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灾重温-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甚至有些退休人士把退休金换来持有这类股份这些不幸的投资者他们怎样安享晚年呢?
「海托事件」余波
港府在「海托事件」中虽然扮演救世者的角色,迅速接管了整间银行,使存款客户分文不损,事件不致扩大。可是股票投资者却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的投资一夜之间尽付流水。
事件并不只就此平息下来,还有小小的余波。「海托」的小投资者认为政府的做法不公平,他们也该受到照顾,政府应该赔偿他们的损失。于是乎,一群海托的小股东齐往维多利亚公园****集会,情形就像「国商」的存户一样,不过他们并没有像国商存户般激烈。
其实,大家都知道股票持有人就是该公司的股东,无论你拥有几多股,都是公司的股东。公司出现了问题,应该由股东负责,假如是无限公司,公司任何的负债没法清偿,就会由股东承担这责任。奇怪的是为甚么公司出了事,身为股东的竟要他人承担这责任?假如公司有利润,是否该股东也同样把利益转嫁他人?最莫名其妙的是当时竟有律师伸张正义,替这群小股东出头,可惜最后徒劳无功。
另外,这事件还有一段小插曲,有一份报章,有一名以中国名酒为笔名的专栏作者,每日一股推荐股票,未知道此君行了霉运抑或另有别情,竟就在海托出事当日力荐读者买入此股,甚么偏低长线持有等字眼全都用上了,记得当日海托收市时最低做价还在三元以上。事发后该专栏当然是极之轰动,不少人均在议论纷纷。想知道此君究竟是何方神圣?
翌日,该份报章这专栏依然,不过栏内却没了这位作者的文章,换上一幅漫画,画着中环康乐大厦摇摇欲坠,有人把一根大柱将大厦顶住!
第三辑 跌市前征兆
牛市和熊市的分析
有关牛市和熊市的市场特征,美国股票分析祖师杜琼斯早就作出全盘的分析研究,值得每一位投资者一让再读,大家可从「杜氏理论」中互相印证与香港熊市异同之处。
牛市第一期
杜琼斯根据美股多年的经脸,总结出牛市和熊市不同的市场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市场特征,判别市场处于哪一个阶段。
牛市(「多头市场」)是指持续多年的大升市,一般来说牛市共可分作三期。其中牛市第一期初段和熊市第三期末段互相混合在一起,或者我们可以说牛市第一期初段相等于熊市第三期末段。
牛市第一期通常是在市场最悲观的情形下出现,当时投资者对市场已经完全心灰意冷,他们不计成本拋出所有的股票,准备离开市场。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入货良机!因此,那些有远见的投资者,虽然看见整体经济仍然处于不景气的阶段,利淡的经济消息接踵而来,但已感觉到市场正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情况即将会有改变。于是他们开始有耐性地限价买入,市场的交投渐渐出现改变的征兆,成交当时虽然还十分低沉,但在回升时已见有微量的增加。
经过一段时间的低徊,大部分股票从弱者流向强者手上之后熊市便真正宣告死亡,另一次漫长的升市亦届开步了。
牛市第一期经过强者有耐心的吸入后,大市开始稳步上升,每一次回落时的低点都较上次为高,于是引来新的投资者入市,形成大市上升成交增加的现象。这时候上市公司利好的消息开始出现,公司业绩好转,盈利增加引起投资者的注意,进一步刺激入市的兴趣。
牛市第二期
不过,熊市的教训记忆犹新,投资者当股价升抵某水平时便裹足不前;但市场的发展仍然是乐观的,大市基调十分良好。这情形便令到市场形成既非上升,也非下跌的争持局面。于是股价(或大市)在高水平反复上落。这段时间可能维持数个月至超过一年不等,主要视乎上次熊市所造成的损害程度深浅而论。
杜氏理论把上述整个过程归纳为第二期,但一般投资者为容易区分市场特征,把牛市初期的上升划分为第一期,而争持徘徊之局则作为第二期。
牛市第三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徘徊争持之后,牛市第三期出现了。这一期市场有很明显的特征让我们辨别到。首先是股市的成交量不断增加。这反映出愈来愈多投资者进入市场,大市每一次回落调整不是令投资者离市,而是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跟进。市场的投资情绪高涨,投资者充满一片乐观气氛,股市的交易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报章不断报导有关股市的情形,而且还是头号新闻。亲戚朋友谈话之间总离不开股市这个话题,而且市场消息满天飞,每一个人都有「可靠的内幕贴士」,互相推荐买入的股票。这就是我们经常说连擦鞋仔都讲股票的现象了。
此外,公司的利好传闻不断出现,例如盈利倍增、收购、合并等等。上市公司亦不断乘时大举集资,或送股、拆细以讨好小股东。
在这阶段的末期,市场投机气氛极浓,因此垃圾股、冷门股不断大幅标升,长期没派息、财政有问题的公司股票照升如仪,反而愈来愈多业绩优良的实力股只,投资者拒绝买入。
当这情形去到某一个极点时,市场便会出现崩溃了。
熊市第一期
熊市又称作「空头市场」,是指持续经年的大跌市。同样地熊市也是分作三期,而熊市第一期初段亦即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
熊市第一期出现在市场投资气氛最高涨的情形下,当时市场绝对乐观,投资者对后市完全没有戒心,相信大市将会继续大幅再升。而且市场也尽是利好消息,公司的业绩盈利到达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业更加在这段期间加速膨胀,收睛合并消息频传,总是牛市第三期末段的一切市场特征完全浮现出来。
正当所有投资者疯狂沉迷于股市的上升之际,先知先觉的醒目资金已开,始撤离市场;所以,当时市场的交投虽然仍十分炽热,但已有逐渐下降的倾向。
因此,熊市的第一期可说是「出货期」,当大市再创向新高,而成交却没法同步创出新纪录之时,大跌便届随时出现。
熊市第二期
由于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已悄然离市,市场在乐观之余,开始隐隐感到有点不妥,这时侯市场出现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都会触发「恐慌性拋售」。
因为市场累积太多的好仓,当想要买进的人退缩不前,而愈来愈多的投资者急于沽售,股价(或大市)跌势便告转急。股价的急跌导致部分持好仓的因未有足够按金而被迫斩仓,进一步使跌势恶化。于是股价愈跌愈急,愈急愈跌,形成一发不可收拾之势。
经过一轮疯狂性的恐慌性拋售(这段期间市场的成交量仍然十分庞大)之后,投资者觉得跌势似乎有点过分,目前上市公司以及经济环境和股市此较,未免是过于悲观,于是大市出现一次较大幅的回升局面。这一段中期性反弹将可能持续数星期至数个月之久,而回升的幅度一般是整次跌市总跌幅的三分一至二分一之间。
杜氏理论把上述整个过程归为熊市第二期,不过我们为了清楚识别市场,所以把「恐慌性拋售」划分为第一期,而中期性反弹则视作第二期。
熊市第三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期性反弹之后,经济方面和上市公司的前景出现了恶化,不利消息接踵而来,进一步摧毁投资信心。
这时侯,整个市场弥漫着悲观的气氛(但不是恐慌的情绪),公司业绩倒退、财政困难、停牌清盘等消息接二连三地出现,整个经济陷入极度不景气中。
于是那些缺乏信心的投资者沽出,早几个月前认为股价抵买的,现在也加入沽售的行列。在熊市第三期中,大市(或股价)只是持续下跌,但跌势并没有加剧,而且下跌的股票大多集中在业续一向长好的蓝筹股和实力股身上;那些二、三线低质股份,可能在熊市第一期与第二期时已经跌够,因此再跌幅度灭少,甚至不再下跌,跌势全都集中在优质股。这些股票是投资者最后失去信心的。
其实这时期也就是牛市的第一期初段,有远见的投资者已开始有耐性地作选择性吸纳,市场这时砾正处于黎明前最思唁的时刻,很快地黎明便出现了。
财经报生不逢时
随着投资的普及,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更见殷切,除了报章以及电视加强这方面的报导之外,传呼公司、新闻通讯社亦加入竞争,现在我们得到的信息无疑是较以前更加快捷和方便了。
目前香港共有二份财经报章,虽然这二份报章未能平分春色,但相信已能站稳阵脚,在市场上生存了。仍记得过去十多年来,本港一直只有一份财经报章可以生存,许多财经报纸先后创刊,可惜都等不到黎明便己结束。不过,我一直认为香港能有这么多份马经报纸生存,投资股票较赌马更加需要分析和信息,市场肯定需要多过一份财经报章。这想法现在已被证明是正确的。
说也奇怪,香港每一次有财经报章筹备创刊之际,必遇上港股大跌!犹记得《信报》在七三年创刊,当年股市就从1700点暴泻下来,经济也因而进入衰退。该报在当时的经营极之困难。八一年有一份名为《财经日报》悄然面世后不久,港股就从1810点掉下来,进入熊市阶段;当时股市踏入新的牛市后,该份报刊却停刊,令人惋惜。 接着黄玉郎的《金融日报》在八七年底挟雷霆万钧之势而来,但却只生存了七十二天,在雷声大而点小之中结束。结束后不久,便发生了全球性股市大灾难,不可谓不巧合!
在环球大股灾期间,另一份财经报纸《经济日报》则密锣紧鼓招兵买马,报纸尚未面世,就发生了股灾,结果这份报纸就在全人类对股市最恐惧时诞生。
大跌市领先指针
投资界有这样的经验之谈:「当擦鞋仔也谈股票的时候,股市就会下跌。」当然,擦鞋仔不是股市的克星,他们不可能讲跌整个市场,这不过是说当人人都疯狂于股市,连最外行的、目不识丁的人也参与这市场,就显示这市场已到达最疯狂、最失去理性的地步,也就是市场最危险的时刻了。
「上帝要他灭亡,必先令他疯狂。」在香港,擦鞋业式微,我们未必容易接触到擦鞋仔,所以有人说连牛头角顺嫂也谈股票时,股市便快要下跌了。
然而,不知大家有否留意到每一次有新的财经报章筹办创刊时,必遇上灾难性的大跌市!本港过去二十多年以来,只出现过三次熊市,无巧不成话,每一次熊市出现前后,都有财经报纸创刊!
其实这现象不难理解。当股市兴旺时,有关的财经信息需求自然增加,而且亦有财团想到股市每天成交以亿元计算,每一位投资者买卖动辄以万元为单位,怎会不舍得区区一元数角的报纸钱刀,然而二道市场的盛衰是循环性的,股市壮旺时才有办财经报纸念头,再假以时日筹备和聘请员工,报纸面世时股市由升转跌,进大熊市阶段是不足为奇的。
所以,我们若要测知离市时机,不必要知道牛头角顺嫂是否买股票,也不必要听到擦鞋仔是否在讲股票,只要看见有新财经报纸创刊,又或是听闻有人筹办财经报纸,就是股市大崩围的最佳领先指针。
速速离市!
供股
股市有个很奇怪的市场反应,那就是每逢供股股价必跌。远的不说,就以近期为例,长实一系谣传供股集资上该系股价立即如千钧压顶,谣言澄清后,股价才重纳升轨。
有人曾经问我:「是不是供股属于坏事,所以不受股民欢迎?」「是不是每有供股股价必跌?」
这情形却也未必。
其实在七三年之前,股市每有供股集资,股价不跌反升,人人视集资为利好消息。那时候人人只爱股票,不爱钞票,供股价定必较市场价为低,人人既然都在市场抢购股票,何不以较低的价钱供股?所以每有供股人人皆欣喜若狂,纷纷抢进该股票。
可是股市经过多次灾难性下跌之后,投资者对股票的热情减退了,再加上过去股市中有不少大鳄不断利用供股集资来壮大自己的实力,但得回来的钱却用不得其所,小股民只有俾钱,却从?
下降,垃圾公司也申请上市,正所谓「市之将跌,必有妖股」。
(二)牛市将尽时,不但牛头角顺嫂也买股票,而且有新的财经报章面世或筹办。
(三)集资频仍,每一次大跌市当年,集资数额必创新高纪录,各大小上市公司纷纷以
不同形式印股票换钞票。
(四)成交量也创新高峰,因而引起许多问题,例如积压大量交收未能清理,过户处大
排长龙等等。股市交投太旺,于是联交所一再缩减交易时间。
(五)由于交投太旺,联交所的设备不足以负荷过巨的交易,因此每次大跌市之前,定
必有想买买不到股票,想沽沽不出股票的情形出现。
(六)牛市将尽之前,许多垃圾股都受到追捧,投资者对市场的危险性己完全失去戒
心,大家对后市均充满憧憬,因此许多垃圾股也变成充满前景的好公司。
每一次的大跌市都是突如其来,把投资者杀个措手不及,当你发觉股市出现上述种种情形时,就应该对后市信加小心留意。但无论你怎样小心,都是难以避过大跌市的。
相信每一次跌市
回顾了过去几次的熊市,也说过跌市前所出现的征兆,现在就说说我们在跌市中的应变之策,到底要怎样才可以在熊市中逃过覆亡的厄运。
要避过熊市的杀伤力,首先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必须相信熊市。这一点说来容易,要做到却是极之困难,尤其是熊市出现之初,一切征象都不明显,而且投资者久经升市,对于初出现的跌市极不习惯,市道下跌就浑身感到不自然,认为大市下跌全无理由,然而大市就在所有人都不相信的情形下持续向下。
所以,我们要逃过熊市,要避过大跌市的厄运,就要相信每一次跌市,在每一次跌市出现时都应该暂时离市一避。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熊市何惧之有?可是能够做到这一点又有多少人?
卖掉赚钱最多的股票
这毛病多数在熊市或调整期出现。当你同时赚入数种股票,股市经过一段时期的上升,然后进入调整期,这时你手上的股票虽还有利润,但利润却有的多有的少,譬如甲股赚10%,乙股赚8%,丙股赚5%,丁股赚3%。此时股市继续调整,为了保持既得利润,你当然想卖出股,但又看不透市势,不想全部卖出,只想卖出一半,保留一半。这时大多数人都会将赚钱最多的甲股和乙股卖出,而保留赚得最少的两种。但结果如何呢?当股市调整完毕再度标升时,已卖出的两种标升最快,而保留的两种却表现最差。其实道理不难明由,赚得最多的股票,往往是最优良的股票,我们卖出赚得最多的,就是将最优良的股票卖掉了。
优质的股票特性是在升市中跑赢大市,在跌市中抗跌力最强,因此为持有者累积颇巨的盈利,盈利愈多,沽出的意欲也就愈大,可是好的股票往往都是沽出之后没法再买回的。
不卖不蚀
每一个投资者当然都是喜欢赚钱而不喜欢蚀本的,因为如果不是为了赚钱,我们也不用买入股票了。但是股市是最难预测的。当我们不幸购入了一种股票而股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