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 >

第34章

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第34章

小说: 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碍于对元首的尊敬和情面,隆美尔把他的不同意见咽回肚里。毕竟,元首如此信任自己,把这样一个伟大而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是令人十分兴奋的。
  现在,隆美尔站立在沙漠上,公文包里装着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为他拟定的行动方案,除了指示他该如何对付意大利人之外,还要求他仅实施防御战,因为兵力有限。此外,意大利总部也给德国空军下达了一道糊涂命令:不得轰炸班加西,因为那里有意大利官员。尽管有层层束缚,在隆美尔心里却已经燃起尽快发动攻击的念头,这可以说是他的一种天生的性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的个人战绩上记载着,隆美尔所部连续前进了50 小时之久,在山地中前进了12 英里的垂直距离,海拔7000 英尺的高峰已被越过,俘虏军官达150 人,士兵达9000 人,缴获火炮81 门。而这一切都是在他接到不要攻击的命令之后的战果!
  隆美尔到达北非12 天后,在他的装甲部队尚未到齐的情况下,便在的黎波里以东470 英里处,与英军发生第一次小规模战斗,结果大获全胜。此战更增添了隆美尔的信心,英国人也不过如此。他当时并不知道,大批英军,而且是最精锐的部队已从利比亚撤走,前去支援希腊。
  3 月底,由于第15 装甲师仍未抵达,隆美尔便以第5 轻装甲师的部分兵力发动了侦察性反击,获得了比预期更大的成功。隆美尔果敢地扩大战果。结果,英军被迫退至埃及边界。
  轻而易举的胜利不免让隆美尔有点飘飘然了,他开始以伟大的征服者自居。“我的第一个目标,”他宣称,“是夺回昔兰尼加,第二个目标是埃及北部和苏伊士运河。”运河在的黎波里东侧,离当地有1800 英里之遥。他决定跨越昔兰尼加这个沙漠半岛,实现他的第1 个目标。他不顾沙漠的恶劣天气和地形像驱赶羊群一样驱赶着他的装甲部队,“快!快!给我快走!”遗憾的是,他的下属似乎不那么听使唤。在这里,这位英勇无畏的将军忘了,坦克车像人一样,需要补给燃料,需要维修保养。
  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隆美尔的部队艰难地跋涉在沙漠之中,穿行在闪烁跳跃的热浪里。发动机里的汽油由于温度过高而变得稀薄,坦克只好暂停前进,一切无线电通讯联络都已失灵。隆美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副官,马上给我准备轻型飞机,我要去沙漠地巡视!这帮铁甲蜗牛,到底要多久才能到达那边的海岸,截住逃窜之敌呢?!”隆美尔大声喊叫道。
  副官知趣地照办了,尽管他知道乘机在沙漠上空飞行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果然,隆美尔两次忙乱地撞进英军阵地,误把敌军当作自己的部队,差点降落下去对他们喊话了。亏得驾驶员还算敏捷,发现苗头不对,迅速逃离敌阵。还有一次差点披意大利人打下来,他们以为是英军飞机来骚扰了。
  飞机轰鸣着从第5 轻装甲师先头部队头顶上飞过,指挥官施维林不由得咒骂道:“那肯定是催命鬼隆美尔!”
  “混蛋,那支摩托部队竟敢停下来休息,给我冲上去,”隆美尔命令道,“低飞!”
  于是,飞机几乎擦着士兵的肩膀掠过,紧接着一张纸片飘到地上,上面写着:“如果你们再不直即行动,我就下来!——隆美尔。”
  凌晨,隆美尔的飞机距离海岸港口只有15 英里了。此时,他有了新的进攻目标——梅奇尼要塞,但他的非洲军仍旧困在沙漠里。他派人把第5 轻装师师长施特莱彻将军找来当面布置任务。
  在炎热的沙漠里,施特菜彻穿着土黄色的短衣裤,隆美尔却全身披挂,穿着马靴、马裤和厚实的灰色紧身短上衣。施特莱彻用好奇的目光打量了一眼他的司令,这人大概有毛病,他心想。
  隆美尔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同时为他的下属不慌不忙的态度而气恼,口气生硬起来。“看见没有?我的将军,”隆美尔手指地图上的梅奇尼要塞,“这是进入沙漠的关键——在它的中心有7 条沙漠小道通向海岸和遥远的内地。那里的防御一定很薄弱。我命令你下午3 点钟进攻要塞。攻克了它,占领昔兰尼加易如反掌。”
  “这不可能,司令,我无法执行这个命令,”施特莱彻毫无顾忌地拒绝了,“我的坦克、运输车机件损坏,发动机温度过高并且缺乏汽油,因而至今仍分散在后面100 英里之遥的沙漠上。”
  “混蛋!”隆美尔在灼人的酷热中暴跳如雷,咆哮着骂道:“你是个懦夫!”
  施特莱彻猛地扯下胸前的骑士十字勋章——这是他1940 年因作战勇敢而获得的——怒气冲冲地说道:“从来也没有谁敢对我说这种话,把你的话收回去,否则我就把这枚勋章扔在你的脚下!”
  隆美尔无可奈何,他没有再说什么。没办法,只好先试用一下和平攻势,他想。
  第二天,隆美尔两次派一名中尉带着最后通牒到要塞去威胁英国人,这位军官两次都被蒙着眼睛给送了回来。第二次还带回一封字迹潦草的条子,上面写着“决不投降”。
  又过了两天,在梅奇尼要塞的院子里,师长施特菜彻向隆美尔报告说:“梅奇尼已攻克。我们俘获1700 多名敌军,其中包括70 名军官和一位将军。缴获了大批武器、汽车和粮食。”
  隆美尔这次跨越半岛的突然进攻确实出乎英军意料,因为他们从“超级机密”情报获悉,德军统帅部给隆美尔下达的命令是固守班加西。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隆美尔竟敢违抗上级指示,进攻昔兰尼加。英军毫无防备地败退了,仅剩下托卜鲁克港还在坚持。此刻,温斯顿·丘吉尔已从伦敦发来命令,必须死守托卜鲁克,决不允许产生撤退的念头,于是,从昔兰尼加撤退出来的澳大利亚军队主力到达托卜鲁克,并按照丘吉尔的命令开始加强该港的防御。
  隆美尔对此一无所知,他断言英军会一直退下去,因而把攻击下一个目标苏伊士运河的指令通知给每一个士兵。并且,在这关键时刻,出于对施特莱彻将军的成见,将其先头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冯·普里恃威兹少将,他指挥的第15 装甲师刚到达利比亚。
  茫茫荒原被夜的黑幕遮盖住了。断裂的山谷、多刺的灌木连一点轮廓也显现不出来。夜风在空旷的沙漠地上呜咽,远处传来阵阵枪炮声。这是德军的机枪营试日攻破托卜鲁克,可是远在后山指挥所的指挥官们都不知道,英军势不可挡的反坦克炮火和机枪火力封锁了整个路面。
  在后山的柏油公路上,新来的第15 装甲师师长普里特威兹正向第5 轻装师先头部队指挥宫施维林的指挥所走去。他对隆美尔的举动实在感到困惑不解,怎么回事?司令为什么要把负责进攻的任务转交给我?我可是一个初来乍到的门外汉,以前从未在沙漠地作战过。
  普里特威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开了施维林的门:“对不起,上校,隆美尔派我来接管进攻的指挥权。不过,我刚到非洲,关于部队和地形我一无所知。”
  施维林同情地点点头,把他让进屋里,向他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
  普里特威兹喃喃地说道:“你对情况很熟,我看,还是向隆美尔建议一下,不必更换指挥官了。战场上更换指挥官乃兵家大忌,想必他会理解的。”
  “不必了,司令做出的决定只有执行,说也没用,”施维林当然清楚易人的原因,只是不便向这位师长明说。
  “天不早了。你刚到此地,一定很累,早点歇息吧。”施维林功道。
  太阳升起的时候,隆美尔已经站在这位新来的将军帐篷前敲门了:“将军阁下,这里是非洲战场,不是柏林,该起床办点正事了吧!”
  “快去查一下,为什么向托卜鲁克发起的进攻停顿了,”隆美尔怒气冲冲地说,“英国人正在逃跑,快去拦截他们!”
  普里特威兹困惑地红着脸,不知如何是好。上旁的施维林拍拍他的肩头,向路边一。。嘴,他自己的汽车正停在那里。
  师长明白了。他钻进汽车飞也似地向托卜鲁克方向驶去。惊惶的德国机枪手们看到插着将军三角旗的小轿车从后面疾驶而来,靠近公路的一个机枪手尖声叫着警告说:“停车!停车!前面危险!”
  普里特威兹在飞驰的汽车里站起身向后高声喊道,“跟我来,前进!敌人正在逃跑!”
  霎那间,一发英军的反坦克炮弹猛然落进他的小车里,把他整个地撕裂开来,他和司机当场一命呜呼。
  四分五裂的小车夹杂着肢体在空中转了几圈落了下来,鲜血沿着公路湍湍而淌。施维林马上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径直走进隆美尔的指挥部。隆美尔站起身来,不耐烦地看着他。
  “您刚才派往前线去的那位将军已经死了,司令阁下。”施维林一字一句地缓缓说道。
  隆美尔的脸色顿时变得煞白。他一言未发,转身出去了。他带了一队汽车和一门20 毫米的大炮,驱车亲自前往托卜鲁克。
  路上,监视哨发现两辆小车颠簸着尾随他们,迅速追了上来。隆美尔拿起望远镜,看见一辆是英军的指挥车,另一辆看上去和他的德国车相似,隆美尔虽然英勇无畏,但也十分谨慎。“准备射击!”他命令道,于是所有的卡车都停了下来。
  不一会儿,两辆奇怪的小车驶到他们的前头刹注车,从一辆车里跳出施特莱彻将军:“报告司令,”他大声喊道,“第15 装甲师师长普里特威兹阵亡。”由于气愤,施特莱彻的脸涨得通红。
  隆美尔冷淡地打断了他:“你怎敢在我身后驾驶一辆英国小车?我已经准备向你开火了。”
  施特莱彻也毫不示弱:“要是那样,你是想在一天之内把你的两名装甲师指挥官都整死,将军阁下。”
  隆美尔再次无言以对。
  托卜鲁克港是利比亚沿海的一个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港湾。它封锁着一条32 英里长的海岸公路,迫使隆美尔的给养运输队不得不开往埃及边境,然后再绕过一条长50 英里且变幻莫测的沙漠小道。如果托卜鲁克控制在英军手中,隆美尔不敢轻易发动对埃及和尼罗河流域的进攻,因为托卜鲁克的驻军随时可以冲下来切断他的补给线。所以,隆美尔决意要攻破这个堡垒,而英军决意要在这里决一死战。
  隆美尔的军队对托卜鲁克屡攻不下,一场陷入僵局的拉锯战开始了。。
  初夏,天已放亮,四下里仍然静悄悄的,树叶在晨光中轻轻颤抖,一抹朝阳洒进中东英军总部。韦维尔将军坐在办公桌后宽大的扶手椅上,收音机里正广播着最新消息:“今天凌晨4 时,德国以300 多万军队、3000 辆坦克和近2000 架飞机,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苏军全体将士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正在奋起反击。。”
  办公桌上摊着副官刚送来的一纸调令:首相致韦维尔将军:奥金莱克将军将接替你的职位,担任中东英军总司令,而你是一名无与伦比的优秀人才和十分杰出的军官,将填补英印军总司令的空缺。
  韦维尔一直在想,为什么德军入侵苏联和他调离的消息会同时到来呢?调今日期是6月21日,按惯例是应该当天抵达开罗的。这种巧合预示着什么?
  看着“优秀人才”“杰出军官”这样的字眼,韦维尔心里苦笑着,个中甜酸苦辣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好运早已结束了,而这张调令则给他的厄运划上了句号,去印度?韦维尔脑海里突然蹦出一句谚语:摇动印度榕树。相传这是一种能产金币的树。意思是说在印度会发财走运。不管这是真是假,韦维尔将军对此可不感兴趣,他目前所需要的只是在家休息几天。
  年近花甲的韦维尔将军是英国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身体粗壮,沉默寡言,被人们称为军事思想家。他的敌手隆美尔总是随身带着韦维尔的著作《将军与将才》。1940 年秋、冬季,他指挥西部沙漠部队狙击格拉齐亚尼作战有功,一夜之间成了英国杰出的战斗英雄。
  但是,当隆美尔的非洲装甲军到来时,韦维尔却奉命将其主力部队派往希腊,后又派往克里特岛。补给线拉长了,精锐部队没有了,部队消耗甚大,结果被德军逐回埃及边境。
  为挽回败局,丘吉尔不顾兵员、补给方面的困难,一再令他发起反攻。韦维尔遂于6 月15 日发起“战斧”战役,旨在减轻托卜鲁克的压力。此刻,韦维尔在同时进行着3 个不同方向的战役(利比亚、叙利亚和伊拉克),实在没有分身之术。“战斧”计划在3 天后宣告失败,英军约90 辆坦克被击毁。韦维尔于战役最后一天不顾危险,亲自乘机飞临前线部队视察。当他发现败局确已无法挽回时,竟然老泪纵横。前线将士无一不被感动。
  将军所能做的,只是返回开罗给帝国总参谋长迪尔发送了一封电文:“我十分抱歉地向您报告‘战斧’计划已告失败。全部责任在我。。。”将一切过失归于自己是韦维尔的一贯作风。将军一夜之间老了10 岁。
  迪尔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唐宁街10 号,将韦维尔的电文交给丘吉尔:
  “首相,知道参谋部的人怎么说吗?他们说‘隆美尔已经把韦维尔刚赢得的桂冠从他的头上扯下来扔在沙漠中了’。”
  丘吉尔大口大口地吐着烟雾,沉思着。半晌才慢腾腾地说道:“这不过是那些人一时出于悲痛说的话。不过,我认为,事已如此,应该进行一次人事调整了。”
  “你是说将韦维尔撤职?”
  丘吉尔没有正面回答,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一掠而过:“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渔翁,抛出两根钓鱼杆。一个鱼钩上是一条活蹦乱跳充满生气的鱼,另一个鱼钩上是一条疲惫不堪死气沉沉的鱼。我想把他们调换一下。”
  迪尔马上明白了首相的意思:“是啊,任何人都不能在一个地方,而且是条件极为恶劣的地方呆上太久。他太疲倦了。。”
  第三章“十字军”小试锋芒
  深秋时节的一个夜晚,地中海刮起了阵阵劲风,泛着银光的海水被一片片泡沫盖住。一架“惠灵顿”式轰炸机低吼着从布满灰色云片的天空中疾驰而过,穿越地中海之后,向汉尼巴尔的古老城市昔兰尼加飞去。飞临陆地上空时,机长放下起落架减速,机上一名30 岁上下的壮汉整理好跳伞装具,飞身一跃,消失在黑暗中。
  他就是英国情报机构的特工人员、阿拉伯语专家哈兹尔登,他讲伊斯兰塞努西教会的方言就像说英语一样流畅。
  哈兹尔登将降落伞掩埋在沙漠的灌木丛中,穿上塞努西教徒的长袍,把皮肤染成栗色。黎明时,他跟着长长的骆驼队来到贝达利托里。据报告隆美尔的司令部就在此地。哈兹尔登装扮成驼乌皮毛商,一连数周呆在这座巨大的白色别墅附近。这显然是一个德军指挥部。他看见隆美尔乘坐着他那辆防弹篷式汽车出出进进,别墅周围重兵把守,还有大量电报发送信号。这一切都表明这里是隆美尔的司令部。哈兹尔登用无线电将情报报告开罗。
  两天后,情报交到军事情报局局长弗朗西斯·吉冈将军手中。
  “太好了,这是一个绝妙的机会,”吉冈将军一拍大腿,对中东突击队队长莱科克说,“让我们来策划一下这次行动。”
  他们最后决定,选派6 名军官和53 名突击队员乘坐两艘潜艇在贝达利托里附近登陆,他们担负4 项任务:暗杀或捕捉隆美尔;攻击并摧毁昔兰尼加的意大利军队司令部;攻击亚波罗尼亚的意大利情报总部,夺取文件和密码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