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做人做事做领导 >

第35章

做人做事做领导-第35章

小说: 做人做事做领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坐下来,品品香茶、读读好书,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品位。 

  所以,一定要读好书,读较高水准的书,而不要在一些低级下流书刊中寻找刺激,那对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位是毫无帮助的。“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交谈。”反之,读一本坏书就是跟一个思想下流的人交谈,长期受他的影响,那就会“近墨者黑”,所以一定要警惕自己休闲的品位。 

  提高阅读品位并不是要你读一些晦涩难懂的书或者找一些较前卫的连自己也不懂得什么意思的作品来读。阅读毕竟是在欣赏,是在休闲时寄,是为了使自己心情更放松更愉快。因为只有更放松更愉快,你才能坚持下去,所以,也要注意可读性,除非你感兴趣,要不然就丢掉它。因为世上有太多好书要你去读。 

  1.好小说使你轻松快乐 

  有些人一提阅读计划时总是郑重其事,其实却老是因为计划无法完成或是兴趣转移而告终,其实阅读是一件让人轻松的事。 

  特别是读不属于需要“思索地阅读”之列的小说,这并非因为小说不足以引人深思——世界上一些伟大的文学作品也包括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原因在于:不好的小说不应该被阅读;而优秀的小说不需读者花费太多精力就可以欣赏。小说中有一些败笔的地方读起来可能比较困难,但读一部优秀的小说如同乘一叶扁舟飞流而下,在到达终点时,你可能会稍有些喘息,但是决不至于精疲力竭。最出色的小说往往最不需要你费神。在通过阅读陶冶自己的精神时,通常会感觉到疲惫和困难。对你来说,它就是一项任务,一方面你渴望有所建树,另一方面,你又想要逃避行动。然而,读小说的时候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为了读《安娜·卡列尼娜》,你不至于要咬紧牙关吧。 

  在读小说的时候,你可以使自己的精神全面放松,融入小说中的叙述和对情节的幻想之中,有时候边读小说边猜想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也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休闲方式,它可以解除你脑力工作中的压力,使你身心放松,进入对情节的创造性幻想中。你还会发现,有时读小说比看电视剧更有趣,因为你在头脑中想像出的情景,远比同名电视剧更有创造力。 


第86节:提高阅读品味
  阅读不是工作,是享受,尽情地享受阅读的快乐吧。 

  2.品味诗歌重在品 

  诗歌不仅是古老而优美的文学形式,更是心灵的呐喊,心血的结晶。读诗可以给我们更多的美感和智慧。 

  读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读: 

  (1)进入诗歌的意境。诗歌的意境,读者都很容易轻松地进入。读诗,只需同诗人的感情一并波动,同诗人一起联想,让想像自由飞翔,激发起你的再创作感,不论你是否也能创作出诗,只要你能感到美,感到激动就是进入意境。 

  (2)品味诗的韵律美。读诗,一定要读出声来,或吟诵,或轻读,要仔细体味诗的韵律美。 

  (3)感受诗的语言美。多读诗,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学会如何推敲、锤炼语言。 

  诗是跳动的语言,诗是语言的精华。如果你能在自己的言谈话语中引用出名人的经典诗句,那么你的魅力便不是一般,你受人欢迎的程度自然而然就高了。 

  读诗重在品味,品出其中的诗韵,感受其中的美感,长此以往,你会发现,读诗是会上瘾的。 

  3.读散文重在悟 

  散文作品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文学阅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对作品语言的感悟,说白了,欣赏散文作品,就是欣赏用语言描绘的图画,欣赏用文字创作的音乐。真正的文学大师笔下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需要你细心地去体味,去感悟和欣赏,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描绘出的美和情。有一位文学巨匠说过:“生活阅历的丰富,为欣赏文学作品提供更深的理解,感情的丰富,才能对作品产生共鸣。”因此,对语言的敏感和驾驭能力,也是衡量人的精神素质的重要标尺,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变得更美好的不可或缺的方面。 

  读散文除了感受散文的语言魅力外,还要从散文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你便会在每一次散文阅读中获益,提升你人生的价值。 

  4.阅读无定式 

  一提起阅读文学名著、诗歌散文,可能会使许多人头疼。其实,就像俗话中说的那样:“爱骑马的不骑驴,爱吃萝卜的不吃梨”。不喜欢文学不一定就是有失高雅,阅读也完全可以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来读。 

  阅读是必要的,它包括你所喜欢的每一个方面。当然,无论如何,没有书籍的帮助,要想正确地学习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或者至少也是相当困难的。可是,如果你极欲详细地了解打桥牌的高明技巧和游船操纵技法的时候,你不会因为对文学毫无兴趣而放弃阅读介绍这类方法的最好书籍吧。不爱好文学既不能算是一种罪恶,也不能成为愚蠢的佐证。 

  除文学之外,还有相当广阔的领域可以对人类的精神产生巨大的影响。 

  有些书可以帮助你欣赏音乐,有些书可以帮助你识别古董,有些书可以帮助你自助旅游,告诉你必要的饮食文化,这样,你可以随时把它们变成你结交朋友的见面礼,提高你的人生品位,让别人对你钦佩不已。其实,你并不像他们所想的那么博学,只是仔细读了一两本书而已。 

  读了传记,你便可以谈名人,谈历史,甚至,读了一些文学家的传记,你便可以对文学有了更高一层的欣赏品位,而且,还可以作为你的谈资,包括一些对文学的评价,以致于让一些文学爱好者或作家朋友都对你“另眼”相待了。 

  善于灵活使用知识 

  人生实际上是在无知和求知之间的一场斗争。一旦一个人停止寻求知识和信息,就会变得无知。因此,人们需要不停地与自己做斗争:是通过学习打开自己的心扉,还是封闭自己的头脑。 

  学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地方。在学校,你学习一种技术或一门专业,并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每一种文明都需要教师、医生、工程师、艺术家、厨师、商人、警察、消防队员、士兵等等。学校培养了这些人才,所以我们的社会可以兴旺发达。但不幸的是,对许多人来说,学校是终止而不是开端。 

  在今天的世界,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更多的教育,他们需要知道真实生活中的游戏规则。这就是今天为什么简单地说“努力学习,找好工作”是“危险的”。我们今天需要更加持续的教育,而现在的教育体系并不足以供应这些。 

  事业之路应该是拥有企业而不是为企业工作。仅仅学习好,然后找个好工作的想法是陈旧的。我们需要新思想和不同的教育。也许设想努力做个好雇员同时努力去拥有自己投资的企业会是一个更好的主意。 

  1996年,研究智力的一流权威之一美国的罗伯特·J·斯特恩伯格博士出版了《成功者的智力》一书。该书指出:分析能力与各种成功之间几乎不存在内在的联系。斯特恩伯格博士发现,成功者的智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析能力只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或实际经验。 

  在成为百万富翁的人当中,有许多并不是成绩最优秀的A等生,但他们在学校里的确学到了许多东西。那并不只是非常关键的基础课,自我约束与坚韧顽强也是学校经历中所学到的重要的东西。 

  很多人以为读工商管理硕士(MBA)是做生意赚钱的捷径,很多没有大学文凭的经营者,也往往羡慕那些高学历的人,他们总觉得高学历等于财富,学历高的人赚钱自然会很容易,财源也会滚滚而来。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如果你没有大学文凭,千万不要泄气,虽然说高学历有助于你的事业成功,但真正的成功与高学历之间并非完全是个等号。不要以为有高度的书本知识水平,便是成功的象征,许多大学生因为高不成、低不就而最终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误解了学问与成功的关系。 

  能够踏上高等学府的台阶,只是代表你对课本知识的领悟能力比较高,仅此而已。至于在社会上能否取得成就,则是另外一回事。读书成绩好的人,未必能够在商场上得心应手,特别是那些死读书的“书呆子”,在商场上的成绩,很可能跟在学校里的成绩截然相反。谁也不敢保证一个医学硕士在商场上肯定会强过一个初中生,也没有人能够打保票,一个哲学博士可以在商场上赚个大满贯。正如一个读书不成的小伙子,不一定必然穷困潦倒一生一样。假若学历能够为经营者带来利润,那么大学的教授岂不统统都成了商场巨子。 


第87节:善于灵活使用知识
  实际上,当今许多富可敌国的超级大亨,真正是高学历属于知识分子的并不是很多。全球闻名的“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人生经历可说是非常坎坷的。他出生时家境贫寒,刚上到小学四年级就不得不离开父母,来到大阪,开始了个人独立生活的历程。刚到大阪时,松下在一家小店当学徒;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可谓当今尖端技术领域最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名义学历也不高,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大本”吧,可他所取得的成就却让一个个博士望尘莫及。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的力量在于使用、在于创新、在于活学活用。知识创新是真正强大的力量,只有知识不断创新,才能使认识不断深化,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力量。 

  对于经营者来说,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实地走访厂商,向各地挨家挨户推销,可以获得更实用更有益的经验。因此,没有学历不可怕,关键是自己不要看轻自己。因为一个人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有很多知识是在社会这个大课堂所学到的,而且许多真正管用的“生意经”也是不可能在书本里学到的。 

  手脚勤不如头脑勤 

  成功从根本上讲,是“想”出来的。只有敢“想”,会“想”,善于思考,才会是成功者的候选人。青年人,应该是善于思考,把别人难以办成的事办成,把自己本来办不成的办成。当别人失败时,你如果可以从他人的失败中得出正确的想法,并付诸行动,你就可能成功。当你自己失败了,你能够转换到一个正确的想法上,再付诸行动,你同样可以获得成功。 

  如果你想要少做一些工作但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一定要比普通人思考的更多。当然,如果你的思考本来就是错误的,那再多的思考也是无益。你所想的一定要具备高质量、积极向上并具有创造性。 

  平庸的人往往不是懒得动手脚,而是不爱动脑筋,这种习惯制约了他们的发展。相反,那些成大事者无一不具有善于思考的特点,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让问题成为人生难题。可以讲,任何一个有意义的构想和计划都是出自于思考。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会遇到许多举棋不定的情况;相反,正确的思考者却能运筹帷幄,做出正确的决定。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时谈到,他作为微软公司的总裁,再也没有编写软件的时间了。但是无论多么忙,他每周总会抽两天时间,到一个宁静的地方呆一呆。为什么呢?他说,面对繁重的工作和激烈竞争的IT市场,他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不能把精力浪费在烦琐的小事上,他必须在专门的时间去思考,以作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 

  我国近代史上的名臣曾国藩也有这样的习惯。无论战事多么紧张,或政务多么复杂,他每天都会挤出一个时辰在一间静室里静坐,有时是为了平静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有时是为了理清自己的思路。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成大事者不善于思考是不行的。只有专注的思考才能集聚自身的力量、勇气、智慧等去攻克某一方面的难题,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所有计划、目标和成就,都是思考的产物。你的思考能力,是你惟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运用你的思想,但无论如何运用它,它都会显现出一定的力量。没有正确的思考,你不可能克服坏习惯,也防止不了挫败。 

  一个人要想做出一番特别的大事,必须善于思考,多向自己提问。青年人要成就大事,首先得先思考你的事业,思考你自己,向自己问问题,只有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在事业的开创过程中,不断地思考自己,思考自己所做过的、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事情;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看一看哪些是需要弥补的不足之处,哪些是应该改正的错误之处,哪些是该向人请教的不明之处……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前进,走向成功。 

  向你自己或别人提出迷惑不解的问题,可能使你获得丰厚的报酬。这种方式曾经导致了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英国人在他家的农场里度假休息,他仰卧在一棵苹果树下思考问题,这时一只苹果掉到了他的头上。 

  “苹果为什么会朝下落呢?”他问自己。这个年轻人就是牛顿。从此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不懈的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任何刚开始创业的青年人,都要养成的最有价值的习惯就是在下决心之前,一定要对自己多发问,注意整理自己的思路。这可以让人有一次机会,来合理地整理自己的思绪,或回想自己为什么或怎样会有这种决定,这个过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会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收到实效。 

  积极思考是现代成功学非常强调的一种智慧力量,如果做一件事不经过思考就去做,那肯定是鲁莽的,也是会栽跟头的,除非你特别地幸运。但幸运并非总是光顾你,所以,最稳妥的办法是三思而后行。 

  思考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及文艺批评家洛威尔曾经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爱因斯坦也非常重视独立思考,他说:“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的本领。”人们解决世上所有问题用的是人脑的思维本领,而不是照搬书本。 

  智慧是一种资本 

  人类之所以被称为社会化的动物,那是因为人类可以用高度的智慧,共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一个人的智慧是神奇的。智慧能改变自己,能改变他人,能改变万物,能改变大地,能使世界产生神妙的奇观,能使人类的文明、文化产生日新月异的进步。所有的历史文化,所有的伟大人物,无一不是智慧的产物,无一不是智慧的结晶。 


第88节:智慧是一种资本
  莫泊桑说:“智慧与天才是一种恒久运用的耐心。” 

  谚语说:“智慧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智慧越用越多,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智慧不但越用越多,而且越用越明,越用越高。智慧是每个人的潜在本能,用之就有,不用就无;用之就巧,不用就拙。天才与智者,就是善于使用智慧,而不使它荒废;愚蠢与笨拙的人,就是不好好利用智慧,而任它荒弃、埋没、与躯体玉石俱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