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十年一梦_一个期货操盘手的自白 >

第33章

十年一梦_一个期货操盘手的自白-第33章

小说: 十年一梦_一个期货操盘手的自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市场的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以后,人的心理、思维往往还沉浸在昨日的市场运动模式之中,还以昨日应对市场的策略去面对新的情况,结果总是和市场的波动形式不合拍。大概成语刻舟求剑讽刺的就是这种人。尼德霍夫认为索罗斯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迅速从一极转向另一极。

一方面是机会真正来临时害怕、恐惧,不敢入市作战,另一方面是当市场走势不明时,凭借主观信念强行入市。这就是存在于大多数投机者身上的最大问题。我也有这个毛病。今天早市橡胶有两次良好的交易机会,都能赚钱,可我却袖手旁观,坐视良机的丧失。现在市场处于盘整状态,走向不明,我内心却跃跃欲试,真是愚蠢之至。

人是一种善变的动物,事先确定好的计划往往在中途遭到扭曲、改变,最后完全迷失在汪洋的大海之中。

机会总是稍纵即逝,不可能给你太多思考的时间,让你慢慢地下决心。

交易机会往往在你不知不觉中来临,并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例如,对某一品种,你长期追踪、研究,每天通过图表分析希望得出市场未来的走向,有时候你对自己的判断其实并没有信心,但是,有一天或许你会突然眼睛一亮,看到其中蕴涵的交易良机,这种机会就是我所追求的交易良机。

关于计划、设想和实际交易的脱节问题:
1994 年下半年我刚参与期货交易时,就经常为这个问题苦恼。前一天晚上对市场辛辛苦苦的分析、研究计划往往在第二天的实际交易中得不到有力的执行,实际的交易和原先的计划背道而驰。事后看来,并非自己原先的交易计划有重大的毛病,相反,如果坚持自己的交易计划,操作结果要好得多。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出在实际交易时,我的思维、情绪完全被市场价格变化所左右,彻底丧失了自我的独立观点和对市场全面的认识。一是被市场价格变化诱导,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欲望,追涨杀跌;二是因为市场短期价格的出人意料的波动,使我不敢、害怕执行原来的交易计划。
投机者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 l)坚持自己对市场分析的基本思路,不因为市场短期价格的波动而轻易地改变交易方向。该逢低买进就逢低买进,该逢高放空就逢高放空,认真执行原来的交易计划。
( 2 )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成为市场价格变化的俘虏,情绪随着价格变化亦步亦趋。
( 3 )大哲学家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 中有一段话对我解决这个问题有巨大的启发:“理性只洞察它自己按照方案造出的东西,理性必须挟着它那些按照不变规律下判断的原则走在前面,强迫自然回答它所提的问题,决不能只是让自然牵着自己的鼻子走;因为如果不这样做,那些偶然的、不按预定计划进行的观察就根本不会联系在一条必然的规律里,而那却是理性所寻求、所需要的。理性必须一只手拿着原则,拿着那些惟一能使符合一致的现象成为规律的原则,另一只手拿着自己按照那些原则设计的实验,走向自然,去向自然请教,但不是以小学生的身份,老师爱讲什么就听什么,而是以法官的身份,强迫证人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要在入市交易以前制定交易计划?
在入市以前制定交易计划,或者说构建市场走势的假设,投机者的思维比较正常,能够对市场走势的大局有一个明确、清醒的认识,也对市场短期面临的支撑、阻力心中有数,什么位置向上突破可以做多,什么位置向下突破可以做空,等等。盘外的市场判断相对比较客观,不会受主观情绪的干扰,也不会受市场短期价格变化的诱导、左右。而投机者身在市场之中,面对闪烁的荧屏数字,激烈动荡的价格波动,往往会不知所措,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希望和恐惧替代了理性的分析,本能性的行为取代了理智的操作。结果,交易活动陷入彻底的混乱,做了大量几乎不可思议的荒唐交易。

大多数失败者追求的是理解市场走势的脉络,试图全方位、立体式地把握市场的长期、短期、日内走势,像上帝一样未卜先知,全知全能,所有的市场运动的细节都明察秋毫。虽然投机者是凡人,但无意中却把自己定位为上帝,以为自己能够像上帝一样思维和行动。这就是很多人失败的主要原因。
我所能做的:有机可趁的时候捞一点,对市场走势没有感觉时袖手旁观。只有在市场出现特殊形态,我有很大的把握时才进场交易,这是惟一明智的操作策略,而在一般情况下去盲目赌博是非常愚蠢的。

市场形态比单条K 线的意义要重要得多。

不要频繁地在市场进进出出,抓住你有把握的时机狠狠地做一笔,更有价值。

我前一段时间之所以做得好,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市场总的走势有较大的把握,这种行情我很熟悉。二是一旦市况不明,我立刻退出市场。三是有利可图以后,我会及时地拿到手,然后重新去寻找自己有把握的机会,而不是担心市场没有机会,交易时拖泥带水。

良好的市场形态出来以后,可以大单量地交易。此时不赌,更待何时!

盘中随想:目前的橡胶市场走势又到了暧昧不清的状态,一旦我入市交易,完全是在希望支配下的一相情愿,而没有任何可靠的依据。这种行情非我能把握。

市场主力在操作中是完全不理会外界因素的,例如,一般的投机者极为重视日胶走势,把它视为指导国内市场走势的航标,在橡胶主力眼中,这简直可笑之至。他们利用市场的这种心理误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让大多数市场参与者落入迷惑的陷阱,成为他们的盘中餐。
大豆市场情况也差不多。

市场大幅上涨或下跌以后,无论是多么利多或利空的消息都不能继续作为入市交易的根据,因为之前的市场价格很可能已经消化了外在的因素,此时,最明智的选择是让市场告诉你该怎么做。放弃自我,尊重市场。

利用K 线形态作为入市信号时,如果和市场价格运动的幅度相配合,效果更佳。例如,在市场大幅上涨以后出现黄昏之星,放空可信度大为提高;在市场大幅下跌以后出现早晨之星,做多的可信度大为提高。而在市场的盘整状态,利用K 线作预测的准确性值得怀疑。

在期货交易中,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如果一年只做一笔交易,那么,他有50%的赚钱可能。交易次数越多,成功的概率就越小。大多数期货市场的投机者,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忙碌,结果却95%以上是亏钱。我曾经做过一个假设,如果在一年开始的第一个交易日,对铜或者大豆等任何一个期货品种,投机者随意选择一个方向,用一半或三分之一的资金入市操作,然后,拿着多单或者空单再也不管它,到年底再去期货公司看一下,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要么这个投机者的单子,因为交易方向错误,在账户上的钱将要赔光时,被期货经纪公司强行平仓,现在户头上已经没有钱了;要么这个投机者碰巧操作方向正确,可能已经赚大钱了。反正,大多数期货市场的参与者最终都会输钱,尤其是市场新手,我以为,即使采用这样愚笨的交易策略,也比一个人整天在期货公司做短线,最后结果却必亏无疑好得多。频繁地小打小闹还不如搞一次大的赌博,那样,无论水平高低,投机者还有赢大钱的可能。


第一版后记

书写成目前这个样子,完全是我自己料想不到的。一个多月以前,我第一次见到本书的责任编辑丁锋先生时,送去的其实是另外一本书——《期货交易的策略和技巧》 的书稿。那本书的前面一部分内容,简单介绍了我在股票、期货交易中的一些个人经历。没有想到,丁锋先生在读完关于我个人交易经历的那部分内容以后,非常感兴趣。希望我能把它进一步扩展,成为一本单独的书,系统介绍、回忆我的投机生涯中让人感兴趣的交易故事。
我听了以后颇为忐忑不安,有两方面的担忧。
一是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写好这种带有一定文学感染力的投资书籍。年轻时我也是一个文学青年,记得1985 年我高考的语文成绩是我们县的第一名。但这种文学激情、冲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然退化。后来,我学的又是哲学,更是理性积淀多于感性张扬。让我写点逻辑性、说理性强的文章,我还勉勉强强。所以,我非常担心自己写的内容,有没有可读性,是否能符合读者的口味。
二是写个人传记、经历的书往往会牵涉很多敏感的话题。我不是名人,但一个人的投资成败肯定会和很多人有关系。我在书中对这些人、事的描写到什么程度合适呢?我当时心中无数。更让我感到为难的是,身为一个有十多年操盘经历的作手,我知道自己在交易中曾经一次又一次地犯过许多愚蠢的错误,也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有没有足够的勇气、信心对自己的内心深处进行透彻的解剖?自己拿着刀为自己开刀,并不是件轻松的事。轻描淡写、不痛不痒地批评一下自己,不触及人的内心世界,在我看来显得非常虚伪,对读者也没有任何意义,我不想写这样的书。那么,我能无情地去揭开自己的伤疤,不怕寒碜地让大家看一下吗?这是我当时最为担心的问题。
现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煎熬,书已成型,即将面对读者的审视,我又陷入了某种忐忑不安的心绪。不过,这会儿我倒有点想开了,管它呢!知我笑我,一任其便。
在书的最后,我想真诚地感谢几位朋友。
没有《鱼来了》 的作者周密小姐的提示、启发,我在写作《期货交易的策略和技巧》 一书时,根本不会涉及我个人经历方面的内容,当然更不会有目前这本书。在我年初写作开始时,周密是我的第一个读者,没有她的肯定有加,一次又一次的鼓励,我也许根本就没有写下去的动力。所以,我非常感谢她的无私帮助。
第二位我想感谢的是丁锋先生。和丁锋认识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刚开始接触完全是作者和编辑这种纯业务的关系。然而,第一次见面,我们就一见如故,并很快培养出了良好的私人友情。丁锋目光犀利,见解深刻。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从最初的立意,到每一章节的内容安排、题目设计,丁锋先生都给了我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建议。有些部分的内容,我在写作时思路曾经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丁锋先生毕竟是编辑方面的专家,经他一提醒、点拨,我才理清了自己的头绪。没有丁锋先生强烈的责任心和高效的工作效率,没有他的深刻见解和编辑指导,没有他的鞭策鼓励,这本书就不可能与读者见面。
1998 年以后的几年,随着国内期货市场的日渐萧条、冷落,边缘化,我的人生和事业也进入低潮,甚至陷入了某种困境。在那段艰难的岁月,我爱人仍以她的乐观、宽容、善良支持着我那看不见光明前景的事业,使我这颗在市场中受到严重创伤的心灵得到一丝慰藉,也坚定了我继续学习、思考和交易的信念。对她付出的一切,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我的儿子心远、女儿心骥,他们天真无邪、稚嫩顽皮、活泼可爱的笑脸,给了我交易和写作巨大的精神力量。
我的同学林春腾、杨春志,还有两个妹妹——我的妹妹和我爱人的妹妹,都曾经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大恩不言谢,我只能铭记在心!
最后我想感谢的是我的两位师兄,北京教育学院方中雄院长和广西大学法学院教授,民进中央委员魏敦友博士后,我的同学,中国工商银行殷红处长。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们对我的生活和事业给予了巨大的支持。纯洁的同学友谊,永远是尘世间珍贵的情感奇葩!

作    者 
2005 年4 月

再版后记

本书第一版在大陆和台湾面市以后,笔者收到了两岸大量读者的来信来电。溢美之词,既让我高兴,更感到诚惶诚恐,受之有愧。
“本书是最近中国投资理论界的一个亮点。”
“该书可与《 股票作手回忆录》 媲美,也会流芳百世,福泽后人!”
“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你朴实无华而博大的胸怀,悲天悯人的心肠,高超的绝技!”
“我已拜读了三次,从书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12 年的影子,仿佛和您一道,经历了一次次身心的考验和炼狱,又感觉像是和您一起,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感觉真是字字珠玑,句句精彩。给我操作思想上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
如果本书真的有一点什么价值的话,也许是我真实地记录了这十多年自己在投机市场的精神、心理历程,同样的历史过程以及相似的心灵感受,引起了大家的某种共鸣。
第一版成书仓促,书中文字多有冗长拖沓之处,说理也不够透彻和严谨,该写清楚的地方没有深入。趁再版之机,笔者利用交易之余的时间,对全书系统地做了一遍梳理,又增加了两章内容。但是我自己感觉还是不太满意,书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指教!
根据出版社的要求,书名从原来的《独自徘徊在天堂与地狱之间——一个操盘手的自白》 改为:《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 。由此给读者朋友带来的误解和不便,笔者甚感抱歉!最后,笔者非常想感谢的是,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常清老师,他在百忙中抽出时间,阅读拙作,并欣然为本书作序。常清老师为中国期货市场的创立和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业内有目共睹。他对后辈的褒奖提携之情,更让笔者敬佩和感慨!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国内著名的期货专家胡俞越教授仔细阅读了本书,并提出了许多中肯而深刻的见解。胡老师视野开阔,对国外期货市场,尤其是周边因家迅速崛起的市场状况有深入的研究,他在言谈中不经意地表示出的忧患意识,让笔者深切感受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赤忱。作为一个职业操盘手,我希望有更多像胡老师这样的学者来推动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

2005 年12 月
作   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