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学新版历史教科书-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将近100 门随时可以发射的大炮。率领这些军舰的是美国海军司令官培里,
他带着要求日本开国和通商的美国总统国书。幕府接受了国书。而培里也在临
走前告知,明年还会回来听取答覆。
培里为何要到日本来呢?美国要日本开国的目的有二。其一是为了打开前
往中国的太平洋航路,需要日本做中继补给站。美国计画将产业革命期间工厂
所大量生产的棉制品输往人口众多的中国。若能打开太平洋航路,美国就能胜
过必须绕道非洲才能到中国的竞争对手英国。第二个目的是为了保护在北太平
洋上频繁往来的捕鲸船。当时鲸鱼肉去掉后,脂肪部分可以用来作为灯油,这
可供工厂夜间加班作业的照明之用。
老中阿部正弘的苦恼培里离去后,负责外交工作的幕府首席老中阿部正
弘对於半年后该如何面对培里感到非常苦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拒绝培里的要
求,用武力驱逐外国船。此即为攘夷(夷指外国)。但是已经承平250 年的江户
时代,军事力量早已退化,根本无实力攘夷。
阿部正弘认为与其单由幕府来决定方针,还不如徵询所有诸侯的意见,以
谋求共识。由於以往诸侯在外交问题上是完全没有发言机会的,所以这是划时
代的创举。只是,诸侯也没有提出什么好主意来。不过,认为国家的重要政策
不能光凭幕府,必须徵询多方意见,以求共识的想法,自此成为常例,幕府的
权威也因此受损。
幕府的决断与开国1854(安政元)年1 月,培里率领7 艘军舰来到神奈
川海边。幕府与培里交涉后,决定答应其要求。3 月,只方签订了日美友好条
约,日本开国。根据这个条约,日本须开放静冈县的下田以及北海道的函馆2
处港口,让美国船只补充煤、食物、水,并在下田设置美国领事馆。后来也与
66 亚太。究论坛第二十五期2004。09
英国、俄国、荷兰陆续签订同样内容的条约。
1856 年,到下田就任的美国总领事哈里斯,为求展开贸易,要求缔结新的
贸易通商条约。对此,攘夷派强烈地反对。但认为无法拒绝哈里斯要求的幕府,
打算寻求朝廷的奥援。对已拥有外交权限的幕府而言,这是史无前例之举。不
过朝廷并不支持签约。
幕府在未获朝廷许可下,依然於1858(安政5)年签订了日美修好条约。
根据此约,幕府将函馆、神奈川、新泻、兵库(神户)、长崎5 港列为对外通商
港口。此外,此约除了承认美国领事馆有权审判在日美国人的不法行为(治外
法权)外,也放弃对输入品的任意课税权(关税自主权),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不过,知道鸦片战争结果的幕府,成功地在条约上附上禁止输入鸦片的条款。
之后,也与荷兰、俄国、英国、法国等国签订同样的条约。
幕府的大老井伊直弼对联合朝廷反对签约的水户藩主德川齐昭等诸侯及其
家臣,甚至朝中的公卿们,皆予以严厉的镇压(安政大狱)。
44 从尊王攘夷到倒幕
尊王攘夷或公武合体因美国武力胁迫而被逼开国,对当时日本人,尤其
是自尊心强的武士们而言是极尽屈辱之事。指责幕府签订通商条约是一种无视
朝廷意向,屈服外国的批评,不仅是武士,在百姓之间也甚嚣尘上。这种对幕
府的批评最后发展成拥立朝廷的「尊王」以及驱逐外国的「攘夷」相结合的尊
王攘夷运动。1860(万延元)年,井伊直弼在江户城出巡的途中,被因为安政
大狱而怀恨的水户藩的浪人们暗杀於樱田门附近(樱田门外之变)。
幕府为了巩固权力,便引进了以欧美的军事技术为中心的文明。并且迎娶
孝明天皇的妹妹和宫为第14 代将军家茂的夫人,加强与朝廷的关系,重建幕府
的权威。这个政策称为「公武合体」。朝廷里因而产生了以促进公武合体政策的
拥幕府派,以及提倡攘夷,企图藉此恢复朝廷政权的拥皇派两股势力。京都的
朝廷反而因此逐渐成为政治中心。
攘夷及其代价以往在关原之战败北,领土被迫缩减的长州藩(山口县),
是批判幕府势力的中心。藩中的学者吉田松阴创办了松下村塾,向弟子们讲说
尊王攘夷之道,产生极大影响。松阴因安政大狱被处极刑后,他的弟子高杉晋
作和木户孝允(桂小五郎)等人就游说长州藩,诱使长州藩与部分朝臣结合,
引导朝廷走向激烈的攘夷论。
在朝廷攘夷要求压力下的幕府,於1863(文久3)年下令各藩攘夷。接获
重要文献译介67
命令的长州藩便对经过下关海峡的美国商船炮击,执行攘夷政策。翌年,英美
荷法4 国组成联合舰队,予以报复。长州藩在欧美压倒性的火力下溃不成军。
幕府末年,与长州藩势力相当的是萨摩藩(鹿儿岛县)。1862 年,有4 位
英国人骑马冲撞了由江户返乡的萨摩藩藩主的队伍。为阻止此一失礼行为,随
从武士便当场拔刀砍杀了一位英国人(生麦事件)。翌年,要求赔偿的英国舰队
与萨摩藩相战,鹿儿岛的街上成了一片火海(萨英战争)。
鑑於幕末时期,倡导攘夷的二藩在与外国作战中体验了西方文明的力量,
领悟到光是攘夷论并不能拯救国家后,长州藩便发展成为日本现代陆军的创设
中心,萨摩藩则培育了许多海军人才。
萨长同盟与倒幕运动1863 年,幕府在得到萨摩藩支持下,开始放逐那些
与长州藩势力相结合的攘夷派朝臣(8 月18 日的政变),而形成了以德川氏、
萨摩、会津等有力藩主为中心的领导体制。翌年,幕府还指挥各藩征讨长州藩,
将其降服(第一次长州征伐)。但是长州藩的高杉晋作不满藩政府向幕府屈服,
便起而反抗,并成功地夺回藩的主导权,长州藩再度转向批判幕府。
另一方面,原本大力主张攘夷的萨摩藩,在大久保利通与西乡隆盛等人掌
握了藩政的实权后,记取萨英战争的教训,不再攘夷,而努力强化军备,对幕
府改採批判立场。
1866(庆应2)年,土佐藩(高知县)出身的。本龙马出面倡导建立一个
能与外国抗衡的强而有力的统一国家,而劝诱以往互为仇敌的萨摩藩西乡隆盛
与长州藩木户孝允,缔结萨长同盟,以倒幕为目标。尊王攘夷运动便因此转成
尊王倒幕运动。同年,幕府再度征伐长州,但这次因萨摩藩反对,各藩也未配
合,以失败收场(第二次长州征伐)。
德川幕府的结束1866 年,德川家茂在第二次长州征伐的途中去世,幕府
便以德川庆喜继任为将军。在朝廷方面,与幕府友好的孝明天皇驾崩,明治天
皇以15 岁的稚龄即位,朝廷内部倒幕派顿成优势。
1867 年,德川庆喜眼见德川家要以幕府的形式维持政权已属不可能,便将
征夷大将军的名号还给朝廷(大政奉还)。庆喜企图利用天皇之名召集诸侯,举
行国政会议,德川家仍以最大诸侯的身分保有实质上的统治权。
看穿庆喜意图的萨摩藩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与朝臣岩仓具视及长州藩
的木户孝允等人结合,鼓动朝廷藉此放逐庆喜并没收其领地。1867 年底,朝廷
发佈王政复古的号令,宣佈组成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为期约270 年的德川
68 亚太。究论坛第二十五期2004。09
幕府自此落幕。
45 近代日本所处的境遇
欧美列强的威胁培里的到来以及幕末的混乱,英、法对我国内政的干预,
俄国的南下,这些一连串因欧美列强的入侵所带来的军事威胁,引起当时日本
人的恐慌。日本开国以后,为解除此等恐惧,遂拼命地引入西方文明。而这种
努力及规画便成为推动日本历史的动因之一。
近代日本史的前提要掌握此后由明治维新开始的近代日本史,必须理解
以下三个前提:
第一,欧美列强扩大殖民地支配圈的企图,明治维新之后依然持续。日本
维持独立,跻身大国的历史,与列强的侵略是同时并进的。在北边,有为了寻
求不冻港而南下威胁日本最大的俄国。明治时期的日本人是何等的不安呢!
第二,在这样的国际情势中,中国(满清)就如鸦片战争所表现的,并未
充分认识欧美列强的武力威胁。中国的臣属国朝鲜也是一样。中国人自古以来
就认为自己国家的文明是世界的中心,把英国等国视为世界边陲的野蛮民族,
对西方文明既无敬意也不关心。结果就是满清逐渐被列强蚕食,领土不得保全。
第三,日本的江户时代是一个武士社会,因而对列强的武力威胁反应敏锐,
能立即改变政策转而学习西方文明。而中国、朝鲜因为是文官所支配的国家,
所以对列强的威胁无法充分对应。
<专栏>日本的国旗与国歌
〔国旗国歌法〕 日本的国旗是「太阳旗」,国歌是「君代」。1999(平成
11)年的国旗国歌法,使长年的惯习成了明文的法律。
所谓国旗除了是一国与其他国家的区别标帜外,也是该国主权的神圣象
徵,是该受尊重的。
国歌也是本国独立性与国情的表现,且是激励国内团结的歌,在国际或国
内的典礼仪式上,都该怀着敬意来歌诵。
我国的太阳旗、君代各自都拥有悠久的历史。那究竟是什么呢?
〔太阳旗的由来〕 日本人自古就对太阳怀着敬意。这是因为太阳的光与
热是保命、维生不可或缺的。
日本的神话里,大和朝廷祖先的神最重要的即太阳神—天照大神。
重要文献译介69
遣唐使所携带的外交文书里就把我国比作「日出之处」(太阳上升之处)。
不久之后,国名也就定为与太阳有关的「日本」。这是在律令国家制度开始成型
的7 世纪后半叶之时。
平安时代,已有在扇子上仿照太阳的金色太阳之装饰。从中世到近世初期,
在战场上则出现白底画上红太阳的旗子。
进入江户时代,因禁止日本人出海航行,太阳旗便成为江户幕府专用的船
印。幕末开国以后,因发觉到日本的船只须与他国船只有所区别之必要,就决
定以「白底、太阳形」的旗子为「日本总船印」、「国家总象徵」,此一决定也适
用在外交场合。因此,明治新政府也於1870(明治3)年重新宣佈以太阳为「国
旗」。
〔君代的由来〕 「君代」原本是平安时代前期所蒐集的《古今和歌集》
中,被视为祝贺长寿的贺歌(为祈求他人幸福所歌诵)代表作,歌词如下:
我所敬爱的您,不论千年或万年,就如同小石聚集成大山,甚或长了青苔
般的长长久久,祝您永远健康。
这首贺歌随即发展成今天的「君代」(意义相同),从中世到近代,在神
社或寺院的典礼仪式,在各种史诗或歌舞中反覆出现,广为一般百姓所熟悉。
进入明治时期,与欧美的交流日渐普及,国歌也就成为必需品。当时是选
用自古即为众人所爱唱的「君代」为国歌,谱上日本雅乐调的曲子,编成西式
风味,於1880(明治13)年的天长节(天皇的诞辰)公开发表。之后从明治后
半期开始,全国的小学在国定节日的典礼时献唱「君代」就成为惯例。
国歌「君代」的君是指在日本国宪法体制内象徵日本国与日本国民的天皇,
这首国歌以祈祷天皇所象徵的我国永远和平与繁荣为主旨。
<专栏>胜海舟与西乡隆盛-从战火中拯救江户城
〔江户城不流血开城〕 1868(庆应4)年3 月14 日,在江户高轮萨摩藩
宅邸的一个房间里,幕府陆军总裁胜海舟(1823…1899)与官军(新政府军)参
谋西乡隆盛(1827…1877)相对而坐。先是这一年1 月,鸟羽伏见战争开始,3
月初,官军抵达江户。会谈的次日,即3 月15 日,本为官军对江户城发动总攻
击之日。但二人为终止总攻击,使江户城免受战火波及,乃展开对话。
胜对西乡说,若官军能放过德川庆喜,对德川家给予宽大处分的话,德川
方面就不抵抗而交出江户城(江户城不流血开城)。西乡听了胜的提议后沉思许
70 亚太。究论坛第二十五期2004。09
久,然后回答说:「虽然承诺此事有各种困难,但我愿以一己之力来承担所有后
果」。因此,江户城就没有沦为战场。
〔胜与西乡的会面〕 胜与西乡从以前就认识。胜在黑船来日后被擢拔为
负责建设海军的幕府大臣,在长崎跟随荷兰教官学习航海术。1860(万延元)
年,以咸临号舰长的身分参加幕府的使节团,赴美公干。
胜观察开国后的政治情势,认为幕府已不可能再维持往年的执政方式,幕
府应该去除「私」,与各藩合作,走向「公」的政治才对。日后胜在领导幕府海
军练习所时,便广纳。本龙马等其他藩的优秀人才,为日本海军,而非幕府一
己之私的海军建设而努力。因此,胜能与超越幕府与藩鸿沟的众多志士建立友
谊。他与西乡的交往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惺惺相惜。胜对西乡坦言幕府内情,主
张日本应走向诸藩联合的议会政治。西乡折服胜的见识,胜也对西乡的「胆识」
印象深刻。
西乡出生於萨摩藩的下级武士之家。成年后,获开明的藩主岛津齐彬赏识,
而被派到京都去,活跃於幕府是否应与美国签订通商条约的政治斗争中。但是
因齐彬的猝死顿失后盾,反而为大老井伊直弼所兴的安政大狱追缉。回到鹿儿
岛后,西乡的下场就是流放奄美大岛。然而这段流放的经验却锻炼出西乡的气
魄。3 年后西乡获释。当时的藩主岛津久光因企图要将萨摩藩的政治势力伸展
到中央,西乡遂依岛津久光的指示,再度活跃於京都,因此得与胜相识。
〔日本所谓的「公」〕 不久,萨摩藩也因西乡的策动而走向倒幕之路。
戊辰战争时,胜反对幕府抗衡官军而向法国求援。这是因为害怕法国趁此机会
殖民日本。同时,西乡也担心英国趁隙而入。此即西乡答应胜的提议,许诺要
游说朝廷放过庆喜一命,对德川家予以宽大处置的缘由所在。
如此,幕府与各藩都放弃「私」的利益,而选择了站在日本「公」的立场
上的历史性一刻。这也是日本因西欧各国入侵,以展开明治维新而谋独立的由
来。
第2 节明治维新
46 统一国家的建立与身分制的废止
戊辰战争与幕府军的灭亡以天皇的名义所组成的新政府,其领导核心为
倒幕派的朝臣和武士,并未包括德川庆喜。而且新政府还命令幕府交出「天领」
(江户幕府的直辖领地)。集结於大阪的幕府军为此感到愤怒,遂於1868(庆
重要文献译介71
应4)年1 月兴兵於京都的鸟羽、伏见,但最后失败(鸟羽伏见之战)。西乡隆
盛率领新政府军追击幕府军,两军之争发展成全国性的内战。新政府军在阵前
打着象徵天皇军队的锦旗,挟着官军(朝廷军)的威势一路前进,直接进驻江
户(江户城不流血开城)。
之后,东北及会津藩发生了20 位16、17 岁少年集体自杀的白虎队悲剧。
1869 年5 月,幕府的最后根据地北海道函馆的五稜郭也落入新政府之手,幕府
军灭亡。此为期1 年半的内战称为戊辰战争(因1868 年为戊辰年)。
近代国家建设的基本方针王政复古的大号令强调恢复神武天皇的建国精
神。其中,使用了表示除旧佈新的「维新」一辞。因此,从幕末到明治初期一
连串的改革便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