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安东尼.罗宾潜能成功学 >

第2章

安东尼.罗宾潜能成功学-第2章

小说: 安东尼.罗宾潜能成功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界顶尖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在心灵革命的课程中,为了证明人类的巨大的潜能曾做过下面的实验:那是一种赤足从火上走过的课程,在整堂课里,所有的学员必须得面对火红炽热的木炭所铺成的“火路”,然后大胆而勇敢地赤足走过。对于没有那种过火经验的人而言,那是极为骇人的场面,有的人会哭,有的人会叫,也有的人腿软,更有人发抖,甚至有人会哀求免去这种“考验”,不过最终所有的学员还是得走过这条路,因为没有经历过这场考验的人,就无法在随后的课程中得到最大的效果。

对此,安东尼·罗宾说:“我们当中很少有人有过赤足过火的经验,但却有不少人见过他人赤足过火的场面,特别是在寺庙的拜火祭典中。当我们看见过火之人平安走过火堆之后,总以为是神明在庇佑那些人,或是有人预先在火堆中做了手脚,殊不知过火行为只要在妥善安排而不是使诈的情况下,人人都能平安走过。”根据美国一些科学家对过火过程的观察与测试,发现不需要用跑,只要步行的速度够快,便不容易灼伤脚底。因为每当脚掌在接触火炭的瞬间,便会立即释放出汗水,形成一层绝缘体,在那层汗膜尚未蒸发前提起脚掌,汗水便会吸收先前的热量而化为蒸气消逝,因而使脚掌丝毫不受伤。

由于大多数人不了解人体的神奇机能,以无知来接触那些自己视为可怕的遭遇,便容易陷入畏缩不前的状态中。就算是真的无知吧,当那些研讨会的学员在咬紧牙关平安走过火堆后,他们整个观念会有很大的改变,因为原先认为必然做不到的事,竟然轻易可以实现,且于己毫发无损。原来“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多年来,人人都知道要用不到4 分钟的时间跑完一英里的路程是不可能的。生理学刊物上刊登的文章也证明,人类的体力无法达到这个极限。但是,罗杰·贝尼斯特却于1954 年打破了四分钟的记录。谁也没想到,不到两年,又有10 位运动员打破了这项记录。

这其实就证明了一个道理,人类的潜能能够一个突破接着一个突破。客观地说,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潜能的认识还很肤浅。但上面这个例子却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所谓的极限是可以突破的,人类的潜能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限的。

这个实验证明了一个道理: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量无穷,价值无比,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

安东尼·罗宾总结道,大自然赐给每个人以巨大的潜能,但由于没有进行各种智力训练,每个人的潜能从没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并非大多数人命里注定不能成为爱因斯坦式的人物,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人人都是天才,至少天才身上的东西都可以在普通人身上找到萌芽。对此,安东尼·罗宾又举了爱因斯坦的例子。

爱因斯坦是举世公认的20 世纪科学巨匠。

他死后,对他的大脑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他的大脑无论是体积、重量,构造或细胞组织,与同龄的其他任何人一样,没有区别。

这充分说明,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并不在于他的大脑与众不同,用他生前自己的话说,在于超越平常人的勤奋和努力以及为科学事业忘我牺牲的精神。

世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而在每个人的身上也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有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着我们去唤醒它,而这个巨人即潜能。上天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上天会给我们每个人无穷无尽的机会去充分发挥所长。只要我们能将潜能发挥得当,我们也能成为爱因斯坦,也能成为爱迪生。无论别人对我们评价如何,无论我们年纪有多大,无论我们面前有多大阻力,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潜能,我们就能有所成就。事实上,世界本来属于我们,我们只要抹去身上的灰尘,无限的潜能就会像原子反应堆里的原子那样充分发挥出来,我们就一定会有所作为,创造奇迹。
第二节  别压抑你的潜能

一  不要画地自限

安东尼·罗宾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许多年前,重量级拳王吉姆在例行训练途中看见一个渔夫正将鱼一条条地往上拉。但吉姆注意到,那渔夫总是将大鱼放回去,只留下小鱼。吉姆好奇地上前问那个渔夫为什么只留下小鱼,放回大鱼。渔夫答道:“老天,我真不愿这么做,但我实在别无选择,因为我只有一个小锅子。”在你大笑之前,罗宾提醒你,他实际是在讲你呢!许多时候当我们想到一个大的主意时,往往会告诉自己:“天啊!可别来个这么大的!我只有一个小锅子呢!”我们更常常自我安慰道:“更何况如果是一个好主意,别人早该想到了。就请赐给我一个小的吧!不要逼我走出舒适的小圈子,不要逼我流汗。”安东尼·罗宾指出: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面临许多害怕做不到的时刻,因而画地自限,使无限的潜能只化为有限的成就。

下面这个例子是关于这个道理的典型故事(两个推销员的故事)。有两个人,一个人一年到头挨家挨户推销产品,最后挣了两万元;另一个人花了一年时间设计并发动了一次技术改革,这一举动,使公司获利两千万元。俩人所花时间相等,可是第一个人总是担心银行的贷款,另一个人很快得到提升,同时拿到一笔数目相同的资金。

究其原因是两个人的努力程度不同,第一个人盲目地工作。他很勤奋,他很自觉,他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他满足了他的上司,他在工作上保证了他的后半生。

而第一个人只是在消磨时光。

另一个人则是使用时间。一年中他在工作时不仅动手,而且动脑。他把工作既当成任务也当成机遇。他意识到自己有成功的希望并潜心去发展它。

他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集中精力去发展他所做好的一切。他观察到在仅仅能干与干得十分成功之间没有多大区别,并决定去弥补这种差异。当他遇到困难,他没有诅咒,而是尽力解决;他寻找需求,力求给予满足;他注意到任何办公室里所做的事情都多以语言交流为基础——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他就开始学习掌握语言技巧;他发现事业上最有价值的能力莫过于在多数场合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所以他就潜心研究决策法;他明白不管做任何事情,办法都不只有一个,他会永远铭记这一点。

他尽力让别人需要自己,结果他成了必不可少的人。

第一个人并不因为缺乏努力拼搏精神而一直陷入困境——如果拼搏意味着咬紧牙关、紧锁双眉和愿意苦干的话,但他没有成功,因为他接受了别人给予的工作的局限性。

同样的惰性折磨着多数人,对于眼前的任务他们没有远虑。有人是因为不知如何应用自己具有的能力,有人尽管雄心勃勃,但对如何发挥这些能力却只有一个模糊概念。

这与其说是没有决心,倒不如说是缺乏想象力。对于采取哪些措施使他们感到迷惑,其结果是:他们常常对自己或对他人或对“制度”满腹牢骚,对自己的潜能画地自限,又因为不知如何消除这一影响而灰心丧气。

成功者总是重复着儿童读物《能干的小引擎》中的主题:“我想我能,我想我能。”人们常常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筑起界线,要么他们就生活在别人强加给他们的局限里。这些局限通常是家人朋友强加的,有些是自己强加的。他们同兄弟姐妹一起得到抚养,他们头脑中可能已经留下哥哥或姐姐的阴影,他们穿的是现成的旧衣。也许他们的父母动不动就开口骂人,或者漠不关心,或者一生忙碌,无暇给予他们每个孩子所需要的慈爱、关心和鼓励。结果,他们缺乏自信心,难以表达自己,也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

对此,安东尼·罗宾指出,我们中有很多人给自己套上限制,我们在一生中不会超过父母,我们反应迟钝,我们缺乏别人拥有的潜能和精力。那么无疑我们就承认我们实现不了一些目标。

你可能一直认为你现在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现实的一切不可超越,不管你持有此观点的时间多长,你都是错的。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来改进自己的生活。我们中的许多人应更为成功,但我们在生活中失去很多,因为我们会安于现状,这比我们能取得的一切少得多。

但是,首先必须意识到这一点,你必须见那个可能的你。

罗宾常常谈起这个故事:有个乞丐每天都在街上坐着,他的对面是个艺术家的画室。艺术家从窗口给乞丐画了一幅肖像,有一天叫他去看这幅画。

刚开始,乞丐没认出是他自己。接着,他慢慢认出来了,他半信半疑地问:“那是我?那可能是我吗?”“那是我所见到的那个人。”艺术家答道。

乞丐盯着画看了好一会,然后说:“如果那是你见到的人,那么,他就会是我。”靠呼口号就想保证我们能比现在好得多,这是办不到的,这一点千真万确。有不少故事描写人们生活在自己的潜能之中,通过行动,他们踏上了平坦的大道。

二  年龄与潜能没有直接的联系

你一定常听人说,这是一个年轻人的世界。迅速浏览一下历史,你会发觉这句话的确不差。举例来说,林登伯格在25 岁时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直飞大西洋到巴黎的人;约翰·保罗钟斯在22 岁时就当上海军上校;拿破仑在23 岁以前就已经是炮兵队队长;爱伦坡18 岁时已经是举世闻名的诗人;崔西·奥斯汀16 岁就赢得了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冠军;亚历山大大帝26 岁时征服了当时已知的世界;艾利·惠特尼28 岁时成功地改造了轧棉机。我们也常听到5 岁的天才孩童解决了令大学教授迷惑的数学公式。在30 岁前完成不凡之举的人实在是不可胜数。

这证明了我们的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世界。这句话对吗?我们将证明这世界也属于老年人,甚至中年人。事实上,这个世界是属于“你”的世界,不论你年龄多大。

柯马多尔一直到70 岁时才被世人公认为铁路大王,他88 岁高龄时,还是当时铁路界最活跃的人;苏格拉底80 岁时开始学音乐;巴斯卡在60 岁时发现狂犬病医疗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也年逾50;伏尔泰、牛顿、斯宾塞,以及汤玛士·杰佛逊都在80 岁之后到达智慧的巅峰。摩西祖母在90 岁后才获得名望和成功;伽利略在73 岁时才发现月球每天、每月的盈亏。。,这样的例子不可胜数,而蒂尔达就是一个不服老的典型。

蒂尔达生长在田纳西州东部的山区。她一直在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念书到八年级,结果因为当地没有高中,她又念了一年八年级。后来她作了一所教会学校的厨子。就在那时,她决心要重回学校念书。当她去高中注册时已经32 岁了——有丈夫、三个孩子、工作,以及一个家需要照顾——五年后她毕业了,后来又拿到一张大学文凭。

蒂尔达希望帮助山区的孩子,使他们不再遭遇自己过去的问题。她想为他们建立学校,但她没有基金也没有教室,因此蒂尔达自愿免费在露天教书;接着她又为一个儿童发展中心筹募到经费,那个中心在有26%失业率的镇上雇用了600 名员工。当蒂尔达在华盛顿获得“杰佛逊公共服务优异奖”时说:“每个人都有才能。如果我能做到,你也能。”人生的成就并非决定于你的遭遇如何,而是决定于你面对遭遇时的态度。

95 岁的海伦说:就算是拿不到文凭,她的高中生活依然是生命中非常美好的一页。当年她和其他五个同学因为学校的缘故,一直没有收到文凭。但是海伦最后还是领到了文凭。1983 年5 月,海伦太太,这位缅因州南汤玛士顿城最老的居民,也是她那一届高中唯一健在的毕业生,终于领到了文凭——一张迟了76 年的文凭。

一个人编织梦想,学习新知识,甚至改变生活型态都永远不嫌太迟。

卡尔在64 岁时决定改行。他由原来非常成功的租车业转行当顾问。他的目标是将他的服务卖给10 位顾客,1983 年3 月时卡尔就达到这个目标了。

如今他发行了一份月报,辅导1200 位订户。他每年平均在全国各地的研讨会演讲一百次。卡尔目前已经75 岁了。

编织梦想,学习新知识,改变生活型态永远不嫌迟。人们永远可以编出各种理由——太老、太年轻,或者性别、年龄不对。开创生活虽然不是很容易,但却能带给你无穷的回报。你无法使时光停止,但是可以停止消极悲观的思想,立即开始运用自己的潜能,你就能得到你所追寻的。

三  不要让别人的评价左右你的潜能

安东尼·罗宾说得好,人类生来是为了成就事业,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颗伟大的种子。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你。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有能力创造美好事物。

然而,如果你只听到别人说你不够资格,你多半会相信他们的话。如果别人不断告诉你,要赢得大家的认可,你也一定会照着去做。如果别人每天告诉你,你是二等公民,你很可能会开始同意他的话。传道士比尔在监狱传福音时得知,有90%的犯人,他们的父母都经常告诉他们,不论他们如何努力,到头来总会又回到监狱!汤姆·穆勒的一本书中提到一个叫爱米的年轻女孩,她在学校一直保持A 的成绩。如果得到B,她的父母就会十分沮丧。爱米在写给父母的一封信中说道:“如果我得不到A,我就是一个失败的人。”这句话正是她书中的一部分。外在环境灌输给我们的观念,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

佛兰在1961 年加入了职业足球队。专家给他的评价实在不怎么令人兴奋,但是他是唯一不相信外界评价的人。

那份评价报告说他“做总指挥身材嫌太小,双脚动作太慢,而且太弱——无法承受处罚”。读了这份专家报道后,你可能认为这位年轻人应该放弃竞争激烈的足球生涯,求取一份平稳的工作。

如果你读了一份有关自己的如此报道,会作何感想呢?但佛兰是位有决心的人。他不但成功地留在球队,而且在短期内成为最佳球员。他不但成为第一控球手,还获得最佳夺球手和最佳传球手的美誉。

事实上,佛兰不仅是美国足球联赛中任期最长的一位控球手,他的传球码数更超过足球史上任何一位控球手。这位明尼苏达州维京队的佛兰的确是美国足球史上了不起的球员。

安东尼·罗宾告诉我们,即使外界给你不好的评价,你也不要放弃自己。

毕竟你是唯一能够决定如何开发自己潜能的人。

四  超越缺陷就能发挥潜能

芭芭拉·史翠珊是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年轻时她不断追求影视艺术上的成功,当时她希望有人能让她上台。但他们都拒绝了她,并强调地说道:“你,也想当明星?也不听听你那口音,再瞧瞧你那鼻子!”她怒冲冲地向他们说道:“你们会遗憾的!走着瞧,你们会遗憾的!”后来,事实证明他们判断失误,因为她成了当代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但这一切就因为她藐视自己的缺陷。你能超越你的缺陷吗?富兰克林·罗斯福就能。

8 岁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一个脆弱胆小的男孩,脸上显露着一种惊惧的表情。他呼吸就像喘气一样。如果被喊起来背诵,立即会双腿发抖,嘴唇颤动不已,回答得含糊且不连贯,然后颓废地坐下来,如果他有好看的面孔,也许就会好一点,但他却是暴牙齿。

像他这样的小孩,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