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经济危机下的过冬必备书+谁是最后的 >

第3章

经济危机下的过冬必备书+谁是最后的-第3章

小说: 经济危机下的过冬必备书+谁是最后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年前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余震不断,先是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继而,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以近440亿美元收购。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因为收购谈判失败而不得不申请破产。至此,前后仅半年时间,华尔街排名前五名的投资银行垮掉了三家。

截至2008年8月6日,美国金融企业宣布的损失已达2500亿美元。雪上加霜的是,2008年9月26日,美国史上最大银行破产案——华盛顿互助银行破产案发生。

华尔街的恐慌目前已波及全球,还没有人知道这次经济危机会严重到什么程度。美国政府的连续注资到底能不能挽大厦于将倾?人们在思考,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又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谁是最后的幸存者》 第一部分 衰退还是增长停滞(1)

    第二节  衰退还是增长停滞?

有些观点认为,现在的中国经济与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非常相似,而当时的美国在度过了空前繁荣的20年代之后,简直可以说是戏剧化地迎来了空前衰退的30年代。

现在的中国人对美国的这段历史其实并不陌生,在我们的中学课本里就有着对这次经济危机的详细描述,许多人都对书中所描述的牛奶被大量倾入河流、大海的场面印象深刻。

现在,我们也许要再次重温经济危机的场面,而这次我们未必仅仅是旁观者。

上世纪整个20年代在美国人的心中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当时的评论家称之为“新时代”,乐观主义情绪弥漫全美。媒体宣扬说美国已取得“永久的稳定”,这时正是柯立芝总统在任期间,因而这次的大繁荣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

在当时,建筑、汽车、电气工业被并称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都欣欣向荣。汽车工业成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和最大的工业部门,而汽车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钢铁、石油、化工、公路建设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发展。当时,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了50%以上,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的总和。在整个2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年年都有预算盈余,联邦债务减少了1/3,而通货膨胀率则保持在接近零的水平。在整个20年代,美国的失业率持续下跌,曾达到3。2%的创纪录水平。

然而,在繁荣的背后,危机的萌芽已悄悄出现。仔细分析美国当时的经济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美国那时的“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当时,美国国民收入的l/3被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而据1929年的统计数字显示,约有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尚不足24%。

在1929年10月24日到来之前,美国纽约华尔街的股市牛气冲天,投机者蜂拥进入股市,转眼之间利润便滚滚而来,一些主要工业股票的价格甚至成倍上涨。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的金融界崩溃了,股市一夜之间从天堂化作地狱。所有的人都急于抛出自己手中的股票,连股票行情自动收录机都已跟不上股市下跌的行情。大崩溃的头一个月,便有260亿美元在股市烟消云散。

股市崩盘的危机直接导致5500多家银行倒闭,美国金融体系濒临瓦解,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就灰飞烟灭,而这仅仅是大萧条的前奏。

美国经济在1929年—1933年间下降了30%,到1932年,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至少有13万家企业倒闭,5000万人失业,失业率高达25%,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8812家银行倒闭,上千亿美元化为泡影。

当时,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美国出现的经济危机很快引发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1930年,严重依赖美国资本的德国发生经济危机;接着,英、日等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1932年,法国经济也开始萧条。这时,各国不得不相继宣布放弃金本位。

《谁是最后的幸存者》 第一部分 衰退还是增长停滞(2)

    美、英、法、德共有30万家企业倒闭,失业工人达到3000万以上。许多昔日机器轰鸣的工厂区,变得死气沉沉,野草丛生,成为所谓的机器“墓地”。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但垄断资本家为了维持他们的利润,稳定商品价格,却大量销毁商品。大量的玉米、小麦、棉花、牛奶等产品,或被当作燃料,或被倾入河流、大海。1933年以后,这场经济危机的高潮才过去,但各国经济的恢复仍是步履维艰。

从现在中国的经济情况来看,美国当时的情况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

1.产品相对过剩

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产品摆脱了对欧洲市场的依赖,进入内需拉动时期。当时美国的经济虽有很大发展,但人民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产品并非出现了绝对过剩,而是由于购买力的下降而出现的相对过剩。

早在2006年年底,就有人预知到中国经济正面临产能全面过剩。近年来中国国内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而市场消费增长却并不明显,内需不旺使得中国产品被迫出口,导致了大量的贸易摩擦,使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

2.居民购买力不足

上世纪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

2008年一季度国家财政收入增幅达35。5%,与1985年相比,我国经济增长约30倍,财政收入增长约34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20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1倍。在为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而喜悦之余,还应理智地看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大落后于经济增幅,农村居民的收入,竟然落后经济增幅约20倍。相对过低的收入限制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住房、教育、医疗方面的沉重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住房、教育等不得不消费的大笔开支,削弱了收入有限的中国消费者在其他方面的消费能力,使得居民消费倾向逐年下降。

中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而同期世界平均消费率是78%—79%,差别之大就如天上和地下。

3.经济泡沫过度膨胀

当时美国的投机活动非常猖獗,不但有职业投机者,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参与投机,把它作为致富的捷径,信托、债券、股票等产品供不应求。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而银行的经纪零售业务、证券批量制造加上资金杠杆推波助澜,形成危险的倒金字塔负债结构,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高度。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导致了日后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

2007年末的中国拥有几乎所有泡沫经济的特征。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屡创新高,9月CPI同比上涨6。2%,环比上涨0。3%。前九个月共实现贸易顺差1856。5亿美元,超过2006年全年水平。中国股市上证综合指数超过6000点,是两年前的5倍多,中国目前拥有的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的公司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工人、农民、学生、职员纷纷进入股市,甚至退休的老人也在股市中投入了他们一生的积蓄。

中国国内房价自2002年以来增长了30%,经济学家谢国忠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称,中国房地产的总价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7倍,而日本在1989年的时候为4。5倍,香港在1997年楼市崩盘之前为7。5倍。日本在泡沫破裂之后经历了10多年的经济停滞,香港也经过了几年的艰难时期。

虽然目前尚不能肯定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中国,但这已经足够引起我们的警惕。从历史上来看,一般小国比较容易发生泡沫经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形成全民性的泡沫难度较大,但是,一旦泡沫发生,其破灭时所造成的破坏力也将成倍放大。

《谁是最后的幸存者》 第一部分 危险离我们很近

    第三节  危险离我们很近

衰退对我们来说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衰退并不可怕。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比衰退严重得多的问题已经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中国正面临全面的资源危机。

中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为1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而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中,质量好的一等耕地约占40%,中下等耕地和有限制耕地占60%。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矿、交通、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还在不断减少。我国号称“农业大国”,而实际上的农业规模仅为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

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更是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79%、42%、18%和7。3%。我国的大型和超大型矿床较少,尤其是铁、铜、铝土、铅、锌、金等多为贫矿,开采成本普遍较高,从这点上来说,我国实际可供利用的资源并不是很多。

《矿产资源与中国经济发展报告》推翻了以往各机构关于中国近30年对石油、天然气、铁、铜等主要矿产的供需缺口预测,认为“未来20—30年内中国现有资源的供应将不可持续”。

报告的第一执笔、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安建博士说:“除煤之外,我国主要的矿产资源都已告急。”

我们即将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各种矿产的消费高峰。2012年—2014年,中国每年需要2。4—2。6亿吨铁,未来的20年间需要进口30亿吨方能满足需要;2019年—2023年,铜的需求将达到每年530—680万吨的高峰,未来20年需进口5000—6000万吨;2022年—2028年,铝的需求将达到每年1300万吨,未来20年需进口1亿吨。

我国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的钨、稀土、锑和锡等矿产,近年来因滥采乱挖和过度出口,绝对储量已下降了1/3—1/2,按现有产量水平估计,10年内也将面临供应缺口。

这些数字绝不是危言耸听,资源危机的到来比人们预计的早了许多。

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严重,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国人口的继续膨胀,开始愈来愈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总量来支撑高消耗的生产方式,我们没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来承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

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我们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对中国而言,如果我们继续沿着当前这种发展模式走下去,将难以解决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将难以解决区域分化和阶层分化的矛盾,将难以解决全球环境恶化的矛盾。

很幸运的是,国家已经将此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蓝天工程、环境治理成为头等大事。

我们也许是幸运的一代人,能看到未来新文明的曙光,它将彻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谁是最后的幸存者》 第一部分 是急功近利还是选择未来(1)

    第三章 生活中面临的困惑

2007年5月,国土资源部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5亿亩。自1997年以来,癌症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死因,每年有近130万人死于癌症。2000年癌症发病人数约为180万—200万,死亡140万—150万。中国在创造着经济神话的同时,也在面临着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

第一节  是急功近利还是选择未来?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始终未能摆脱来自资源供应保障方面的巨大挑战。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消耗的生态资源增加了近一倍,目前的自然资源消耗水平已经达到我国生态系统长期供给能力的两倍。

这些仍然不是最可怕的。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有2/3的城市供水不足,在内地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目前我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全国有80%以上的河流被污染,每年排放入海的污水总量约87亿吨。我国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40。9%,黄河大部分时间断流,许多湖泊面积缩小或完全干涸,长江成了垃圾水道,渤海成了污水湾,连雨量充沛的珠江三角洲,也出现了饮水困难。

全国有24%的人口(近3亿)在饮用水质不良的水(其中0。7亿人饮用高氟水,0。3亿人饮用高硝酸盐水,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79%的人口(9。6亿)在饮用受到污染的水(其中7亿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1。7亿人饮用有机污染水)。

中国是全世界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由于高度依赖煤炭,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到75%,而过度使用煤炭不仅会使生产效率低下,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

我国大多数城市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300微克/立方米,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90微克/立方米。

在废气中,我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27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01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41万吨,因大气污染致死的人数年均36万以上。北京汽车废气污染居世界之最,已成“全球最大的汽车废气污染沉积中心”。近年来,由于我国机动车数量激增,氮氧化物平均浓度46微克/立方米,已经超过二氧化硫。各类污染直接经济损失年均540亿美元。

二氧化硫排放如果不严加控制,土壤在几十年后会严重酸化,南方将变成不毛之地。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我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

因为我国长期采用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能源利用效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是世界上能源利用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要比发达国家高12%—55%。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导致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垃圾。

在中国,追求GDP增长,忽视甚至掩盖环境问题,显然比世界大多数国家更加严重。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受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7年5月,国土资源部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5亿亩。自1997年以来,癌症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死因,每年有近130万人死于癌症。2000年癌症发病人数约为180万—200万,死亡140万—150万。

《谁是最后的幸存者》 第一部分 是急功近利还是选择未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