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成功全集之四形象设计艺术-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当这件事发生时,你实际感受到了什么?
(4)你当时是让自己敞开心胸,接受事情的真相,或者还继续专注于自 己先前的想像?
(5)你实际感受到什么程度?是真正融入事件之中,抑或只是当个客观 的旁观者?
我们通常惧怕面对新场合、新事物以及陌生人,因为我们告诉自己,我 们应付不来。如果我们愿意尽全力绽放真我,做真正的自己,那么我们就会愿意冒个险,朝未知迈进,或者踏出一小步。我们会告诉自己:“我办得到”。 我们会记得自己过去的正面经验,而非负面的,我们会打破樊篱,不再划地自限。最棒的事莫过于,当你超越了自设的极限,你就会不断地扩展,而不 再将其视为极限。你可以走得更远、更远。
这种过程起于自我尊重,赞扬吹捧一下自己,对自我与自我的世界做出 正面的许诺,扬弃那些负面想法,以便更能容纳正面的讯息。
因应改变之道1。尝试 尝试朝着自己既定的方向一步步迈进,或许会对你有所助益。不要光只想着事情可能会如何如何,实际放手一试,掌握一些事实根据吧!接下来再 参考已得的事实,进一步评估自己的思绪与想法。如果此路不通,何妨换条别的路走?现在来看看这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你觉得自己有点儿想搬到 乡下,但并不十分确定。那么你不妨先到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地方待个几天,或者度个周末,尝试看看感觉如何。
第二个例子,你想要置产,但光凭你自己的力量顶多只买得起一个鞋盒。 你考虑找别人合伙,但却又不放心。为了达成目的,获得更多的资讯,你不妨找一位曾有此种经验的人谈一谈,然后在报上登个广告。这是一种自信的 态度:掌握事情,然后负起责任。
2。心态 你觉得自己“应该”确切知道,在某种情境下必须采取何种对策吗?有的时候我们容易以为,某件事的做法有对错之分,而且也会认为,唯有掌握 关键才得以获致诀窍,探知真相。在大部分的情境下,决定行为“对”或“错”,亦即“适合”或“不适合”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心态”。我们很容易 以某些预设的角度来看待事情。实际上,无论我们采取何种对策,都有其机会存在,只是机会或多或少罢了。在此我们又要提一次自我尊重了,如果我 们告诉自己,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有办法搞定,如此一来,会比光给自己传达一些负面,且导致焦虑的讯息,更能有好的结果。
举例来说,琼一直渴望能够休息一段时间去度个假。当她在盘算这件事 时,浮现脑中的第一个念头是,她担心自己在度完假之后就找不到工作了,因而觉得这可能不是“应有”的决定。但这未免太过“杞人忧天”了。也许 度完假之后她就变了个人,不再像以往一样了,也许她就会想去尝试不同的工作,因而换了新工作。这会是她到时得做的抉择,但可不是现在,在事情 根本尚未发生之前。不管她再怎么分析此次前去旅游的利害得失,也得等到实际经历过后才能够断定评估。如果我们总在每件事尚未发生之前,就想预 测出结果,这意谓着我们不相信自己能为本身的行为负责,也就无法有忠于 自己的表现。
拥有自信的态度应该在充分考量之后做出抉择,决定自己即将前进的方 向,盯住目标,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不要老是怀疑自己抉择的“正确性”。
“未知”是无限的宽广,亦存在无穷的机会。当我们停止探索“己知”之外 的世界时,也就无法看到自己深藏不露的重要部分。
练习 3—6(1)回想一下,你是否曾经遭遇过,在不确定结果时就冒险行动,但结 局却令人满意的情况?
(2)你从这个以前想都没想过的行动中学到了什么?对你自己、当时的 情况以及整个人生观有什么帮助?
瞄准目标,别老是盯着障碍。 因为我们通常害怕改变,所以便容易过于专注于其中可能的陷阱,而无法瞄准目标,预测美梦成真的可能性。重要的是,接受当下,不要光佯称情 况可能会更好或更坏。唯有接受当下,以此为起点,才有可能鼓动改变的产 生。
练习 3—7(见书后注解)
(1)试着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想成皆有其发生的原由,而且你也能 从遇到的每件事物中获得学习的机会。
(2)在你面对一些如今视为问题或阻碍的事物时,这对你的心态上有何 影响?
想一想这些情况:——你搭乘了一列人山人海的火车,因此只好志愿无座。你感到非常心 不甘情不愿,然后开始和站在自己身边的人聊起天。你发现他原来是一位相当有趣的人,于是决定继续和他保持联系。
——你卡在车阵中动弹不得。其实这倒不失为一个学习如何保持冷静与 应付压力的好机会。
抱持此种态度的主因为,这对你较有帮助,更能够帮助你实现自己的生 活目标,这种做法有助于达成你毫无压力、身心松弛的生活目标。
我们可以选择将生活视为一套严苛(或多或少)的规则,必须拚命界定 然后努力遵循;也可以选择将它视为一个运动场或一处背景,我们可以在上面尽情地进行各种尝试,然后选出一种对自己最好的方式。
从某种角度来看,前者较安全,也较为人所熟知。然而如果我们依此种 方式行事,便比较不可能想到什么新的生存与处世之道,也不太可能发现什么新点子。后者虽然有时会让人觉得较具挑战性,但却容许我们有更多的机 会发掘出真正的自我。
四、把自信注入工作中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工作发展必须以自信为导向,亦即将自己的职业视 为一种往前延伸的过程。你必须了解,工作上的改变是无可避免的,你必须随时留意任何与自己相关的技术需求之改变。
通过工作得到好处你是否乐在工作?你喜欢你的工作吗?你想要一个更好的工作吗?现 在,让我们以一种自信的方式,来正视这些问题。你可以换一个自己想要的工作。但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人们可以从工作中得到什么好处:(1)自我认同。
(2)薪资。
(3)从技术运用中获得成就感。
(4)从助人中获得成就感。
(5)社交性的环境。
1。自我认同 当我们问别人:“你是做什么的?”人们通常会回答:“我是个护士”
或“我是个工程师”,抑或在稍迟疑之后细声地说:“我只是个家庭主妇。” 似乎从职业的观点来确认自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
2。薪资 我们大多都是为了获取赖以维生的金钱而工作。所得金额的高低往往是大多数人选择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
3。从技术运用中获得成就感 制造或修理物品的工匠会为自己的表现感到骄傲,并因而得到成就感。
所以,修理好一辆车、写本书、做件衣服、盖栋房子,全都属于有创造力的 表现。
4。从助人中获得成就感 像护士、社工、医生、店员、招待员等一类的工作,其重要性便在于以各种方式去帮助或服务他人。
5。社交性的环境 对许多人而言,工作场所是一个能碰见形形色色的人,能广结人脉,并且能因成为社会网络的一分子而获得社会支持的地方。 每一种工作都提供了从事者不同型态的工作报酬。
(1)护士 是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因为这种职业广为大众接受,且倍受尊崇。金钱报酬低,能从技术运用及助人中获得高度的成就感,医院内部即是一个社 交性的环境。
(2)公务员 具自我认同感,金钱报酬低,能从技术运用及助人(视部门而定)中获得成就感,至于社交性环境方面则差异性较大,各不相同。
(3)黑手 具自我认同感,金钱报酬中等,能从高深的技术运用(视工作的特性而定)中获得成就感。至于因助人而产生成就感方面,则视与顾客接触的程度 而定。在小型车厂中较高,而在大型车厂中较低,因为在后者工作的技工通常与顾客并无接触的机会。 此处有个练习,可以帮助你将注意力锁定在自己的工作上。这个练习并无“标准”答案,只是提供你一个探究自我经验的机会。 练习 4—1(1)舒服地坐下来,放松心情。
(2)想像你正在上班。
(3)从自己的工作中你获得了什么报酬?
(4)这些报酬对你有何重要性?
(5)有哪些你想得到的报酬,却是你现今工作所欠缺的?
(6)把它们列出来——见上述的例子。
(7)想一想,你要如何达成自己对工作的愿望?你必须运用哪些自信的 技巧?为了达成目的,你第一步会怎么走?例如找个理想工作的空缺。
在今天这个被称为后工业时期的时代,对工作技术的要求日新月异,从 古至今,不是子承父业,就是父亲为儿子选个适合的行业,然后送他去当学徒。他可能就此成为一位马具制造者或金匠。女性则与技术性的工作较无关 连,她们通常只要料理家务就行了。技术需求随着工业革命后机器使用率的增加而改变,如今则随着电脑时代电子学的使用率增加而变异。这些运用电 子学的新型工作方法不仅必须改变旧有的技术,更需引进新式的技术。举报业为例,许多排版工人如今已经不见了,他们的工作可能由排版机器来代劳, 唯一需要的只是一位能胜任操作机器的打字员。机器本身则需要工人来维修,这种新技术是过去不需要的。同样地就医护界而言,护士不仅须学习咨 商及健教等新式的人际沟通技巧,为了追踪病人的康复状况,也得懂得使用复杂的电子设备。
因此现代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可能需要再三地接受再教育,并且注 意一些以往不需注意的发展。对自己的职业不仅要有所认知,也得有所规划,这便是一种自信的技巧。不仅手工技术方面如此,就连一些受雇于金融服务 业,整日忙着和钱打交道的年轻专才们也惊觉到,自己职业的技术需求也和 往日不同了。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工作发展必须以自信为导向,亦即将自己的职业视 为一种往前延伸的过程。例如,如果你拥有化学学位,你将无法仅因循往日的技术而成为一位化学家。你必须了解,工作上的改变是无可避免的,你必 须随时留意任何与自己相关的技术需求之改变,这不仅是你公司的成功之道,对于公司将来合并、重新定位等计划以及你自己的职位(如果也包括在 这些计划之中的话),都有不可抹灭的正面影响。
职业是以工作内容为导向的:你的首要任务就是先界定自己所要完成的 工作范围,然后再全力投入。这和社交生活全然不同。社交生活首重享乐、表现自我,并满足自己在情感与亲密关系方面的需求。然而在工作上,这些 需求都次于你所要完成的工作。
我们总免不了把自己的价值观、需求与偏见带到工作上。然而,当人们 企图在工作上满足其不当的情感需求时(此处的“不当”意指会降低工作效率的行为方式),特别是他们本身并未察觉自己有此种行为的话,就会产生 问题。
举例而言,渴望被他人喜爱是一种重要的个人需求,然而在工作上,渴 望被他人尊为专才会更为适切。如果在工作上,因为渴望被喜爱而导致焦虑,使你无法有极为专业的表现,那么你便不可能因工作表现而获得敬重,可能 你会被他人喜爱但非敬重——“约翰是个好人,但我认为他无法处理什么困难的事情。”通常唯有你表现出效率、自信和专业,他人的喜爱和敬重才会 一同到来。
练习 4—2(1)你的职位 5 年来都没有变动吗?
(2)你会继续待在原位,做着相同的工作吗?
(3)你正在增进自己的技术,学习新的技术吗?
(4)如果有个晋升的机会落在你头上,你已经准备好要迎接了吗?
(5)你下一步要如何发展事业?
工作头衔与工作手册工作头衔仅仅只是工作的称谓,因此如果我们问某人:“你是做什么 的?”他就会回答:“我是第 10 区的修女”或“我是个电工”,于是我们有了他的工作头衔。设计出的工作头衔可能反映的是真实的身分,也可能只是 虚构的称谓,因此店员可能变成“顾问”,而职员也可能变成“受训干部”。
工作手册则指出了员工必须达成任务之性质与范围,在此界定之下,雇 主可以做合理的要求。这也是昔日一些劳资双方发生冲突的肇因。例如造船业的工人就坚持要订出相当明确的工作手册。而有些行业的雇主则坚持自己 的员工要随时听命行事。现今大多数明理的雇主都同意,在指派员工前就要先给他们一份明确的工作手册,而且在对员工的要求方面有所变动时,双方也必须先加以磋商。 练习 4—3(1)你拥有工作手册吗?
(2)你实际的职责与工作手册之间的一致性如何?
(3)你的职责与同级的同事是否类似?
工作场合之权力与阶级架构每处工作场合均有其权力与阶级架构存在。为了了解工作场合的权力关 系,你必须知悉存在的各种不同权力类型。
1。权力类型(1)奖励权——给予另一人渴望之物的权力。例如老板有让你晋升的权 力。
(2)压制权——“惩罚”之权力。例如,如果你迟到了,老板有扣你薪 水的权力。
(3)合法权——依仗个人职位所拥有之权力。例如,老板可以决定你该 做什么事。
(4)被推举权——因他人对我们产生的情绪反应,如吸引力、尊敬或喜 爱等,而赋予我们的权力。例如:“我确信琼芝护士是位好护士,她总是很爽朗且笑脸迎人。”一位病人如此说。
(5)专业权——由于我们所受的训练或所具备的能力而获取之权力。例 如,铅管工修补漏损水管的权力,或医生诊断病情的权力。
练习 4—4(1)你在工作内外都运用何种权力?
(2)他人曾对你运用过何种权力?
(3)你喜欢运用何种权力?
(4)你喜欢他人对你运用何种权力?
2。阶层制度 每处工作场所皆有其阶层制度或组织图,阐明员工彼此之间的职责所在,以做为评定工作表现的基准。想要了解人们的互动关系,就必须先行知 悉此处既存的阶层制度和此制度内的职位安排。然而纵使是正式的阶层制度,一位员工也可能因服务年资较长,是老板的儿子或私人秘书,或者掌管 总机大权,而获得额外的权力。对任何一个想在组织内出人头地的人来说,对这种非正式的阶层制度有所了解,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
在与以下这些人打交道时,必须运用到自信技巧:(1)自己。
(2)你要向他报告的经理。
(3)你的同事。
(4)你的部属。
(5)委托人或客户。 有的人在与其中一个或几个族群打交道时,总难表现自信,但对其余的族群却无此困扰,且深具信心。这部分是由于个人对各个族群成员所要担负 的职责各有不同。
练习 4—5(1)你的工作须向谁负责?
(2)谁该向你负责?
(3)你知道自己在组织架构中担任的职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