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应该读点经济学2 >

第7章

应该读点经济学2-第7章

小说: 应该读点经济学2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喙卣叩呐浜希拍苋〉迷て谛ЧJ率瞪希锔咸ê笏钚械氖谴蠊婺@┱啪驴в氪竺婊跛安⒕俚恼撸馐沟盟诘谝桓鋈纹谀诖丛炝死奂聘叽�6 002亿美元的赤字,于是,里根总统不得不在第二个任期内通过庞大赤字来创造需求。
    减税会经国家带来财政赤字,而政府扩大支出又会使效率下降,我们该怎样平衡呢?事实上,这对矛盾背后更深刻的争论是,让一个国家变得更为富有的究竟是供给,还是消费呢?供给学派的想法是通过减税来增加供给,以此刺激经济,而凯恩斯学派主张政府加大开支,以此刺激经济。在这个问题上,经济学家的回答从来就不仅仅是一个声音,并且这种争论将持续下去。
    没有方向盘的汽车
    我们的经济就像一辆没有方向盘的汽车,在一条宽阔的、两边都有路沿的公路上前行,汽车可能会撞向一边的路沿。为了防止经济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在一条更平稳的路线上运行社会必须给汽车装备一个方向盘。供给和需求就好像左右两个方向,经济这辆汽车必须保持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而政策制定者总是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反复调整,比方说在萧条和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两个极端之间反复徘徊……
    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起初采取过扩张性的政策来刺激经济,但是当通货膨胀出现的时候,他又不得不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卡特担心经济危机再一次爆发,1980年他又迅速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果又一次使得通货膨胀再度飞升。短短两年中他先后三次改变这辆汽车的方向,难怪人们把当时美国的经济比喻成一个喝醉了酒的司机驾驶着一辆没有方向盘的汽车。
    我们来理清一下思路,经济生活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供给,另方一面是需求。总供给是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总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劳务的供给总量;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总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那么,国家经济究竟是如何平衡的呢?





    正文 第三章 没有方向盘的汽车(9)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2…21 20:15:57 本章字数:1130


    这里,我们似乎面对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在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的时候,凯恩斯主张加大需求,也就是要增加支出和直接投资;而供给学派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主张减免税收。那么究竟哪个方法更加有效呢?
    事实上,任何经济理论都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离开了具体的条件我们很难确定理论的正确性。同样,任何一项决定都是有利也有弊,政府开支可能造成挤出效应并带来不必要的浪费,但减税政策同样可能会引起财政赤字,因此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是我们需要反复衡量的。
    在经济急剧下降的时候,大多数人主张采用刺激需求的办法,因为政府调整总需求是相对容易的,而且立竿见影。比如,只要政府雇工人挖沟渠修铁路,那么第二天就能创造出就业机会,并带动一系列的消费支出。相对而言,调整总供给则比较困难,政府的减税方案需要一段时间讨论才能通过,人们总要过一阵子才能增加支出,而最终反映在消费品上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当经济形势不是很严重的时候,政府应该更多地调整供给,因为这样能够真正决定社会经济情况的产出,而增加供给能够最有效地调动社会生产的能力。
    事实上,政府每天所做的工作,正是通过宏观调控使得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供求公式的左边代表总供给,右边代表总需求,就像人的左手和右手,这两者一定要平衡。政府在经济中要做的事,不是动左手就是动右手,让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设法求得经济的平衡,从而保证经济的发展。
    有用的经济学
    这一章是整个宏观经济学中最充满挑战的一章,我们的宏观经济就如同一块试验田,不同的经济学派几度登场,经济学家们施展着自己的才华和梦想,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的华章,就如同凯恩斯所说:“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通常比一般的百姓有力量得多,事实上,这个世界是被少数其他人所控制的……”
    供给学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由于低税率能够使得私有部门的人获得更多的净收益,因此减税能够提高人们工作的积极性,鼓励人们将更多的钱用于投资,因此,供给学派主张将减税作为促进GDP长期增长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反,凯恩斯主义者的观点则完全相反,他们认为,政府投资可能是构建资本存量、增加劳动力并促进增长的最佳方式。
    在供给上做文章,还是在需求上做文章?经济学家的争论从来就没有结束,政府直接拉动需求,这样的做法既直接又有效,但是这样的做法难免出现浪费或者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如果政府采用减税的方法,这样可以更大地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但时间和效率上必然要打折扣。当然,这样的争论还将持续下去,可最后,引用毛主席的一句经典语录来结束供给与需求之争吧: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正文 第四章 我们该借钱吗?(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2…21 20:15:59 本章字数:858


    第四章 我们该借钱吗?
    关于财政的经济学
    本章导读:
    在古罗马,借债被看做是不道德的行为,可是在今天,几乎每个家庭,每个政府都是有负债的,是我们的道德标准变了吗?如果借债一定有利于经济增长,为什么拉美国家陷入了债务的“毒瘾”,而俄罗斯却“戒毒”成功?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里,冰岛因为破产而悲惨地倒下了,而美国尽管债台高筑,却似乎安然无恙,你知道其中的玄机吗?
    财政、税收和赤字的话题,看起来似乎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年轻人总是要受到祝福的,因为他们必将是国家债务的继承人。
    美国前总统 赫伯特·胡佛
    养活一个国家究竟需要多少钱?
    你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可笑的问题,抑或你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第一个为人类思考这个问题的人是威廉·配第,他曾经估计,如果要养活英格兰和威尔士,那么这个数目为4 000万英镑,而在英格兰,如果国家每年提供的财富有1 500万英镑,那么人们的劳动必需创造另外的2 500万英镑。事实上,这个略显可笑的答案就是人类对财政问题最早的回答。
    财政,英文是“Finance”,起源于13~15世纪的拉丁文“Finis”,古典哲学家将财政看做是“国家的神经”。实际上,所谓财政就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依靠政治力量,强制占有和支配一部分社会产品,以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行和社会的发展。因此,从某种角度讲,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而已。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需要利用财政来调整社会资源的配置和收入的分配,进而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那么,财政收入从哪来呢?财政收入主要有四个来源:
    第一,税收收入。这是最主要的一部分财政收入。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都是从税收中来的。据统计,我国现在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已达90%以上。





    正文 第四章 我们该借钱吗?(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2…21 20:16:01 本章字数:1126


    第二,债务收入。当政府的钱不够花的时候,政府可以去借债,这就如同我们借钱一样。
    第三,企业收入。国有企业是国家出资办的企业,因此企业的利润,应该有上缴给国家的部分,这就是企业收入。
    第四,其他收入。比如,国家拥有的森林、地下资源等,政府出让土地获得的收入等。
    税收越多越好吗?
    在所有政府收入中,其中最核心的收入是税收。有一个问题似乎没有人问过,政府为什么拥有收税的权力?经济学理论到今天都解释不了这个古老的问题。我们只能说税收是一种社会契约,社会全体成员为了获得政府的保护而缴税,而税收是一个政府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没有税收收入,政府难以维持运转,所以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简单地说,税收就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请记住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奥利弗·温德尔·霍尔姆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税收是我们对文明社会的付出。
    配第最早提出了“公平、便利、节省”等税收原则,随后,亚当·斯密系统地提出了“税收四原则”:公平、确定、便利、节省。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现代税收原则归结为三点:财政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
    财政原则告诉我们,国家税收制度必须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就是保证国家各方面支出的需要,因为自国家产生以来,税收一直是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供给学派告诉我们,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函数关系:当税率为零时,市场经济活动或税基为最大,但税收为零时,税率稍有提高后,税收总额还会有所增加,但是当税率上升到某一点时,税收会达到极大值。
    公平和效率原则告诉我们,税收应当尽可能不干扰经济系统配置资源的方式,这是因为税收显然改变了人们的支出习惯。比方说,政府为当地的图书馆征收了5元钱的税用来雇用新的管理员,这些钱是从什么地方来呢?如果恰好这5元是汤姆缴纳的,那么他就会少买两粒糖果。这样征税的结果是,虽然图书馆的工作机会增多了,但是糖果业却受到打击。
    当然,如果你认为人们对于税收的反应不会如此夸张,那么下面这几个例子或许能改变你的想法:
    在新奥尔良有一种独特风格的建筑“驼背房屋”。这是因为19世纪下半叶时,房屋税根据前排楼层数征税,因此就有了驼背的设计:前排是一层,后面是多层,多么有意思啊!
    在英国有很多非常暗的房屋,因为英国政府曾经在1696年至1851年,根据房屋的窗户数目向人们征税。
    欧洲有些国家,房子建造得就像保龄球道,因为当地政府会按照房子临街的面积来征税。





    正文 第四章 我们该借钱吗?(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2…21 20:16:03 本章字数:915


    在亚洲有些国家,房子永远像是建造中,因为政府向已完工的房子所征的税远远高于未完工的房子。
    当我们对某种产品征税时,就会影响这种产品的市场均衡,从本质上讲,税收扭曲了家庭和企业在经济决策中所面临的相对价格,从而造成了资源的重新配置。因此,税收或多或少都会改变财富分配方式,而效率原则告诉我们,税收应该尽可能小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政府的收入来自于企业缴纳的税款和我们每个人的收入,那么,如果企业效益不好,每个人收入都不高,政府收上来的钱不多,可是政府的支出又太多,政府该怎么弥补财政赤字呢?
    政府该借钱吗?
    有句老话常说,“绝不要借钱来弥补损失”。这意味着借债是恐怖的,不仅要自己偿还还有可能会增加后代的负担,就如同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曾经说过:任何政府,就和家庭一样,可以在某一年支出略高于收入,但我们都知道,长此以往养成习惯的话,就意味着破产。
    然而,今天很多经济学家却经常将这句话这样解读:如果你的房子烧成了灰烬,那么你千万不要抵押贷款去买一栋新的房子,最好住在纸箱子里,等攒到了足够的钱再买栋新的房子。
    但是,今天几乎每个家庭和政府都是有债务的,那么这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呢?曾经有人问朱镕基总理,为什么中国政府发了这么多国债,朱总理的回答是:“政府是发了很多国债,但是我们给后任政府留下了25 000亿的优质资产。”
    就像企业为了筹建新的生产线而向银行借贷一样,国家为了投资未来也会预算赤字。我们曾经发出的国债,都转换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物品,所有这些都为后来的经济发展铺了路,为中国经济腾飞建好了快车道。
    实际上,赤字、债务和盈余都是会计度量手段,预算中出现的是盈余还是赤字并不特别重要,重要的是整体经济是否健康。政府借债的关键是要看能否使该国的生产力变得更强,当生产能力低于潜在水平时,通过借债的确能够提高产出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偿还债务;但是,如果借债的目的仅仅是用于短期目的,那么债务的雪球只会越滚越大。
    那么,当我们缺钱的时候,究竟该怎么办呢?





    正文 第四章 我们该借钱吗?(4)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2…21 20:16:05 本章字数:1133


    一般来讲,国家为了平衡财政收支,有三种办法:增加税收、增发通货或发行国债。
    第一种:增加税收,这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做法,这尽管是一种好办法,但它的缺点是税收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税赋过重,超过了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不仅税收不能增长,反而会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
    第二种:增发通货,这是一种“透支”体力的做法,尽管简便但也不可取,用增发通货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这对经济的影响最为剧烈。这样的做法就如同变相把老百姓手中的钱悄悄塞进政府的口袋里一样,它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破坏力,无疑,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法。
    第三种:发行国债,在有赤字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公开发行国债的方法筹集资金。这样,政府可以吸收单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从而从事基础建设和大型投资,提升整体经济竞争能力,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关于这三种方式的区别,有一个例子很典型。上海刚刚解放的时候,人们刚刚摆脱了国民党金元券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因此人们普遍担心上海物价不稳定,于是纷纷开始囤积货物,这样刚刚成立的人民政府遭遇到严重的资金短缺。这时,中国共产党的“理财高手”陈云展示了超人的智慧,他经过认真计算向中央提出增发国债2 400亿的请求。这样就保证,一不增加解放区人民的税收负担,二不多发货币造成通货膨胀,并且顺利解决了当时人民政府资金缺乏的问题。
    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
    前面,我们知道了增发货币会带来通货膨胀,但是接下来,我们将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政府增加税收和借债究竟有什么区别,难道政府发行的债券就是净财富吗?
    先哲李嘉图明确表示,税收和借债这两种做法对经济的影响是一样的,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表述了如下思想:政府为筹措战争或其他经费,采用征税还是发行公债,两者的影响是等价的,即政府无论选用一次性征税还是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均不会影响消费和投资,这是着名的“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的原话是这样的:
    如果为了一年的战费支出而以发行公债的办法征集2 000万英镑,这就是从国家的生产资本中取去了2 000万英镑。每年为偿付这种公债利息而征课的100万英镑,只不过是由付这1 000万英镑的人手中转移到收这1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