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 >

第76章

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第76章

小说: 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德国潜艇的战绩并不明显。11 月份除在雷斯角以南击沉4 艘商船外,在西大西洋未击沉1 艘商船;12 月份,只有两三个大西洋护航运输队遭到潜艇的攻击,损失4 艘商船。兴许是曾在这里猖撅一时的“狼群”因为鱼雷耗尽或油料不够而返回了基地。
  步入秋冬两季后,为北大西洋护航运输队护航的任务变得愈加艰巨。美国驱逐舰巡逻的纽芬兰、格陵兰和冰岛之间的北大西洋海域,是风暴最大的地方。在这里,狂风巨浪、雨雪交加和严寒浓雾成为家常便饭。
  驱逐舰上舰员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舰艇在波峰浪尖上,上下左右不停地摇摆,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要时刻提防德国潜艇的攻击。由于气象条件十分恶劣,驱逐舰在风暴中来往于港口之间,需要付出许多精力才可避免与其他舰船碰撞或者搁浅。这一切把舰员们弄得精疲力竭。
  舰员们在精神上也要经受各种考验。在德美尚没有正式宣战的这段时期,他们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性质守口如瓶。他们所护送的大多数是挂着外国旗子的船只,虽然饱受战争的种种危险和困苦,却不为美国人民所知。每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港口时,看到的不是鲜花和欢迎的人群,而是一张张被捧为当代英雄的足球“明星”广告和在和平环境中赚钱发迹的年轻人。有些孤立主义者和敌间谍嘲笑他们是“为英国人打仗”,甚至唆使他们一逃了之。但是,在这一段晦暗不明的海战中,没有一个美国海军军官和水兵临阵脱逃,他们亲眼看到纳粹德国给人们带来的战争灾难,看到那手无寸铁的商船遭德潜艇的攻击而沉入大海,看到那无辜的船员们成百成千地被烧死、打死和打伤的惨景。他们比谁都了解,一旦德国夺取了制海权,美国将会遭受同样的厄运。
  1941 年12 月7 日,日本对美国驻扎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发动了突然袭击,使柏林和华盛顿都大为震惊。日本突袭珍珠港,加速了德国和美国之间战争的爆发。
  12 月8 日,美国国会大厅里座无虚席,内阁成员、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和各国外交使节云集一堂。罗斯福总统在儿子詹姆斯的搀扶下走向众议院的讲台,这时,全场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鼓掌声,就连反对派共和党人也用掌声来欢迎这位总统,多少年来,这还是第一次。
  总统那为美国人民所熟悉的声音传向全国各地:
  “我请求国会宣布,既然日本在12 月7 日星期日发动无端的、卑鄙的袭击,美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珍珠港事件激怒了整个国会和每一个美国人,使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一致。国会未经辩论,一致批准了总统的请求。从此,罗斯福不仅是美国人民的总统,而且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领导者。
  与此同时,美国情报部门截获了日本大使从柏林发往东京的电报,其中谈到:一旦日本与美国交战,德国保证一定站在日本一边。
  希特勒逞雄争霸的欲望极其强烈。他很清楚,对日本人恨之入骨的美国人很快就会做出对德宣战的决定,但就在这点上,他也不想落在美国人之后。
  12 月11 日,希特勒抢先对美国宣战。他向那些只知道鼓掌欢呼的机器人般的议员们大喊大叫着说:“我们将总是先动手,我们将总是先下手!”
  接下来,他对罗斯福本人进行了肆意攻击。就是“这个人”,几次三番地嘲弄他和他的纳粹帝国;“这个人”始终反对他的侵略行径;“这个人”在英国岌岌可危的时候伸出了有力的臂膀;“这个人”在他的大西洋潜艇战中频频打冷枪。。他再也无法忍受了,长期以来积攒在他心底的满腔嫉恨,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他大声咆哮:
  “在罗斯福总统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德国自即日起已与美国处在战争状态。这个人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负责。”
  像是上帝的安排,希特勒和罗斯福天生就是一对冤家,无论从哪方面来讲,他们俩都具有天壤之别。
  罗斯福出身于美国纽约州一个显贵的乡绅家族。他像上帝的宠儿,拥有人类美好的一切——富有、爱情和权力。他英俊潇洒、聪明智慧且意志坚定。他的青少年是在幸福和安定中度过的,纯朴好客的人们和成群结队的马匹猎犬伴随他长大。年仅14 岁,他已随同父母去欧洲旅行过8 次,对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兴趣广泛,喜欢游泳、驶船、钓鱼和骑马,酷爱集邮,并且终生乐此不彼。他唯一的最大不幸就是在他39 岁生命的辉煌时期意外致瘫。这一灾难差点断送了他远大的政治前途,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卧床不起,相反,身体的缺陷却使他少了些花花公子的轻佻,更多了些对平民百姓的同情。他坚信,在政治上,需要的是头脑,而不是身体。
  希特勒出身贫寒,在贫困动荡中度过了青少年时代。他嫉世如仇,似乎总是在同世界闹别扭。在他眼里,世界处处充满障碍和敌意,一切都对他不公。他个头矮小、面容苍白,行为孤僻,没有任何爱好。他幻想在人间天堂维也纳实现他当画家的梦想,结果考试不第,流浪街头,饱受艰辛;在他穷困潦倒之际又失去了他最爱的亲人——母亲,唯有饥饿是他忠实的伴侣。这些痛苦把他铸成一个怪物,他从未想过如何改变自己,一心与世为敌。当他登上第三帝国元首的高峰时,便把整个世界推入战火。
  头脑发热的元首和他的将领们却没有想到,“对美作战”已使他自己陷入与世界上三个最强大的工业国——英国、美国和苏联相对抗的危险境地。这三个国家的实力大大超过了三个轴心国家。
  “又一个黑暗的日子!”哈尔德在他12 月30 日即将步入1942 年的那篇日记里以此开头。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这位德国参谋总长似乎预感到纳粹帝国的前景不妙。
  雷德尔对元首的决定拍手称快,立即下令“取消一切关于克制地对付美国船只的决定”。
  邓尼茨暗自盘算了一番,提出袭击美国海岸的要求。到目前为止,他手上的潜艇总数为91 艘。其中25 艘在地中海,6 艘在直布罗陀海峡西面,4艘在挪威海域,其余用于吨位战的55 艘潜艇中,由于严重缺少造船工人,有60%还在港口进行修理。但完全可以抽出12 艘潜艇进入美国海域给美国佬一个“重点打击”。
  但是,德国海军作战部认为不能削弱地中海的战斗力,只批准6 艘排水量为500 吨的潜艇去美国沿海进行初次“重点打击”。这一次战役的代号为“击鼓”。
  德国潜艇对美国海岸商船的攻击揭开了大西洋海战的第四阶段(1942 年1 月—7 月)。
  1942 年1 月12 日,从比斯开湾“狼穴”窜出的5 艘U 艇横越大西洋,抵达美国东岸的哈特勒斯角湾和加拿大东南部的圣劳伦斯湾之间的海域。
  虽然德国对美宣战己有一个多月了,可是美国毫无防备,丝毫没有战争气氛。德国潜艇看到的是一派歌舞升平的和平景象。各种船舶与平时一样点着航海灯,来来往往。灯塔与灯标大放异彩。沿海城市通宵达旦灯火辉煌,仅迈阿密一个疗养区及其市郊的霓虹灯就把半径6 海里的地区照得通亮,清晰地映出南行的商船和为避免墨西哥湾海流而靠近濒海陆岩礁行驶的商船的侧影。
  邓尼茨早已估计美国海岸的船只不会像英国那样编队和派护航舰队护送,只会单独航行,因此他放手让这些潜艇采取“独狼战术”进行单艇作战。
  一向在大西洋奔波出没的德国U 艇乍一来到美国海域这块处女地,发现这里简直是一片“牛羊”成群的大草原。不愁没有猎物,只愁“狼”太少。可以说,随便打一炮都可以击中一艘船。第一批出动的德“U123”艇艇长哈尔德根少校在他的作战日志里这样写道:
  “真遗憾,当我驶近纽约的那个夜晚,除我而外,没有再增加两艘大型布雷潜艇一起全力攻击。更遗憾的是,今天夜里没有10—12 艘潜艇来替代我。我相信,一起出动定能大获全胜。我看见大约20 艘轮船,其中还有几艘大型运货船。它们全都紧靠在海岸边。”
  抵达美国海域的当天,德国“Ul23”号艇就在离科德角以东300 海里处,用鱼雷击沉了英国“赛克洛皮斯”号客轮。
  之后,这5 艘德国U 艇如同闯入毫无保护的羊群,连连得手。它们专拣油船打,1 月14 日击沉“诺内斯”号巴拿马油船;1 月15 日击沉“科因布腊”号英国油船;1 月18 日击沉“阿兰·杰克逊”号美国油船。。
  整个1 月份,德国共击沉62 艘32.7 万吨商船,绝大多数都是在美国海域击沉的,其中70%是油船。
  油船被击中的情景惨不忍睹。海面上飘满了被救生衣上的信号灯照亮的油沫,从敌人们火里逃生的船员们筋疲力尽,拼命地在那又浓又粘的重油层上挣扎,还要随时躲避那熊熊燃烧的火焰。。
  美国海军缺乏反潜经验,给商船队提供的警戒兵力也非常不够,部署在东海岸的舰艇总数为:大型海岸警卫艇23 艘、猎潜舰3 艘、旧式猎潜舰和改装的游艇12 艘。
  遗憾的是,过惯了和平日子的美国人没能及时吸取教训,迟迟没有加强他们的防潜能力和护航系统。过了好几周,美国当局才意识到要关闭灯塔;过了好几十月才在沿岸地区实行灯火管制。商船船长们才意识到自己通过无线电不负责任的闲聊给德国潜艇提供了宝贵的情报。直到1942 年4 月底,他们才在盟友英国人的一再敦促下,在美国的东海岸组建了第一批护航舰队。美国经过如此漫长的时间才开始适应战争,他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随着春天的来临,夜一天比一天短,德国潜艇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它们不仅在黑夜攻击,白天也时常瞅准机会进行攻击,有时甚至在水面状态大打出手。
  2 月份,在美国海域被击沉的商船总数和1 月份差不多。在纽约和佛罗里达之间的东海岸,没有武装的商船非常多,德国潜艇嫌鱼雷不够用,为了节省一些鱼雷,专拣运输军用物资的货船和油船这些有价值的目标进行攻击,对那些空船根本不搭理。
  2 月底,德国“U578” 号艇在德拉韦角对单独向南航行的美国“雅各布·琼斯”号驱逐舰进行攻击,驱逐舰身中3 枚鱼雷,沉入海底,舰上的军官和大多数水兵都壮烈牺牲了。
  德国潜艇部队的士气大振,更多的U 艇驶出基地,在美国海域内作战的德国潜艇已达10—12 艘。为了延长作战日期,艇员们千方百计地节约饮用水和洗涤水,把更多的水桶用来存放燃料,他们还研究了许多节省燃料的航行法,诸如不以高速航行、潜航时利用二次电池、顺着冬季强烈的西风进行水上航行等。这些方法果然有效,即使是中型U 艇也能横渡大西洋,连续数周进行作战活动。
  为了解决U 艇燃料不足的问题,以增加其行动日数,邓尼茨还赶造了数艘U 油轮,专为U 艇进行加油。这种1600 吨的巨大U 艇可以装载700 吨燃料,其中600 吨可输给战斗U 艇。如果每艘U 艇吸入50 吨的油料,就可以将活动半径深入到加勒比海内部。德国潜艇员形象地把它称作“乳牛”。
  德国U 艇就像海中幽灵,在美国整个东海岸线附近神出鬼没,频频打击过往商船和油船。德国“U504”号艇进入美国佛罗里达沿岸后,于2 月21日击沉了第一艘油轮,第二天夜里又击沉了一条有4 个船舱的船舶,接着又干掉了一艘油轮。天刚破晓,它又以白昼潜航攻击的方式击沉一艘油轮。当它巧妙摆脱美国一艘驱逐舰的追逐后,又击沉了满载汽车的一艘货轮。
  鉴于德国潜艇大多是在夜间进行攻击,美国东海疆区司令安德鲁斯中将命令近海航行的商船夜间在切萨皮克湾或德拉韦湾锚泊。在一些重点港口布下防潜网,通向这里的入口都布有水雷。所谓防潜网,就是在港口的入口处布下一张铁网,上面挂满水雷。敌潜艇胆敢进来,就会碰雷,粉身碎骨。
  他还规定了局部护航体系,即隶属于美国东海疆区的各海军军区的地方兵力将商船由一个锚地护送到另一个锚地。在当时美国缺乏护航舰艇和飞机的情况下,这种体系是最好的防御手段。白天,船只尽可能靠近海岸航行,夜间则在防护状况良好的锚地停泊。在没有便于停泊的港湾的地段,安德鲁斯命令在每隔120 海里左右的地方修建一个设有防潜网的锚地。
  这种航路配系的局部护航办法减少了一些损失,可是还不足于保障有效地实施对潜防御,总的商船损失率仍在上升。3 月份仅在美国东海疆区就被德国潜艇击沉商船28 艘159340 吨;在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海疆区被击沉商船15 艘92321 吨;在大西洋中击沉商船86 艘50 万吨。
  在美国北卡罗纳州到诺福克的海岸线。仍是德国潜艇大施淫威、大批商船遭劫遇难的场所。这些潜艇在戴蒙德浅滩附近和哈特腊斯角浅水区附近潜坐海底,夜间浮出水面进行攻击。“纳德森”号油船在12 个小时内遭到2艘潜艇的3 次攻击,最后被击沉了。“加尔夫特雷德”号油船在离巴尼加特2 海里的地方被鱼雷击沉,仅有1 名船员幸免于难,当时,该油船离海岸警卫艇只有274 米。3 月31 日夜间,在查尔斯角附近有1 艘拖船和3 艘驳船遭到炮击而沉没,只有拖船上的两个人得以逃生。
  灯火通明的美国沿岸与海上被击中油船的冲天大火竞相争明。城市的居民,甚至在海里游泳的人们都成为德国U 艇击沉船只的见证人。在佛罗里达州那些豪华的疗养区常常可以看到燃烧着的油船。有一次,在弗吉尼亚的海水浴场,几千名疗养人员和寻欢作乐者亲眼目睹一艘德国潜艇用鱼雷对两艘大型美国船只进行了攻击。
  一些德国潜艇人员战后回忆悦,他们最初看到美国海岸灯火通明的和平景象时、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不忍下手。但是经过一阵大杀大砍之后,他们人性丧尽,近乎麻木,甚至以杀人为快。4 月1 日晚上,在查尔斯角和亨洛彭角之间,“阿特沃特”号煤船被潜艇的火炮击沉。嗜杀成性的德国潜艇连逃生的船员都不放过,他们对船员和救生舢板,甚至对落入水中的入进行机枪扫射,血水染红了海水,27 名船员中只有3 名船员脱险。
  邓尼茨又为纳粹U 艇部队豢养出新一代的“杀手”:哈尔德根少校的“U123”艇共击沉了11 艘商船;摩亚少校的”U124”艇击沉了9 艘船;拉森少校的“U160”艇及其他两艘U 艇各击沉5 艘船只。
  德国潜艇人员兴高采烈地把这段时期称作“第二个黄金期”,“大开杀戒的时期”和“猎获美船的季节”,此话并不过分。可惜·他们好梦不长。
  第七章刀光剑影北极线
  美国在大西洋沿岸损失的船舶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美国人不容易被吓倒,却很容易被激怒,他们强烈要求政府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德国潜艇的攻击。各种防潜建议像雪片一样投向海军。许多人自动用自己的飞机和船只组织起侦察、战斗巡逻和救生等各种民间团体。
  一些游艇爱好者、渔民、上年纪的和有生理缺陷的人用自己的帆艇、摩托艇、改装的渔船和小型商船组成近海纠察队,对到美国大西洋海岸或墨西哥湾海岸的船只进行检查。近海纠察队给自己起的正式名称是“海盗船队”,可是很少有人这么称呼它们。美国海军亲切地把他们叫作“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