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做人做事做领导 >

第24章

做人做事做领导-第24章

小说: 做人做事做领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险搏斗,几天几夜不返航,因为利在海中。因此对许多人,只要有利可图,虽然山高万丈,人也要攀登;水深无底,人也要潜入。所以,善于管理的人,对人才要顺势引导。 

  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在用人时必须坚持扬长避短的原则。用人,贵在善于发展、发挥人才之长,对其缺点的帮助教育,固然必要,但与前者相比应居于次。而且帮助教育的目的,也是使其短处变为长处。如果只看短处,则无一人可用,反之,若只看人长处,则无不可用之人。因此,在人才选拔上切不可斤斤计较人才的短处,而忽视去挖掘并有效地使用其长处。 

  在人才使用上,不仅要用其所长,而且要“短中见长”。不知人短中之长,就不能做到善于用人。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并不是凝固不变的。优点扩展了,缺点也就受到限制,发扬长处是克服缺点的重要方法,而且长处和短处是相伴相生的,常见到有些长处比较突出,成就比较大的人,缺点也往往比较明显,常常“不拘小节”,大智若愚。因此,在选用人才时,要善于发扬人才的长处,以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至于那些胆大艺高,才华非凡,但由于某种原因受人歧视、打击,而有争议的人物,领导更要力排众议,态度鲜明,给予有力的支持。 

  用人学研究证明,高明的领导者在管理职员时,应利用爱人之心纠正他们,按照职员行为的准则来约束行为。所以说,有了绝对不可违反的准则,必然会在良好的秩序下实现管理,领导者也就可以正常的行使权威。制定不随意改变的管理制度、规范是高明的领导者进行管理的最根本途径。 

  趋利避害,用人所长,这是真正的用人之道! 

  正确地对待谎言 

  领导常常会听到部下的谎言,对这些说谎的部属,领导应谁的话也不轻信。太相信别人的话,往往造成领导片面地处理问题,引起其他员工的不满,所以作为领导应相信自己的判断,以事实公平地处理问题,使广大部属相信并肯定你的工作能力。 

  有人问淘金工,怎样获得金子?淘金工说:“金子就在那儿,你把沙子去掉后,剩下的自然就是金子。”这个回答颇有“禅”的意味,它指明了我们在生活中求真求善的最佳方式与途径。 

  我们都知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了虚妄地度过一生,我们需要切切实实地为世界留下些什么,或者是思想,或者是感情,付出的同时,我们也渴望获得和拥有一份真实,我们敏感的心灵不会为虚假的感情激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都不是为那些虚假的东西而存在的。无法想像我们有一天听到与看到的全是假东西,那将是多么令人沮丧的情境! 

  有一句西方谚语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跑出老远了。”不管你愿不愿意面对,事实上,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早已充斥着大量的谎言,我们无法回避它们,必须每天去面对、去听、去看、去感觉,甚至是不得不耐着性子地听和看。我们在生活中听到的谎言甚至比真理还多。怎么办呢? 

  一个成熟而富有健全理性的领导会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这些谎言,不管它是为了何种目的而说,他知道,任何谎言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面对一些特殊的情境撒谎,也可以说是人之常情。因此,他会坦然地面对一切,而且,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谎言所迷惑。大家很熟悉的那个老洛克菲勒的故事就是这样。 

  一天,老洛克菲勒在家中和小孙子玩得十分高兴,小孙子在屋里跑来跑去。老洛克菲勒把孙子抱到窗台上,使劲地鼓励,小孙子从窗台上纵身向下一跳,洛克菲勒接住了他,然后又一次将小孙子抱上窗台,再次鼓励往下跳,并仍旧伸手做出接他的动作。小孙子有了上次的经验,觉得这样很好玩,毫不犹豫地跳下。但这一次,老洛克菲勒突然缩回双手,小孙子“乒”地一声摔在地板上,痛得失声大哭。 

  这时,一位宾客正好从旁经过,目睹此情此景,十分惊讶,便走上前去询问这位大亨何以如此对待自己的孙子。 

  老洛克菲勒笑着说:“我要让他从小就知道,任何人的话都不可轻信,包括自己的爷爷。” 


第59节:杜绝私下议论
  好一个洛克菲勒!他把自己一生纵横商界得出的最精辟的为人处世之道,以如此简单明白的方式道出,实在令人震惊而又钦佩。 

  把谎言作为人类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正视它,的确有益于我们建设自身、保护自我。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无打虎心,虎有伤人意。”如果我们在同人相处时,心中先存几分戒心,那么世界上绝大多数骗局都将被识破。但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自幼受的教育并不是要我们存有防人之心,而是被灌输了许多不恰当的“人与人之间应互相信任”、“人性是善良美好”的观念,很多人就此轻易地上当受骗。 

  杜绝私下议论 

  人人都希望在工作岗位上能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愉快地工作。但是这种和谐的群体气氛,常会被一些无聊的小事所破坏,使大家的心里蒙上一层阴云。 

  当某人不在场时对其说三道四,这是破坏群体和谐的大敌。虽然言者未必怀有恶意,然而,由于谈论的是一个不在场的人,言论很易出格,让人听起来不无诽谤之感。 

  而这些背后议论一个人的言论,传来传去常常在无形中被夸大,尽管传话的人可能并无恶意,但一旦被受议论者听到后,足以使其伤透心。人类最难控制的器官是舌头,最难压抑的欲望是言语。常日想要堵住一个人的嘴巴,恐怕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这些背后议论的话语几经相传,最后被本人听见时,已经是恶意话语之集大成了。相形之下,被议论者对那些背后议论者的反感和气愤程度,是可以想像的。随之而来会产生永远不再与那些议论自己的人说话、共事的思想,也是毫不奇怪的。这样一来,和谐的群体气氛必然遭到破坏。 

  某人不在场时,绝对不要对这个人的行为做任何不负责任的评论。这是作为组织中的一员应有的起码修养。哪怕是没有一点恶意的议论,也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绝对不允许的道理很简单,但会给集体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如果真想给某人提批评意见的话,最好和本人面对面单独进行,在没有他人参加的场合下,有条有理,心平气和地交谈。既然讲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他人好,那么,就应该在没有他人的场合讲。随便轻率地说话,或单纯为了发泄私愤而信口开河,都是一个人的成熟度有问题的典型体现。 

  尤其是酒后言谈更需要特别谨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无论你如何解释都无济于事的,不会得到别人谅解,往往被当成“酒后真言”。有的人想得简单,认为酒后说出来的话一般人记不住,然而正好相反,记得分外清楚。 

  总之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不谈论不在场的人。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 

  其实,喜好拨弄是非在背后议论人的人,大都是些言谈轻率,轻易就可以给一个人下结论,或是言语偏激,发泄私愤的人。 

  对待这种人,需要抓住证据,耐心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这种行为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充当的只能是破坏组织或公司团结的角色。需要告诫这种人“下不为例”。如果经过这样的教育仍不改的话,就意味着这人存在本质问题,必须采取其他措施加以解决。 

  至于在背后赞美他人,那就是一个例外的问题了,可以说被你赞美的人越多越好。因为这种语言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种润滑剂。本人即使间接听到,也会对说的人抱有好感。作为领导者,好在背后说些易招人误解言语的人,应该引起特别注意,决不可掉以轻心。 

  打开天窗说亮话 

  为了企业发展,作为老板时刻都要与部下坦诚相见。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非常细腻的。比如两个人之间有误会,往往因为偶尔发生的冲突或口角,双方遂毫不客气,将自己对对方的不满尽数抛出。及至双方怒气发泄完了,渐渐冷静下来后,左思右想总觉得有些不妥,于是双方再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等到发现原来是场误会后,又后悔不已,两人却常常因此而成莫逆之交。 

  一家化妆品公司的老板弗朗索瓦原来说:“人际关系因摩擦之故而有所发展。”弗朗索瓦先生过去有位助手,此人做起事来太迟钝,也真是充而不闻视而不见,且爱左顾右盼;受批评则满不在乎,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受了表扬还是这副德性,既不欣喜,也无感谢之意,甚至老板当面鼓励他,他也只当是耳旁风,简直是木头一块。 

  老板曾经想过无数种方法,试图纠正他的这种恶习,但无济于事,他毫不理会。终于有一天,公司丢了一笔大买卖,老板认为责任在于助手办事缺乏效率,以致遗失战机,于是实在难忍,大发雷霆,出言不逊,骂骂咧咧,把平日积累的怨气全部发泄出去。而助手本人却觉得受了天大的冤枉,也是气势汹汹,和老板大闹起来。 

  待二人冷静下来细想,却越发觉得对方的愤怒并非一点道理没有,自己的一些理由也不一定能站得住脚,于是当老板主动邀请助手到家小聚,推心置腹侃侃而谈,化干戈为玉帛,终于成为好朋友。 

  因为这次冲突,反而促使了两个人的互相沟通,从此以后,双方能直言不讳地就某些问题交流看法,和和气气。这真是“不打不相识”。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许许多多的人,只是有年龄的差距而已,便彼此敬而远之,由于他们认为对方的想法和价值观与自己大相径庭,真有点“对牛弹琴”的味道,于是双方也就不会坦率地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有外表的粉饰和谐。然而,常常在双方打开窗户说亮话,坦陈己见后才发现还有忘年之交的朋友。 

  老板对部属或部属对老板持有偏见,而一味猜测对方心中会打什么算盘,必然使双方不大容易彼此接近。而一旦有机会让两人一吐心声,也许会明白对方的所思所想跟自己的一样,从而迅速拉近感情。老板若想部属对上坦诚相见,就必须首先以坦诚的态度对待部属,不然的话,就是南辕北辙,将永远毫无结果可言。 

  作为统率公司上下的老板应该切记此理。 


第60节:坦率承认自己错误
  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格里·克洛纳里斯现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恪特当货物经纪人。在他给西尔公司做采购员时,他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很大的估计上的错误。有一条对零售采购商至关重要的规则是不可以超支你所开账户上的存款数额。如果你的账户上不再有钱,你就不能购进新的商品,直到你重新把账户填满——而这通常要等到下一次采购季节。 

  那次正常的采购完毕之后,一位日本商贩向格里展示了一款极其漂亮的新式手提包。可这时格里的账户已经告急。他知道他应该在早些时候就备下一笔应急款,好抓住这种叫人始料未及的机会。此时他知道自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这笔交易,而这笔交易对西尔公司来说肯定会有利可图;要么向公司主管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请求追加拨款。正当格里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时,公司主管碰巧顺路来访。格里当即对他说:“我遇到麻烦了,我犯了个大错。”他接着解释了所发生的一切。 

  尽管公司主管不是个喜欢大手大脚地花钱的人,但他深为格里的坦诚所感动,很快设法给格里拨来所需款项,手提包一上市,果然深受顾客欢迎,卖得十分火爆。而格里也从超支账户存款一事汲取了教训。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他意识到这样一点:当你一旦发现了自己陷入了事业上的某种误区,怎样爬出来比如何跌进去最终会显得更加重要。 

  当你不小心犯了某种大的错误,最好的办法是坦率地承认和检讨,并尽可能快地对事情进行补救。 

  一个人在前进的途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对一个欲求达到既定目标、走向成功的人来说,正确对待自己过错的态度应当是:过而不文、闻过则喜、知过能改。 

  人们大都有一个弱点,喜欢为自己辩护、为自己开脱。而实际上,这种文过饰非的态度常会使一个人在人生的航道上越偏越远。过而不文需要一种坚强的纠错意识和宽广的胸怀。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首要的原因可能是虚荣心在作祟。一向认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不错,很少有失误发生,久而久之,自然养成了“一贯正确”的意识,一旦真的出现过错,则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出于对面子的维护,人们会找理由开脱,或者干脆将过错掩盖起来。另外的原因是怕影响自己在他人中的威信及信任。其实,如果是作为下级,敢于正视自己的过错,可能会更加得到领导的赏识与信任;如果是作为上级,则过而不文也会使下属对自己更加敬重,从而提高自己的威信。 

  闻过则喜、知过能改是一种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有当你真正认识到它的积极作用的时候,才可能身体力行地去闻听别人的善意劝解,才可能真正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不致为了一点面子去嫉恨和打击指出自己过错的人。闻过易,闻过则喜不易,能够做到闻过则喜的人,是最能够得到他人帮助和指导的人,当然也是最易成功的人。而知过能改则是使一个人在激烈的竞争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关键。“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过失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思悔改、一味坚持,这种人是很难走向人生的辉煌的! 

  与不同风格的人有效合作 

  行为科学研究人员发现,75%的人与你截然不同。他们有的可能对你一生的成功至关重要,但他们的言谈举止、处世行事却与你千差万别。虽然说不上是好还是坏,但肯定与你不同。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看,你是少数派。每个人都是少数派。 

  不过,问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机遇。跟个性迥异的人共事可能富有挑战性,但你可以化不利为有利。与这种人富有成效地合作,有助于你了解他们的做事方式和行为习惯。 

  20世纪60年代,工业心理学家大卫·莫瑞乌博士发现,有两种行为模式能够极为有效地预测人们的行为倾向,即果敢型和反应型。果敢型指对别人具有说服力或指导力。反应型则指更善于在别人面前表露内心情感或体会他人情感。 

  果敢型的人往往雷厉风行、决策迅速、处事果断,声音洪亮、爱高谈阔论,好冒险、敢于对抗、发表意见或给指令时直截了当。反应型的人则倾向于直诉情怀,重视问题中人的因素,愿意与人共事,时间观念不强。 

  总起来看,果敢型和反应型两种行为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风格。这种风格的建立则取决于他人对你行为的认识。能够看透他人是一种挑战,能够客观地把握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更是难上加难。 

  人的行为风格可分为以下4类:分析型、推动型、表现型及温和型。每一类都有其潜在的优势和不足,但优势也只不过是潜在资产,只有善加开发才能成为实际优势。同样,不足也只是一种潜在的负债,每一类型的成功人士都会设法扬长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