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销售经理 >

第7章

销售经理-第7章

小说: 销售经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理人员要负责为了经济目的而安排生产企业的各项要素,包括金钱、物质、设备、人员; 
  消极被动或抵制组织需要并不是人的天性。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是由于他们以往在组织中获得的经验; 
  激励、发展的潜力、承担责任的能力、愿意把行动指向于组织目标,所有这些全都是存在于人的身上,而不是由管理人员加到人们身上的。管理人员的责任在于使得人们有可能自己认识到并发展人的这些特性。 
  管理人员的极为重要的任务是对组织条件和作业方法进行安排,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把他们自己的努力用于组织目标而最艰地实现他们自己的目标。这主要是一个创造机会、发掘潜力、消除障碍、鼓励成长、提供指导的过程,这就是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它不同于“控制管理”。这它不像“温和的”X理论通常会发生的那样放弃管理、缺乏领导标准或其他一些特点。 
  ·革新思想与措施 
  理论的应用总是缓慢的。进步通常总是通过微小步骤取得的。与Y理论一致的些措施也正在管理的实践中逐步应用: 
  分权化与授权。这些措施使人免于受到传统组织过于严密的控制,使他们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来指挥自己的活动,承担责任,满足他们的自我需要。 
  扩大工作范围。由IBM和底特律爱迪生公司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同Y理论十分一致。这鼓励组织中的人员承担责任,并提供使他们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和自我需要的机会。 
  参与及咨询管理。在恰当的条件下,参与及咨询管理鼓励人们把创造性力量投向组织目标,使人们在涉及他们自身的事务上有某些决策权,为社会需要及自我需要的满足提供了重大机会。 
  实绩评价。即使简略地考察一下管理阶层实绩评价也能看出,它们同X理论是多么地吻合一致。事实上,绝大多数这类方案倾向于把人看成是装配线上等待检验的一件产品。有少数公司在试行一些新办法,其中包括由个人自己确定目标,每半年或一年对实绩作出自我评价。上级在这个过程中当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事实上比传统方式要求有更高的能力。可是,对于许多管理人员来说,这种角色比起通常迫使他们担任的“裁制者”或“检验者”角色要知适意得多。尤其重要的是,个人被鼓励着在规划和评价自己对组织目标作出贡献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这对自我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所产生的附带影响重大得多。 
  用控制的办法来推行授权,就不能成为进行管理的一种有效措施。如果把参与作为一种推销商品的花招或愚弄人们使之自感重要的手段来应用,那不过是一出滑稽戏。只有那些对人的能力有信心并且自身也致力于组织目标,而不是致力于保持个人权力的管理人员,才能够掌握Y理论的含义。     
  案例 
杰克公司――把握人性的管理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清楚,一切财富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对于一个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决定企业的兴衰,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员工的、创造力的大小呢? 
  这是一家典型的旧式工厂。杰克倾尽全部积蓄投资办了这个小厂。年轻时代的理想与抱负在今天终于得以实践。工厂创办伊始,杰克就订下一套规章,规章订得非常详细具体,是他全部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从工厂组织到作业规程,从奖励条件到处罚规定,从员工纪律到主管戒条等等,无一不清楚地订列在内。杰克坚守着这一成套的原则,并且深入实施到他的管理过程中,他认为,一切都订得明明白白,他们的管理也就主要靠人,就不能忽视人的非理性面,进行决策就不能单纯依靠简单的数字分析和逻辑推理。太严密的分析常会导致没有感情的哲学,抹杀新思想,不容许错误。 
  狭隘的理性分析,导致我们对管理看法的偏失。大部分人认为管理就是作决定,而员工需履行职责。但斯坦福大学的李维特教授认为:“管理是一拓先机,作为决策和执行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认识,考虑到了人的非理性因素,对管理的要求也提高了一步。那就是不仅要作决定和监督执行。同时要调动人的内在潜力。开拓先机是艺术的直觉过程。一个问题有无限个解决方法,通过逻辑推理,数量分析从中可以先出几个较好的方法,但在这几个较好的方法中,我们往往难以继续分析,确定出一个最好的办法。要最终做出决定,只有依靠决策的个人经验和修养。 
  杰克早期经营的经验给他一个启示,完全依靠理性做出的决策常常发生偏失。在世事纷杂的今天,仍然需要利用直觉来解决问题。但是,利用直觉也可使人误入岐途。直觉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如果一个人的经验有片面性,他的直觉就会给他一个片面的引导。譬如一个人接触很多欺骗的行为,他很可能把一点蛛丝马迹也看作是一个骗局的开始,杰克在经营中实践着他对直觉与理性的理解,他通过对员工一系列训练,培养他们的直觉能力,使之成为理性的直觉,并且,着意在许多方面留一些自由的空间给员工。他取消了一些繁文缛节的规范,简化了公司的规章和操作规程,代之以简单的公司目标,在员工间建立亲密的小单位和自由发表意见的品评圈,员工感到在这儿工作不再有手脚被牢牢捆住的感觉,他们大脑自由畅想的空间开阔了。 
  亲密的小团体,体现了一种集体的力量,自由不是抽象绝对的,在组织中,自由在作用在于,在即定的目标下,在现有基础上的任意发挥,强调自由,并不是要企业的一切规章和程序方法统统扔掉,而是要尽可能的简化企业的这些规则。 
  杰克意识到,事情似乎越简单越好,简单、概括的几种规则,其实际效果胜过繁琐的一本手册。他决定丢掉案上的20英寸的政策手册,代之以“高度生产力的人”的经营哲学。 
  运用简单的原则来处理事情,原则可以得到充分的贯彻和执行。杰克早先制订的原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简单的经营哲学却使企业聚足了马力。规范过多,要么如同没有规范,要么抹杀企业的创造力。杰出企业大都忽视复杂的“真实世界”而运用简单的原则来规范企业的行为,杰克在他的管理实践中发现,高度的概括和抽象,比事无巨细的总结和分析,更接近于问题的实质。这是由人的特性决定的,现代管理不可能像泰罗时代仅借助科学管理就可以取得成功 ,现代企业的员工有着比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员工多得多的需求和欲望,繁文缛节的规范限制了员工的自由,做一个按部就班、一切服从的员工永远不可能满足他们的高层次的需求。现代管理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考虑到员工的需求,充分把握人性,给予员工适当的自由和规范。 
  杰克公司早已今非昔比,早年公司的那种沉闷气氛荡然无存。杰克公司不惜代价加强员工的培训,并且不断对员工进行脑力激荡,公司的创意层出不穷。对他的公司来说,所得远远超过它的付出。“杰克终归是杰克”,他的一位朋友乐哈哈地说。早年杰克以最理性、最严格的方式管理他的公司,结果发现被它们骗了。聪明的杰克迅速改弦易辙,他给予员工的是一片自由的活土,他手里握着的仅有几条简单的规范,这却把他的公司引向了成功之路。 
经济基本知识
  1.市场的功能 
  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在决定价格和产品的过程中,市场系统具有引导、调节、传递信息、非人格性、以及任务分担等功能。 
  ·引导 
  产品价格的上涨促使有关企业增加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于是,消费者对产品需求增长的信息通过丛价格传递给供给者,而且价格的调整促使企业生产出消费者所需增加的那部分手机。 
  通过这种途径,引导着社会中的资源按消费者的需求方向流动。资源被价格机制所引导;价格调整向企业发出信号,当需求增加引起价格上涨时企业便增加生产,而需求下降引起价格下跌时企业便压缩生产。价格沟通了买主与卖主之间的信息交流。 
  ·调节 
  卖主的供给量限制了消费者在价格下能买到产品的数量,尽管他们希望买到更多的产品。如何确定让哪些消费者失望呢?显然这是一个如何调节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价格调节,在其作用下,价格会上涨。高价供给的产品会使一些消费者转向替代品或是放弃。在非市场经济或受控市场经济中,则必须使用其他的方法来来调节消费者的短缺。 
  ·传递信息 
  价格系统廉价向市场参与者提供信息。生产者通过市场价格来判断消费者是否对他们的产品感兴趣;消费者通过有关商品的价格决定购买商品的品种和数量。此外,市场还提供在何处能否得到商品的信息。 
  ·非人格性 
  价格系统对交易发生作用。只要付得起费,任何人都可以买到商品。市场交易的这种非人格性有两个重要意义;首先,市场满足的是需求,而不是需要。只有那些付得起钱的人才能够得到商品和服务;而对于无力按市场价格付钱的合法消费者来说,尽管他们有需要,这种愿望也不能得到满足。市场对购买力做出的反应是冷酷无情的,就这个意义上说,市场没有良心。 
  其次是它掩盖了商品买卖的真实情况。在均衡价格下,供给量等于需求量,这时,没有卖主肯损失利润去为顾客提供服务,因为那样的话顾客转脸就可以把商品卖掉。在短缺期间,卖主特别会为了两面种原因而拒绝与某些顾客做生意:(1)根据人为的特征区别对待(如种族、宗教、性别等)(2)根据顾客的价格区别对待。在价格控制下,由失望的消费者排成长队使卖主可以在不损失利润的情况下对买主挑拣。因此,在必须把商品卖给任何一个有钱人的市场中,市场系统的这种非人格特性,一般在检验人们的品行和防止滥用权力方面起到了一个不全面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任务分配 
  当买主都可以使用价格这个信号的时候,双方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和比较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利益和付出的费用。所有的消费者都有必须决定究竟是依赖于市场所提供的商品、服务、训练和机会,还是谋求建立一定程度的、自己拥有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纵向联合。例如:消费者可以由市场为他们提供所有的打字服务,也可以买一台打字机自己学习打字。企业可以依靠市场提供生产所需的资源,也可以采取自己生产和贮藏必须资源的方式实行纵向联合。在纵向联合与依赖市场之间所进行的有效权衡,取决于消费者对利益和费用所进行的抉择。而利益和费用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 
  2.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是衡量需求对其决定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弹性的大小取决于许多形成个人欲望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因素。需求弹性是指在其影响因素变化时,需求量变化的具体量度。主要包括价格需求弹性和收入需求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变动的影响。其公式为: 
  Ed=(△Q/Q)/(△P/P) 
  Ed: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 
  △Q:商品需求变动量; 
  Q:商品需求量; 
  △Y:商品的价格变动量; 
  Y:商品的价格; 
  需求价格弹性的一般规律有:1、必需品倾向于缺乏弹性,而奢侈品倾向于富有弹性;2、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富有弹性;3、小范围的市场需求弹性往往大于大范围的市场,因为小范围市场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如商品住房的市场范围比别墅的市场范围大,因此商品住房的弹性较小,别墅的弹性较大;4、物品随时间的变长而需求更富有弹性。 
  分析需求可发现,价格对需求存在较大影响:随着价格的不断增大,弹性随之增大;随着价格的不断降低,弹性随之而减小。因此,所有的投资者都面临一个问题:给商品定多少价格才能实现销售收入最大。矛盾是显而易见的:提高价格时,消费者数量减少;随着价格的不断提高,需求弹性不断增大。当弹性大于单位弹性时,提高价格的结果是使总收入减少;不断降低价格时,弹性随之而减少,当小于单位弹性时,降低价格的结果是使总收入减少。价格弹性特点是:需求曲线越趋于平坦,弹性越大;反之,需求曲线越陡峭,弹性越小。 
  ·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其公式为: 
  Er=(△Q/Q)/(△Y/Y) 
  Er:房地产商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弹性系数; 
  △Q:房地产商品需求变动量; 
  Q:房地产商品需求量; 
  △Y: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变动量; 
  Y:消费者可支配收入。 
  需求的收入弹性与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值各不相同。当Er的值介于(0,1)之间时,说明需求缺乏弹性。当Er的值大于1时,说明需求富有弹性。  

  案例: 
我国房地产开发市场需求弹性的分析
  1。房地产开发需求分析 
  房地产开发的目的是获取期望收益,实现开发目的必须要满足市场需求。房地产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特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的房地产商品数量。一个地区所有的消费者的需求量之和是该地区的需求总量。由于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需求呈明显的区域性,并且与消费者的偏好和城市住宅制度有较强的关系。需求的变化是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因素之一,无论是政策风险、经济波动风险或区位风险等,都是通过影响房地产有效需求来影响房地产投资收益的。有效需求是一定时期消费者正在或准备购买的房地产商品数量。下表列举我国1990年至1997年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住宅销售面积和个人购买商品房面积的数据,从中可看出我国房地产市场有效需求的变化情况。         
图表2…3我国1988-1997年商品房销售情况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
2871。5
3025。5
4288。9
6687。9
7230。4
7905。9
7900。4
9010。2
其中:住宅
2544。6
2745。2
3812。2
6035。2
6118。0
6787。0
6898。5
7864。3
住宅占比率
88。61%
90。74%
88。89%
90。24%
84。62%
85。85%
87。32%
87。28%
其中:个人购买
730。9
926。6
1456。0
2943。4
3344。5
3344。8
3666。8
5233。7
个人购买中比
25。45%
30。63%
33。95%
44。01%
46。26%
42。31%
46。41%
58。09%
  数据显示:我国商品房中住宅所占比重较大,平均值为87。88%,比重变动范围不大。其中最小值为1994年的84。62%,最大值为1991年的90。74%;个人购买比例平均值为38。99%,变动范围较大,最小值为1988年的24。68%,最大值为1997年的58。09%,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10。75%。 
  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和个人购买面积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变动范围不同,其中个人购买面积变动较大,其变异系数为1。2096。 
   
  项目         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商品房销售面积   5470。33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