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4位投资理财的成功故事 >

第3章

44位投资理财的成功故事-第3章

小说: 44位投资理财的成功故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识沉淀,让王志伟在大学毕业后有了投身证券公司、开创自己一番事业的想法,但社会的复杂性远远大于股票操作的难度。1999年,王志伟的父亲找到一个原来的朋友,希望能通过他的关系让即将大学毕业的王志伟到河北证券工作。对方称,事情可以办,但需要10万元的好处费,并且不能保证王志伟能够成为河北证券的正式员工。王志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以他当时操作股票的技术与能力,对付这种工作是游刃有余的,但现在竟然要花钱去得到这样一份工作。因此,他说服了父亲,没有〃买下〃这份〃昂贵〃的工作机会,他要靠自己的力量在他所着迷的领域内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当年年底,他只身来到了郑州。在郑州的两年多时间里,王志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步与成长着。他与当时声明显赫的花荣身边的一位高手成了好朋友,他们的操作理念对王志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9年底到2001年6月的这段时间,大盘持续上涨,王志伟也从中享受着赚钱的快乐。但好景不长,大盘在上摸2245点高度后,突遇国有股减持空袭,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急速狂跌。〃那段时间我的心情特别不好。〃王志伟说,〃虽然自己没有赔多少钱,但一看大盘的走势就觉得心理要承受不住了,那时候我都把电脑的显示器倒过来放,这样能让大盘看起来在涨。〃至今说起2001年的事情,王志伟的话语中还是不自觉地透出一丝悲凉。而且,那年发生了一件让他刻骨铭心的事情。2001年下半年的某天,正在工作室窗口发呆的王志伟突然觉得楼上有东西掉了下来,当时他心里〃咯噔〃一下,虽然没看清楚,但是直觉告诉他那是一个人。
8.从1万到1000万的创业故事
  李先生是广东汕头人,今年40出头。目前从事机械进口生意,公司当前注册资本1000万,从白手起家到今天的公司老总,可谓事业有成,各位朋友一定想知道他是如何从1万到1000万的创业经历吧!
  李先生出生在广东汕头的一个小县城,从小学习就非常的优秀,从小学到高中,他都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从来没有下过全校前10名,高中毕业后如愿考进了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专业;四年的大学生活。李先生都是在紧张忙碌中度过,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抓住每一点机会锻炼充实自己。大学四年,李先生三次为广州广交会服务,在广交会上李先生通过为国外的商业人士提供服务学习到了很多从书本上永远学习不到的知识。由于李先生的第二外语选择的是日文,精通英语日文的他在广交会上受到广泛的好评,甚至和一些他服务的人士成为了朋友,所有这些都让李先生获益匪浅。大学毕业后,李先生并没有选择考研,而是到了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工作,在这家公司李先生工作了不到一年,又重新选择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行业!
  海外留学,赤手打天下
  李先生通过在日本留学的同学的帮忙,顺利的拿到了日本神户大学的入学签证,并且得到了神户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真可谓双喜林门。几个月后,李先生顺利的踏上日本的求学之路,由于他的家庭也不是很富裕,虽然学校全免了学费,但其他的开支还是非常大,尤其是日本物价非常的高,自己又要自己租房住,更变态的是,在日本留学生不可以两个人和租一个房间,无奈之下,没有多少钱的他,只好在学校附近租了间铁皮屋子住,说是屋子是因为它有门,其实它更像个铁皮桶,因为除了门和个小窗户,四周都是用铁皮裹的,真是夏热东凉,尤其到了夏天,用李先生的话说,这不像房子,倒像个火炉,因为神户这里夏天非常的热,铁皮白天都被晒的发烫,到了晚上热还不不能散去,小屋又是在人家房顶上搭建的,在高处,被烤的更热,晚上去睡觉时,就像在火炉里,根本就不是人住的地方,没办法,李先生每次回到住处睡觉之前,先用水桶打几桶水淋到自己的房间四周,这样才可以凉快点,就这样,他一直在这个铁皮屋里生活了将近两年,后来情况有所好转,安装上了空调!李先生初到日本的时,日本学校有个规定,留学生打工,每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超出时间将会被开除学籍,李先生就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打工,他经常是打三份工,早上帮助房东取牛奶和报纸,下午在学校图书馆打扫卫生,晚上8:0012:00在自己住处附近的一家西餐厅打杂,一个小时七十多日圆。所有的这些工作加在一起基本可以满足他的生活需要,李先生回忆起在西餐厅打工的日子,尤其觉得难忘,因为当时是个新的留学生,政府对留学生的工作时间每周是有限制的,每个留学生的打工都会有时间记录,不可以超过的,李先生当时就多了个心眼,在餐厅里干活总是非常的机灵,并且非常的卖力,老板也非常的欣赏他,看到这么机灵能干的小伙子,一个人干的甚至是两个人的工作量,并且质量也非常不错,老板也就对他往开一面总是不在乎他的工作时间,一段时间下来,老扳把他的薪水从每小时70日圆涨到了每小时90日圆,生意红火时有时候甚至达到每小时120日圆,就这样做了将近两年,李先生不但新租了个大的房子,还给自己配了电脑和空调,甚至还给自己买了部二手的丰田轿车,拥有了这些,李先生工作更加方便了,也更加卖力了!
  海外翻译,发现新商机
  李先生在神户大学的第三个年里,在餐厅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李先生开始重操旧业,继续做他的翻译工作,开始主要是一些华人社团来联系的,因为他们需要一批会广东话的翻译者为来日本的香港人做翻译,这些香港人中很少有人懂普通话的,而且既懂广东话又能做翻译的人又不多,所以这样的人才很是需求,做翻译待遇非常的高,并且还可以接触些成功的商业人士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同学老师的推荐下,李先生很快成为了华人社团一名翻译员,并且主要负责为广东香港来日本考察商务的人士服务,由于李先生在国内就学习过日语再加上在日本的几年磨练,李先生的日文非常的好,再加上在神户大学学习的是商业学科,自己又精通日本的商业方面的信息,所以做起翻译来也是得心应手,一段时间下来,李先生成为了社团最好的翻译,受到服务对象的广泛的好评!在李先生在翻译时,由于经常接触具体的一些商业方面的谈判,经过李先生的留意发现,来日本商务考察的人士,大部分是来考察大型机械类的,并且经过李先生的了解还发现日本的机械技术非常的发达,甚至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公认的机械大国德国,李先生就寻思,发展机械项目,在中国应该是很有发展前途,因为就目前来说中国关于重型机械这一快还没有什么响亮的品牌,在一些行业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经过一端时间的留意,他还发现,一些来商务考察的人士总是对这个重机械最感兴趣,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发现中国来的人考察的多,真正引进的非常少,不像香港中国台湾,人家来商务考察是真正动真格的,往往每次都会带回很多的协议,有些公司还是引进在大陆做的,尤其是香港的日本重型机械的销售总代理,看到这,李先生就考虑自己也能够也做这个项目,而且自己通过做翻译工作和很多日本的机械公司已经非常的熟悉,甚至和他们中的有些人还成为了朋友,如果自己能够做了他们在中国的销售代理,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自己在国内找到合作的伙伴,成为了他们重型机械在中国的总代理,肯定会是个很好的机遇,加上自己人现在就在日本,加上自己在这里留学几年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说服他们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于是说干就干,他先利用翻译的机会和这些机械公司的头头们拉好关系,并且一步步的说出自己的计划,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制定了个发展计划书,一有机会就要请教其他朋友帮助参考,经过半年左右的反复修订,一份很好的代理计划书顺利的出炉了!在不懈努力下,他最终做了三株会社的产品代理。
  海外学子,回国创业
  李先生拿到代理权后,不久就从东京大学毕业了,毕业时原本可以到日本的三菱银行做中层管理工作的他放弃了在日本继续发展的机遇,迅速的回国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回到国内后,李先生先迅速的联系国内的几家比较出名的重型机械销售商,并且在同学和一些他曾经在日本做过他们翻译的商业人士的帮助下,与国内的一些著名经销商,展开了广泛的接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为李先生作为这个产品的代理,可以给他们更广泛的优惠,并且保证原厂出品,更有吸引力的是李先生有他们的独家授权书,所以的这些优势很快就打动了一些大的经销商,有了销售渠道,有了货源的供应,李先生的生意眼看就有了眉目,并且进展的非常的顺利。越是这样顺利,李先生的压力越大,因为我国的法律规定做大型机械进口项目的企业工资注册资本不可以低于1000万,李先生虽然在日本几年通过自己的打拼赚了一点钱,但数目远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李先生面临的一个最大困难就是融资,有了好的项目,但没有资金也是白搭,尤其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年代,机会瞬间即逝。但融资在中国真的就这么容易吗?尤其是自己在国内没有什么背景,银行这块基本上免提!到那里可以融到钱那?好项目,成就创业梦;李先生有了好的项目后,开始面临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的问题,通过李先生的广泛接触,效果非常的不理想,可以说几乎没有找到正点子上,谁愿意给一个不认识的人投资那?况且虽然这个项目预期非常的好,但市场是万变的,从来就没有100%的赚钱行业,用李先生的话说当时自己满地方的跑资金,把自己能够认识的朋友都联系遍了,但不是朋友没有资金,就是根本不感兴趣,有些人是嘴上感兴趣,但也仅仅是说考虑考虑,眼看,回来国内都快半年了,项目还没有太大的进展,李先生非常的着急,没办法,李先生又飞回了日本,看能否在日本找些老朋友做合伙人,大家合伙做,终于,很幸运,李先生的计划让几个香港的人非常的感兴趣,并且这些香港人在中国内地也有自己的生意,大家都有这个想法,当时他们苦与没有进货渠道,并且自己对日本不熟悉,李先生的计划让他们一拍既合,很快几个人合作在广州黄埔保税区成立了家进口贸易公司!
  科学管理,成就梦想
  公司成立后,其他几个合伙人虽然出了资,但他们还都有自己的生意要打理,加上他们的生意总部都在香港或者中国内地,很难顾及广州这里,广州这里就有李先生和另一个合伙人负责搭理,公司一起步,李先生和他的香港伙伴就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经验。各部门设置非常的合理,他们把公司分为五个部门:一:营销部,主要负责与国内机械销售商的联系,负责推广自己的代理产品。二:机械部:主要负责从日本进口夯机、压路机、挖土机等:三:叉车部:负责从韩国进口叉车及一些小型的工具。四:维修部:负责进口机械的跟踪服务。五:外务部:主要负责与外商打交道。每个部门设立一个正副经理,公司设立个总经理,各部门经理对总经理负责,各部门成员对经理负责,通过层层的管理到人,公司一开始就走上了正规的道路,加上自己的营销对路,并且自己通过以前的关系,公司一开始就发展势头迅猛,在其他合伙人利用自己与政府的关系,很快公司就做了几家在全国很出名的机械销售销售商的产品供应商,加上自己在日本比较熟悉,进货渠道很是顺利,并且产品的质量也非常的有保证!所以一端时间下来,公司的发展非常的红火,几年下来李先生成为了一个很成功的商人!
  后记:和李先生认识缘于我的一个朋友在李先生的公司工作,通过朋友的介绍笔者很荣幸的和他聊了些关于创业方面的事情,很感谢李先生把自己鲜为人知的一面告诉我,我也向他承诺决不透漏一些有关他个人隐私方面的字眼!在这里我为不能够写出具体的地址向大家抱歉!
9.彼德·林奇投资法宝
  阅读彼德·林奇还是十几年前的事,当时对这位美国富达公司麦哲伦基金的经理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他强调日常生活经验有助于股票投资,比如,你可以通过对家门口百货店或餐饮店业务兴旺与否的观察,来选择这家公司的股票。对大多数无缘调研上市公司又重视基本面的投资者来说,这可是个福音。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又重读了几本林奇自己写的以及别人写他的书,发现有许多过去没有注意的地方。勤奋得令人惊讶
  首先是林奇非常勤奋。他走访公司,每月40到50家,一年五六百家,当然这是《新金融大亨》的作者约翰·雷恩的调查结果。而在《战胜华尔街》一书中,林奇1982年在回答电视台主持人什么是他〃成功的秘密〃时说:〃我每年要访问200家以上的公司和阅读700份年度报告〃。不管怎样,数量够惊人的。林奇不仅调研美国的上市公司,而且还到海外去寻找好股票,他曾坦承,〃除了约翰·坦普,我是第一个重仓持有国外股票的国内基金经理〃。在1985年9月中旬的一次国际调研活动中,林奇花了3周时间调研了23家上市公司,收获颇大。他在瑞典去了该国最大的公司沃尔沃,而瑞典惟一的一个研究沃尔沃汽车的分析员竟然没有去过该公司。当时,沃尔沃的股价是4美元,而沃尔沃每股现金已高达4美元。林奇的妻子卡罗琳也到了欧洲,但他俩却不能同去威尼斯,因为那儿找不到一家值得拜访的上市公司。林奇的痴迷劲可想而知。
  结婚20年,林奇只度过两个专门假期,他曾对约翰·雷恩回忆是如何度假的:〃我去日本,花了五天的时间考察公司,在香港见到卡罗琳,于是我们在中国逗留了大约两三天,然后我考察曼谷的公司,又在曼谷观光,接着我飞往英格兰,在那里考察了三四天的公司。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卡罗琳肯定不会认为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也许他们有契约吧,1990年年中,林奇告别了麦哲伦基金,解甲归田了。
  林奇在位期间的一些数据让人惊讶
  他一年的行程10万英里,也就是一个工作日要走400英里。
  早晨6:15他乘车去办公室,晚上7:15才回家,路上一直都在阅读。
  每天午餐他都跟一家公司洽谈。
  他大约要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通常一天他要接到几打经纪人的电话,每10个电话中他大约要回一个,但一般只交谈90秒钟,而且还好几次提示一点关键性的问题。
  他和他的研究助手每个月要对将近2000个公司检查一遍,假定每个电话5分钟,这就需要每周花上40个小时。
  比较林奇,中国基金经理一定会汗颜。我敢肯定,中国目前最勤勉的基金经理的工作强度顶多是林奇的三分之一,而一般的经理也就是林奇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如果哪位中国基金经理认为我的估计错了,请和我联系,我一定公开认错)。
  匪夷所思的交易
  第二个让我惊讶的事情是林奇买卖股票奇多且奇快。林奇大约持有1400种证券,其中最大的100种代表着一半的总资产,最大的200家代表着三分之二的总资产。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中,他的交易大约是买进5000万美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