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可以〃遍及〃每一个病人。
是谁的成本?又是谁的收益?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执行某项政策,最好的方式就是问一问这项政策会使谁受益,成本由谁负担。如果医生能从医院拥有的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中获益,如果取悦医生的成本主要由院方承担,如果政府、保险公司和慈善家们毫无怨言地承担全部设备采购成本,那么,尽管昂贵的医疗设备很少使用,医院也会采购,医疗费用也就涨得飞快。
近年来,给员工上医疗保险的企业向保险公司施压,要保险公司控制成本,保险公司又向医院施压,要医生们压缩诊疗费。保险公司曾经做过试验,每年给医院提供一笔固定的费用,而不是医院说花了多少钱,保险公司就照单全额报销。提供医疗服务的人倒是有了节约的动机,可是他们一节约,病人就不高兴了。既要对每一个人提供足够的医疗保障,又要使成本的膨胀限定在可控的范围内,这个问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困扰着我们。要想对这个问题有清楚的认识,首先要认识到需求影响成本,用某种方式分配医疗资源势在必行,因为,在病人看病不花钱的情况下,不管供给量有多大,需求量肯定都会比供给量大得多。
6。16 多修点吧,反正又不要钱
还记得我们在第一章中关于城市交通的例子吗?这个例子举过几次之后,我们曾指出过一点,其实你早就知道了,就是城市的交通并不总是协调的过程。交通拥堵、高犯罪率、教学质量差已经成为美国的严重社会问题,人们对此头痛不已,政府应该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近几十年来,为什么城区的道路越来越拥挤?常见的回答是,人口增长了。但是,人们也要看电影、上肉铺、打网球、玩彩弹游戏,怎么没发现这些公共设施有拥挤情况呢?
拥挤是短缺的另一种说法。对于任何商品,只要我们把价格定得足够低,都会出现短缺。那些想用修路来解决交通拥堵的人会说,人们想免费使用公路,他们想用多少,我们就应该供给多少公路。这话简直是荒唐。修路的边际成本可不是零,在城区修路成本还相当高。我们为什么要为了一点点额外的收益付出大量的额外成本呢?你会说,可不是一点点收益啊。不经过市场的检验,我们怎么能知道呢?顾客的支付意愿会告诉生产者,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值得花多大的成本。开车的人在堵车时大喊大叫,这对政府部门没什么帮助,它们还是不能确定,在城区和郊区修建更多的公路到底花多大成本合适。
问题在于,在城里开车的人对缓解拥堵问题是不是足够重视,他们愿不愿意出这个钱来缓解拥堵。如果我们计划修建足够的公路来解决所有开车人的问题,那么当公路的使用成本为零的时候,人们肯定不愿意。但是,如果我们决定,用收过路费的办法来测试开车人的支付意愿,我们很快就会发现,美国人〃需要〃的道路空间远远少于他们嘴上要求的数量。价格上升的时候,需求量就会下降。人们会在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时才开自己的车,这样就缓解了道路的压力。他们的生活可能会更加顺心(即使他们会抱怨要交过路费),因为他们不会由于边际价值低的用途而在路上堵成长龙,而是把使用公路的机会留给了更有价值的用途。
只要公路归政府所有,而政府迫于政治压力,又要让人们免费使用公路,那就必然会堵车。就算我们再怎么修地铁、修轻轨,堵车现象也不会消失。最好的证据就是,任何新修的地铁或轻轨都没有减轻当地的交通拥堵。新修公路是为了缓解道路压力,但是交通拥堵会扩展到所有的道路上,而且公共交通也改变不了这一局面。只要稀缺的公路资源能继续让我们免费使用,路就会一直堵下去。
6。17 成本和所有权
产权是重要的。只要你在部队待过,你就会知道,部队在用人时效率低得令人发指。让资深的会计师去给营房刷油漆,而在小卖部管账的人还要掰手指头。当然,这话可能有点夸张。然而,我们预测部队里浪费人才的现象比市民社会更普遍,不是没有根据的。为什么?因为在市民社会里,雇主总是被迫向雇员支付他们的机会成本。如果你必须给会计师开会计师的工资,你就不会让会计师去给营房刷油漆。如果你要为你的企业的盈利能力负责,你就不会这么干。而在另一方面,如果一名中士给一名有技术的新兵分派了不需要技术的活,他要承担什么成本?如果这名中士正好对新兵流露出来的优越感感到愤怒,不管这优越感的确存在还是他想象出来的,那么,他把这名新兵调到更适合他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就会失去一个羞辱他的宝贵机会。人人都会节约,可是人们的目标却各不相同。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如果使用资源的人用不着支付资源最佳用途的全额机会成本,资源的使用就会比较随意和粗心。(如果你觉得〃随意〃和〃粗心〃言重了,那么你觉得能不能改用〃有差别〃?)如果某种资源明确地属于某个人,他在使用资源时就常常被迫支付资源的机会成本。士兵无法〃拥有自己的劳动力〃,他给谁干、在哪干、在什么条件下才干,这些他都无权选择,因为法律已经剥夺了他选择工作的权利。如果是山姆大叔征召,他就不能坚持收取自己的机会成本,可是如果是家得宝*愿意要他,他就可以收取自己的机会成本。对劳动力以外的其他资源,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某种资源不知道归谁所有,那么也就没有人向要使用资源的人索取使用资源的机会成本。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资源的价值往往会被低估,从而在使用的时候就会随意和粗心。
第44节:供给与需求(下)(8)
所有这一切在社会主义社会都会出现,因为资源是由政府的官员来分配的。对于前苏联的经济计划人员来说,要修筑一条铁路,其成本就是资源用作其他用途的价值。但是,如果政府官员有权弄到高价值的资源,根本不用出价,他们怎么能发现资源用作其他用途时有多大价值呢?还记得那个神奇的工人吗,就是能一边拿大顶,一边哼着歌,还能给自行车上辐条的那个?如果没有马戏团主愿意为他的表演出高价,中央作计划的那些人怎么能知道,让这样的人做自行车是大大的屈才呢?
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对于同一种行为,计算成本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可以看作经济体制的标志性特征。在产权私有的体制中,竞价过程会产生价格,对于资源所有者而言,这一价格差不多就是机会成本。而在产权不明晰的体制中就没有这样的过程。那么,是什么过程取而代之了呢?这条铁路价值大还是那条铁路价值大,用钢材生产铁轨还是生产卡车,提高运力还是提高所运货物的质量,是生产更多更好的消费品还是在家休闲,这些问题谁说了算?如果没有供求过程来创造信息,制订经济计划的人就差不多只能自己拍脑袋来决定资源的用途。
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如果决策者不想盲目操作,就必须使用某种实际的价值指数来为其他的选择机会定价,计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供给和需求,即市场上的竞价过程,给可用的资源标定了价格,生成了这种价格指数。只要游戏规则对某人控制和交换某种资源的权利没有明确的规定,供给过程和需求过程就无法生成衡量稀缺性的实际指数,也就无法指导分配和协调人们的活动。
延伸阅读
正确地表述经济问题
现在给你做一道经典的题。三个人到一家汽车旅馆,开了一间房。总价是30块钱,每人付了10块。他们进了房间以后,总台的服务员发现钱收多了。他忘了今晚有特价,25块钱一间。总台的服务员不能离开,于是他找来在客房值班的服务员,给她5张1块钱的钞票,请她到房间去还给那三个人。她在路上想,三个人分5块钱,该怎么分呢?她决定只还3块钱给他们,因为他们又不知道钱收多了,剩下的2块自己揣了起来。谁也没有察觉。
现在请看问题:每个人实际上付了9块钱,3乘以9等于27。服务员藏起来2块,一共29。但是那三个人一开始付了30块,不是29块。剩下那1块钱哪儿去了?
把书合上。别往下看,直到你自己算明白为止!如果你15分钟或是20分钟还没想明白,再打开书往下看。(必须承认,本书作者之一花了差不多20年才想明白!)
当心错误的问题或误导性的说明
我们知道,有些老师会说:〃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错误的答案。〃尽管我们很不情愿,但我们还是得说,这些老师的看法是错的。上面的问题根本就是错误的问题。(根本就是在乱问,好比问〃蓝色的重量是多少?〃)这个问题的问法就是故意要误导你,但是从这个故事的叙述来看,好像问得挺有道理的。这恰恰是问题的困难所在。〃剩下那1块钱哪儿去了?〃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
房间的费用确实是25块钱。那三个人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多付了5块钱。他们也的确从服务员手里收回了3块钱。多付的钱当中剩下那一部分到哪儿去了?
这才是正确的问题。现在你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钱进了服务员的腰包。就这么简单。
为什么要举出这个问题呢?它和经济学并不相干。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涉及经济事务的分析的表述方式有问题,或者完全就是在误导人,这有可能是因为无知,也有些像上面的题一样,是故意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一大作用就是能够看透那些胡说八道。我们会举三个相当平常的例子帮你提高功力。
数据好像会自己说话,当心!
假设有人给你一组数据,如下表:
■
■
这个例子是虚构的,我们假设这些数据都是正确的。这里没什么花招。过去十年中,通货膨胀率也不高。小货车的价格确实上涨了很多。现在我们问:关于小货车的需求曲线,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别说我们这次又在问错误的问题。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问题。我们关心的是你怎么回答。
如果你说小货车的需求曲线是向上倾斜的,那你就掉进了我们的圈套。尽管问题是中规中矩的,但是,我们在叙述这个问题时提供的数据给人一种感觉,好像需求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数据从来不会自己说话。实际上,数据根本不会说话。就像我们在第一章里讨论的,经济学家运用理论是为了解释数据,从数据中发现意义。我们关于供给和需求的理论是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需求法则允许有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吗?不允许。(连垂直的需求曲线都不承认。)需求曲线在任何地方总是向下倾斜的。
把这一点记在心里吧。小货车的价格涨了,买得反而多,你应该怎么解释这些数据呢?从1995年到2005年,小货车的总需求上升了,这至少可以部分地解释市场价格的上涨。(人们的收入高了,家庭规模大了,大规模的广告战都可以解释这一期间需求的增长。)和认定那些数据说明需求曲线必然向上倾斜相比,这个回答显然更好。
■
当心有些冒牌的经济学家胡说八道
有时候,问题不只是让数据自己说话。看看国内的报纸,你总是会看到一些信口开河的文章,就像下面引的一段:
近期的寒流继续给橘子市场带来灾难。在今后几周内,橘农会面临更加糟糕的局面。一些期货商预测,供给降低会使桔子价格上涨。但是他们还是考虑得不够全面。高价会降低橘子的需求,这对橘农来说是雪上加霜。需求一降,价格很快就会跟着降。橘农的处境真是相当凄惨。一方面是橘子减产,一方面是价格降低。市场不会原谅任何人。桔农要在这种双重打击中得以幸存,只有靠运气了。
我们希望你已经注意到了,记者在写报道时用了一种误导的方式,把市场说得像一个〃不会原谅人的〃人。这一点我们倒是可以原谅他。他的文章的其余部分才是真正有问题的,因为他使用了供给和需求这样常用的经济学概念来组织他的文章,文章又显得很自信,很有说服力。
第45节:供给与需求(下)(9)
供给下降的确会导致价格上升。可是,橘子价格的上升并不像记者所写的会导致需求下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升会使需求量减少。这会缓解橘子市场上出现的暂时性短缺。但是,记者把需求量的下降和总需求的下降搞错了,这样一来,记者的预测就像纸房子遇到冰雹一样,根本站不住脚。(特别较真的学生,就像我们在第三章中提到的那个,可能会争论说其他条件已经变了。如果人们预期未来橘子会涨价,总需求实际上会上升,因为各家都想趁没涨价的时候多买点。)
需求(供给)的变化和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化之间,经常会出现混乱,要时刻保持警惕。报纸和财经杂志读得越多,你就会发现得越多,信不信?(我们在上一章后面的习题中也放了两个。如果你还没有注意到,现在可能应该再回过头去看一看。)
这幅图说明短缺日益严重,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
论证经济问题时,画图经常是最有效的方式。我们在这本书里就用了一些图。光是在这一章,我们在讲租金管制和税收归宿的时候就用了图。图形可以帮我们理解和预测某种政策的结果。报纸很少用图形,但是政策机构和智囊团却常常用。图6…4就是一例,我们来看一看。
图6…4 错误的石油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这张图表示的是1950年到2050年石油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两条曲线相交于2010年。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在前50多年中石油是过剩的,但是在2010年以后,石油短缺会日益严重,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画这张图的智囊团于是就提出很多建议,说什么美国必须制订石油储备政策,避免发生石油危机。
但是,注意,这张图没有提供石油价格的信息。尽管分析家给两条曲线标明了〃需求〃和〃供给〃的名称,但这两条曲线根本不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我们被耍了!供给曲线描述的是价格和供给量的关系,需求曲线描述的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而图中的这两条曲线并没有显示出这些关系。
图中所谓的〃过剩〃和〃短缺〃同样是误导人的。过剩的定义是在某一价格下供给量大于需求量,而不是在某一时刻〃供给〃大于〃需求〃。市场上的价格在过剩的时候肯定会下降。短缺的定义是在某一价格下需求量大于供给量,而不是在某一时刻〃需求〃大于〃供给〃。市场上的价格在短缺的时候肯定会上升。
这张图没能说明市场过程的供求原理。它没有承认价格在市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如果在一段时间当中石油需求的增长超过了供给的增长,市场价格就会上升,以反映其边际价值和边际成本。不会出现日益严重的短缺,也不会持续短缺。相反,价格上涨会让使用者节约石油。
简短回顾
我们延续了上一章的主题,游戏规则通过塑造动机影响供求条件。
动机是会变的,比如,对自由市场过程实行价格管制。如果价格管制有效,那么在无意中就会导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