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人人都爱经济学 >

第1章

人人都爱经济学-第1章

小说: 人人都爱经济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文章下载于Txt66  


  
  

第1节:经济学到底是什么(1)
   

  第1章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如果问,中国最近30年来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会回答说,因为科学技术进步。?
 
  确实,在这期间,我们取得了若干技术上的进步;可是仔细想想,在这30年,科学上的进展似乎没有。科学是原理性的、形而上的东西,比如相对论、元素周期律、二进制,也包括经济学原理等;而技术说到底只是科学的应用,比如小麦的品种改良、石油开采的新手段等。?
 
  不错,中国人正在使用着大量高科技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互联网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发明。实际上,这30年来我们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发明。我们原创成分最多的发明差不多都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都是那个时候搞出来的,当时西方封锁中国,信息闭塞,没有办法不自己解决问题。?
 
  中国30年来的巨大进步,不能说跟科学技术进步毫无关系,但是,关系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大。那么我们能取得进步,最主要的靠的是什么呢?很简单:改革和开放。?
 
  改革,就是用市场取代原来的计划。如今,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富裕、最有活力的地区,这是市场效率高于计划的生动反映。开放,就是打开国门,跟全世界做生意。比如,我们目前还不能制造大型客机,可是很多人却坐上了大飞机。飞机是怎么来的呢?用牛仔裤换来的我们出口一亿条牛仔裤,就可以换回来一架波音飞机。这是很划算的买卖,因为我们用一亿条牛仔裤的成本,制造不出来一架波音那样的飞机;同时,美国人也觉得合适,它用生产一架波音的成本更生产不了一亿条牛仔裤。用牛仔裤换飞机,就是开放。?
 
  改革开放的思想,比任何技术发明或者改进,都更能提高人民的福祉,而且更快、更明显。如果等着坐自己造的大型客机,至少现在我们还不能坐上像波音那样的飞机。?
 
  而改革开放只是经济学的ABC。如果经济学能早一点普及,我们的改革开放或许会搞得更早、更好。?
 
  ??
 
  经济学,无疑是当今的显学,甚至有〃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意思是经济学研究涉足的范围超过了经济问题本身,而侵占了其他学科的领地。?
 
  在大学里,经济类专业是最热门的,非高分者不能进。如果大学期间没有机会读经济学,研究生阶段再也不能错过,于是跨专业考经济学研究生成为大学的一道风景。?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满眼尽是财经新闻、股票行情;经济学家们经常被邀为政府的座上宾,对国家经济政策出谋划策,指点江山。?
 
  生活在当下,如果不懂一点经济学,不知道需求、供给、GDP、CPI、股票指数、个人所得税,你就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世外,简直是寸步难行。?
 
  那么,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呢??
 
  经济学的历史很短,只有200多年。1776年,一位叫亚当·斯密(1723~1790)的英国人写了一本书,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就是俗称的《国富论》,这本书是公认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的法夫郡的寇克卡迪,是个遗腹子。他先是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17岁时,骑马去牛津大学读书。毕业后曾经给贵族做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这也是一个崇高的职位。然后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讲授《道德哲学》。那时候的道德哲学,几乎相当于现在的全部社会科学,后来的经济学内容也包括在内。?
 
  斯密担任过格拉斯哥大学的校长,晚年还担任名誉校长,他也做过海关的专员。?
 
  其主要著作是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和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正是后者开创了近代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是经济学之父。?
 
  斯密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把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提出了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原理;批判了重农主义和重商主义,重农主义认为农业是惟一创造财富的产业,重商主义则认为商业流通是财富的惟一源泉,斯密在理论上批判了它们的偏见,认为只要是包含人类劳动的产品都具有价值;提出了政府的职能,即建立国防、建立严正的司法机构、建立并维持必要的公共工程,这被后人称为小政府的标准;提出了赋税的四项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节省,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指导各国税收的圭臬。?
 
  斯密最为人所知的是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学说。他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一种和谐的自然秩序。显然,斯密在哲学上受到了亚里士多德、洛克和休谟的影响。
 




  
  

第2节:经济学到底是什么(2)
   

  斯密的哲学思想和经济学思想,影响了后来的李嘉图、马尔萨斯和凯恩斯等人。?
 
  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讲的是利他促进社会和谐,而《国富论》又说利己促进社会和谐,这被认为是一个矛盾,即〃斯密悖论〃。中国经济学泰斗陈岱孙先生对此有精湛的论证,他认为,矛盾是表面的,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它们可以统一于利己心。?
 
  斯密有些口吃,可是演讲起来却滔滔不绝;他钟爱一个姑娘,但却因为近视和这个姑娘在一个舞会上擦肩而过。?
 
  斯密奉母至孝,和母亲相依为命,1790年,在他母亲去世几年后,他离开了人世,终身未娶。?
 
  去世之前,他烧毁了他的全部未定稿,以免给后人留下不必要的争议,可见其学术品德的高尚。}??
 
  经济学,亚当·斯密也就成了〃经济学之父〃。此后,经济学登堂入室,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历久不衰,甚至被称为所有社会科学的〃皇后〃。?
 
  经济学成为显学,自然不是没有缘由的。说到底,是因为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怎样才能更快乐,更幸福!?
 
  人活着就有欲望,欲望的意思就是〃想要〃,比如饿了想要吃饭,渴了想要喝水,想有安全的感觉,想与人交往,想被人尊敬,还想要干出点名堂来等,这些都是欲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对人类欲望的经典诠释。?
 
  欲望的最显著特征是无穷大,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没有止境,除非生命结束。?
 
  明朝有个叫朱载的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也是个大学问家。他写了一首词,说的就是人的欲望的这种特点。 词中道: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门前无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
 
  这首词把人欲望无穷的特征刻画得非常形象生动。想想,也确实是这样。?
 
  也许有人说,我的欲望就不是无止境的,只要住上别墅、开上宝马车,此生就足矣。那我们可以马上就给他别墅、宝马,他会不会就此打住,不再有新的欲望产生了呢?肯定不会,他会立即生出新的、更大的欲望来,比如他还要娶个绝色美女等等。?
 
  欲望太大了,必然就不能全部得到满足。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的状态,就叫〃痛苦〃。所以,有了欲望,就要想办法满足,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
 
  要满足欲望就得有满足的手段,经济学把满足人的欲望的手段,叫〃资源〃。?
 
  资源的特点跟欲望相反,跟人的无穷的欲望比起来,资源总是显得不够,经济学家把资源的这个特点叫作〃稀缺〃。?
 
  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穷人自然有稀缺问题,穷人的钱就是稀缺的。富人,超级富豪们,是不是就没有稀缺问题了呢?同样有。比如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是2008年《福布斯》公布的世界上最有钱的两个人,但是他们也有稀缺问题。跟咱们普通人一样,他们也想活得更长久,所以,对他们来说,时间这个资源就是稀缺的。?
 
  当你去吃自助餐的时候,你总想把钱吃回来,要不就认为吃亏了,此时,你的胃的容量就是稀缺的,你总嫌自己的胃太小。?
 
  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每个社会也都面临稀缺问题,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美国是最富裕的国家,难道美国人就不想更安全、更强大了吗?当然不是。所以,稀缺是普遍的。?
 
  如果是这样,问题就出来了:欲望人人有,每个社会都有,还无穷大;而资源是稀缺的,满足欲望的手段没有那么多,所以,痛苦是必然的。?
 
  但是人生的目的是快乐,社会的目标也是所有个人都快乐,它们是痛苦的反面。所以,必须解决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矛盾,让痛苦少一点,快乐多一些。?
 
  在过去的时代,解决人类的欲望无穷与资源稀缺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压抑人的欲望,让欲望和资源相接近,比如各种宗教在本质上都有这个作用。而现代社会,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却是发展生产,缓解稀缺。?
 
  但是毕竟欲望太大,而资源又总是那么稀缺,它永远比欲望要求的少,即使再怎么发展生产,也并不是所有欲望都能得到满足,而只能满足一部分。那人类就要决定:让哪些欲望得到满足,哪些欲望不得到满足,至少是暂时不能满足。?
 




  
  

第3节:经济学到底是什么(3)
   

  既然满足欲望靠生产,那么生产什么,就意味着让什么欲望得到满足。比如生产粮食,就是为了让吃的欲望得到满足。?
 
  因为资源稀缺,不可能什么都生产,所以,生产一种东西,就意味着放弃另外的东西。一亩地,种了玉米,就不能同时再种水稻,因此,需要仔细考虑究竟选择生产什么,满足什么欲望,在经济学上,这叫〃生产什么〃。?
 
  生产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经营快递的公司,可以用飞机,也可以用汽车送递快件。但是除了联邦快递等几家大公司外,一般都是用汽车送。因为联邦快递名气大、信誉高、收费更高,用飞机送也可以赚钱。但是大量的小快递公司,只能用汽车,因为小快递公司很多,竞争很激烈,主要靠收费低来维持经营,如果用飞机送,只能是亏损倒闭。还有那些送外卖的,几乎都用自行车,尽管汽车可能更快,但是那样成本太高,没法赚钱。对企业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这个说明,用什么方式生产是很重要的,需要仔细考量,做出抉择,经济学家把这叫〃如何生产〃。?
 
  东西生产出来以后,就该让它去满足人的欲望了。但是怎么把东西分到每个人手里呢?要靠规则。规则怎么定?是谁出价高就给谁,类似于拍卖,还是谁权力大就给谁?还是根据其他标准?这些都是规则。?
 
  不同的规则对人们的影响和造成的后果是很不一样的,社会要想和谐,就必须采取更妥当的办法,采用更合理的规则,所以,对于如何分配,人类也得做出选择,这叫〃为谁生产〃。?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合起来,就是经济学著名的〃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配置直接来源于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永恒矛盾,所以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而且永远都存在如何更好配置的问题。?
 
  经济学就是关于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配置,就是放;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放到哪里去。?
 
  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有效率。经济学上的效率和生活中的效率是两个概念。经济学效率的含义是一种最好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如果想让某个社会成员变得更好,就只能让其他某个成员的状况变得比现在差。换句话说,如果不让某个人变差,就不能让任何人变好。想想,还有比这个状态更好的吗?这个状态,很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在不使任何人变差的情况下,还能让某个人变好,那么这个状态,就不是最好的,还有改进的余地。只有达到有效的状态,才是最好的。?
 
  经济学的效率,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叫〃帕雷托效率〃。帕雷托是一位意大利的经济学家,他最先提出了这个效率概念,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迄今为止,人类找到了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一个是计划,一个是市场。主要用计划方法配置资源的经济叫计划经济;主要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叫市场经济。?
 
  计划方式,就是计划部门的人说了算,只有他们有权决定资源怎么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是计划事先规定好了的。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不能各行其是。?
 
  问题是,计划部门的人即使再聪明,也不能了解所有人的欲望,不能了解所有企业的状况;计划部门的人再多,也不过就是几百人、几千人而已。因此,计划部门根本没有能力处理一个庞大经济体的全部生产和消费活动,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导致的无效率和失败是必然的。?
 
  说到底,计划经济是一种由个别人说了算的经济,是一个公众不能自主决定自己事务的经济。?
 
  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手段是市场,说得更直接点,就是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买什么、买多少,由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和自己的收入和偏好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要看生产什么更赚钱。说得通俗点,市场经济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经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
 
  30年前(1978年),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
 
  为什么要改革?就是因为虽然计划经济在开始的时候也曾经创造了奇迹,但是它固有的弊端最终使它归于失败。完全的计划经济既不公平,又缺乏效率。?
 
  在有些国家,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挨饿经常发生,人民生活困顿,国家生机全无。?
 
  奇怪的是,计划部门的人都很聪明,是一个社会的精英,也都想把经济搞好,而且自认为有能力搞好,但是愿望终究只是愿望,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诗人赫尔德林说,总是使人间变成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使其变成天堂!世界就是如此奇妙。?
 
  中国30年的市场经济实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最好的证明。?
 
  那么,为什么我们以及很多的国家过去都实行计划经济,而另外更多的国家却选择了市场经济呢?除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之外,归根到底,是因为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不一样。有人认为有意识的管理、管制、计划更好,集体的力量更强大,应该由集体来决定资源如何配置,也就是由计划当局来规定人们如何行动。有人的认识却相反,他们觉得个人自发的力量更强大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