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四形象设计艺术 >

第47章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四形象设计艺术-第47章

小说: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四形象设计艺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我们不主动提出想要获得某人或某物的要求,那么我们成功的机会便会 大大减少。倘若只等着别人来猜测我们的心思,以为他们就会主动地奉上我们想要的事物,那么对别人而言也太不公平了。同样地,我们也无法看出别 人在想什么——也许他们会答应我们的请求也说不定。如果我们缺乏自尊,不敢向别人提出要求,我们便会因过度保护自己,而牺牲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我们确实有权利得到自己想要的事物。

  表达“性”之权利在我们文化中成长的人们,经常会对“性”这件事感到焦虑,而且搞不 清楚在表达“性”这方面,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实在很悲哀,然而对许多人而言,表达并享受“性”,却是他们最难享有的权利。我们认 为,任何的性事活动,只要能够让成年人在隐密、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享受欢愉,无论他是一个人或和他人一起,其他人实在都不必多管闲事。

  有需求及欲望之权利这意谓着我们可以想要自己想要的,而且也相信我们需要自己需要的。 对于一些习惯“他人优先”的人而言,承认自己也有需求与欲望,而且其重要性不亚于他人,应该是获取个人自由的一个重要步骤。

  幻想之权利我们大多数人能够相当清楚地分辨幻想与事实。生活在幻想的世界中, 是一种逃避现实、颠倒真假世界的表现,然而抛弃幻想,也就等于剥夺了自己许多的创造力与乐趣。我们有权选择享受自己的幻想。

  获得资讯之权利为了在创造自己的生活时,能够做出有意义的决策,我们需要一些获得 资讯的管道。这些资讯也许正和自己有关,例如医药、社会或学校的纪录,或者工作推荐书等,这些在本质上都是他人不同程度的主、客观意见。除此 之外,我们还需要一些有关健康问题,以及药物与避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面的资讯。同样地,消费者也需要关于产品与食物的资讯。

  付费以获得商品及服务之权利这似乎是一件无庸置疑的事,然而根据消费者的经验显示,有少数的商 品及服务供应者并未确实相信,顾客理应得到自己已付费的东西。许多人在碰到此类问题时,都难以做出自信决然的表现,因此这是自信训练中最受欢 迎的主题之一。

  独立及不受干涉的权利这牵涉到你本身有权选择独立生活、独立工作,也有权选择婚姻或者踏 入亲密关系之中,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扬弃这一切。即使在面对团体的顺从压力时,也依然要保有自己的个性,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同样地,为了维 护自己的隐私,你也可以拒绝一些如应门、接电话的事情。最后,还包括了有权能够独自散步、祈祷或沉思,如果这都是你想要的话。

  说“不”之权利无法拒绝他人,是缺乏自信者最常遭遇的问题之一。在我们想拒绝他人 时,说“不”是一种相当积极且必要的技巧。如果我们经常在心里想说“不”,但口头上却答应了别人,那么便等于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自己及自尊,甚至 到了后来,还会沦落到怀疑自己是否有权拒绝他人的地步。然而,倘若我们无法向他人说“不”,那么别人看到的将不是真正的我们,不仅我们自己实 际上不诚实,对自我及他人也都无法给予应有的尊重。

  被尊重之权利要别人尊重你,亦即要别人把你当做是个人,而非物品来对待。我们每 个人都有资格得到他人的尊重,只是有时我们得自己提醒他们这项事实。一般而言,人们对待我们的方式,往往是我们自己显露出期望被对待的方式。 身为人,我们被尊重的权利与种族、性别、阶级、宗教、职业、财富或其他任何区分人等的方式,都没有丝毫的关系。

  自信训练在美国大行其道自信训练在美国相当受欢迎,而且大行其道。英、美之间的确存有文化 差异性,因此当美式的“自信”搬至英国来教授时,就不免得好好考量一下了。英国的白人中产阶级有时会将美式的自信行为,看做是一种过于激进且 富侵略性的行为,然而美国人有时也很难搞得懂英国人在想些什么。以美国文化观点写成的著作,在英国就得谨慎使用。

  自信训练师必须熟谙并尊重施予训练所在地之特殊文化。即使这两种文 化标准目前看起来是愈来愈接近了。人们如果不知道应该遵循何种文化标准来进行沟通时,便会产生问题。在双方沟通之前,你应先想一想这个问题:“究竟这个人的文化与语言标准是采用英式或美式的?”

  自信训练大受欢迎过去十年来,自信训练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欢迎。原因何在?以下是我们 归纳出的一些原因:(1)对威权及威权主义的普遍质疑。

  (2)女性主义的兴起。

  (3)社会变迁影响两性关系。

  (4)消费者运动的兴起。

  (5)经济萧条引起的相对剥夺。

  (6)不同文化的融合,以及他们之间适切沟通的需求。

  (7)对精神分析感到兴趣,如同“我的年代”(My decade)。

  (8)美国文化与观念之影响。

  未来发展在行为心理学这个严密的科学领域之中,关于自信行为的界定、传授此 种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以及一些可经由此种治疗而获益的团体等等方面,都有赖人们投注更多的心力。由自信训练师实际的观点来看,自信训练必将与 治疗和教育等方法做不同的结合,以使训练师更能够对所属团体提供最有效 的帮助。

  我们预料有三种发展领域将会最受青睐,分别是:自尊提升训练、教导 受训成员如何发挥创造潜力,以及自信训练、心理咨询与人本精神疗法三者的结合。这些都是本书中会反复出现的主题。

  三、自信与其他不同的行为模式

  如果生活中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我们都只会怨天尤人,那么我们便无法 有所改变。倘若我们能为自己遭遇的事负责,我们便能够有所改变,只要我 们愿意。

  自信永远是最佳的表现之道吗?我们认为它最有可能让你达成愿望。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种不同的行为表现:有时消极,有时积极,而在某些情境下则充满自信。无论我们在何种情境有何种表现,亦都是其来有自的,我们不会无缘无故去做什么事。 如果表现的并非有自信,会有什么结果呢?首先,你可能会非常渴望保有自己一向习以为常的行为,因为这样做你会觉得很自在。也可能由于旁人 不乐于见到你的改变,所以如果你保有原来的行为举止,你会感到较为他人所接受。我们都希望为他人所接受。我们的自尊或多或少都是依赖他人而得 的。

  其次,倘若你一向习惯于照料他人,将他人的需要看得比你自己的还要 重要,而今却要你开始探触自己的需求,于是和你以往的行为一比起来,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变自私了。如此一来,你可能依然会将他人的需求置于自己 的之上。倘若你是个孩子,尤其如果是一个女孩子,你或许会因此获得许多赞美。因此你还是继续扮演着消极的角色,一方面是习惯使然,另一方面也 是由于你向来都是借此获取赞美。

  第三,如果我们的意见、想法与感受和一般人所接受的常规不符,我们 就不愿将其表达出来,或许你不愿被视为“与众不同”。在绝大多数的文化中,“与众不同”容易被认为是一种负面的评价,“与众不同”不值得大肆 庆祝。遵循常规易被认为正当,背离常规则会令人不悦。所以你会觉得,只要遵循常规就可省去一大堆的麻烦事。其实有时只是短期内避免了困扰,但 时间一久,问题还是会接踵而来。

  不同的行为模式 让我们举出一些范例,进一步详加审视各种不同的行为模式: 你为朋友烹调了极为丰盛的一餐,左顾右盼地等着他们到来。结果他们的迟到让你很生气。虽然最后他们终于来了,但那已经是一个小时之后的事 了。这时你的反应可能是:(1)“你们究竟跑到哪里去了?东西都烂掉了?”

  (2)“噢,没关系,没事的。请进,我去把菜盛上来。”

  (3)“发生了什么事?你们还好吧?我等得真的快烦死了。我们来瞧瞧 这些东西是不是还能吃。”

  你答应了一位身体微恙的朋友,要帮忙他整理园子。你准备等他较有精 神,打电话来通知你时,再和他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有天他打来了,但正巧你那时又忙又累,实在抽不出时间来。这时你的反应可能是:(1)“你为什么不早一点通知我呢?”以一种很不悦的语气问他。

  (2)“我实在很抱歉,今天可能没办法,我的工作进度也落后了,而且 我已经答应珍妮要去她家,除此之外我每个星期二通常都会到我妈妈那里??,我真的很抱歉。”继之感到愧疚万分。

  要不然就说:“噢,好吧。如果你现在就着手的话??”

  (3)对不起,我今天实在分身乏术,我明天去找你,然后我们就可以安 排一个确切的时间。“

  在上述例子中,第一种反应是激进,第二种反应是消极,第三种反应才 是自信。

  在激进的反应中,似乎并未对此情境下的他人寄予应有的同情与认知。 激进的人较缺乏自尊,虽然第一眼可能看不出来。这种人无法给他人较多的 空间与关怀。

  另外有一种激进的行为则是以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间接激进的人 不会直接指责他人,他们会让你觉得一切都很好,但很明显地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在例一中,间接的激进反应即是反应二,它是以一种具弦外之音(你的确在意)的身体语言表达出来。面对间接的激进反应,人们通常会觉 得不太自在:你知道别人很生气,或者情况不太对劲,但对方就是不说些什么。如果对方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反倒容易应付。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是因 为他们过于在意自我形象——他们想给别人留下“宽宏大量”、“平易近人”

  的印象,虽然结果绝对是相反的,因为即使你再怎样压抑自己的怒气,它终 究还是会显露出来,而且通常显露的方式都是掺杂怨恨在内的。

  至于在消极的反应中,你则是根本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反而将其他人 的需要看得比你自己的还要重要。然而这种做法也可能只会让你在事后愤恨 不平。

  在自信的反应中,你表达了对他人的关怀,却也同时阐明了自己的立场, 以及随之而来的反应,并进一步提出了富建设性的建议。

  这种表现的优点在哪里?自信的行为可以让你获得什么?答案是,你会 忠于自我、尊重自我,并承认自己的感受。借由进一步提出富建设性的建议,也等于为正面的结果打下基础。

  缺乏自信的行为或许一时之间颇适合你,但绝非长期。举例而言,苏晚 上一向和一位特别的朋友一起出门,她觉得自己对这位朋友就很不能表现自信。他们的前往地点一直都是由这位朋友出主意。通常这种主意都很棒,而 苏也往往欣然同意。只是苏自己偶尔也有些不错的点子,但总压抑着不说,因为她认为她的朋友可能不会同意,或者会有更棒的想法。(注:以下括号 中的号码,指的是下述练习 3—1 中的阶段。)

  苏扪心自问,(1)自己这么做可以得到什么好处?(2)她想到的答案 是,自己可以不必伤脑筋,只要顺其自然就好,而且自己通常也玩得很高兴。

  缺点(3)则是,当苏和这位特别的朋友出去时,总觉得自己优柔寡断,而且 似乎矮了一截。在此种情境下,她如果能表现自信的话,可以获得什么?(4)

  更强的自尊?更能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有更多的选择权?甚至更多的快乐? 苏于是下定决心,下次当她再和这位朋友出门时,自己一定要拚命想出一个点子,给她的朋友一个建议。 练习 3—1(见本章后注解)

  (1)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情境缺乏自信?

  (2)在此情境下,你当时的表现对你有何好处?

  (3)坏处在哪里?

  (4)你认为,如果在此情境下有自信的表现,可以获得什么?考虑一下 下列的可能性:——独立——自我尊重——忠于自我——对彼此的关系开诚布公——内心宁静——思想澄彻(5)清楚地做个抉择,在此情境下,你是愿意保有自己原有的行为,或 者想要学习做一个有自信的人?

  实际做出抉择有助于厘定确切的前进方向,同时亦能将“我应该尝试些 不同的”此类含糊不清的自我暗示,尽量减至最低。你不再需要它了。现在你会详加考虑,然后做出抉择。请你牢记,如果你真心想保有自己原本的行 为,那也没有关系。你可以自己做决定。

  我们必须接受自己目前的行为,有确切的认知,然后告诉自己事实的真 相。我们必须先接受自己,以此为出发点向前迈进。接受自己的关键在于,给自己一些正面的讯息,并且看重自己,我们愈能看重自己,就愈不必依赖 他人的肯定,也愈能感受到表达真我的重要性,不必再依他人的期望起舞。

  练习 3—2(1)列出你自认的十大优点:包括自己的能力、专长、特质与成就。

  (2)连续两个星期每天念一次这张表给自己听。并随时补充些新的优点 上去。

  (3)每天都留意一下自己所做的一些有正面意义的事。不必非得是什么 大不了的事,其实也有可能是大事。恭喜自己。

  我们一向不习惯看重自己,我们需要重新养成这种习惯。 为了做一个有自信的人,我们必须探触自己生活中真正想要的。通常我们并不允许自己去探触自己的需求,因为我们害怕无法获得。 练习 3—3(1)列出自己想要的事物。别多加考虑或删改。如果有什么负面的念头, 如“我买不起”或“那是不可能的”等等,闯入了你的脑海,只要稍加留意一下,然后继续完成你的列述。

  (2)看完自己的列述,然后接受自己所写下的事物。 这个练习可以帮助你更清楚地认清自己的需求,偶尔重复一次这个练习也不错。 大多数人不愿表达自我的原因,往往在于无力感的存在。我们必须停止再怨天尤人,不要老觉得自己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生活负 责。如果生活中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我们都只会怨天尤人,那么我们便无法有所改变。倘若我们能为自己遭遇的事负责,我们便能够有所改变,只要我 们愿意。

  练习 3—4(见书后注解)

  (1)列出一些你会产生无力感或觉得自己受害的情境。

  (2)注意其中的一次,看看是否能够找出因应的对策,让自己变得更有 自信,且重拾自己的力量。

  我们通常惧怕改变。正如我们先前谈过的,至少短期内保持现状可能会 较为容易。未知经常被视为“不好的”。

  练习 3—5(1)回想过去自己即将要尝试一项新事物、一个未知数的时候。可能是开始接受新科目或新工作,或者是搬至另一个城镇或乡村。

  (2)想一想在这件事发生之前,你有什么感受?在这件事的发展过程 中,你传达给自己何种讯息?是正面或负面的?

  (3)当这件事发生时,你实际感受到了什么?

  (4)你当时是让自己敞开心胸,接受事情的真相,或者还继续专注于自 己先前的想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