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的人生哲学 我用一生去寻找-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美的吸引,对幸福的追求,是我们人生的动力,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过分,应该走一条〃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人2000多年来用痛苦的磨炼和多年的实践获得的一条宝贵的方法。但我记得在我读初中的年代,正赶上〃批林批孔〃,刚接触〃中庸之道〃是在大批判中,只能从反面去了解它。当时,中庸之道被冠上了很多不好听的名词被加以批判,中庸成了〃保守〃、〃不求上进〃、〃平庸〃、〃和事佬〃、〃没有原则〃等负面形象的代名词。其实中庸之道是用谦卑对诚实的修正;是用爱心对正义的修正;是用超脱对爱心的修正。中庸是一种境界,不是我们说出来的,也不是我们能做出来的,是靠冥想、奉献、服务等痛苦的磨炼修出来的。
我突然想到去查查辞典,看辞典上面怎么解释中庸,我发现在〃中庸〃这个词下面,有一例句,是李大钊先生的《民彝与政治》中的一句话:〃判其曲直,辨其诚伪,校其得失,衡其是非,必可修一中庸之道。〃在社会和个人之间,物质和精神之间也需要用中庸之道的智慧去平衡。
第131节:定期清零
定期清零
有一位北大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哈佛大学的校长来北京大学时,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年他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的家人,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方,我每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然后这位校长就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去农场干活,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做工时,背着老板吸支烟,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地说几句话,都感到很高兴。最后他在一家餐厅,找了一个刷盘子的工作,只工作了四小时,老板与他结了账,对他讲: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这位校长回到哈佛后,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但感到换了另外一个天地:原来在这个位置上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荣誉。这三个月的生活,重新改变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让自己复了一次位,清了一次零。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要放弃自己已有的东西,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几年前,我们几个年轻人下海、办公司时,借邓公南巡的东风,让我们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有了一个比较大的〃舞台〃。短短的几年,资本规模迅速扩大,在商界也成为人人都在议论的奇迹。伴随而来的是各种荣誉、拍马屁、合伙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作为30岁出头的人,应该摆脱这种状态,要离开这个公司,重新把自己放在最原始的状态,让自己重新开始。另一个原因是在此之前,有人把我的成功归结为运气好,并定量地总结了六个好运气。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成功似乎不是来自于权势,必然就是来自于好的运气。我更看重的是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所以我下定决心,要让自己重新回到一无所有的状态,锻炼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能力。
刚一离开,许多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的合伙人给我开了一个批判大会,主题是正本清源。我马上提出抗议,这位合伙人也很坦率,对我讲:〃把你的名字借我,我骂你一年后,等我的威信树立起来后,等公司稳定后,我再也不会骂你了。〃似乎是我的错误,我太吝啬,一个小小的名字都不愿借给别人用一用。胆小的同事不敢与我往来了,见风转舵,拍马屁的小人更是远离我而去。白天我并没有感到有多痛苦,但每到晚上,我总是不断地重复着一个梦,梦见许多人在流泪,不让我离开,在不断地喊叫:〃我们需要你!〃我也在不断地流泪。等到醒来后,总是发现枕头上有不少的泪水。
最近,我把这个梦讲给了一位学心理学的朋友。她解释说,做这个梦不是他们需要你,而是你太孤单了,你需要他们。这个梦重复了许多个夜晚,终于有一天,我病倒了,流了一身的虚汗,休克倒在了卫生间。等我醒来后,体力有些恢复,我打电话给在国外的老婆,她马上通知在北京一位姓王的大姐来照顾我。这次经历,使我的心理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真正勇敢地让自己回到了人性最原始的状态。心理强大了,意志变得坚强了。
几年前,我写了一本《茶满了》的小册子,有好几位朋友问我,为什么茶满了不好?为什么人的大脑沉淀的东西越多越不好?我说,我们只有让自己处在一种空灵的状态,处在一种没有负担的状态,处在一种没有污染的状态,才能像一个空杯子一样,给杯子里装进智慧,装进创造力。如果一个杯子满了,没有空间了,它就变成了一个没有用的杯子。
第132节:参差凌乱中有生机
参差凌乱中有生机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整齐划一,误以为团结就是步调一致,这样才有力量,其实恰恰相反,有时混杂凌乱才有生机。
市场经济和股票市场中最忌统一思想。一队士兵过桥时,指挥官一定要统一步伐,要齐步走,甚至正步走,有不听话的人还要被批评、指正,因为大家认为只有统一到一致的步伐上才是正确的,所以就有了〃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这样的名言。这句名言在很多时候的确是真理,但在股票市场中却正好是相反的,步调一致带来的可能将是一场灾难。有时为了统一思想,有关人士甚至不惜动用强大的媒体力量,例如发表各种评论什么的来引导投资人,引导市场。这就很容易在市场中发生物理学中的共振现象,共振现象一旦发生,摧毁力是十分巨大的。几十人、几百人齐步走的力量可以摧毁一座桥梁,试想,如果大家思想统一,观点一致,并且采取了一致的行动,都看好股票市场,或者都看跌股票市场,几千万人,甚至一亿股民齐心协力地去推高股票市场,最后推得越高,跌得就越低,灾难就越深重。看历史上股票市场的灾难,如1997年前后的香港,都是大家一致看好的原因。人们常常说连大街上擦皮鞋的人都看好股票市场时,灾难一定会来到,这时候一定要快抛,快跑,因为连擦皮鞋的都看好股票市场时,就是大家的步伐已经高度统一了,也即将发生股票市场的〃共振〃现象了。
有人总是担心市场的杂和乱,觉得要统一,要整齐,要有一致的看法,我的观点正好相反。我上次去纽约证券交易所,看到他们的交易大厅非常乱,我对旁边的一位朋友说,我就喜欢这杂乱的市场,他笑了。我们去纳斯达克,就没有这样杂乱的情形了,一进去干干净净的大厅,整整齐齐的机房都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电脑服务器及工作机和我们办公室也没有什么两样,也都非常整齐。其实我前面说的杂乱并不是真的杂乱无章,而是多种鲜活的力量和观点都在市场中角力,同时又相互制衡,最终形成稳定的力量。市场经济表面杂乱,背后有一种平衡的规律,而整齐、步调一致是单调的,无法产生平衡力量,最终会走向死亡。整齐划一反而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和风险。这一点我觉得和罗素说的〃参差不齐乃幸福本源〃是一个道理,从人生角度,从市场角度,从社会角度来看,单一只能将生命力和平衡扼杀掉。
第133节:大用无为
大用无为
人一般分两种:一种人认为世界是不确定的,我们和我们所做的事是这个不确定世界的一部分,做起事情来轻松,不费力气,效果不错;另一种人认为世界是确定的,我们一定要全部掌握事物所有的规律,制定出来一整套的规则和程序,这种人干起活来,总是费力不讨好,没有效率。
10年前,比尔·盖茨的Microsoft用Explorer开放思维的方式打败了Netscape,建立了Microsoft的帝国,成了世界首富,也成了全世界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今天一种更开放的Google在挑战Microsoft,让比尔·盖茨坐卧不宁,他正在组织力量,全力以赴地制造〃Google杀手〃。Microsoft比Google大10倍,为什么Google会成为Microsoft最大的敌人呢?看一看他们软件的界面就知道了。Google软件的界面是极少主义的典型,Google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网站连接。而Microsoft功能复杂,自成体系,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帝国。全世界所有人不可能永远写文章时都用Word,算账时都用Excel,上网时都用Explorer,讲演时全用PowerPoint,这世界需要一些变化了,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比尔·盖茨为我们制定的游戏规则中。
Microsoft和Google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谁输谁赢,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决定的因素将是有没有开放的思维,是否承认人是有差异的。把人这种开放式的思维,变成机器的语言,写成用户接受的软件,这对一个大公司非常的困难,因为它已经官僚化了。但对一个小公司要容易得多。用比尔·盖茨的话说:〃他们(Google的SergeyBrin和LarryPage)就是知道穿黑衣服,扮酷!〃这说明他们更年轻,思想更没有负担,就像当年的比尔·盖茨一样。
做大事和做小事有不同的规则。小事情要做到整齐。例如,自己的钱包、自己电脑的文件夹、自己的办公室,只有整齐才有效率,小事情就像做圆周运动一样,是第一宇宙速度的模式,有一个中心,自我封闭起来。做大事情,系统更复杂,能量更大,所以做大事情的指导思想要开放,容许〃乱〃,更像做抛物线、双曲线,是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的运动方式。
一座城市、一次会议和一家公司,都是复杂的系统,需要大的能量,指导思想一定要对头,要开放。你所做的只是万千世界的一小部分,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井底之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自己的思想圈在一个小圆中。表面现象的〃乱〃就是不要太人为了,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强加在别人和别的事物身上。这样将更接近自然,更接近客观的规律。
第134节:石头与鸟
石头与鸟
石头从人的手中抛出,最终总会落回到地上。石头抛出去的轨迹,被物理学家称为〃抛物线〃。用力大一些,石头就抛得远一些,用力小一些,石头就抛得近一些。尽管这些抛物线的形状各有不同,但这条轨迹一定是符合抛物线公式规律的,跑不出这个圈子。除非你抛石头的速度特别快,超出了第一宇宙速度,摆脱了地球的吸引力,这条曲线才会从本质上发生变化,那样的话,你手中的石头就变成人造地球卫星了。当然,这些都是属于物理学家们探讨和关心的问题,我们只考虑第一宇宙中的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如果我们手中拿的不是石头,而是一只飞鸟,把鸟抛出去后,鸟就会飞上天空,鸟飞行的轨迹与你抛出去的速度、方向、用力的大小都没有关系,它也不用遵循抛物线的规律,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既不会遵循你原来的计划,也脱离了你原来的想象。
石头和鸟的故事是最近一年来常常被中国房地产同行们提及的一个故事,也成了同行们中的一个暗语。每当在网上或报纸上看到关于房地产的某一则消息就互相在电话上、MSN上讨论:〃这是只鸟,还是块石头?〃是石头就代表是有规律的,是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的,同时也会大体知道这石头会打在谁的身上,打得疼不疼;如果是只鸟,飞出去后,可能连抛鸟的人自己也不知道它会落在何处,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完全是随机的。
其实每个人的手里,都握着即将抛出的一个东西,你可以决定它是一只鸟还是一块石头,它会给你带来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
第135节:山语间的劳作生活
山语间的劳作生活
我和孩子们在家里有一个〃父与子工作室〃,名字是孩子起的。名字完了还要一个口号,他们就叫:〃材料、材料、工具、工具。〃这实际上是一种状态,动手的状态〃奇〃书〃网…Q'i's'u'u'。'C'o'm〃。我们在那儿放了各种各样的锯子、电刨、电磨等等东西,一起做一个凳子或者树屋什么的。这其实是训练小孩做事要有一个程序。去年我们公司上市时,我的7岁的小孩就跟他妈妈说:〃你们上市还没上完,为什么上市要这么长时间呢?你们得去做一个课题,这个课题是要一步步地来,是有很多程序,你不做课题不行。〃国外的学校从小就培养这个,像起一个名字,想一个口号,编上一首歌什么的。
我们还有一个〃父与子读书会〃,像〃父与子工作室〃的牌子一样,都是让孩子写的,然后贴在门口。读书,我们各自读自己的,就是在一个环境里面一起读。我觉得人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绝不是光靠上语文课,最关键的是要不断地听、读和看别人写的东西。我把余秋雨写的书读了好多遍,还有路遥的书全都读了,陈忠实写的《白鹿原》也读了,等等。原来我根本不会写文章,别说写博客,写个纸条都结结巴巴的。你看,我就跟我儿子一起学习,不断地写博客,学会了写文章,也就有了你现在看着的这本书。
我们在山里有一栋房子,是设计师张永和设计的,我们为这个房子起了个名字叫〃山语间〃。我和张欣都有共同的认识,要定期与孩子在一起,所以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带着孩子到山语间,从忙碌的企业经营中脱身到日常生活中来。我们到了山里去,第一个工作是砍柴,砍完柴烧壁炉。在城市里你很难看到熊熊的火焰,实际上燃烧起来的火焰是很美的。我每年还买一二百公斤带壳的谷子和米,喂鸟。必须要带壳,把皮去掉后鸟就不吃了,怕有毒。喂鸟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事,我带孩子去英国海德公园时,就看见他们都特别喜欢喂天鹅。英国的鸟从来不躲人,中国的鸟一见人全跑了,让人打怕了。我们想慢慢地在〃山语间〃培养这些中国鸟儿对我们中国人的亲近感,这是我和孩子们的目标。此外,我们还在山里面开出一片地,种玉米、种菜什么的。
在山浯间,基本上每一件事我们都是自己动手做。越是在天气寒冷的时候,你在外面干活越能感觉到特别大的反差。你坐在屋子里特别舒服,到外面的雪地里干活会冷,干到流汗时又非常舒畅。这就是生命不一样的体验,你在劳动,虽然不断地做这些事情看上去很紧张,实际上你心里特别安静。在城里,在办公室里,就想着一会儿要处理E…mail,一会儿还有采访,几点几分还有一个会,生活总是非常忙乱。而在山里面,是非常安静的状态。
别人老说王石喜欢爬山,其实爬过山的人都知道,在那种缺氧的状态下,人是没有杂念的,根本想不到股票多少钱了,就想着能呼吸一口氧气就很不错了,这就是一个入静的状态。山底下发生次级债券危机什么的,这些信息完全干扰不了他,因为他完全安静了。人最能够体会到快乐和愉悦的过程就是静坐,但真让你坐在这屋子里什么都不想是很难做到的,而在爬山时,到了半山腰你气喘不上来的时,你就什么都不想了。我理解这也是把自己清零的方式。
我每次在山语间劳作时,也会有这种清零入静的感觉。
第136节:附录(1)
附录
爷爷
我的亲爷爷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去世了,我生于60年代,没有见到我爷爷。但他对我们家庭影响很大。他带给我们的第一个影响是要勤俭,第二个是无论如何都要学习,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也要读书。我听村子里的人说,我爷爷在外面见到天水人就会送10块大洋,可是他自己从来没有用过香皂洗脸。因为香皂太贵,肥皂便宜,他对自己的生活要求非常严格。我下文说的爷爷是我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