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1.11m-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债务货币,而是基于人们已有劳动成果的“诚实货币”。“白银券”的流
通将逐渐降低美联储发行的“美元”(Federal Reserve Note)的流通度,很可
能最终迫使美联储银行破产。bbs。2360 如果失去控制货币发行的权力,
国际银行家对美国这个最大的财富创造国将失去大部分影响力,这是生死存亡的
根本问题。要搞清楚11110号总统令的由来和意义,我们必须从白银美元在
美国的几起几落说起。2。白银美元的的历史地位白银在美国成为合法货币始于1
792年的《1792年铸币法案》(Coinage Act of 1792 ),该法案奠定了
美元的法律地位。一美元包含纯银24。1 克,金银比价1比15。美元作为美
国货币最基准的度量衡是基于白银之上的。此后美国长期保持金银货币双轨制。
'7。4' 到了1873年2月,《1873年铸币法案》'7。5' 在欧洲罗斯切尔德
家族的压力下,废除了白银的货币地位,实行了单一的金本位,由于罗斯切尔德
家族掌握着世界上大部分的黄金矿产和黄金供应,他们实际上控制了整个欧洲的
货币供应。白银的产地比黄金更为分散,产量和供应量也大得多,控制起来难度
更大,所以在1873年前后,罗斯切尔德家族先后胁迫欧洲大部分国家废除白
银的货币地位,实行完全的金本位。美国也是这个总体步骤中的一步。这个法案
在美国西部产银州激起了强烈反对,人们称这个法案为“1873年恶法”(Crime
of 1873 ),随后产生了轰轰烈烈的支持白银的民间草根运动。美国国会为了平
衡纽约地区欧洲势力背景的银行家的影响力,又通过了《1878年布兰德-埃
勒森法案》'7。6' ,要求美国财政部必须每月购买价值200到400万美元的
白银,金银比价重新设定为1比16。银币与金币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用于
支付所有公共和私人债务。和“黄金券”一样,财政部同样发行“白银券”,一
美元的“白银券”直接对应一美元的银币,以便于流通。后来《1878年布兰
德-埃勒森法案》被《1890年谢尔曼白银采购法》'7。7' 所取代,新法案增
加了财政部必须购买白银的数量,在以前的基础上,财政部必须每月增加450
万盎司的购买量。1913年美联储成立以来,“美联储券”(Federal Reserve
Note)
开始发行,到1929年大衰退时,“美联储券”已经逐渐占有货币流通的
主要份额。到1933年时,“美联储券”仍能兑换等价黄金。在1933年时,
在货币流通领域中还有“黄金券”(Gold Certificate)和“美国政府券”。
“美国政府券”(United States Note)就是林肯在内战时期发行的美国第一种
法币,即“林肯绿币”(Greenbacks)。它的总发行量被限定在346,681 ,016。
1960年,它仅占美国货币流通总量的1%。除了上述4种主要货币,还有少
量的其它货币形式共存。在1933年罗斯福废除金本位并宣布拥有黄金非法之
后,黄金券即退出流通。美国货币流bbs。2360 通领域仅剩下“美联储
券”、“白银券”和“美国政府券”,由于“美国政府券”先天不足,有发行上
限,所以不被国际银行家视作重大威胁。“白银券”就麻烦多了。由于美国财政
部被法律规定常年购买白银,到30年代,美国财政部已经拥有高达60多亿盎
司(Troy Once )的白银,大致接近20万吨的庞大储备,再加上白银矿产遍布
世界,生产量也颇为可观,要是全部实现货币化由美国财政部直接发行“白银券”,
势必成为国际银行家最大的梦靥。1933年罗斯福帮助国际银行家废除了金本
位之后,美国货币流通实际上是处在“银本位”之下,三种主要货币都可以自由
兑换成白银。不废除白银的货币地位,“廉价货币”和“赤字财政”的“大业”
就会受到严重掣肘,国际银行家梦寐以求的通过通货膨胀这种更高效率的金融工
具来神不知鬼不觉地掠夺公民财富的计划就会受到牵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和
大规模赤字财政的推行,再加上战后重建欧洲经济的庞大开支以及朝鲜战争的卷
入和越南战争升级,美联储大规模发行国债货币逐渐被市场发觉,美国人民从4
0年代开始不断用纸币兑换成银币和银锭,导致财政部天文数字的白银储备急剧
缩水。5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的电子工业和航天工业对白银的需求量急剧增长,
更是雪上加霜,到60年代初肯尼迪入主白宫时,财政部的白银储备已锐减到19
亿盎司。
同时白银的市场价格猛涨,已逐渐逼近银币的货币价值1。29美元。当“白银
券”
被兑换成白银实物后,“白银券”也就自然退出流通,“劣币驱除好币”的
“格雷欣法则”的效应显现了出来。这一切就是肯尼迪签署11110号总统令
的大背景。保卫白银和废除白银的货币地位成为肯尼迪和国际银行家斗争的焦点。
3。美元银本位的终结对于国际银行家而言,彻底废除黄金的货币地位已在全盘计
划之中,但解决白银问题拥有着更高的优先级别。由于白银的潜在矿藏资源非常
巨大,一旦世界各国在市场价格引导下开始更大规模的勘探和开发,不仅废除黄
金货币的目标将难以实现,而且还将陷入与黄金和白银的两线作战。一旦白银供
应量大涨,“白银券”很可能死灰复燃,重新与“美联储券”一争高下,由于美
国政府掌握着发行“白银券”的大权,到时候鹿死谁手尚无定论。“白银券”如
果占了上风,美联储的生存就面临着极大的风险。所以国际银行家最紧迫的任务
是尽最大可能压低银价,一方面让世界银矿行业处在亏损或是微利状态,从而延
缓银矿的勘探和开发,减少供应量;另一方面促使工业用银量猛增,由于白银价
格极其低廉,使得替代白银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变得毫无必要,从而以最快速度消
耗美国财政部仅存的白银储备。当财政部拿不出白银的时候,“白银券”自然就
不战而降,废除白银的货币地位也就顺理成章了。关键是争取时间。肯尼迪自然
是对此心知肚明,他一方面对国际银行家表态适当时机可以考虑废除白银的货币
bbs。2360 地位,另一方面却另作安排。不幸的是,他的财政部长道格
拉斯。第伦( Douglas Dillon )并非他的心腹,第伦出身于华尔街银行大家族,
身为共和党人被国际银行家强塞到肯尼迪的民主党内阁中,主要财政大权由第伦
向国际银行家们负责。
在第伦上任后,他的首要工作就是以最快速度消耗财政部的白银储备。果然
第伦不负众望,他以91美分一盎司的超低市场价向工业用户大量倾销白银。1
947年成立的美国白银用户协会(The Silver UsersAssociation )与第伦遥
相呼应,强烈要求“卖掉(财政部)剩余的存银来满足白银用户的需求” 。[7。8
]1961年3月19日的纽约时报这样报道:参议员抱怨美国(财政部)低价
抛售(白银)参议员艾伦。百博(Alan Bible)今天向财政部提出重新审查以低
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大量抛售白银的政策。这位内华达的民主党议员在给财政部长
道格拉斯。第伦的信中说,美国国内的银矿开发已经落后于消费需求,而财政部
的倾销行为是控制一个不现实的价格上限。世界性的白银短缺只有通过在北美和
南美地区大量开发新产能来解决。他说‘只有当财政部缓解对国内市场和邻国的
严酷的价格压力后,这一切才谈得上。“1961年8月19日的纽约时报还登
载了这样一篇消息:主要来自产银州的13个西部民主党参议员今天向肯尼迪总
统提交了一封联名信,信中要求财政部立刻停止抛售白银的行为。财政部的倾销
压低了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白银价格。1961年10月16日,纽约时报:财政
部抛售白银储备已经对白银市场的价格加上了一个紧紧的盖子。工业用户知道他
们可以从财政部得到每盎司91到92美分的白银,所以他们拒绝支付更多的钱
给新的白银生产商。1961年11月29日,纽约时报:白银生产商们昨天欣
喜地听到一则消息,肯尼迪总统已经下令财政部体停止向工业界抛售非货币白银。
白银的工业用户被震惊了。1961年11月30日,纽约时报:白银的价
格冲上了41年来纽约市场的最高价位,随着星期二肯尼迪总统宣布全面改变美
国政府的白银政策,决定由市场来决定白银的价格。第一步就是立刻停止财政部
倾销不必支撑纸币(“白银券”)的白银。[7。9 ]肯尼迪总统终于出手了,虽
然时间已经稍显晚了一些,因为财政部的白银此时已剩下不足17亿盎司了。但
是他的果断措施已经使市场银价向世界各地的白银生产厂家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白银产量的上升和财政部的存量企稳都是可以预期的事。白银公司的股票一飞冲
天。
肯尼迪的这一行为颠覆性地破坏了国际银行家的图谋。bbs。23601963
年4 月,美联储主席威廉。马丁在国会听证会上说:“美联储委员会确信,没有
必要在美国货币系统中使用白银。尽管有人觉得把白银从支撑我们一部分货币系
统中抽出可能会造成货币贬值,我不能认同这种观点。” '7。10' 按照一般规律,
当白银市场得到明确的价格上涨的信号,到重新开始新的资源勘探,新增设备扩
大生产规模,最后提高总供应量,需要5 年左右的周期,所以能否最终保住白银
的货币地位,从而保留下美国政府直接发行货币的希望,关键时刻将是1966年。
肯尼迪与国际银行家争夺的制高点就是白银的货币地位,整个战役关系着美
国民选政府是否能够最后保留住货币发行权。一旦白银重新开始大量供应,肯尼
迪就可以与西部白银生产州联手进一步推动美元货币的白银含量重估的立法,加
大“
白银券“的发行量,”白银券“势必再度崛起。到那时,1963年6 月4 日肯
尼迪签署的11110 号总统令就会立刻成为对付”美联储券“的利害杀招。可惜的
是,国际银行家也同样看出了肯尼迪的部署。这个深受选民热爱的总统几乎可以
肯定会在1964年底的大选中获得连任,如果肯尼迪再作4 年总统,局面将变得无
法收拾。除掉肯尼迪成了唯一的选择。当国际银行家中意的副总统约翰逊在肯尼
迪被刺当天在飞机上继任美利坚第36届总统时,他深知国际银行家们对他的期许
是什么,他不能也不敢辜负这种”期许“。1964年3 月,约翰逊上台后不久,就
下令财政部停止”白银券“与实物白银的兑换,从而事实上废除了”白银券“的
发行。
财政部又开始以1。29美元为支撑点,向工业界大量抛售白银储备,以继续压
制白银价格,打压白银生产商的生产动力,防止白银供应量上升。紧接着,约翰
逊又在1965年6 月下令稀释银币纯度,进一步降低白银在硬币流通中的地位,他
说:“
我想绝对明确地声明,这些变化(稀释银币的纯度)不会影响我们硬币的购
买力。
在美国境内,新的银币将可以与同等面值的纸币相互兑换。“ '7。11' 华尔
街日报1966年6 月7 日的一篇报道讥讽地回应道:”确实如此!但是那个著名的
纸币的购买力,在同样的政府30多年来的通货膨胀政策下已经被逐步地侵蚀掉了。
正因为如此,难怪我们的货币完全和金银分道扬镳了。“ '7。12' 美联储自己也
承认,每年有计划地、”科学地“让美元的购买力下降3%到4%,以便让劳工阶层
能”
看到“工资在上涨。到1967年夏天,财政部基本没有”闲置“的白银可供抛
售了。
终结白银货币的大业终于在约翰逊手中实现了。bbs。23604。 “黄
金互助基金”(Gold Pool )在废除金银的货币地位的进程中,国际银行家采取
了“
先银后金“的战略方针。先取白银的主要原因在于到60年代初,世界上只剩
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还在使用白银作为货币,从美国货币系统中”摘除白银“只
是一个局部手术,所遭遇的阻力和波及面都有限。黄金的问题则复杂和困难得多。
在人类长达5000年的社会实践中,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国家,无论什么宗教,
也无论什么种族,黄金被世人公认是财富的最终形式。这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决
不是凯恩斯等人几句轻飘飘的”黄金是野蛮的遗迹“就能化解的。国际银行家们
非常清楚,黄金决不是普通的贵金属,从本质上看,黄金是唯一的、高度敏感的、
深负历史传承的”政治金属“,处理不好黄金问题,是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金融
风暴的。在白银战役尚未结束之前,必须稳住黄金这边的战线。由于美联储自30
年代以来的大规模通货膨胀政策导致美联储货币发行严重超量,超量的纸币在追
逐有限的金银货币过程中,无可避免地推高了金银价格。在美国国内,由财政部
负责出面压住白银价格,在国际上,必须有一个相对应的组织来代行财政部的功
能,负责向市场抛售黄金,将汹涌的黄金攻势压制在滩头阵地。喷气飞机时代的
到来使得国际银行家能够经常碰面,秘密商量对策。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
银行于是成为他们著名的”巴塞尔周末“会议所在地。1961年11月,经过密集协
商,国际银行家达成一个”高明“的计划,由美国和7 个欧洲主要国家建立了”
黄金互助基金“,它的主旨就是压住伦敦市场的黄金价格。该基金由参加国
的中央银行出份子,总额为2 亿7000万美元的等价黄金,其中美国最为财大气粗,
独家承担一半,德国战后经济起飞,荷包也日渐鼓胀起来,加之战败国自觉矮人
一截,所以认捐数额仅次于美国,达3000万美元。英法意都是2500万,瑞士、比
利时与荷兰为1000万。由英格兰银行实际负责操盘,先由它自己的金库中垫支黄
金,然后月末和其它入伙的央行按比例结算。'7。13'”黄金互助基金“的首要目
标就是如果金价超过35。20 美元时,予以迎头痛击,绝不允许越雷池一步。35。20
美元的价格中包括了从纽约调运黄金的运输成本。所有参与该基金的中央银行都
保证不从伦敦市场上购买黄金,也不得从南非、苏联等第三国购买黄金,美国还
保证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游说其它国家的中央银行也采取同样的政策。所有”
黄金互助基金“的内容在当时均为最高金融机密,与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传统
秘密会议一样,不得有任何书面记录,一张纸片的记录都不允许。任何协议都是
口头达成,就如同老摩根以握手和口头协议来完成巨额交易一样,国际银行家们
的口头承诺拥有与法律合同同等甚至更高的约束力。在”黄金互助基金“开始运
作的最初几年里,大获成功,甚至好到完全超出预先的想象。黄金生产大国苏联
1963年秋农业严重歉收,不得不大量抛售黄金来进口粮食,苏联在1963年最后一
个季度总共出售惊人的4 亿7000万美元的等价黄金,大幅超过”黄金互助基金
“的全部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