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摩萨德秘史 >

第19章

摩萨德秘史-第19章

小说: 摩萨德秘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该犯的错误就是:认识手下所有的间谍,并经常同他们见面。这一错误是以色列
驻巴格达间谍网所犯错误的翻版,并很快就将证明犯错误者将为此付出代价。1954
年5 月25日,弗兰克——埃拉德收到总部发来的一份秘密急电,电报命他次日赶赴
巴黎。在圣日耳曼的一家咖啡馆里,吉卜利的代表向他传达了上校的命令:选择有
价值的破坏目标;今后,他将在以色列电台每天的烹调技术专题节目(“对家庭妇
女广播”)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密指令。这就是“苏珊娜行动”。“苏珊娜行动”意
为破坏行动,但炸毁的目标并不是埃及的军事设施,而是电影院、邮局以及英美的
机构,目的是激起华盛顿和伦敦对埃及人的愤怒,表明开罗的新政府既不稳定也不
可靠。
    对上司的这些主意,埃拉德并不十分感兴趣。他一心想猎捕纳粹分子,并不愿
意从事恐怖活动。但是,对于谍报部门领导的命令,他最终还是服从了。当然,他
不会知道,“苏珊娜行动”既非摩萨德首脑的饬令,亦非国家政治领导层的敕命。
    6 月30日,埃拉德同开罗和亚历山大的以色列间谍接头,并转达了军情处计划。
所有人都产生顾虑,认为这种行动未必有效。但是埃拉德提醒他们必须像以色列军
人那样,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于是,他们商定了行动方案,先从公共建筑物下手,
然后破坏英美人在埃及的财产。爆破专家罗伯特·达萨,教会大家配制磷酸盐纵火
药和装人眼镜盒的办法。埃拉德于7 月1 日向上司报告,他领导的两个间谍网已做
好行动准备。就在这天,当特工人员将特拉维夫电台发来的消息解密之后,一道命
令赫然出现在眼前:“48小时内开始行动!”
    1954年7 月2 日上午10点,亚历山大伊斯梅尔广场。罗伯特·达萨同两个朋友
一起将装有炸弹的纸袋,分别投入邮政总局前的两个邮筒。12时许,邮筒里冒出浓
烟。炸弹没有爆炸,但当天的邮件统统烧成了灰烬。这次爆炸造成的破坏实在太小,
而且埃及军队的新闻检查部门禁止对此事件作任何报道,结果,埃及的形象没有受
到任何损害。
    1954年7 月10日上午9 时,“以色列之声”的家庭妇女节目里正播送一种“英
国式蛋糕”的制作方法。这是向特工人员发出的预定信号——现在可以对英国人和
美国人的财产下手了。
    1954年7 月14日21时,开罗。埃拉德的部下在希克巴卡特大街6 号的“亚美利
加图书馆”引爆了一枚炸弹。墙壁倒塌,图书着火,但无人丧生。在亚历山大福阿
德大街的“美国人之家”,重演了这样的悲剧。这一回,当地和国际新闻界都报道
了这些爆炸事件。在特拉维夫,吉卜利十分得意。但是,他不明白,自己一手策划
的这种小儿科般的把戏很快就会受到惩罚。
    1954年7 月23日19时。罗伯特·达萨和一名同伙,放火烧了开罗的两家英国人
开的电影院。但是在亚历山大,19岁的菲利普·纳坦森运气不好,炸弹未出裤兜就
起火了,这就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年轻的菲利普·纳坦森被捕后,在严厉的审讯下很快就屈服了。由于达尔建立
起来的间谍网过于业余,各成员之间相互认识,且无法以匿名的形式相互保护,埃
及安全人员很快就把这两个间谍网打得支离破碎,这同以色列驻巴格达分站间谍网
被破获是有相同之处的。在被捕的间谍中有一位本不应该被捉的,这个间谍的名字
叫梅厄·贝内特。贝内特1917年出生于匈牙利,他的父母是信仰东正教、原居于德
国的犹太人,1953年,他一家作为非法移民来到巴勒斯坦,后来,达尔把他招人军
事情报局阿穆恩。然后,以福特汽车公司驻埃及的总工程师的身份来到开罗,负责
收集埃及的军事情报。贝内特与爆炸事件毫无关系,他之所以被捕纯粹是协调官的
愚蠢所导致的。以色列情报界“分工负责”的规定禁止两个不同的组织进行联络—
—尤其是当他们的任务完全不同的时候。但是协调官埃拉德却忽视了这个规定,而
让尼尼奥同贝内特进行直接的经费转接。这一错误要了贝内特的命。尼尼奥被捕后
就把贝内特给供了出来。
    埃及警方在破案过程中效率之高、目标之准,不禁令人生疑:以色列间谍中是
否混入双重间谍?唯一没有落人埃及法网的间谍,恰恰是“苏珊娜行动”的头领,
化名鲍尔·弗兰克的阿弗里·埃拉德。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埃及警方的办事能力。众所周知,埃及间谍的对外活动
能力是不怎么成功的,他们很少能够打入到以色列的高层内部,当然也很少获得有
价值的军事政治情报,这是导致历次中东战争埃及连战连败的重要原因。但是,埃
及政府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人力、物力来建设国内的反间谍机构,包括同国外反间
谍机关合作、进行普遍揭发制等等,因此,在当时的埃及,暗探之多,是让人吃惊
的。这保证了它在间谍战中虽然在进攻方面不能与以色列抗衡,但在防守方面却坚
如磐石。   
   摩萨德秘史        
                  五、蒙在鼓里的内阁政府
    1954年12月11日,开罗开庭审判这批间谍。次日,以色列总理摩西·夏里特在
议会上把这次法律诉讼斥为“一场闹剧,是一种旨在迫害埃及犹太侨民的卑鄙借口”。
    夏里特这次真的动了肝火——他认为埃及人是在编造指控被告的罪证。
    “我不知道这件事呀!”哈雷尔答道。
    摩萨德首脑伊塞·哈雷尔刚从美国回来,便被夏里特总理找去,就埃及的责难
当面对质。
    哈雷尔找到军情处长吉卜利,吉卜利支支吾吾,推说国防部长拉冯知道这一切。
    1954年12月21日——开罗的审判还在进行,间谍梅厄·贝内特在国室里用刮胡
子刀划破了自己的手腕,在自己接受审判的前一天死去了。他知道,作为以色列的
高级间谍,他无疑会被判处徒刑。他的性格使得他不愿丢脸、受辱。贝内特的死使
以色列政治领导层逐渐醒悟过来:原来埃及人并不是虚张声势,果然发生过恐怖活
动,而且这些破坏分子是奉以色列之命干的。那么,究竟是谁向他们发号施令的?
为什么这两个间谍网这么快就全军覆没了?耶路撒冷开始寻找这次不幸事件的负责
人。
    吉卜利声称,在6 月16日国防部每周一次的特工会议上,拉冯口头批准了这次
行动。国防部长矢口否认,声明自己从未听说过这个“苏珊娜行动”。此外,拉冯
的案头日历表可证明,6 月16日根本就没有开过会。
    1954年12月29日,以色列的一个内部调查委员会开始“寻找线索”。化名鲍尔
·弗兰克的“苏珊娜行动”首脑阿弗里·埃拉德,被作为证人召回以色列。埃拉德
是在完全不可思议的情况下逃出埃及的,尔后栖身巴黎。在他来特拉维夫之前,一
位军情处特工人员奉吉卜利之命找到他,命他把6 月16日以前在埃及采取的行动统
统忘光,连日记本也要相应地作一下修改。此外,还让他在向调查委员会报告时
“多加美言”,使这些事件的罪责不致全部落到军情处的头上。
    埃拉德配合得相当成功。因此,调委会的所谓调查实际上毫无结果,但它仍不
想轻易放过拉冯。
    1955年亚月27日,埃及的一个革命法庭宣布了对10名以色列间谍的判决。两个
间谍网的头目莫伊谢·马尔泽克和萨米·阿扎尔被判处死刑,四天后执行;同案犯
中的另外两人,包括前面讲到的纳坦森被判处无期徒刑;尼尼奥在法庭上当着新闻
记者的面提出抗议,说她在监狱里受到了严刑拷打,结果同罗伯特·达萨一样被判
处15年苦役;此外,还有两名因罪证不足而获释,这两个人中其中一名就是后来被
以色列情报界称为“王牌间谍”的伊利·科恩。科恩在此次行动中扮演的是一个辅
助性的角色,他根据阿扎尔的指示用自己的名字租了一套公寓以供小组成员进行活
动联络使用。在法庭上,科恩一口咬定自己完全不知道什么间谍什么爆炸,埃及警
方对他毫无办法,只好放了他。后来,科恩在另外一片土地上施展了自己的间谍才
华。
    2 月2 日,与此事毫无干系的拉冯下台,在埃及策动这场特殊战争的吉卜利上
校,两星期后被本·古里安辞退。接着,本·古里安在“引退”两年之后回到政界,
重握总理大权。
    以色列政治家们忘记了这次事件,或许,他们不愿对此耿耿于怀。而吉卜利的
特务们,多年来一直在开罗中央监狱里过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囚徒生活:备尝酷刑,
食不果腹,关在与世隔绝的单人因室。   
   摩萨德秘史        
                     六、真相大白
    有两个人不想遗忘这次“苏珊娜行动”。一位是急于平反昭雪的平哈斯·拉冯,
短短数年,他以“犹太工人总工会”主席的身份重新确立自己的实力地位。另一位
是伊塞·哈雷尔,这位摩萨德头子不甘容忍军情处那种目中无他、我行我素的行为。
哈雷尔打算再次审问埃拉德,他对埃拉德在调查委员会面前所做的证词颇为怀疑。
    一次,哈雷尔获悉,埃拉德在联邦德国仍积极从事谍报活动,有人看见他同埃
及武官奥斯曼·诺利频繁接触。
    哈雷尔很快查明:在实施“苏珊娜行动”和弗兰克——埃拉德负责间谍活动期
间,奥斯曼·诺利上校正是开罗军事反间谍机构的头子。难道他在埃及已经“策反”
了埃拉德?若然,就足以解释埃及警方侦破此案如此出奇的高效率;也才能使人理
解埃拉德在同伙被捕后,仍能在埃及滞留两周而未被抓获。
    1957年10月,埃拉德专程回国为母亲奔丧。葬礼刚毕,摩萨德就逮捕了他。他
是双重间谍和出卖以色列同伙的重大嫌疑犯。摩萨德对此案进行了秘密审理,埃拉
德承认为吉卜利做过伪证,目的是要借此把这项计划失败的责任推卸到当时的国防
部长拉冯身上,但不能确证他的秘密叛变。埃拉德被判处10年徒刑。获释出狱后,
埃拉德迁居加利福尼亚,并撰写了一本书,书中怀着对自己白白失去10年人生自由
的不满,指责哈雷尔对他进行了陷害。
    此时,前国防部长拉冯看到了希望之光。1960年12月,重新成立的调查委员会
终于定案:平哈斯·拉冯从未发布过“苏珊娜行动”命令,一切不实之词均予推翻。
尽管如此,本·古里安仍旧让拉冯坐政治冷板凳——他担心拉冯复位后将成为政治
上的对手。他以引退来要挟内阁幕僚。要知道,他的引退可能导致党内分裂!他又
在政界呆了两年,直到1963年6 月才彻底退出政界——这是“苏珊娜行动”酿就的
后果。
    1968年2 月,最后四名囚犯已经在开罗狱中度过13个春秋。六日战争结束后,
以色列手中5000名战俘成了有力抵押品。四名囚犯,加上1962年被捕的以色列间谍
大王沃尔夫冈·洛兹,换走了5000名战俘。这些参加过“苏珊娜行动”的特工人员,
在阔别故土15载后,重新踏上了曾为之冒过生命危险的以色列国土。他们后来的生
活是安宁而平静的。显然,自从被逮捕以后,他们的间谍生涯就告彻底结束了。回
到以色列后,他们很快就改了行,一位成了一名农艺师,另一位成了一名新闻摄影
师,而前面提到的爆破专家罗伯特·达萨则研究起了中东语言学,马奇里·尼尼奥
在狱中度过了一个姑娘的青春年华,出狱后她风姿未减,很快便选择了为人妻母,
转而操持家务,而她和她的爱人的介绍人正是梅厄总理。   
   摩萨德秘史        
              第七章 跨国大绑架——杀人魔王艾希曼落网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头子阿道夫·艾希曼根据指示,对犹太人采取“最
后解决”的种族灭绝政策。大战结束后,艾希曼成功地逃脱了法庭的审判,躲避到
阿根廷。但是,法网灰灰,摩萨德根据情报发现了这个杀人魔王的踪迹。于是,在
总理的亲自批示下,摩萨德局长哈雷尔亲自率领特工人员潜人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
艾利斯,经过艰苦卓绝的反复调查、确证,摩萨德发现躲避在此处的一个化名为里
卡多·克莱门特的老头就是当年的纳粹刽子手艾希曼。在哈雷尔的统筹下,摩萨德
特工成功地捕获了这个魔头,并借助外交活动顺利地把他引渡回以色列进行公审。
由于这一行动发生在摩萨德发展的初始阶段,它因而很自然地振奋了特工人员为国
效力的热情,并为摩萨德人工情报活动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同时,它当然也振
奋了刚建国不久的以色列人的士气,抚慰了在战争中受到迫害的犹太人的亡灵。   
   摩萨德秘史        
                      引子:
    1960年5 月23日,古城耶路撒冷的天气十分晴朗宜人。街头上,人们都在议论
纷纷,说是总理将于当天下午在以色列议会发表不寻常的声明。所以,下午3 点50
分,当本—古里安总理步人议会大厅时,整个会场已是人头攒动,人们或在大声谈
论,或在默默地揣度。
    本·古里安总理站起来了,顿时会场鸦雀无声。他预先拟好的声明十分简短,
言词平淡无味,避免带有感情色彩。
    “我要向诸位议员先生宣布,”他一字一顿、庄严地说道,“以色列特工部人
员不久前已抓获了最大的纳粹罪犯之一,阿道夫·艾希曼。他在所谓的‘最终解决
犹太人的问题’上,和其他纳粹领袖负有同样的罪责,这就是说,他要消灭欧洲600
万犹太人。阿道夫·艾希曼现在就关在以色列的监狱里,依据1950年惩治纳粹分子
及其合作者的法律,不久将送交以色列法庭审判。”
    话音刚落,会场死一般地沉寂。突然,一个议员抽泣起来。紧接着,热烈的欢
呼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震耳欲聋。   
   摩萨德秘史        
                    一、魔鬼艾希曼
    自古以来,犹太民族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历史上,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大军,屡屡在
巴勒斯坦犹太人的这片祖居之地燃起战火。公元前586 年,巴比伦人灭亡了犹太国,
犹太人的第一圣殿被毁灭,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了耻辱的“巴比伦之囚”;从公
元前63年起,罗马帝国的铁马金戈,连续镇压了这一地区犹太民族的三次大规模起
义,残酷杀戮了100 万以色列人,到公元70年,犹太人历尽千辛万苦重新建立起来
的第二圣殿终于被踩在了罗马帝国的铁蹄之下。连年战火,迫使幸存的犹太人背井
离乡,流散到了世界各地。在2000多年的亡国岁月和流浪生涯中,犹太民族饱受颠
沛流离之苦,太多的人,欠下犹太民族太多的血债。
    1492年,犹太人被全部逐出西班牙。
    1648年,30万波兰犹太人惨死在顿河哥萨克屠刀之下。
    残害犹太人的暴行在20世纪30~40年代的德意志,发展到了无以复加和令人发
指的地步。“消灭犹太人——从精神到肉体。”纳粹党魁们在他们的政纲中直言不
讳地宣称。
    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被剥夺了一切。工作、财产、信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