鲍卢斯向希特勒哭诉:“部队已经弹尽粮绝……继续抵抗已无意义。崩溃在所难免。部队请求立即允许投降,以挽救残部生命。”但是,希特勒从不怜惜士兵的生命,斩钉截铁地回答说:“不许投降!死守阵地,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当日,为了刺激德军继续抵抗,希特勒大肆加官进爵,提升鲍卢斯为元帅,其他117名军官各升一级。  

  1月27日,苏军开始消灭残敌的战斗。至2月2日,被围德军全被歼,其中生俘9。1万,包括24名将军和2500名军官。鲍卢斯在斯大林格勒中心百货公司地下室被苏军俘获。  

  2月3日,希特勒宣布全国为在斯大林格勒阵亡官兵致哀4天,最后还挖苦鲍卢斯说:“他还是没有能够跨进永垂不朽的门槛。”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正如毛泽东所说:“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  

  精彩旁白:苏联人几乎爬在水中战斗着,在伏尔加河结冰以前和结冰之后,这条河一直是他们惟一的供应线。伏尔加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大湾曲,河面宽有数里,因此运送军火的人必须在数里之中冒着德军暴雨般的炮击往返。苏联人必须保持供应川流不息,因为一旦断了,那就是战争的失败。  

  ……最后,我们走到红十月工厂花园的尽头,站在一个小丘上。这小丘高出一所现代建筑余烬15英尺,这就是德国东进的尽头,下临河边。由柏林出发,德军不远万里跑到这“希特勒的目的地”——但是也就在此止步了。  

  ……我和崔可夫将军在一个掩蔽部里用餐。……在席上,我遇到一个红颊的乌克兰少女,整个战役期间她都在供应队中工作。我没做过受得起这份光荣的事情,但是她给了我一杯刚由伏尔加河的冰溶解成的水,我从未吃过味道更好的东西,我把这点告诉了她。  

  她注视着我,骄傲地微笑了:“它应该是好的,它掺合了苏联人民的鲜血。”  

  战区每条河流,都掺有苏联人民的鲜血。……苏联用生命和鲜血筑成的威望,必是一件在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实。  

  ——(美)埃德加•;斯诺著《苏联为什么打得这样好?》 


第二部分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希特勒仍然不肯善罢甘休,随即实行全国总动员,竭力搜罗炮灰,将苏德战场上的德军总兵力补充到520万人,妄图夺回失去的战略主动权,进而占领顿河、伏尔加河流域,进攻莫斯科,完成1942年未竟之业。  

  1943年3月初,德军在南部战线发起突击,3月16日重新占领哈尔科夫,3月18日占领别尔哥罗德。苏军奋勇抵抗,很快稳定了战线,并且在库尔斯克地区对德军的防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双方都向库尔斯克方向调遣兵力,一场新的大厮杀即将开始。  

  然而,此时的苏德战场已经今非昔比了,苏军已发展到640万人,在大炮、坦克和飞机等方面的实力都超过了德军。德军在库尔斯克地区100多公里的狭窄地段上,集中了约90万人,编有17个坦克师、3个摩托化师和18个步兵师,配备2000多架飞机;而苏军则调集了133万人,配有3600辆坦克、2万门大炮和3130架飞机。  

  同时,苏军的情报部门紧盯着德军的一举一动。1943年7月4日,苏军从一名德国俘虏的口供中得知:德军将在7月5日凌晨发起进攻。  

  7月5日凌晨2时许,苏军先发制人,抢先炮轰德军阵地,打乱了德军的火力配系。5时左右,德军兵分两路发起总攻,北路德军从奥廖尔方面南下,冲入苏军阵地9公里;南路德军从别尔哥罗德一线北上,几天内突入苏军阵地达30多公里。7月12日,在普罗霍罗夫卡一带展开激战,双方共出动12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战。德军战死l万多人,约400辆坦克被摧毁,遭受惨重损失,开始全线退却。  

  苏军乘胜追击。8月5日,北线苏军收复了被德军占领2年之久的奥廖尔,南线苏军收复了别尔哥罗德。当日午夜12时,经斯大林提议,120门大炮在首都莫斯科齐鸣12响,向英勇的红军表示祝贺。这是苏联从战争爆发以来第一次鸣礼炮庆祝苏军的胜利。  

  8月23日,苏军胜利开进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至此,库尔斯克战役以苏军的辉煌胜利而结束,希特勒妄图挽回战略主动权的最后一次挣扎彻底失败了。此后,德军在苏德战场完全地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再也无力发动进攻战了。在这次战役中,德军损失50余万人、3000门火炮、约1500辆坦克和3500架飞机。  

  库尔斯克战役之后,苏军继续全线出击,穷追猛打,德军节节败退。9月份,苏军收复了诺沃罗西斯克和塔曼半岛,彻底肃清高加索地区的敌人;收复了苏联的重要工业区顿巴斯,从陆地上封锁了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德军。9月25日,苏军收复斯摩棱斯克,为收复白俄罗斯占据了前哨基地。由此西进也是将来直捣柏林的捷径。  

  10月25日,苏军收复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进抵第聂伯河河口附近。11月6日,收复乌克兰首都基辅,11月底,收复戈梅利。  

  回首1943年,斯大林指出,这一年“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苏德战场上的战斗中,损失了400多万官兵,其中被打死的至少有180万人。此外,德国人在这一年中,损失了14000多架飞机、25000多辆坦克和不下于4万门大炮。”苏军在中部战线前进了500公里,在南部前进了1300公里,收复了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943年也是苏联国防力量转折的一年。苏联在这一年新建立78个师,还储备有9万多名军官,生产了35000架作战飞机、240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苏军在人数和装备方面都超过了德军。而且,受到胜利的鼓舞,苏军士气空前高昂。  

  精彩旁白:德军何以失败?崔可夫将军在胜利后作过了两句分析:“德军在战术上并无错误。但是,他们拿希特勒来做统帅,却犯了战略上的错误。”  

  ——徐学增等编《中外记者笔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部分反法西斯同盟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的突然爆发使得处于“孤军”奋战中的英国喜出望外、如释重负。那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正在契克斯别墅度周末。清晨7点多钟,邱吉尔获悉德军进攻苏联的消息后,立即吩咐侍卫用银盘子托着一支大雪茄给艾登送去,告诉他说:“首相向你祝贺,德国军队已经进攻俄国了!”艾登穿着睡衣赶到首相卧室,他事后回忆说:“我们在品尝宽慰的滋味,此刻我也无心品尝雪茄了”。  

  当时晚9时,喜形于色的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慷慨激昂地宣称:“过去25年来,没有谁比我更彻底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决不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面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情景,这一切都已黯然失色了……任何对纳粹帝国作战的个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希特勒“进攻俄国,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颠诸岛的前奏。…因此,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  

  而德军入侵苏联的消息传到美国时,当时正卧病在家的国务卿赫尔也立即打电话给总统罗斯福,热烈地表示:“我们必须尽力给予苏联一切援助。”次日,美国代理国务卿威尔斯代表美国政府,支持苏联,声明说:“今天的希特勒军队是美洲大陆的主要危险。”6月24日,罗斯福总统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美国将尽力援助苏联。  

  遭遇德国的突然入侵之后,苏联也迫切需要外界的武器和军事物资援助。因此,苏联十分希望加强与英美的友好合作。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指出:“我们为了保卫祖国的自由而进行的战争,将同欧洲和美洲各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这将是各国人民争取自由、反对希特勒法西斯军队的奴役和奴役威胁而结成的统一战线。因此,英国首相丘吉尔先生关于帮助苏联的历史性的演说和美国政府关于帮助我们的宣言,都是十分明显的例证。苏联各族人民对这个演说和宣言只能表示衷心的感谢。”  

  7月12日,英国和苏联在莫斯科签署了《苏英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双方保证,彼此给予各种援助和支持,不同敌国谈判,也不与敌国单独媾和。8月16日,苏英又签订了《贸易、贷款和支付协定》,英国同意给予苏联1000万英镑的贷款。8月间,苏英两国还同时出兵,从南北两面进军伊朗,保障了苏联从南部获得国际援助的交通要道。  

  与此同时,苏美之间也加强了接触。6月30日,苏联驻美大使乌曼斯基向美国政府提出物资援助和贷款要求。但是,美国军界多数人认为,苏联力量薄弱,支持不了几个月。因此,谈判进展缓慢。为了摸清苏联的实际情况,罗斯福派遣特使哈里•;霍普金斯前往莫斯科访问。  

  7月30日,霍普金斯抵达莫斯科,先后与斯大林进行了2次会谈。经过一周的奔波访问,霍普金斯对苏联的抵抗能力和苏德战争的前途有了新的认识,他向罗斯福汇报说:“我对这条战线坚信无疑。这里士气特别旺盛,对胜利充满了坚定的信心。”霍普金斯的莫斯科之行坚定了美国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决心和信心。9月初,美国援助苏联的第一个船队启航,驶往阿尔汉格尔斯克。  

  8月10,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大西洋纽芬兰的阿金夏港举行战时第一次会晤,共同商讨国际形势以及联合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政策。8月14日,发表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成为英美两国政治联盟的标志,对于动员和鼓舞世界各国人民加强团结,联合起来反对法西斯侵略产生了积极的意义。该宪章后来也成了联合国宪章的蓝图。  

  在大西洋会议上,罗斯福与丘吉尔还联名致函斯大林,建议召开苏、美、英三国会议,共同商讨对德作战和援助苏联问题。斯大林欣然同意。  

  9月29日,苏、美、英三国会议在莫斯科召开,斯大林亲自参加了会议。10月1日,三国签署第一个议定书,规定从1941年10月1日到1942年6月30日,英美每月向苏联提供400架飞机、500辆坦克及其他武器和物资;苏联则向英美提供原料。莫斯科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苏美英三国反法西斯联盟的初步确立。  

  10月30日,罗斯福写信给斯大林,宣布向苏联提供10亿美元的无息贷款;11月7日,美国又宣布把《租借法案》扩大到苏联,为提供援助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到1941年底,英国向苏联援助了669架飞机、487辆坦克和301支反坦克枪;美国向苏联援助了204架飞机、182辆坦克,以及18。9万部战地电话、67万英里长的电话线和4。5万吨带刺铁丝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被迫对日宣战,德美也相互宣战。美国从此正式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加拿大、萨尔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