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经理-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述两层原因,导致摩托罗拉极大地贻误了战机,等同于不战而退,把数字化手机的开发权拱手送给了诺基亚。
天赐良机,诺基亚抓紧时间,推动GSM手机和手机通讯系统设备的研发,为即将出现的市场需求巨变作好充分准备。
1993年底,局面渐渐明朗,欧洲各国先后开始采用GSM数字手机通讯标准为新的统一标准。恰当其时,诺基亚把它精心准备的突破性产品――2100系列手机推向市场。
这种手机,当然是采用了新潮的数字通讯标准,音质清晰而稳定。另外,它也没有忘记顺便“偷取”了摩托罗拉模拟机小巧玲珑的特点。
而与GSM技术标准同样重要的是,它设计上有两点突破性创新:一,借鉴了电视机的外形设计,首次采用了大比例显示屏面,显得豪华而气派;二,巧取了电脑上的用户界面设计思路,首次采用可翻滚文字菜单,使原本复杂的操作变得简单。
拿着诺基亚的这款新型手机,全球用户们赞不绝口,欣喜不已,并把他们的深刻印象和诺基亚的名字牢牢地绑在一起。这就是消费心理学上所说的“用户首次认同”。
诺基亚原定的2100机型销售目标是4万只,没想到一下就卖出了2000万只!巨大的成功使诺基亚一举扭亏为盈,声名大振。
竞争对手的眼红和惶急可想而知。爱立信和摩托罗拉赶紧布置重兵搞GSM手机的研发,欲与诺基亚一决雌雄。
但是市场讲究先入为主,正是用户对诺基亚GSM新型手机的首次认同,人们对奋起直追的摩托罗拉和爱立信推出的GSM手机青睐程度显然不如诺基亚,尽管他们的手机外形、界面也一样出色,技术上甚至还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诺基亚。
奥利拉自然不容历史剧重演。在追求更完美的技术的同时,诺基亚高举“手机不再是昂贵奢侈品,而是一种时尚装饰物和易用工具”的旗帜,和对手展开了创新速度、设计、价格大赛。
诺基亚手机平均每隔35天就推出一个新品种,并且带动手机价格在数年内一再下跌。
它的7110系列手机,是世界上第一款支持WAP无线上网协议的手机。
为了适用于全球市场,诺基亚推出了具有不同内核以分别适用于以下三种数字通讯标准的手机:欧洲大陆的GSM标准、美国很可能采用的TDMA标准、日本的PDS标准。手机界面根据不同地区设置不同的语言环境。但是所有机种在外形特征上保持一致,都有着鲜明的诺基亚特色。
这一招打得摩托罗拉慌了手脚。其总裁克里斯托夫·高尔文脸色阴沉地承认:“摩托罗拉原来的模拟手机已日落西山。”
诺基亚6100系列手机在美国市场大获成功,想购买的用户汹涌而来,以至诺基亚在美国的最大代理商――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手里的现货断档。电报电话公司总裁迈克尔·阿姆斯壮不得不安慰用户:“我已经和诺基亚总裁进行了私人接洽。他们已拟定了一个迅速供货的计划。”
至1998年,诺基亚取得全面胜利。在全球手机市场份额中,它一举拔得头筹,占22。5%,摩托罗拉占19。5%,爱立信占15。1%。在中国大陆、亚洲地区,以及南美等新兴市场,诺基亚手机也占领了领先位置。
至1999年,战果继续扩大,诺基亚销量增长近1倍,又从两个竞争对手手中抢得了大量市场份额。新的比例是:诺基亚26。9%,摩托罗拉16。9%,爱立信10。5%。
思考题:
1.从诺基亚的产品开发中,你有什么体会?
2.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出发点在那里?
3.当今市场上的所有产品几乎都供大于求,你认为产品开发的出路在哪里?
第十一章:价格策略(上)
价格策略
企业产品的价格是影响市场需求和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收益。企业的产品的价格策略运用得当,会促进产品的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反之,则会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学习完本章,你应该了解以下内容:
1.产品基本价格的制定方法;
2.产品价格的修定方法;
3.相关产品定价策略;
4.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价格策略;
5.服务产品的定价特点;
6.价格竞争的利弊;
7.网络营销中的定价方法。
基本价格的制定
企业在为产品制定价格时,必须考虑影响定价的一些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产品成本;产品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市场竞争;中间商;政府干预和调控等。企业要通过这些因素与产品价格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分析和研究,为产品确定恰当的定价方法,制定出产品的价格。企业定价的的步骤主要包括:选择定价目标;确定需求;估计成本;分析竞争者的产品及价格;选择定价方法;选定最终价格。
1.定价目标
定价目标是指企业要达到的定价目的。企业的定价目标从属于企业经营目标的。企业的定价目标是以满足市场需要和实现企业盈利为基础的,它是实现企业经营总目标的保证和手段。同时,又是企业定价策略和定价方法的依据。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条件不同,企业的目标会能差别。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目标,就是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也有不同的定价目标。
·利润目标
通常用投资报酬率表示。投资报酬订可以追求高利润率或“满意”利率率,可以追求短期或长期收回投资利润目标。
·市场目标
包括增加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强化市场渗透等目标。
·竞争目标
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可以选择市场竞争“领袖价格”、“稳定价格”、“适应性竞争价格”等。
企业的定价目标受到企业的市场定位决策的制约。当企业选择了目标市场和进行了市场定位之后,价格策略也就明确了。如京广线上加挂的豪华软卧包厢,其目标顾客是高收入高山消费阶层,因此票价甚至超过飞机票价,但平均乘坐率仍高达80%以上。
2.确定需求
市场需求是影响企业定价的重要因素。当产品高于某一水平时,将无人购买,因此市场需求决定了产品价格的上限。一般地,市场需求随着产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但是也有一些产品的需求和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如能代表一定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装饰品及有价值的收藏品等。
·需求的价格弹性。
价格会影响市场需求。在正常情况下,市场需求会按照与价格相反的方向变动。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降低,需求增加,所以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就声望高的商品来说,需求曲线有时呈正斜率。例如:香水提价后,其销售量却有可能增加。当然,如果提的太高,需求将会减少。
企业定价时必须依据需求的价格弹性,即了解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价格变动对需求影响小,这种情况称为需求无弹性;价格变动对需求影响大,则叫做需求有弹性。
在以下条件下,需求可能缺乏弹性:代用品很少或没有,没有竞争者;买者对价格不敏感;买者改变购买习惯较慢和寻找较低价格时表现迟缓;买者认为产品质量有所提高,或认为存在通货膨胀等,价格较高是应该的。
如果某产品不具备上述条件,那么产品的需求有弹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采取适当降价,以刺激需求,促进销售,增加销售收入。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当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称为需求富有弹性;当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称为需求缺乏弹性。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要程度。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强度大且比较稳定,因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消费者对高档消费品和奢侈品的需求强度小且不稳定,因而高档消费品、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
产品的重要性。某种产品的支出在消费者的总支出中所占比例较小,那么该产品的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较小,因而其需求的价格弹性也较小;反之,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
产品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一种产品的替代品越多,可替代的程度 越高,其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需求弹性就越小。
产品用途的广泛性。一般地,产品的用途越多,其需求弹性就越大。
产品的耐用程度。一般情况下,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而非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小。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同一产品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来说,需求弹性是不同的。因为一种产品对于高收入水平的人来说可能是必需品,需求弹性小,但对于低收入水平的人来说则可能是奢侈品,需求弹性大。
·价格弹性与产品定价
由于不同产品的需求弹性不同,同一产品在不同价格水平上的需求弹性也可能不同,因此,企业为产品定价时应该考虑需求的价格弹性,当需求富有弹性时,应该降低价格以刺激需求,扩大销售,增加收益。这是时虽然由于价格下降,单位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少,但由于需求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因此由于需求增加、销售扩大而增加的收益在弥补由于价格降低减少的收益后还有剩余,企业的总收益会增加。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产品,如果提高价格,反而会造成总收益的减少。当需求缺乏弹性时,企业可以适当提高产品售价,这时由于提价的幅度大于需求减少的幅度,会增加企业的总收益。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产品,降价会减少企业的总收益。
3.估计成本
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确定了一个最高价格限度,而成本则决定着价格的下限。从长期来看,任何产品的价格都应高于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才能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企业才能获得利润,生产经营活动才能继续进行。价格应包括所有生产、分销和推销该产品的成本,还包括对公司的努力和承担风险的一个公允的报酬。
·成本类型
固定成本,在短期内不随企业产量和销售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生产费用。如:厂房设备的折旧费、租金、利息、行政人员薪金等。与企业的生产水平无关。
可变成本,随生产水平的变化而直接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费、工资等,企业不开工生产,可变成本等于零。
成本是企业收益的减项,降低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长短期成本变化的规律。
在短期内,企业的生产规模即定,为实现利润最大,企业应该在产量即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低的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在成本既定的条件下选择使产出最大的生产要素最佳投入组合。
在长期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规模可以调整。同样的产出数量可以由不同的生产规模生产出来,但由于存在规模经济效益,不同的生产规模所发生的平均成本是不一样的。这时企业应选择能使它以最低的平均成本生产既定门产量的生产规模。
4.分析竞争者的产品和价格
企业为产品定价时必须考虑竞争者的产品和价格。企业可以派出人员去市场上了解竞争者产品的价格(沃尔玛的“市场行情调查员”和我国广州等一些城市出现的“抄价员”),也可搜集竞争者的产品价目表或买回竞争者的产品进行分析研究。企业可以将竞争者的产品及其价格作为企业产品定价的参考。如果企业的产品和竞争者的同种产品质量差不多,那么两者的价格也应大体一样;如果企业的产品不如竞争者的产品那么产品价格就应定低些;如果企业的产品优于竞争者的产品,那么价格就可以定高些。P&G公司在1988年打入中国冼涤用品市场成立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时,分析了市场一竞争者产品的情况:中国国产产品质量差,包装简陋,缺乏个性,但价格低廉;进口产品质量虽好,但价格昂贵,很少人问津。因此,P&G公司将合资品牌定在高价位上,价格是国内品牌的3—5倍,但比进口品牌便宜1—2元。这种竞争的价格定位使广州宝洁的合资品牌在中国洗涤用品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5.选择定价方法
影响企业定价的因素委很多,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成本,它规定了价格的下限;市场需求或顾客对企业产品独特的特点的评价,它规定价格的上限;竞争者产品的价格和替代品的价格,它确定了在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之间,企业产品的标价点;另外消费者心理因素也会给定价造成影响。企业在为产品定价时,主要是通过考虑这四种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选择定价方法。因此,企业为产品确定具体的价格时可以采取的这定价方法也可分为三类:成本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和心理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
以产品成本为基础,加上预期利润,结合销售量等有关情况,确定价格水平,是企业最基本,最普遍的定价方法。在企业确定定价策略时,以成本导向的应用不同,有以下具体方法:
加成定价法
加成定价法是企业根据所确定的加成率和单位产品总成本来制定产品的价格。由于毛利率确定的方法不同,加成定价法可分为成本加成定价法和售价加成定价法两种。
成本加成定价法:
即按照单位成本加上一定百分比的加成率来制定价格。成本加成定价法中的加成率的计算式是加成率=毛利/销售成本。产品单价计算公式为:
产品单价=单位产品总成本×(1+加成率)
例如:某皮鞋公司的单位成本为15元,加成率20%,则皮鞋的销售价格为18元。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同行业的企业都采用这种定价方法时,因为各企业的成本和目标利润率差不大,制定出的价格也相差不大,能够避免出现过度的价格竞争。企业都有能够获取稳定的利润;但是,这种定价方法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定价的问题的,忽视了市场需求、竞争情况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因而制定出来的价格与顾客的评价相关性不大,不利于产品的销售。
售价加成定价法:
售价加成定价法中的加成率的计算式是加成率=毛利/销售收入。产品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产品单价=单位产品总成本÷(1-加成率)
售价加成定价法的优缺点与成本加成定价法类似。但在售价相同的情况下,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加成率低于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加成率,能给人以合理的感觉,更容易被接受。零售部门较多的采用售价加成这价法。
目标利润定价法(收益率定价法)。
即根据估计的总销售收入(销售额)和估计的产量(销售量)来制定价格。
产品价格=(总成本+目标利润)/预计销售量
假设企业的生产能力为100万个产品,估计未来时期80%的生产能力能开工生产,则可生产、出售80万个产品;生产80万个产品的总成本估计为1000万元;若公司想得到20%的目标利润率,则目标利润为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