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读点经济学2-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济学是一种方法,但不是教条,它是一种心灵的辅助设备,一种思考方法,帮助人们得出结论,这里,最重要的是“方法”,而不是“教条”。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记住答案,而是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懂得如何在社会的框架下进行思考。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并不是记住明确的规则,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并最终改进这些规则。
当然,我亲爱的读者,请不要担心!
你仍然可以将本书的内容作为侦探故事或者小说来阅读,因为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令人激动的学问。这里充满了知识和挑战,学习经济学的过程更如同一次惊心动魄的航海旅行,或许这种惊心动魄的经历我们一生中只有一次。
正文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圣杯(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2…21 20:15:03 本章字数:882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的圣杯
赚钱,一个乞丐就可以做到;用钱,十个哲学家都难以做好。
乔治·索罗斯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圣杯
从大萧条走来的现代宏观经济学
本章导读:
今天的危机似乎很奇怪,没有蝗虫侵袭和山洪海啸,我们的工厂还和过去一样,机器仍然完好无损地躺在那里,可工人们却失去了工作,这一切究竟是怎么了?宏观经济学的殿堂究竟是什么样,这里聚集的是严肃的思想家,还是江湖骗子,为什么他们时而被奉若神明,时而又被另一些人深深地踩在脚下……
1929年的那一场危机席卷了全球,也正是这次危机中诞生了现代宏观经济学,让我们顺着历史的足迹,去探求那座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圣杯。
只有危机才能带来真正的变革。
米尔顿·弗里德曼
一剂不错的清醒剂
2008年9月16日,美国华尔街经历了近年来最黑暗的一天。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破产,金融海啸正式开始了。现在,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变成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
就发生在我们眼前的这场危机席卷了我们的生活,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议论危机。就如同一个夏天的清晨,我们醒来却看到了满地的白雪,仿佛一夜之间就回到了1929年那个令人难忘的萧条的冬季……
人们在英国诺森罗克银行门前排队取款的情景与1929年时的场景如出一辙。黑白的场景,似乎在敲打着这个世界对于未来的仅存的那份期待。
在人们的印象里,但凡出现经济危机,总是会出现下面的典型特征:经济剧烈波动、失业率暴涨、价格水平剧烈波动、货币存量下降、国际贸易萎缩。有人曾开玩笑地说:“如果你的邻居失业了,那就是衰退;如果你失业了,那就是萧条。”
在1929年大萧条期间,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50%,德国下降了40%,失业率史无前例地上升,美国有1/4的人找不到工作,几乎整个世界的生产都急剧滑坡……当时的一位美国失业者留下了这样的自白:
正文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圣杯(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2…21 20:15:05 本章字数:968
我申请去盖屋顶,可他们不要我,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我寻找一份工作机会,从清洗汽车到任何事情,但结果令人失望。回到家里,每个人也都变得有些紧张,我们开始为一些蠢事而相互争吵,每个人都成天被囚禁在那个空间里,整个家庭气氛被破坏了……
可我们真正好奇的是,在这场危机中,我们的灾害不是来自于物质的失败,我们的工厂还和过去一样,机器仍然完好无损地躺在那里,可是工人们却失去了他们的工作。蝗虫并没有袭击我们,山洪海啸也没有光顾,战争也被我们遏制了……尽管我们变贫穷了,可我们脚下仍有大量的财富。正如美国胡佛总统曾经说过的:“尽管经济萧条,国家的基础资产并未受到损害,在许多地方,用于生产和分销的巨型设备和无可比拟的组织甚至比前两年更坚强。”经济学家解释说,大萧条真正的危害在于,破坏了人们对市场的信任,使现代宏观经济学开始关注经济的需求方面。
同时,我们也是幸运的,尽管灾难给人类造成了难以磨灭的痛苦,但是,大萧条比任何其他事件都更有力地刺激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1932年是大萧条的谷底,而宏观经济学正是在这片土壤慢慢生长了出来。正是这次大萧条,促成了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创立。
今天的宏观经济尽管还处于争吵之中,实际上这反映了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全面理解经济的运行方式,以及它是如何对特定的政策和可能引起动荡的各种需求和供给的冲击做出反应。
所以,危机是不应该被轻易浪费的,因为它能转化成机遇。因为我们的世界就是在危机中不稳定地前行,这些危机不可避免地创造充分需求的问题。当我们一次次面对这些危机的时候,我们对于经济的理解就会一步步加深。即使在1929年的大萧条的时候,熊彼特在哈佛大学的讲堂上还是风度翩翩地说道:“先生们,你们在为萧条而担忧,这大可不必。对资本主义来说,萧条是一剂不错的清醒剂。”
宏观经济学的圣杯
关于大萧条产生的原因和蔓延的机制,并不存在一个标准的答案,相反,似乎这里存在很多不同的解释,每一种解释都来自于危机的一个不同方面,每一种解释都表达了复杂宏观经济现象的一个部分。人类对萧条进行解释的历史同时就是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历史,下面我们就回顾一下这简短而又充满斗争的一段历史:
正文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圣杯(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2…21 20:15:07 本章字数:810
古典学派的没落:
大萧条之前,关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可以看做是知识的大杂烩,这里有奇异的思想,富有洞见的观察,但更多的是混乱的表达。在凯恩斯之前,经济学家对大萧条的解答是:工会阻碍了价格信息的传达,影响了价格因素对市场的调节,因此如果政府解散工会,那么工资会下降,失业会消失,大萧条就会结束;显然,这样苍白的描述无力圆满地解释产出和就业的下降,更无法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萧条。
凯恩斯革命开始:
凯恩斯的中心观点是,市场经济不能平滑地自我调节,而投资者信心不足是造成大萧条爆发的主要因素;因而这样的经济萧条一旦出现,单靠市场的力量是不能迅速消除的,只有依靠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的调整,才能阻止经济衰退,保持经济稳定。
凯恩斯的这种观点逐渐被大家接受。在凯恩斯理论的指导下,美国渡过了大萧条的难关,他的思想也被公认为“凯恩斯革命”。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社会滞胀的到来,人们发现凯恩斯主义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货币主义兴起:
货币主义者将经济波动看做是货币供应发生变化的结果,基于此,他们认为只有稳定的货币供应才是宏观经济稳定的真正关键,而萧条的发生是人为制造的繁荣时期投资过度的必然结果。因此,货币主义者主张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因为以刺激总需求的方式干预只会使事态变得更加糟糕,只能在现在的萧条和政府不恰当的干预下未来更严重的萧条之间做出选择。
进一步,货币主义者认为,市场经济是自我调节的经济,如果不加干预,经济会自行恢复到充分就业的状态;相反,看似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只会造成更多的问题,因为治疗手段带来的问题会比疾病本身更可怕,凯恩斯的稳定经济政策正是经济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于是,货币主义者提出了“反凯恩斯革命”,他们指责积极的政府政策本身就是滞胀的罪魁祸首,其中最着名的代表就是米尔顿·弗里德曼。
正文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圣杯(4)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2…21 20:15:09 本章字数:951
政治中心交替学说:
麻省理工大学的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做出了更加新颖的解释,在他看来,主要国家没有能够阻挡住20世纪末的经济衰退,是因为没有一个经济上具有领导地位的国家,因此,衰退变成了大萧条。
按照金德尔伯格的观点,大萧条发生的年代,英国正在失去世界的领袖地位,而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还未能接过领导者的责任。因此,这种领导地位的缺失是历史的偶然,并且,当时也没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这样的国际机构来为处于困境中的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因而这次萧条持续了10年。
战争延续说:
彼得·特朗则提供了另外一种有趣的解释,他认为,大萧条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且是战争冲击迟到的结果,换句话,战争的冲突变成了和平的冲突。因为,当时的获胜国与战败国就战争赔款、国际贷款和其他金融问题争吵不休,脆弱的战争欠债和战争赔款使得大部分欧洲国家将财力耗尽,因而人们花费了10年才最终解决了这次萧条,因为这次萧条在相当程度上是各国之间的更深的恐惧和敌意的表现。
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使得萧条在这些国家之间蔓延呢?特朗认为,当时的金本位国际货币制度,是使得经济崩溃得以蔓延的主要因素,金本位制妨碍了各国独立的货币政策,或许最早摆脱金本位的国家也能最先从大萧条的深渊中走向复兴。
尽管我们还无法给上面的这些解释做出一个最终的评判,但是必须再次明确的是,1929年的大萧条原本是一次极为特殊的历史事件,关于大萧条的原因及讨论至今仍然没有停止,难怪保罗·克鲁格曼曾经不无感慨地说:“理解大萧条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圣杯。”
事实上,今天的宏观经济学仍然是一个富有争议且引人入胜的课题。从长远的角度看,人们今天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不过是未来经济理论教科书的一段新的章节而已,因为经济学家认识的过程就不平坦,因此许多谈论宏观经济学历史的书中都充满了“革命”和“反革命”这样的字眼。而我们对宏观经济学的了解也在这场争论中不断深化,正如经济学家马克·布劳格曾经所说:
经济学的知识是由历史决定的……今天我们所有的关于经济体系的知识并不是今天早晨发现的东西,而是我们过去所有的洞察、发现和错误出发点的总和。
正文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圣杯(5)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2…21 20:15:11 本章字数:1084
没有庇古就没有凯恩斯,没有凯恩斯就没有弗里德曼,没有弗里德曼就没有卢卡斯,没有卢卡斯就没有……
你或许会感觉很诧异,在微观经济学内部人们有很强的共识,然而在宏观经济学内部,争论从一开始就存在,并且似乎永无止境。这是因为,正确的答案显然不会来自任何一种纯粹的经济理论,经济学家的任务也正是通过推进研究,从而进入新的更具争议性的领域,创立新的理论。
今天的宏观经济学更像是一场登山比赛,不同的登山队按不同的路线攀登。然而,没有一个登山队看到过这座山的山顶,因为它一直被云雾所遮掩着。不同的登山队有时会在不同路线的交会处相遇,简单交流之后又分手继续前行;在拂去尘埃之后,各队还可能偶尔发现前人留下的依稀足迹;有时一个队员走失了,或从此失去踪迹,或加入攀登速度看起来更快的另外一队;有些路线后来证明是死路,但这也是有用信息,因为后来者不必重走;有时一个队宣布登顶,但云开雾散后发现前面还有更高更险的山峰;各队经常不得不改变路线,但始终都在这样的前行……
那么,如果是这样,我们这样的攀登还有什么用,学习经济学又有什么用呢?我亲爱的读者朋友,请不要着急,让我们随着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去看看曾经在国会山托儿合作社①中发生的故事,或许这会让你改变对宏观经济学的看法。
国会山托儿合作社
斯威尼夫妇参加了这样一个托儿所,孩子的父母大多是在国会上班的人,总共约有150对夫妇,大家彼此都愿意照顾孩子,这些年轻的夫妇共同组成了这家国会山托儿所,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这么大的组织管理起来却不容易,最大的难点在于,必须确保每对夫妇都公平地作贡献,像许多类似机构一样,这家国会山合作社以发行凭证的方法解决管理问题。
托儿所使用的凭证是一种票券,每张票券的持有者有权得到一小时的照顾婴儿服务,代人照顾婴儿的人在完成工作后,会根据工作时间从婴儿家长那里得到相应数量的票券。显然,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有人推卸责任,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能保证每对夫妇提供的托儿服务时间,恰好等于他们得到的托儿服务时间。
真正有意思的故事情节才刚刚开始……
很快人们发现,这一体系需要有大量的凭证投入流通。连续几天晚上有空又暂时没有外出计划的夫妇,将会努力积累票券,以备未来之需。而在他们积累的时候,其他夫妇的票券储备肯定会相应减少。时间一长,各对夫妇一般都想保留足够多的票券储备,以便在不代人照顾婴儿的时候,能够连续外出几天。
正文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圣杯(6)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2…21 20:15:13 本章字数:984
另一些夫妇担心自己的票券储备将会不够,于是很想代人照顾婴儿,而不大愿意外出。于是代人照顾婴儿的机会变得稀少了,这使各对夫妇更加注意维持自己的票券储备,除非情况特殊,否则不愿意轻易使用,这又使得代人照顾婴儿的机会更为稀缺……
结果,突然之间,票券的流通量变得不够了,婴儿仍然是同样多,父母也没有变化,可是流通的票券却变少了,少得难以满足合作社的需要了。国会山托儿合作社,这个最微小的经济体,陷入了“通货紧缩”和“衰退”之中。
真实世界里发生的各种经济现象其实一点都不离奇,尽管经济学家构造了各种各样复杂的数学模型,但是当我们用简单的故事描述时,你会发现其实原本是如此简单和有趣……国会山托儿合作社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我们可以借此来洞察,真正的经济体为何会繁荣或衰落。
国会山托儿合作社为何会陷入衰退呢?并不是社员们不会照顾婴儿这家合作社的“产能”没有出问题;它的问题只不过是“有效需求”不足:由于人们竭力积累现金(托儿券),因而花在真实商品(托儿时间)上的消费太少了。那么,合作社的管理者是如何面对这场“衰退”呢?这才是经济学家最感兴趣的内容。
起初,合作社的管理者规定,每对夫妇每月至少外出两次,这样的做法就如同经济学家所称的“结构性”问题,可是这个由律师组成的合作社似乎很难接受这样的方案。
后来,具有“经济扩张”意味的意见占了上风,管理者们开始增加票券的发行量。这个措施带来了神奇的结果:有了更多的票券储备,社员变得更愿意外出了,于是代人照顾婴儿的机会充裕多了,这又让社员更加愿意外出,如此循环不休。由于得到别人照顾的婴儿人数大大增加,这家合作社的“托儿生产总值”也突飞猛进。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