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30303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

第2章

030303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第2章

小说: 030303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叫它云雷纹,这种突起的花纹呢!花纹上面,表面上还有很细的花纹,所以这样子叫三层花纹。这个时期最流行的兽面纹,这个时期已经有了分铸的技术了,分铸是怎么样呢?先铸造一个器身,然后再把它的零件,铸的零件,局部再搞一个模子,像这件东西,那些小东西,就是这样铸进去,还有先把那个零件铸好,然后把它插在那个大件的东西那个范上,然后怎么把它再铸接连起来。这个时期不但在它的首都,而在地方上一些地方也有了相当的发现,就是地方青铜的生产有了相当地发展。

  这是在湖南发现的这个象尊,这种鸟兽形的东西发现得很不少,造型是很生动的。这是在北京,北京出的一个西周墓出的当时的酒器,叫方罍。这是妇好墓的叫方斝,读做jiā,“家庭”的“家”。这是发现当时的武器嘛,这是当时的钢盔,这是在山东发现的。这是钺,这个钺个很大,大概有这么30公分长宽,这个斧头,把脑袋一下能砍下来是不成问题的。这是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的这个铜人,这个铜人呢,单单这个,不算底座,单单人这一部分,就一米七高,加上底座是2米多。西周时期,当时的都城它开始的时候,西周建国以前,就是武王伐纣以前,那是本来是在陕西的扶风、歧山这一带,后来呢就到了长安,现在的西安的东南。先是在丰京,后来在镐京。在这个武王伐纣以后呢,为了巩固对东方的统治呢,又在洛阳搞了一个陪都。所以这个西周的这个都城呢是在周原、丰镐和洛邑这3个地方,这3个地方都是西周铜器的主要的出土地。我们知道周初的时候呢,一个是分封诸侯,一个是制礼作乐,把他的这个周天子的子弟封到各个地方。然后由周公制礼作乐,制定当时的一些典章制度以巩固他的统治秩序。这个时期青铜器铸造业是对于商代的一个继承和发展,同时又形成了自己的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西周时期很多的青铜器都有着长篇的铭文,早年周原和洛阳出土的铜器,有很多也是流传到国内外,最近的三五十年,周原这一个地方出土的青铜器,出土的是最多的。单那有铭文的,据统计就将近400件。在扶风一个地方,一个窖藏一次就出了103件,这103件当中有很多长铭文,重要的铭文。这是西周时期的一件很大的鼎,这件大鼎高度是一米二,重量是220多公斤。这是叫一个大克鼎,西周晚期的,现在收藏在上海博物馆,里面有长篇的铭文。还有个大克鼎,还有小克鼎,小克鼎的铭文比它简单一点,一共有7件。这是在北京琉璃河出土的一个鬲,叫伯矩鬲。伯矩是个人,这个铜器当中就记载了伯矩这个人怎么样受到燕侯的赏识,这件东西陈列在就是琉璃河的那个燕都博物馆,这个琉璃河发现的东西就提到。有另外的铜器就提到,周王怎么样封召公到燕做燕侯,所以讲北京建城多少周年,就是因为琉璃河的考古发现,但是到后来嘛又发现了西周的甲骨。

  西周的青铜器在形状和纹饰上是更加规范化,它具有一些朴实的风格。这个凤鸟嘛是很突出,这个可能和这个所谓“凤鸣歧山”,可能有一定的关系。除了王室的东西以外,在这个都城以外,在它各地的诸侯国也不断地有所发现。北京的琉璃河燕国的墓地发现了一批铜器,特别是在山西曲沃的晋侯墓地,就发现了从西周早中期之间开始,一共是9组19座墓,若夫妻两个,两座墓并列,这么合葬的,中间有一个是一个侯两个夫人,所以是一共是9组19座墓。这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很大的一件鬲,这件鬲是鬲当中最大的,它有半米高,将近40斤重。这是周武王时候的一件铜簋,这个西周的时候呢,这种方座的东西很多,它经常是那种,尾巴卷起来的这种,张着嘴卷起来这种。这是另外一件簋,上面是鸟,那个鸟呢鸟头上面还有个垂冠,所以是这个凤凰一类的东西。那个你看两个耳朵也是鸟,这是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无己其簋,它是西周晚期的。这是簋当中最大的一件,叫害夫簋,这个字呢读音是读做hú,这是西周的周厉王的名字,周厉王的东西。周王亲自,属于他的别的都是,好多都是属于下面的贵族,属于周王的东西,有数的几件,这一件是他的一件簋。这一件是一件興壶,就是我刚才讲的在扶风,一个窖藏出了103件,这是中间的一件,你看这个花纹啊,已经是图案化了,很朴实的一种花纹。这种花纹我们叫它波曲文,像波浪一样的。这是在天安门历史博物馆的一件盘,这件盘,它是长度是一米三,将近一米四,重量是215公斤,简直像个洗澡盆似的。这个出土以后,后来在民间流传,后来重新发现的时候啊,被人当做喂马的槽子,这就是很有名的一件东西。这是一个盘,这个盘,刚才那个盛水,这个盘和我们下面要看的这个叫匜,盘匜这东西是配合着使用的,是怎么使用呢?贵族在举行典礼的时候,祭祀的时候,旁边有3个人伺候他,一个人手里捧着盘子,一个人手里头拿着这个匜,匜里面盛着水,他们要洗洗手,就一个人给他倒水,一个人拿盘子把水擎着,旁边再有人拿手巾给他擦手,这样使用。

  下面再讲一下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候周天子的势力已经衰微了,列国兴起。所以各地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发展起来,青铜铸造业也有了新的发展。这个时候我们知道,中国是从西周发现了最早的铁器,是西周晚期,那么经过一个春秋,到了战国的时候,铁器的使用就越来越多了,随着铁器使用的广泛,中国从战国时候就进入了铁器时代,但刚刚开始的这段时间呢,这个青铜器呢,在社会生活当中还占有相当的比重,所以这样有了铁器也就导致了一些新的工艺的出现,而适应着所谓“礼崩乐坏”的这样一个局面,青铜器的这种神秘色彩逐渐地也就蜕变为,生动活泼的这样一种新的风格,形成了一个新的技艺的高峰。这个前后在若干个地方,有过一大批的发现,在早年,在1925年,在河南新郑这个地方。就发现过郑国的国君的大墓,出土了有上百件,大件的东西,在安徽寿县就发现了,楚王在灭亡前不久的一座楚王的这个陵墓。仅仅这个安徽省博物馆,现在收藏的就有700来件,还有流散的就不算了。特别是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这个墓里面,大大小小的青铜器就出了有6000多件。有大件的,有一些很小的包括到箭头一共用铜据统计用了有10吨重的铜,就这一个墓地。它连棺材,棺材外面那个椁啊,架子也是铜架子,铜架子上面再镶上木头板。这种礼器,鼎啊什么,这一类的礼器,就出了100多件。

  我们下面来看,这件呢,这是在山西太原一个晋国的一个高级的贵族的一个墓里出的,一个鸟尊。你看鸟的羽毛都是栩栩如生的。这是刚才我讲到那个河南新郑郑国的国君的墓出的,这个莲鹤双壶,这个一件在北京,一件在郑州。这是还在淅川那个墓出的,淅川墓出的这个铜禁,铜禁是一个,就等于一个炕桌,弄个台子上面放酒器的,这个边上这个花纹你看着很细,这是用一种新的方法,叫做失蜡法来铸造的,因为这么细啊,要用那个泥范合范,是没办法合范的。它是怎么?先做个蜡模子,就做出这样的模子,然后外面搞成泥范,完了铜汁浇灌进去,以后呢,那个蜡就熔化了,就是这样铸造出来。过去只知道中国呢出现得比较晚。可能到了开始呢,可能认为是到了唐朝,后来因为云南的考古发现,把这个年代 提早到,战国末、西汉初这个时候,因为有了这个墓的发现,这种铸造方法在中国,在春秋的时候就有了。这种铸造的方法到现在,还是精密铸造所采用的方法。这是件吴王夫差剑,这在湖北江陵发现的吴王夫差剑,这个铭文呢是错金,这种方法如果没有铁器,那是很难想像的。它不但错了铭文,还有些铜器的花纹,也是采取这样的办法。这是在洛阳发现的一件铜鼎。它这个花纹错进去了金和银,这个是曾侯乙墓出的一个尊盘,一个尊、还有一个盘。这样连起来。它这个也是采取失蜡法铸造的。

  大家看这件铜器,它是这种花纹是攻战的,水陆攻战的这种花纹,很生动的。这个时期呢,不但一些铜器的花纹程式化,像这种花纹,它有了一定的范本,怎么一定范本,我们发现在不同地点,不同地方出的,那个图像是几乎完全一样,它如果没有一定的范本是不可能的。像这件,是曾侯乙墓出的一个大件的铜器,这件铜器呢,它的高度是一米二六,重量是327公斤。这一个墓里边出了两件,一件调到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了,湖北还留了一件。这个时期,我刚才讲了,这个各地的经济政治都有相当的发展,所以这个时候呢,各地的青铜器有了不同的风格。我们根据现有的材料可以进行分区,知道这个地区能够分作几个地区。它的花纹,这个从器物的形状到花纹,都有所差别。而这种花纹,它的程式化,它是当时有一定的印模,它不是一件一件地来设计、刻。有一定的模子,然后把它拍到那个范上去,这样子。

  那么从西周晚期开始,铜器的铭文也都是像活字一样,我们从铜器上可以看出来痕迹。当时是一个一个字拍上去的,不是整体这么写下来的,这么刻的,这个应运用是活字最早的这个渊源了,这是第一个问题。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青铜器的组合是商周礼乐文化的实物例证,商周的礼乐文化的核心是“明贵贱,辨等列” 就贯穿个等级制度。这个商代的青铜器的组合的等级情况,因为目前限于资料的所限,我们还说不太清楚,就像那个妇好墓,那样完完整整的墓,这样的墓毕竟还是发现太少。我们知道这个墓,它是大个的方鼎,像司母戊鼎那样的大个方鼎,出了两件,一件大的圆鼎,那是中号的这种鼎出了2组6件。但是别的墓呢?你现在材料还很难对比,它是很难对比,它是我们还看不出这样的等级情况是怎么样,一定有一定的等级,那么到了西周中期以后,到春秋的时候,这种规范化的组合,就非常明确,就是鼎,是9件鼎配8件簋,当然还再加上别的铜器,7件鼎配6件簋,5件鼎配4件簋, 这都和当时的等级,他的身份有关系。根据有铭文的材料,知道呢,像9件的是诸侯,那么7件5件的吧,是比他低一点等级,不但它这些礼器,而且这个编钟也有一定的组合关系,组合关系,这个一般地是只能出一套,到国君这一级可以出2套,有编钟,还有编磬。再有车马,最高一等的是有真车真马,几辆车几匹马,这个中间有个等级问题,没有真车真马是把这个车马的零件,给它摘下来,放在墓里边,再低的嘛连零件也没有,零件也没有,所以这样呢,从青铜器我们研究当时的礼制是很重要的这个实物资料。

  下面再看,这里曾侯墓出的这个编钟,这个编钟是现在出的件数最多的,这套编钟,它是钟连那个钟架子,我们有好多在博物馆看那个陈列,那是复原的。这个它是钟架子,都是原来的架子,在墓里边的那个架子,还摆得好好的。那些零件和那个旁边那个铜人,这么托着,铜人连那个挂钩,这些都是原来的,上面都有铭文,根据这个铭文啊,记载它的部位,部位在什么地方。这是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藏的一套西周的编钟,西周晚期的钟,西周从西周中期开始,典型的就是八件一组,从第三件开始是发两个音,中间敲中间和敲边上和敲右侧,发两个音。这个时候,西周的钟是四声音节。中国一直到后来的,长期后来的这个民乐,请教他们搞民乐的一直都是五声音阶。

  下面讲第三个问题,这个青铜器的铭文,是商周时代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商周时代的铜器铭文,大多是铸成的,少数是刻成的,或者凿成的。据我们统计,我们在《殷周金文集成》这部书里面,著录的铜器铭文是将近12000件,因为这个书,是1994年出齐的,在这些年,各地还有不断地有出土,现在呢,总数超过12000件了。有铭文的。商代后期一般呢只有一两个字,多的四五个字,直到商代的末年,才有四五十个字的这样的,也只有几件东西。西周时期就有很多长篇巨制了,字数最多的是现在在台湾故宫的毛公鼎,497个字,我刚才讲了12000件,100个字以上的大概有100件左右,150个字的也大概有20多件,那个几十个字的那就很多了。这些铜器的铭文的内容,就包括了周天子的诰命,记载当时的征伐、宴享、田猎,一直到土地转让,婚姻关系等等。可以说一些长铭文的统计,长铭文的统计,这一篇一件器的铭文就相当于《尚书》中间的一篇。当然到了东周时代一般的铭文都比较少,有的只有这个工名,工人的名字,但是也有个别的长铭文的,像河北平山就是西柏坡,不是在平山县嘛,平山县是战国的时候的,中山国的都城所在就从这一个墓里边,出了三件铜器,长铭文的铜器,这个一件鼎,就460多个字,一件一件方壶是450个字就记载了这个中山和燕国之间的一些历史事件。

  我下面举几个例子,这件是,这个叫利簋,这是在陕西临潼就在华清池附近,那个临潼县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铜器就记载了这个周武王,武王伐商的事情。这个铭文一开头第一个字就是武,这个武在铜器铭文中,这个文武的武是带个斜玉旁的。“武征商,维甲子朝”,在甲子这一天,维甲子岁鼎克闻,“鼎”做“当”讲,这一天这个太岁是正当空,这是第一件。刚才我前面讲过一件,武王的器物,那是过去是唯一的,现在又有了一件。这件是有了确切的年代,就是武王伐商的时候铸的。这件叫何尊。这在宝鸡,宝鸡在文革前出土的一件东西,在宝鸡博物馆。文革以后,筹备第一次中国的青铜器出国展览,出国展览,这件东西拿到北京来,这个筹备展览,到上海博物馆,马承源先生他负责筹备,他是青铜器国内有数的专家,数一数二的专家。看这件尊的内底,看着边上好像露出点笔道,后来一去锈,去出来这么长一篇铭文,这篇铭文就记载了什么,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在洛阳这边建一个陪都,这样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再看这件,这件叫史墙盘,这就是在扶风那个窖藏,103件当中出的这件东西,这件东西啊这么长篇的铭文,前一半就记载了西周文武成康昭穆,还有当时在位的这个周天子恭王,七代,每一代呢讲那么两句话,他的突出的这个历史功绩是什么。后一半就讲他自己本家族几代的事迹,所以这件东西这个历史价值是非常高。因为它这个窖藏出的东西,不是一代人的东西,根据这件铭文,给它串起来,对于西周中期铜器,过去这个时期的铜器啊,标准的器物比较少,所以对这个时期的铜器的断代,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铜器的铭文有很多史事可以和文献资料相对照,甚至可以补充不足。

  不久以前,这个报刊上都介绍,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新进了一件铜器,一件壶,这件壶就讲了大禹治水,第一行讲大禹治水。下面整篇铭文就讲怎么样以德治国,这样的思想,大禹治水我们过去知道,只有在春秋的时候铜器当中,有两件铜器提到禹,还没有提到治水,这一下子把这个大禹治水,这个是确切的事件,提早到了西周晚期,提早了几百年。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当中,夏商周断代工程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