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02章+股民须知 >

第3章

02章+股民须知-第3章

小说: 02章+股民须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致全部资金套牢而难以自拔的危险局面。

    5.2 自主投资原则

    股市上挂牌的股票繁多,各公司的股票也有各自的特点,且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股价也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一些投资者看到股票涨涨跌跌,也就心猿意马,今天
炒这个概念,明天追那个板快,其投资目标总是跟着市场变化,投资毫无理智和原则。
到头来,虽然“经营”的股票有一大堆,但买来抛去的手续费、税支出就难抵那有限的
价差收入。
    在股票投资中,股民必须具有理智,要克服自己的情绪冲动,避免受市场气氛和他
人的干扰,且忌跟随他人追涨杀跌。
    在股票投资中,大部分股民特别是散户都是赔钱的,因而股市上有“一赚、二平、
七赔”一说。如果盲目跟风炒作,一味地模仿他人,自己最终也难以逃脱亏损的命运。
所以股民在股票投资时,应保持三分净静、七分慎重,勤于独立思考,坚持自己的投资
原则,该选择什么股票,在什么点位买进抛出都要有所计划。而为了减少和排除传媒或
其他股民对自己的影响,必要时可少听或不听股评、少去股票营业部。不论是传媒还是
股民,往往是自己买了股票以后才向别人推荐,抛出以后才告诉别人不成,所以若听信
他人建议,在操作中总是要慢一拍。且股票投资都是自己对自己的资金负责,他人没有
为你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的义务。

    5.3 投资性买入、投机性抛出原则

    在股票投资中把握住买进卖出的机会是致关重要的,低价买、高价卖是千颠不破的
真理,是股票投资中股民追求的最高境界,但遗憾的是,没有几个股民能经常性地做到
这一点。
    而股民若能做到在股票具有投资价值时买入,在高于投资价值时卖出,在每一轮的
涨跌中都将会小有收获。长此以往,必能集沙成山、积水成河,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所谓投资性买入就是当股市具有投资价值以后才买进股票。此时买进股票并不一定
就是股价的最低点,还多少有些风险,但此时即使被套牢,坐等分取的股息红利也能和
储蓄或其他的债券投资收益相当,股民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也不会有太多的心理压力。
而我国股市真正进入投资价值区域的机会并不多,在投资价值区域内购买股票,即使被
套,其被套牢的时间也不会太长。
    所谓投机性卖出是待股价涨到偏离它的投资价值、市场的投机气氛较浓的时候再考
虑卖出,此时股价一般较高,回调的可能性较大。此时卖出,一方面价差较大;另一方
面,即使卖出的不是最高价,其成交价也会在顶部区域附近。

    5.4 平均利润率获利原则

    平均利润率获利原则是指在股票投资中的获利预期以社会平均利润率为基准,并依
此制订相应的投资计划,来指导具体的股票操作。具体地讲,我国现在一年期的定期存
款利率和债券的利率都约在10%左右,可以认为我国的各种投资的年平均利润率就为10
%。那么在股市投资上,股民就可以10%的收益率为收益目标,不贪大、不求多,只要
每次交易的收益达到或接近10%就抛出了结,从而保持心理稳定,实现理性操作。
    通过固定收益目标,股民可克服急躁的情绪和心理,避免盲目的追涨杀跌,控制投
资风险。而一旦10%的收益目标达到后,没有较好的机会就暂不入市,即使将资金再存
入银行,其一年的盈利也能高于其银行储蓄利息。

第六节 四大认识误区

    6.1 股民赚多赔少

    许多股民都是受炒股发财的效应而入市的,由于传媒的影响,他们往往只见到股市
的收益而看不到股市的风险,认为只要进入股市,必定是赚多赔少。
    一般来说,人们总是不太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因为失败总是和无能联系在一起的,
当在股市投资中遇到挫折时,不会有哪一个股民会四处张扬自己的亏损;而仅仅当在某
个局部战域中小有收获时,大部分股民便会津津乐道、四处炫耀。另外股民在计算投资
盈亏时,很少人能客观地将套牢造成的市价贬值计算进去,其根据就是只要不卖就不算
亏。所以在股民中往往造成一种假象,盈多亏少。
    据国外的统计分析,在股市投资中股民是一赚、二平、七亏,赚钱的只占10%。在
我国股民中,赔钱的人数可能要占到90%以上。因为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后股市就已进
入调整阶段,股票指数便一路下滑,而在此之后入市的股民大约要占到整个股民人数的
2/3以上。
    在股市上有两种钱可赚,一是股票的钱,这就是上市公司的分红派息,它实际上是
股民这个整体的收入来源,在一年中它是一个定数。不论股民有多少,股价有多高,炒
作得如何疯狂,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都不因此而受到影响。如沪深股市现在流通股数量
有300亿股,预计1996年上市公司的每股平均税后利润在0.33元左右,那么上市公司这
一年能给股民分红派息的极限值就只有100亿人民币。现在沪深股市共有股民1700万人,
投入的资金近2000亿,如果平均分配,每个股民也就能分到588元,每元资金的盈利水平
也就约3分钱,这还没有计入炒股所需的各种费用和消耗。
    股市上可赚的另一种钱就是股民的钱,一是股票的差价,也就是股民自己赚自己的
钱,一方赚的就是另一方赔的,其和为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股市上赚和赔的股民各
占一半。二是手续费和税,这是政府、交易所和券商组织及管理股票交易所要提取的费
用,它是和股票交易额挂钩的,约为股票交易金额的1.5%左右。如1996年沪深股市的
A股交易,估计交易额要达到1.5万亿,则股民在这一年要上交255亿元的交易税、费,
它远远大于可能收入的股票红利100亿元。作为一个整体,股民在沪深股市交易一年、总
共要赔125亿元。均摊到每个股民身上,就是735元,比可能的收入588元要多147元。从
以上两个方面来分析,股民中肯定是赔多赚少,而不会是赚多赔少。

    6.2 长期投资收益大

    许多人在股市投资中不讲究时机的选择,因为他们信奉一个教条,这就是长期投资
收益大,一些在股市中深度套牢的股民也常常借此而安慰自己。
    从长期来看,各个股市都将是牛市,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股市的牛劲有多大,股民
应心中有数。从长期来看,世界上还没有那一个股市的年均涨幅超过了20%的。如香港
股市,近30年年均增幅为16%;日本东京股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里平均每年也
就涨10%;美国纽约股市,其近70年来年均涨幅仅为6%。
    从国外股市的运行来看,如果股市连续几年的年均涨幅超过20%,其回档调整将势
在必然。如纽约股市在20年代末期涨幅惊人,但其在1929年崩溃后,道?琼斯指数在50
年代才回升到1929年的水平。东京股市,80年代末期平均每年涨30%,从1986年的近14
000多点涨到1989年的近4    点,随后出现回调整理,10年后的今天,日经指数还在2
   点左右徘徊。香港股市,在外资的刺激下于1994年初接近12000点,一年间的涨幅约
为一倍,随后便进入了调整阶段,两年后的今天才再创新高。我国沪深股市1993年上半
年曾分别创下1558点和358点的高位,但此后的四年间,沪市的最高点位只有1000余点,
而深市只在今年的狂炒中才刷新了记录。如果股民在股票投资时不注意时机的选择,不
慎在高价区域套牢,少则三、五年,多达几十年,都极难觅见解套的机会。
    而即使能解套,股民也丧失了许多投资机会。如在香港股市1994年初的12000点套牢,
直到1996年的下半年才刚刚解套,虽然投入的资金没有损失,但若将资金存入银行,最
少能获得20%的收益,且还不需承受套牢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所以股市投资中,股民还
是应讲究机会的选择,应注意在股市的低价区选择绩优股投资,这样才能获得比较高和
稳定的投资效益。

    6.3 股票是高收益投资

    和银行储蓄相比较,股市投资为直接投资,而银行储蓄为间接投资。对于相同数量
的资金,通过银行再贷款给企业,银行将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而若直接将资金投入上市
公司,股民可在税后利润中分红,中间少了一道银行的中介,因而直接投资的收益是要
高于通过银行的间接投资。但股民在购买股票时,其股价一般都要高于股票的净资产含
量。比如在发行股票时,发起人都是以净资产等值入股的,如国家股东,有多少资产就
取得多少面值的股份。但在社会上公开发行股票时,一般是要溢价发行,每股3元、5元,
甚至10元以上,发行股票后的净资产也就每股2元多一点。在二级市场上买进的股票,其
价格可能更高。由于股票的买入价要高于股票的净资产含量,股票的收益就可能不如银
行储蓄。如1994年一年期的银行定期储蓄利率为11.98%,上市公司在这一年的平均净
资产收益率只有13.5%,如果股民在购买股票时其价格等于股票的净资产含量,一分钱
买一分货,则股民的投资收益就能达到13.5%,显然比银行储蓄利率要高。而在二级市
场购买股票的价格要远远高于股票的每股净资产额,一般都在2—3倍以上。股民在这种
情况下购买股票,其收益就要大打折扣了。
    股票的投资收益是与股价密节相关的,不能片面认为股票就是一种高收益投资。只
要股票的投资成本接近股票的净资产含量时,股票的高收益性才能体现出来。

    6.4 不接最后一棒

    有些股民热衷于股市炒作,天天都在寻找股市热点,今天这个概念,明天那个板快,
买进卖出极其频繁。其基本出发点就是:只要不接最后一棒。
    所谓最后一棒就是最高价,如果接上最后一棒,其命运是非常悲惨的,它意味着高
位套牢或巨额亏损。而在股市交易中,被炒手们炒热了的东西是极烫手的,炒的时间越
长,其风险就愈高。比如说有些股票每股税后利润只有几分钱、净资产也只有一元多,
某些机构大户硬是将它炒到20多元。看到股价一节一节往上窜,许多中小散户禁不住诱
惑,一头扎了进出,正巧碰上大户出货,股价来了个高台跳水,瞬间就跌了下来。更有
甚者,在权证的炒作之中,一些中小股民盲目跟风而利令智昏,硬是将其价格炒到比正
股价格还高1/3,最后这些权证都变成一张张费纸。
    只要是被股市炒起来的东西,其背后一般都有操纵者,也就是股民通常所说的“庄
家”。当股票的价格象泡沫一样被吹起的时候,此时的庄家早已完成了吸纳过程而在静
静地等待着上钩者。只要有人跟进,庄家就趁机出货而渔利。而跟进者接到手中的股票,
往往市盈率极高,等分红又不合算,但要想解套又不知猴年马月。
    不接最后一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难,因为没有一个股民能准确地预测股票的价
格。接的是不是最后一棒,谁也没有先见之明,事先只能推测,事后才能验证。而一旦
证明是最后一棒,风险已经发生了。
    即使接的不是最后一棒,在高价位购买股票,也难避免见险的发生。股民购买股票,
一般都有收益预期。而被炒热的股票,其价格总是上窜下跳,涨得急、跌得快,有时看
到价格上去了,还没等下单,它又下来了。而有时虽然有一些获利空间,但由于没有达
到收益预期,股民大多不肯出手,眼睁睁地看到股价一步一步往下滑,仍免不了套牢的
命运。

第七节 股市信息的摄取
    股市信息是股价变动的源泉,是股民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如何有效地采集股市信
息,界定信息的有效性及来源范围,将是股民进行股票投资的头等大事。

    7.1 有效的信息

    在股市流传的信息繁多,但有效的信息、可成为股市分析重要依据的信息主要有如
下几个方面。
    1.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及其措施,如增加或减少税种、提高或降低税率、产业政策
的变化、货币投放的增加或减少、银根的放松或抽紧、利率的提高或降低、关税的提高
或降低,外汇管理体制的变化、国家对股票市场的管理措施等等,均属于此类。
    2.国民经济的一般统计资料。如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各行各业的产值增长速度、
各行各业的平均财务指标等等。
    3.上市公司的经营动态,如各种刊物上关于上市公司的各种报道、财务状况、产品
销售情况及前景、年中或年终报告上的各项财务指标、股本构成情况、各项经济技术指
标、董事会关于经营管理的重要决定及分红配股决议、主要债务人的经营状况、银行与
股份公司的关系、主要领导人的变化、重大投资计划的实施与结果等等,均属于这类资
料。
    4.金融及物价方面的统计资料,主要指货币流通量的变化、主要存贷款利率的变化、
投资规模或收益率的变化、如各种存款利率、国库券和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利率、企业发
行债券的利率等等。
    5.股票市场的相关统计资料。如每日平均成交量、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化、主要股票
价格的变化、新上市股票发行公司的基本情况、证券营业场所的气氛、股民的投资热情
及投资方向等等。
    6.突发性的非经济因素。如战争、自然灾害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7.2 信息的来源

    由于股市的兴起,股市信息的传播和股票投资咨询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
在目前,搜集资料的渠道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的信息披露刊物上获取信息。因为是中国证监会
指定的刊物,其信息披露要受到证监会的严格审查,且这些刊物基本上都是专业报刊,
所以其刊登的股市信息一般都比较真实、可信度较高,误导股民的成分较少。这些刊物
主要有《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市场
周刊》等。通过阅读相关内容,股民可及时掌握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了解
突发事伯的起因,发展及其影响,也可以使股民及时掌握国家重大经济政策及其措施的
出台原因、时间和可能产生的后果,有时也可了解到个别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其相关
问题。如果股民工作很忙,时间不允许每天阅读大量的资料,那么,股民可利用休息时
间听一听广播、看一看电视中的相关经济节目,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信息记下,再去查
阅有关报刊、杂志。
    2.收集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各种年报、财务报表及利润表等。上
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对企业的历史沿革、基本情况、生产规模、投资方向、
投资总额、职工人数、产品种类和结构、主要销售方向、主要股东情况等都有详细的介
绍。在年报中,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如产值、销售额、成本费用、利润、利润分配、
资金周转等都将有详细的披露。当然,某一期上市公司的有关资料只能说明该公司当时
的情况,它虽然有用,但并不能据此做出什么决策。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