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 >

第23章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第23章

小说: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巴菲特都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他绝不会对凯威特广场用一个尺度,而对  
新贝德福德用另一个尺度,再对公众用其他别的尺度。  
     另外,在评价投资时,巴菲特也从不放宽自己的标准。许多投资组合经  
理都说:“它看起来不够走红,因此我们只投资一点点吧。”巴菲特绝不会    
… Page 95…   
做出这种让步,反而会老实地坦白自己是如何残忍地压下一种颇有希望的股  
票。他在奥马哈数据文献公司的马斯科蒂·霍德,在巴菲特重新整顿伯克希  
尔的时期就发现了这一点。当时霍德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于是希望能拥有  
一家自己的公司。巴菲特便答应在他独立行动前为他测评一下将来。霍德描  
述说:    
      我为他买了4~5家公司,每次我都要到他家里去。这些公司中有一家制造了一种新产  
      品,一种供医院、饭店使用的薄纸容器。他们希望我能投入6万美元。巴菲特说:“你  
      觉得这件事成败的可能性有多大?”我说:“相当不错。”他说:“这样就不错了吗?  
      为什么你不背着一个每开启二次可能打开一次的降落伞从飞机上往下跳呢?”我为他买  
      了另外一家——米比丽制造公司。它生产的汽车喇叭很有创意。我问:“你觉得它投资  
      于我的量够了吗?”他说“不够”。我又问:“那你的投资足够了吗?”他说“也不够”。  
      他毫不犹豫地就说出口来,让人听起来觉得很新鲜,他没有任何一句解释的话语。    
     巴菲特愈发觉得纺织业和臆想中的降落伞下降属于同一类事物,不论制  
造商们投入多少,他们都无法抬高价格。因为这种产品是一种日常品,而且  
总是处于供过于求的境况中,所以,他们再也不愿意追加投资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1970年来自于纺织业的利润只有45000元,但是,  
它从保险业赚了210万,从银行业赚了260万。而这两个行业在年初的时候,  
动用的资金量和纺织品业是大体相等的。  
     在他的年度报告中,巴菲特对肯·察思的工作态度和表现表示了敬意,  
但他也提出纺织业“正逆着一股强大的潮流而上”。他直截了当地指出的回  
报率是10%,达到了美国公司的平均水准,而且“它远远超出了假如把资源  
全部投入到纺织行业中去可以得到的回报率……”  
     当然,关于巴菲特作为一个外人,是否会关闭纺织厂这个问题从最开始  
起就一直萦绕在马尔科姆·察思心头。他声称自己从第一天起就知道巴菲特  
 “没有任何意向想要投入资金为纺织业添砖加瓦”。杰克·斯坦顿,一直从  
旁观者的角度冷眼静观,他得出结论说巴菲特不过是个清算者而已。  
     但是巴菲特却始终在进行适量的再投资。他不想被世人认为是他关闭了  
新贝德福德的最后一家纺织厂。在给合伙人的最后一封信中,他写道:    
      我喜欢在纺织业工作的人们,他们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为了改善企业辛劳地工作;而且,  
      尽管回报率不高,只要它的产量保持在当前水平,我们就希望把纺织业继续经营下去。    
     他觉得自己欠肯·察思的情,是他给巴菲特提供了多元化经营的现金,  
而在他身上,巴菲特看到了自己最为赞赏的品质:坦诚、自立。有一次,肯·察  
思自我批评时,巴菲特瞥了他一眼,说道:“肯,你从一无所有终于奋斗到  
了现在的地位。”  
     他给察思的报酬相当吝啬,结果察思得到的比其他纺织厂的竞争者要少  
得多。1970年的时候,察思身居此位已经5年了,他的工资还只有每年42000  
美元。同时,巴菲特和其他纺织公司一样对养老金计划相当抠门儿。“沃伦  
对于管理层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来牟取利益的行为非常反感。”察思说道。  
     但是在巴菲特的领导下,察思对自己拥有的自治权相当满意。因此他对  
巴菲特也是忠心耿耿,这也说明了巴菲特给人们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影响。    
… Page 96…   
尽管他紧紧抓住钱袋不松手,但作为一个操作者,他是不寻常的。  
     察思曾担心巴菲特会令其停业,但他后来觉察到这位上司并不想因为关  
闭纺纱厂而引发一场骚乱。他知道巴菲特不喜欢变化。“沃伦倾向于继续经  
营下去。”察思说,“他还是留下了他的老朋友。”  
     要是根据巴菲特的资本家的信条,他也许应该关闭纺纱厂,但是他从内  
心感到自己对这古老的工厂怀有一种深深的喜爱,它的过去似乎比它的未来  
更有生机。他宁愿忍受一个中等水平的回报率,只要纺纱厂的现金不会枯竭  
而迫使他追加更多的资本。哈撒韦纺纱厂从精神上,而不是财务上,象征着  
一种一直被巴菲特奉为神圣的新英格兰的工作伦理学。于是巴菲特在他的良  
心,满足感以及金钱之间达成了浮士德似的协议。纺织业也许会衰败下去,  
但考夫街上的织布机还会嗡嗡地响下去。    
… Page 97…   
                                 8 本性回归    
                              “现在是发财的机会了!”  
                                                               沃伦·巴菲特1974年  
     1970年夏天,当巴菲特和他的好友鲍勃从高尔夫球场回来的时候;巴菲  
特注意到在俱乐部的庭院里正在举行一个活动,于是他问鲍勃那是在干什  
么,“那是您的40岁生日庆典,看我们的吧。”鲍勃毫无表情地说道。当巴  
菲特茫然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时,人群朝他涌了过来,突然唱起了熟悉的旋  
律。尽管巴菲特极力克制住自己,他还是被深深打动了。如今他人到中年,  
也已小有名气。在奥马哈,他的确算个人物:既是《太阳周报》的主席,也  
是奥马哈国民银行的董事。据一个参观者在穿过奥马哈市中心途中观察到,  
巴菲特能够说出路经的每一座楼房和企业的财务特点。  
     在他的合伙人企业清算之后,巴菲特就没有专职的工作了。关照一下  
肯·察思和哈撒韦纺织厂只花去仅仅一点时间。他的3个孩子也都已经十几  
岁了。《林肯杂志之星》的一个栏目把他刻画成一个被世人遗忘的人物,说  
他在一个四套间里掌管着他的投资,并且过着一种“相当简单的生活”。对  
一位想向他讨教的年轻的资金管理者,巴菲特简短地回答他道:“我不再做  
投资管理业务了,因此只能拒绝所有的要求,包括你的要求。”——听起来  
似乎在说华尔街将无法再从他那里听到些什么。  
     在他40岁生日以后,巴菲特又重新在弗吉尼亚的威廉斯伯格招集起格雷  
厄姆集团,但这次没有了格雷厄姆本人。古怪的是巴菲特是其中唯一一个不  
再捣腾股票的人了。市场价格高得失去了吸引力,而他也开始问一些自然而  
然的问题,比如:有2500万美元的话,要把它积累得更多的关键方法是什么?  
他的朋友卡罗尔·卢米斯在《幸福》杂志中写道:“巴菲特强烈地感到,他  
的时间和财富应该投向其他的目标,而不仅仅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比尔·瑞  
恩甚至怂恿他去参加总统竞选。  
     实际上,巴菲特正在严肃地考虑有关公共事业的事务。他倒不想去参加  
竞选,因为他实在太平民化了;而且,他承认对于那场弱肉强食的角逐而言,  
自己太过于瘦弱了。但他正在逐渐涉足于舞台的后台,他支持民主党总统候  
选人,比如哈罗德·休斯和阿拉德·洛温斯坦。他和政治家们结成密友,比  
如说参议员弗兰克·邱奇和里查德·克拉克,以及政府官员杰伊·洛克菲勒。  
杰弗里·考恩,《乡村音乐》的一名作家和约翰·卡尔弗一起在巴菲特家吃  
过饭。这个约翰·卡尔弗是美国参议员的一位候选人。令人感到奇怪的是,  
在这几位数百万富翁的餐桌上谈论的竟全是关于自由政治的话题。  
     霍华德·巴菲特曾经以一个完人的形象以及不需要任何变化的封闭的社  
会观点征服了美国。沃伦则还有美国人对受压迫者的同情心理。他与本·罗  
斯纳一家和肯·察思一家站在了一起。和他的关系一样,他憎恶无本获利者  
 (比如他对股票期权的憎恶),但是他在乡村俱乐部和会议室里对它们表现  
得还是很有见解。有一次,在一个正式的宴会上,当一位客人报怨说穷人的  
福利费用太高时,巴菲特尖刻地反驳道:“我倒是更担心给富人的福利费用  
太高呢。”  
     这正是巴菲特生活风格的鲜明反映。他或多或少还要依靠从伯克希尔得  
到的5万美金工资来生活,他的孩子们在公立学校念书,而且沃伦鼓励他们  
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不计较他们能挣到些什么。事实上,彼得是在报纸    
… Page 98…   
上才知道他父亲的财产是多么巨大。年轻的苏茜说:    
      我们的生活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我可以买很多衣服,而永远不会陷入麻烦——这  
      就是唯一的区别。我连自己的车也没有,16岁的时候就得去工作——在马车商店里做销  
      售员。    
     巴菲特总是尽量使自己的财富公之于众。当他的财富吸引了公民的注意  
力,也令全家人感到惊讶时,巴菲特会开玩笑地说:“我们该在门上放个标  
志,说今天是比尔·斯科特 (他的助手)值夜班看守钱财。”或者他还会说  
句俏皮话:“还有彼得这个想让我在遗嘱里提到他的家伙。”“啊!彼得!”  
当然,这并不真的只是在开玩笑。沃伦对自己的钱很有感情。他提醒孩子们  
说,他们不要奢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个子儿。他似乎很害怕哪怕是一丁点钱  
都会让孩子们变坏。  
     这也许有点过于成见了,但结果是使巴菲特的家庭对金钱很淡漠,并且  
处于一种随意和平等的气氛。在好莱坞的苹果—滑雪车队 (apple—bobing  
party),巴菲特一家曾邀请每一位路过的要礼物的孩子——这种举动在J。P。  
摩根或亨利·克拉维斯身上是绝不可能期望得到的。人们顺路走过时,不用  
打招呼就可以使用巴菲特的球场,来的人非常之多,于是巴菲特管它叫  
 “YMCA”。  
     在紧跟时代的老苏茜影响下,巴菲特的房子成了伍德斯托克时代的上下  
代冲突避难所。小苏茜的一位朋友,莱内·叶奇称之为“安全屋”。人们可  
以就这么走进来,把冰箱里的东西一扫而空。“如果下雪了,城里堵住了的  
话,那儿就是你可以去的地方。”叶奇回忆说,“坐在客厅里的感觉真是棒  
极了。”  
     苏茜将房子装扮成标志性的明亮的桔红色和黄色。不仅有她资助下的艺  
术家们作的画,还有天瓶宫时期的海报,比如广为人知的《战争对儿童和其  
他生命危害巨大》。巴菲特有时会下楼去爆一些玉米花,但是——无论他是  
否已从资金管理行业“退休”了——他通常还是呆在楼梯口埋头工作,莱内·叶  
奇又说:    
      每到周六晚上,客厅总是挤满了人。巴菲特太太也在那儿,我们为她演奏自己作的曲子;  
      她也会为我们演奏几曲。到晚上12点半左右时,就会听到一声“苏珊呀——你上来一下  
      好吗?”。在这儿没有任何限制。如果他要上床睡觉了,我们就把音乐声关小点儿。    
     1971年,苏茜和沃伦商量在洛杉矶南部的海滨买一幢价值15万美元的  
度假屋。和其他更昂贵的房子一样,它建在海附近,但又不直接临海。几把  
藤椅将它布置得富有情趣。第一个夏天里,13个十几岁的孩子们呆在这里玩  
耍了一番,巴菲特每天从办公室里带堆报纸来,然后自己回去,他对孩子们  
的朋友很有耐心。一天晚上,他带着这一大帮人去吃晚饭。饭后侍者拿着他  
的信用卡过来说:“您已用到限额了。”巴菲特朝他的妻子扬了扬眉毛,然  
后递给侍者第二张信用卡,没有说任何话来显示他实际上付这些钱是绰绰有  
余。  
     当沃伦为自己参与什么样的政治角色而冥思苦想的时候,苏茜把大部分  
时间都花在了北奥马哈黑人地区上了(这儿也是马尔科姆·X的出生地)。    
… Page 99…   
她除了在地方志愿者组织做主席以外,还到各个学校进行观察,而且在北部  
似乎总有一些差事或任务。(汤姆·罗杰斯,她的一个侄子曾这样讽刺她说:  
 “噢,难道你是黑人吗?难道你很穷吗?你到底需要多少?”)  
     在苏茜的鼓励下,沃伦开始大胆尝试了。他们的私人信托基金——巴菲  
特基金——开始每年为50多名黑人学校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在70年代初期,  
罗德尼·威德,苏茜的一个正在推动黑人经营的商业发展的朋友,要求沃伦  
加入他的行列。更重要的是,怀有“黑人资本主义”幻想的威德,认为巴菲  
特正是可以协助他,使他的内布拉斯加联营银行起步腾飞的人。  
     巴菲特同意了。他和尼克·纽曼(他的乡村俱乐部的共谋者)加入了银  
行的顾问委员会并且投入了相当的精力。巴菲特还做了一笔名义上的投资—  
—占银行资本的 1。4%。与苏茜不一样,沃伦远远不是一个天真单纯的人,  
他再三警告银行的董事们数目失调的少数民族银行因为坏账而被迫倒闭。当  
银行营运走上正轨后,巴菲特给董事会送去一张令人心惊肉跳的便条,里面  
夹着一张报纸报道的复印件,是关于丹佛一家类似的银行倒闭的消息。    
      你应该注意到银行的总裁说:“当我们开始业务时,我们的计划是帮助少数民族投资者  
      和那些所谓的小企业。我们做到了,但他们中的有些人在偿还债务的时候对我们却不怎  
      么样,我们就是这样败落下去的。”总裁在谴责贷款人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每家银行  
      都遇到大量坏账,而当初答应这些贷款者才真正是银行家的错误。    
     当联营银行也限入挣扎的地步时,巴菲特自己离它远远的。威德曾建议  
巴菲特找一些黑人学生进行庇护,再教授一些财务方面的知识给他们,但是  
巴菲特没作任何反应。“沃伦像一个谜,”威德得出结论说,“他和善大方,  
他也很诚实,而且他还很勤奋。但他从来没有懂得,在咱们这个被围困的社  
会中自己所处的富人角色。”当未偿债务堆积如山时,这正是巴菲特害怕发  
生的,他明确地拒绝再追加投资。  
     威德曾抱怨说巴菲特“根本不了解穷人的圈子”,而事实恰恰与此相反,  
巴菲特正是太了解这群人了,因此他才紧紧扣上了他的钱夹。当他意识到没  
有希望得到任何回报时,他同不愿意投资于纺织业一样不愿意投资于联营银  
行之中。  
     出于他的信仰,巴菲特对公开的只是简单的花钱动机很有戒心。乔治·麦  
戈文当时正在参加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他曾呆在巴菲特家中,而且似乎  
赢得了巴菲特的好感——直到后来,他宣布如果当选,麦戈文总统将赏赐给  
全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