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私营公司创业 >

第44章

中国私营公司创业-第44章

小说: 中国私营公司创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问题,真正困扰他们的是法律不健全。

  史玉柱说:“现在民间有两句口头禅,第一句是‘这年头谁没有经济问题’,下面一句是‘这年头谁信谁’。老实巴交的人在社会上吃不开,偷奸耍滑倒成为有本事的象征,在这样的风气下,人心叵测,问题是你怎样创造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一方面解决经营权放手,一方面保证资产不流失。”

  在目前的情况下,私营企业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在市场经济健全的社会,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是分离的,作为公司的经理人员,职责和权利都有法律的保障。如果经理人员利用职权为自己而不是为公司谋利益,等待他的是法律的处罚和个人信誉的丧失。但在中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个人利用职务的便利为自己捞好处,往往得不到法律的处罚,眼下,在国营企业贪污要受到处罚,在私营企业就不能有效地制裁,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在我国还不是很健全。

  为了确保自己利益不受损失,这些私营公司的老板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例如有的老板在公司内部四处安上眼线,甚至有意挑拨员工的不和,好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有的还雇佣黑社会对那些卷走公司财产,却又不能有效制裁的人给予私刑。这些不得已的措施真的贯彻下来,有时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起的负面影响是公司内部人心涣散,缺乏凝聚力,这样的公司是无法面对市场激烈竞争的。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导致员工不能安于工作,而是时刻有跳槽的准备。

巨人公司曾经是私营企业的典范,但它同样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联系到目前私营企业的困境,我们就会发现巨人的困惑实在不是个别现象。而对这些问题的克服,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

 

  三、观念陈腐被潮流抛弃

  王安电脑公司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典型,但它的衰落也同样具有传奇色彩。它在鼎盛时期走向破产的故事,就好像玫瑰在盛开之后迅速地枯萎凋零。

  

  同巨人公司一样,王安公司也曾经作为创业成功的典型被写入书中。这里又把它作为失败的例证和巨人公司并列。这不是偶然的,这两家公司都是高科技公司,又都经过了辉煌的创业历程后,盛极而衰。他们的经历说明了高科技企业确实具有一定的风险,在对未来的把握上远远没有传统工业那样有预见性。另外,这两家公司的最终失败又都跟他们没有处理好公司内部的关系有关。史玉柱是想不到一个恰当的办法留住人才;而王安在最后一刻,不是唯才是举,而是把公司总经理职务让给了自己没有多大本事的儿子。在用人机制上,两家公司同样显示了东方特色的用人机制在向现代过渡中的局限。

  王安公司是王安博士在1951年建立的,今天我们办公室常用的打字机、电子键盘、文字处理软件大都是王安公司的杰作。到了60年代初期,王安公司基本上独霸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处理业务,不仅生产分离式产品,而且生产把这些产品连接起来的系统。到了1980年的时候,王安公司雇佣了12000人,收入 5。43亿美元,利润达到5200万元。更重要的是公司勃勃的生气使全世界都为之瞩目。老牌的生产办公室设备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感到了王安公司的巨大威胁,有些人竟然说王安公司是IBM的终结者。

  然而,好景不长,王安公司走向衰落的速度远比起发展的速度快。1985年是王安公司的转折点,这一年被王安公司逼入墙角的IBM生产出一种个人计算机,可以放在办公桌上,其性能比王安公司的产品还多,而且成本还要低,这预示王安的传统产品要遇到一场血战,奇怪的是王安本人对此抱以令人难以理解的沉默,从而给IBM一个绝好的机会。

  恰好1985年全世界的计算机行业出现了衰退。王安实验室第一次出现了亏损,第二年的第一季度就亏损了1亿美元,但是到年底的时候计算起来还赢利5090万美元,这是对王安公司的一个警告,但公司对此置若罔闻。王安认为计算机行业的衰退只是一个暂时现象,不久整个行业就会出现反弹。这是一个正确的判断,但在对计算机技术本身发展的认识出错了,王安错误地认为计算机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导致王安公司没有投身于这一新的领域来争夺市场,反而仍旧在生产已经过时的产品,结果造成了产品的大量积压。

  在1988年和1989年两年时间里,王安实验室公布的亏损数字给人印象十分深刻,总计亏损了4。243亿美元。王安公司人数最多的时候有员工32000人。到1989年已经削减了三分之一。后继者为拯救王安公司出售了6亿美元的资产,但是收效甚微,1992年世界曾经瞩目的王安公司申请破产。

  王安公司的失败一直是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看来,王安公司的失败原因是多样的。

  从内部看,王安后期没有选拔有才能的人才,不是根据才能而是根据血缘,确立王安公司的掌舵人是重要原因。他的儿子弗雷德早年在布朗大学主攻数学,1972年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后,进入了王安公司工作。他先后在几个职能部门工作,以熟悉这里的情况,但是他缺乏明显的经商才能,而且为人还十分骄傲。缺少他父亲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管理能力。正如一位经理所说:“作为一名经理,他还缺乏成熟,以前,我们在公司里听到的舆论都说弗雷德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人,没有人服气他,没有人愿意为费雷德工作。”

  王安对他儿子的重用,严重影响到其他高级职员的前途,大家感觉到,即使再努力地干,也不过是王安父子的打工者。王安公司的两员大将相继离去。其中一位相当优秀的销售和市场专家坎宁安,看到没有机会在王安公司里进一步发展,就到计算机控制台公司任职。另外一位负责产品质量的经理也在两个月后辞职。

  这两位让人尊敬的经理的离去,在公司内部引起巨大的反响,一批富有经验的人才纷纷离开公司,这是对王安公司的最大打击。由于科技人才的流失,王安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小,逐渐落后于IBM公司,1989年,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王安终于撤去了不称职的儿子。但为时已晚。这里我们看到了王安作为一个传统东方人的悲哀,子承父业是东方人的传统,但这已不适应于现代社会了,特别是不适应高科技公司。

  如果说用人的失误是王安公司的内部弱点,那么导致王安公司困境的却是对环境变化反映的迟钝。

  王安公司之所以发展迅速,是因为当初,形势的发展和王安公司的经营方向一致。但后期,个人电子计算机出现后,PC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产品,这一巨大的市场走向被许多新兴公司捕捉到,却被王安公司所忽视。王安公司只想到一两个顾客,主要是金融方面的顾客,为他们处心积虑地制造最好的产品,但这个市场同日益扩大的个人计算机市场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当时,IBM公司因为王安公司的巨大威胁,被迫走向另外的发展道路,开发个人小型计算机,并且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保证它们的产品同各种先进的系统相匹配,除了苹果公司的产品以外,整个行业都是能够自由结合的产品。对于这个变化顾客保持极大的热情,纷纷踊跃采购。

  计算机时代走向了平民化,可是王安公司仍然陶醉于封闭的软——硬件系统,拒绝发生变化。1982年,当年他的竞争者开发出可以同时用于信息处理和数据处理的个人计算机时,王安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却十分犹豫,始终不能下决心开发新的产品,而是抱着自己的优势不放,继续开发文字处理机和大型的电脑等旧产品,结果大型机不久就被性能优越的小型机取代。机会一再丧失,企业缺乏自我更新精神。

落后于时代,就会被时代抛弃。在计算机行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只有18个月的时间,如果有一丝的迟疑,就会彻底的失败,而在计算机行业。失败一次往往意味着你永远离开了这个领域。

 

四、固守技术,缺乏远见

  竞争是企业存在的一种常态,如果没有竞争,就不会有优胜劣汰,也不会有社会的进步。但对大多数企业来讲,除了竞争以外,合作也是极其重要的生存方式,如果为了竞争而竞争,就会失去公司发展的方向,丧失胜利的机遇。

  

  Beta是台湾录像机市场的两大系统之一,另一个系统是JVC公司的VHS系统。前者是台湾新力公司一直擅长在电子技术领域占据重要位置,Beta系统就是它成功的发明,但就是在这个发明上,新力公司摔了一个大跟头,输给了对手JVC公司。

  新力公司在发明录像机系统之后,一直想垄断录像机市场,不给对手机会,所以他坚持不肯将技术同对手共同分享。

  新力公司垄断技术的局面,在短时间里确实造成了行业垄断,给新力公司带来巨大利润。JVC公司的VHS系统无法和新力公司相抗衡,在生产的品质上和技术上都明显落后于对手新力公司。这种情况迫使JVC公司下决心开发出新的系统,以打破新力公司的垄断地位。

  由于JVC以公开技术的方式和其他的大公司合作,所以在它周围立刻积聚起一支庞大的技术队伍,世界其他电子公司的技术JVC公司也可以分享,因此世界上采取VHS规格系统的公司越来越多。新力公司处于孤立的境地。

  采用VHS系统的厂家,为了同新力公司竞争,联合起来挤占新力公司的市场。由于这支队伍的庞大,输赢立刻就见分晓,新力公司马上就处了下风。

  新力公司知道形势对他非常不利,这时如果它立即和其他公司合作,尽管将造成自己的一部分损失,但不至于一败涂地,而且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但新力公司却不甘心,它决心在这场世纪大战中坚持下去,于是就极力抗拒JVC公司的VHS系统。

  为了达到目的,它用巨额资金投入到广告之中,它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可是消费者已经使用习惯了JVC公司的产品,要改变这种习惯谈何容易。因此,新力公司的行为不但无法挽回他的劣势,反而越陷越深。这就决定了它螳臂挡车的做法是无法长期维持下去的,它的努力最后宣布彻底失败。

  1988年春天,新力公司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宣布Beta系统不如VHS系统,决定放弃自己固守的阵营,加入到对方的行列。

  从1980年到1988年将近10年的时间,正是世界上录像机市场急剧扩大的非常好的时期,可是新力公司为了企业的“面子”,陷入了一场无谓的竞争。这场竞争使对方下决心改变了自己产品的缺点,增强了对手的实力,而自己几近于一无所获。假使新力公司能够在开始的阶段就公布自己的技术,和其他公司共同合作,现在世界上录像机的生产厂家,新力公司一定能够占据显著地位。

无谓的竞争必然导致无谓的结局,商场的厮杀尽管也非常激烈,但毕竟不同与战场,把对手击败是战争的最高目的,而商业上的合作往往是比相互的恶性竞争更加有力量。

 

 五、忽视研究大众消费心理

  近一段时间,国内的彩电竞争硝烟四起,而几家公司的竞争手段却十分单调——价格战。看谁降得多、降得狠。在很多的时候,价格战确实是有效的,但是这场价格战却没有明显的赢家。顾客是不管你降不降价,我就是不买。根据权威机关的统计,彩电降价对彩电市场的刺激十分有限,相反不愿跟风降价的海尔公司却有一个“较好”的成绩。

  

  为什么人们对价格漠然了,是不是口袋里的钱多得足够,以至于不用考虑价格了?其实你只要分析一下就知道了,我国农村的彩电普及率还非常低,有的落后地区甚至只有10%不到的普及率,因此农村的彩电市场需要是很大的,但是农产品价格的低靡,使农村大规模消费彩电的时刻远没到来。城市人有足够的钱来消费,但彩电已经是过时的产品,许多人在购买时不在乎一百块钱的上下浮动,更关心的是彩电的内在品质和彩电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所以几大彩电厂家降价后,一时之间,彩电市场并没有立即热乎起来,相反,一直对开发彩电性能和品质感兴趣的海尔公司的产品,虽然不降价但仍然倍受消费者的青睐。

  在人们普遍的消费水平较低时,价格是顾客考虑的主要因素,一旦收入提高,对商品的内在品质的要求就会上升到第一位。10元钱可以买一条裙子,但有时1万元也只能买一条裙子,而且还很红火。这就是不同的人对不同商品的品质要求不一样。

  基于这样的考虑,企业的销售活动不能不考虑顾客的个性化需要,然而许多公司在销售的时候却不能理解这一点,他们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制造产品,结果陷入了商品滞销的境地。

  美国的福特公司在这方面栽了一个大跟头,使福特公司整整徘徊了将近20年的时间,1908年,福特开发了T型汽车,这种汽车集中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具备了十分优良的特点。而且伴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汽车业规模经营的到来,福特T型汽车的销量不断提高,价格却不断下降。对这种汽车的赞扬声也此起彼伏。由于它的声誉好,价格低廉,能够满足各阶层的需要,一时间,福特公司的T型车几乎垄断了汽车市场,对它的需要量一直不断上升。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社会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美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繁荣,居民的消费倾向从有用的就行,发展到对所用商品的内在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紧接着的就是消费倾向的细微变化。

  这时,美国另外一家主要的汽车生产商——通用汽车公司逐渐发展起来,它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20%。通用汽车公司希望继续扩大它的市场占有额,但是福特的T型车实在是无懈可击,通用汽车只得采用另外的策略。它增加了产品系列,增加了产品的品种,使不同阶层的人士都能挑选自己喜欢的汽车,以适应不同的市场。它的车型一个个地出现,先是雪佛莱,接着是别克、奥尔紫,最后是凯迪拉克。

  对于通用汽车的竞争,老福特一直采用不置可否的态度,他仍然坚持自己的那一套,认为顾客买车考虑的首要问题是自己的钱袋,而不是其他。

  因此,他发挥自己工程师的专长,为降低T型的成本而不遗余力。他在底特律附近的娄日河边建立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汽车制造厂,每天成本低廉的汽车源源不断地从汽车厂开出,为了降低汽车的成本,福特甚至考虑到能不能少上一个螺丝钉!然而,公众并没有领福特的情,他的低价位政策并没有吸引顾客。

  与此相反,通用则继续采用已有的政策,它每两三年就改变自己汽车的样式,并首先以赊欠的方式卖车。而在福特看来这完全是歪门邪道,不是工业家所为,因为这样只能扩大生产成本,而成本的扩大意味着市场占有的缩小。

  在福特公司内部,许多经理也看到福特的偏执给公司的危害,但作为公司的建立者,福特的策略当然是不能发生疑问的。老福特也不允许这种想法冲撞他的经营理念。福特说:“我们希望造出某种能永远用下去的机器,我们希望买了我们一件产品的人永远不需要再买另一件。我们决不会作出使先前样式废弃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