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方与圆 >

第9章

方与圆-第9章

小说: 方与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由你来规划自己的生活,就是让别人来错估你的生活。  

  ·成功会使你的人生更快乐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多少年来人们都在探讨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人生的目的就是追寻快乐。但是一个人只顾追求快乐,会不会就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人?事实上许多的研究都显示:不快乐的人才通常是自我中心、消极、无趣和容易与人为敌的。相对的,快乐的人通常比较容易接纳他人、有弹性、有创意,而且比不快乐的人更容易调整生活中的挫折感。更重要的是他们比不快乐的人更懂得付出爱和宽恕。  

  一些研究者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他们安排了一些会让人快乐的情境,像是听一段笑话或是让最亲近的人突然给一份惊喜等,然后提出一些要求请受试者帮忙,结果发现快乐的人比较愿意帮助人,而那些在情绪不快乐状态下的人,就会显得很迟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见到这种现象。例如我们遇上了交通阻塞,几十分钟后,车子终于又能通行无阻了,这时我们看到另一个车道上有一个人想插入自己这一条车道中。如果我们心情很好,就会愿意减慢速度,让他能插进来。如果我们那天心情糟透了,我们可能会加快速度,不让他有机可趁,同时心里想着:“哼!我已经等了大半天,该轮到你们等等了吧!”  

  快乐的人都有某些特定的品质,像是心胸比较宽广,愿意接触人、帮助人,快乐的人才是更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所以一旦我们掌握了通向快乐的途径时,我们不只获得了个人的快乐,也会为我们的家人与社会带来福音。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呢?成功就是让人得到快乐的一种重要手段。  

  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最佳女主角奖的大嘴美人朱丽亚·罗伯茨的获奖辞,是整台晚会沉闷单调的获奖辞中惟一的亮点,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在台上大声尖叫,嘴里反复不停地表达着她的喜悦,她不顾时间的限定,叫着:“你们将计时器关掉,它让我很紧张。”然后对着乐队指挥调侃地说:“拿着圆棍子的先生,你也不要提醒我时间,以后我也许再也没有机会站在这台上说话了。”最后,她大声叫着:“我热爱这个世界!”  

  UT——斯达康公司副总裁吴鹰也说,当一批中国概念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他的一位好朋友在纽约交易所激动地说:“我以后再也不做坏事了。”  

  成功的人会更热爱世界,更觉得生活美好。成功的人得到了很多,因此也对世界充满感激,宽怀大度,于是他的人格也会变得高尚。  

  成功还是男人最好的装饰。你可以穿得衣冠楚楚,也可以将头发弄得油光水滑,这样装饰能抬高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但最好的装饰却是成功。一旦你成功,即使你头发蓬乱、衣衫褴褛,在别人心目中,你一样是光彩夺目的。成功就是一层光耀无比的光环,它笼罩着成功者,使他到了哪里都闪闪发光,使男人羡慕、女人喜爱、小孩崇拜。  

  追求成功的人还会永远保有年轻的心态,衡量一个人心态是否还年轻的最好方法,就是看他是否还有奋发向上的精神。  

  人生就像登山,只有在顶峰才能享受无限风光,即使到不了顶峰,但总是登得越高,能欣赏到的风景就越辽阔、越壮丽。就像美国著名女作家,《小妇人》的作者露意莎·梅·奥心科特所说:“在那远处的阳光中有我至高期望。我也许不能达到它们,但是我可以仰望并见到它们的美丽。相信它们,并设法追随它们的引领。”  

  要点:  

  人生就像登山,只有在顶峰才能享受无限风光,即使到不了顶峰,但总是登得越高,能欣赏到的风景就越辽阔、越壮丽。   



野性
  一不小心竟然成了名人,每天都能接到很多电话和来信,表达对我的仰慕和钦佩之情。我实在觉得愧疚,如果他们都知道我现时的状况,恐怕会有受骗的感觉。我取得了一点成功,经济条件变得宽裕,人也进入了所谓的上流社会,但却突然变得无所事事了。上班吧,嫌工资太低;自己做生意,又不喜欢;继续写书吧,我总觉得写书应该是有感而发,但现在已完全没有了感觉。于是只得每天胡混,与一帮朋友呼啸成群,去酒吧、舞厅、高尔夫球场打发时光,这样习惯了到也不觉得怎样。  

  那天去广州。刚下大巴,几个摩托车拉客仔就争先恐后地围过来,“去哪里?”“坐我的车去”。从他们的语气同眼神看,就像猎人遇见了猎物。摩托车载客也不过几块钱,但他们贪婪的眼神,使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生存欲望。“生存”这个字眼,对我已是多陌生呵!优裕的环境,无忧无虑的生活,早已使我的生存意志柔化,就像一个长期在囚笼里喂养的猛兽,虽然膘肥体胖,却早已失去了生命的野性。  

  回家后面对镜子看着自己:一副养尊处优、俗不可耐的小胖子模样。真是感到悲哀。这就是我吗?这就是那个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充满豪情的热血之士吗?真是惨不忍睹啊!那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呢?那种锐意进取的狂放呢?这一切的一切难道都已被岁月磨蚀殆尽了吗?  

  我突然明白了哲学家所讲的:成功者的最大敌人就是他们过往的成功。成功是一种负担,使你背上了包袱,害怕失败,使你患得患失,丧失了进取的胆略;成功使你养成了思维定势,原来取得了成功,以为继续这样还会成功,以至思想僵化,不善于捕捉时代潮流的信息,不善于求变;成功还会使你懒惰,使你丧失斗志,使你变得越来越平庸。  

  我记得《贞观政要》中,唐太宗与群臣的那场“草创与守文孰难?”的著名的辩论。创业诚然是一件大事,它是属于阳刚的,必得经过辛苦奋斗才能得到。但其实一个人只要有坚强的毅力,全力以赴,必然可以达到预期的成果。至于守成,那就不同了,它的重要性是属于阴柔的。明了守成道理的人,时时刻刻战战兢兢,经常处在“忧患慎重”之中。这种忧患慎重要小心翼翼,很有耐性地持续下去。虽然一时不会看到显著的成果,但是却万万不可粗心大意、稍有松懈。  

  成功困难,但要保持成功更困难。“勿忘初志”,这不仅是对成功者而言的,也是对我们每一个曾有着美好梦想的人而言的。要取得成功,难的不是一时的努力,而是如何将这种努力持之以恒。  

  我开始为自己感到悲哀。我真的堕落了,内心的灵气已被世俗的生活所淘空,轻捷的灵魂被污浊之气所笼罩已再也不能轻捷地飘起。现在好像神经已麻木,不知道爱好什么,不知道有什么欢娱,好像对一切都无所谓。上帝啊,这与死又有什么区别呢?司马迁说:“哀莫大于心死。”心没有死,但灵魂却已像一潭死水,荡不起半点微澜。  

  我要怎样才能振作,才能不再安于现状,才能重新寻找到奋进的精神呢?  

  报纸上有这样一条消息:中华鲟已成功地人工繁殖了几十万尾。这么大的数量,我想中华鲟已可以不算濒临绝种动物。但国际上仍将中华鲟视为一级保护物种,因为物种是否濒临灭绝不是以绝对数量来衡量,而要看它的野生种群数量。  

  很多动物在人工环境中成长,一旦放回大自然后,就丧失了生存能力。人工环境使动物缺少锻炼,磨灭了野性,从而也就失去了生存能力。我们可以看见动物园中的雄狮、老虎,它们只是空具猛兽的架子,却完全没有了猛兽的野性与张狂,没有了作为猛兽的生命力。野性是动物生存的基础。  

  我们人类同样来自于动物界,属于大自然,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变得越来越文明,但在这进化的同时,我们却越来越丧失了作为动物的本能——野性。  

  人是不能没有一些野性的,没有了野性,也就没有了不羁和奔放,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也就是失去了生命的力量,那么,生命又算什么呢?想着那些仅为三餐而搏命的拉客仔,内心真是感到惭愧。他们的生存本能是强大过我啊,他们的野性是强大过我啊。我明白了,我所缺乏的就是野性!  

  什么是伟大的灵魂?什么是伟大的精神?简而言之,从最基本来看,不就是生存意志,不就是要拓展生命力吗?活着就要发展,就要创造,就要像电影“异形”中的怪物,要将自己延伸向全世界!这是人的本能,这是人的生命意志。利益和享乐只是生命的奴隶,是生命力的战利品。  

  要点:  

  人是不能没有一些野性的,没有了野性,也就没有了不羁和奔放,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也就是失去了生命的力量。  

  ·一个民族不仅要崇尚文明,在这同时,也不能消亡了野性  

  野性就是侵略、就是扩张的本能;野性就是不安于现状,不循规蹈矩,奋力张扬自己的个性;野性就是喜欢梦想,就是奋发向上的雄心。这并不仅仅是我缺乏的,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中国人所缺乏的。  

  记得中学时代,老师教导我们说中国人勤劳智慧,我却发现课本中的定律、公式都是外国人发明,物理单位也都是外国人的古怪名字。长大后,再反思种种我们所离不开的产品,电视、冰箱、洗衣机、电脑、因特网、汽车、飞机等等,竟然都是高鼻梁、凹眼睛像鬼一样的外国人发明。有时我真有我们人种是否低劣一些的想法。  

  但报纸又介绍,美国波音公司三分之一的技术人员是华裔,美国流行一种说法是:美国人的钱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美国人的知识在华人的脑袋里。这说明华人不仅不笨,而且还很聪明。为什么华人在大陆不能取得成就,出国后就能有所作为呢?中国人常说:桔生淮南则成桔,生淮北则成枳。这是气候、地理原因造成。中国人出国是条龙,在国内是条虫。这种现象我认为是我们的制度、教育和环境造成。我们的教育不是教育,只是在驯育。我们只是被作为社会的工具在培养、在塑造,却从来没有顾及到我们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性和个人意愿。我们从小就被社会、被环境要求“要这样,要那样;要成为这样的人,成为那样的人”,但却从来没有自己的意愿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小时候要做妈妈的好孩子,长大后要成为社会的好公民。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呢?难道叛逆,有一些出格就是坏吗?  

  一位著名的美藉华人教育家,参观了中国的模范幼儿园。参观完后,他说真想哭。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上课时,个个把手背在后面,像被捆起来一样,一动不动地认真听教师讲课。纯真烂漫的孩子被当成机器一样训练,这不是扼杀人性吗?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然循规蹈矩,像小绵羊一样,但我们又怎么能寄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能有所作为、有创造力呢?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需要有野性,需要充满向上的精神,需要有强盛生命力的人。而我们大家在这种教育下成长,我们的野性已被磨灭殆尽,难道不需要一种新的精神来召唤吗?野性,不驯服,不同俗于社会,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我们向上走的力量源泉。  

  我们的思想僵化,人性被深深地束缚了。于是大家都一个样,小学毕业进中学,中学毕业努力上大学,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养育子女,最终衰老,循规蹈矩一辈子,又有多少自己的意愿呢?或者也曾有过,但最终在现实的压力下,也只成了一段美好的梦想。  

  我们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传统就是反野性的。儒、佛、道三教,是高深的文化,是高层次的文明,但负面影响也很大。儒教教人要“中庸”,佛教劝喻我们“前世造孽,今世苦修行”,道教干脆告诉我们“无为”。中国人的血液里就流淌着安分守己的因子。于是缺乏个性,没有独立意识,不喜欢异想天开,简单地说没有野性,就成了我们的民族性格。这也正是我们缺乏创造力,不容易取得成就的原因。看看电视中经常播出的记者采访吧!我们国人对问题的回答一定是大家都能预料到的,总是一本正经地复述报纸、电视上反复强调的那些千篇一律的大话、套话,难道我们没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的要求吗?我们不是机器,我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呵!  

  再看唐诗宋词,中华民族的奇葩。意境优美,清新隽永,是文坛绝唱。但当我接触了拜伦、雪莱的诗歌后,我感觉唐诗宋词,就像中华民族的传统一样缺少了人性的张扬。虽然有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但这是写景的奔放;苏轼有“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岗”,这是借写狩猎来表达诗人内心的狂放。中国文人的张狂仅仅是一种文学式的,缺乏一些对人的生命力的张狂。我们看一下雪莱的《西风颂》,“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这完全是借物来表达人的气概,是人精神上的张狂和野性,是人要毁灭要创造的大魄力。  

  最近去了一趟苏杭,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话真是不错。苏州园林精巧雅致,秀丽无比,那一山,一石,一水,亭台楼榭,回廊曲径,布局精巧,无不显现出独到的匠心,更何况园中有园,在方寸之间,充分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段,让你时时感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一位老画家告诉我,欣赏苏州园林,要有很高的层次,它集中国的哲学、美学、诗歌、绘画、工艺之大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我的确为苏州园林所倾倒,流连忘返;但同时我在想,一个民族的精英以此作为文化精神的归宿,这样的民族又怎能不衰弱呢?在苏州博物馆我知道了清朝120多位状元,苏州就出了20多位,苏州是中国有名的状元城;但苏州却没有产生大的政治家。古人的志向是什么呢?  

  比如杭州西湖,乍看就是一团小水潭,但当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时,你就能感觉它真是无处不入诗,无处不入画。西湖就像龙井茶,要细细地品味,特别要领悟古人强调的意由物发,意在物外的妙处。很多人游了杭州西湖后,都说不好玩,原因在于你只是走马观花地溜了一圈。西湖并不像九寨沟、像大海,一看就会勃发一种盎然的情怀,它需要细细地品,慢慢地感受,才能达到意在物外的境界。我在感慨西湖的秀丽时,再一次领略到江南文化的韵味。而江南文化正是中国文人所极力尊崇的,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这样一种诗情画意的纯文人文化,对于修身养性,提高人的品味是有益的,但她怎能造就有野性,能焕发出无穷创造力的民族呢?近代史上,汉民族数次被野蛮偏僻的少数民族所征服,还有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日本侵略军南京大屠杀,这些不都是明证吗?  

  我没有否定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意思,唐诗宋词、苏州园林都是世界艺术中的精魄。我只是认为中华民族虽有五千多年灿烂的文明史,但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使我们缺少了个性的张扬,野性的张扬。我反而感觉全世界各民族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