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潘石屹的人生哲学 我用一生去寻找 >

第3章

潘石屹的人生哲学 我用一生去寻找-第3章

小说: 潘石屹的人生哲学 我用一生去寻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教条化,我倒是觉得无为而治更好一些。无为而治,说的是无为,却很有效果,这里面就有一个营造气场的问题。用〃气场〃这个词语,是想比喻这种无形力量。一个有修为的人,即使在静止状态,也能影响到他人,这种影响的效果,其实就是无为而治。所有的事情都要以修炼自身作为基础,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尤其需要修炼的。
第一是要具备信任他人的品质。人要生活得坦然、舒心,需要相信很多东西,相信生活的基本驱动力是善的,相信幸福是需要分享的,尤其重要的是,你应该相信别人。在今天的社会中,任何一个单个的人都无法做成事情,都需要大家的帮助、合作,需要大家团结在一起。你需要他人,并不是你就比别人差,或者受控于他人了。你需要他人,他人也需要你,事实上这种处境是公平的。

 第12节:知道工作,还要知道为什么工作(2)
信任是有逻辑依据的,不是被迫的和空想的。你要信任对方,也要信任依据,信誉制度中的种种依据。合同、《合同法》也好,信用证明也好,都是人类真正有智慧的发明。这些伟大的发明,建立和完善了社会的信誉系统,目的就是令人们可以信任他人,信任他人是安全的。
即使是在信誉制度不甚健全的情况下,信任也是有力量的。《星球大战》里面有一句台词:你相信民主,民主就会到来。套用这句话,可以说:只要你相信信誉,就会有信誉。我们这个社会,有一些不好东西的残留。比如看人看恶,以保护自己为主导思想,这都是贫穷险恶的过去害的。因为过去灾难深重,人人都在生存的最底线上,拼命保护自己,我们的社会责任心消失了,道德感消失了,大家没有原则了,乱了,这些历史中的负面经验迄今还在影响着我们。很多岁数大的人,还在把过去的经验传输给现在的孩子和学生。他们就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吃亏上当。而往往用这种观点去看待他人和做事,又特别容易吃亏上当,这实际上是做事情中最可怕的一点。如果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看不到信任的力量,只看到吃亏上当的事件,你就会失去信任和团结带给你的力量。你防范别人,别人也会防范你,这样就会把精力和聪明才智都用在相互的猜疑上去。所以,在当今社会要想做成事情,就一定要相信别人,这将会给你带来威力无比的力量。相信别人,包括相信欺骗过你的人,自己的胸怀是敞开的,自己的耳朵是倾听的,这样才能够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第二是简单。做事力求简单,繁杂会让我们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繁杂一方面来自于我们旧的习惯、旧的规则、旧的礼仪,也有一些来自于我们对知识、技能的卖弄。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是很容易的,多余的装饰、多余的构建、多余的想法、多余的语言都会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向上的时候,它总是以简单和大气为主要的风格;凡是这个民族衰败之时,从建筑、家居、服装、装饰到语言表现出来的都是繁杂和多余。能把简单作为自己的世界观,成为自己做事情的指导思想,是走向成功的一个要素。你会在简单中获得成功。

 第13节:知道工作,还要知道为什么工作(3)
第三是透明。人要诚实,不要撒谎。当你需要隐藏一个秘密时,就需要一股比制造这个秘密更大的力量把它盖住。但坏事迟早会暴露,纸永远包不住火。成功的反面是失败,也是不安全,而安全最大的保证是透明和遵纪守法。
我曾接触到一位房地产发展商到某一个城市去投资开发,只有当他认识了当地的领导,能和当地的领导吃顿饭,心里才会觉得踏实、安全。否则,心总是在悬着,不敢轻易投资,投了资也不放心。他把安全维系在这种与领导的关系上,殊不知,最大的安全是在阳光下,而不是在黑暗中。如果放弃了在阳光下做事的机会,放弃了阳光和透明带给你的力量,你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去做事情,并把事情做成功。即使你取得一些小的成功,也是暂时的,因为最大的成功是在安全前提下的成功。失去了安全,所有的所谓成就都谈不上成功。最后我要说的是,如果一个人觉得成功意味着做一个多大的官,这可能是一剂毒药,因为当你坐不到某个位置时你就可能觉得不成功;如果你认为成功是赚了多少钱,那也可能是一剂毒药,因为你会发现身边总有比你更有钱的人。
可以这么说,成功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友善、对别人有益的状态;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带来愉快、积极向上的状态如果这样理解成功的话,那就是我心中的成功。

 第14节:先幸福后成功
先幸福后成功
人生而追求幸福,应该是普遍的真理吧。但人们往往仅从自身的感受出发,那幸福一开始也被错误地定义为〃我的快乐以及我的幸福〃。但不幸的是,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没有独享的快乐与幸福。快乐与幸福,绝不是仅仅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没有朋友分享的快乐,没有家人共享的幸福,即使你已功成名就,那孤独感也会令你不堪承受。
崇尚分享幸福的原则,你会获得大量善良的支持,这是成功的前提。幸福很难说具体指什么,就像爱情一样,绝不是表象,而是个人体验。它的隐秘程度犹如禅宗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幸福的人都有快乐的外表,这快乐能够被人看见,并且非常容易感染人。通过快乐,人们可能会分享你的幸福,快乐是幸福传播的唯一途径。
有一天我的小孩子在我们的〃父与子工作室〃自己做了一个木头玩具。他在我的陪伴下,长大了一点,能力强了一点,这给我了一种幸福感,于是我快乐了。后来跟朋友在一起,我想着小孩子的事,就笑了,说话风趣了,跟我在一起的朋友也获得了快乐。我不能把我小孩子自己做的木头玩具分给我的朋友,但快乐却传播了,幸福就是这么被分享了。
我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一个时常获得幸福感的人,很容易传播快乐,因此能够得到朋友,能够获得朋友的人才能成功。

 第15节:年轻时要放弃自我,年老时要懂得超脱
生活始于磋商
年轻时要放弃自我,年老时要懂得超脱
我的孩子6岁时,有句口头禅是:〃你必须!〃和我们说话时总爱说〃你必须怎样怎样〃。我发现这个问题,马上给他纠正,告诉他〃你必须〃不是一个好的词语。如果一个人经常说〃你必须〃,那人们就会离他越来越远,他就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也无法接收到来自周围的力量。小孩子不太明白,问:〃为什么这个词不好呢?为什么这样说话就不能得到帮助呢?〃我说,因为它背后没有协商的精神。遇事大家一定要有协商的精神,如果用命令式的口气,使用类似〃必须〃这样的词,必然会引发别人的敌对情绪,一定不会聚集力量,达成团结去完成一件事情。没有协商的精神,什么事情都很难办成。
我说的这些,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却引起了我的思考。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孩子身上看到的〃自我〃。在他这个年龄,自我是生命意识的核心。小孩子最早的自我的信号其实就是表达需求的索取信号,大自然就是这样安排的,弱小的生命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需要。肚子饿了,害怕了,都要及时发出求救信号。这求救信号对于父母来说,就是绝对命令。等他慢慢发现大人对自己每每有求必应,并且学会使用语言的时候,他就学会说〃你必须〃。而这种〃你必须〃的说话方式如果不及时得到纠正,很可能会在小孩子的心里越来越膨胀,最终远离磋商和团结。
我也看到孩子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总喜欢说〃不〃,尤其喜欢对自己的父母说〃不〃。这看起来好像是小孩子的逆反,是一种普遍的忘恩负义。我想不是这样的。这〃说不〃里面,有一种稚嫩的人生观,一种渴望独立的强烈愿望。那也是自我,渴望独立的自我。为什么人类的自我会从弱小的依靠者迅速转变成独立意识如此之强的叛逆者?这一点我想了很久都没有想明白。
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而且急于表现出来。他的表现也很〃悖论〃:一方面要在小朋友中间表现自己〃像个大人〃,模仿大人的行事、说话;另一方面却表现得不听父母的话,最怕别人说他是〃爸爸妈妈的乖孩子〃。其实他们还是急于长大,模仿大人当然是〃急于长大〃。不听父母的话,是因为大多数父母都把他们当孩子对待,没有跟上孩子心智的发展,该叫他学名的时候还在叫他的乳名。
到了青春期,尤其是男孩子,似乎有一种集体性的〃对长辈的叛逆〃。这种青春期的叛逆,核心是表现自我,需要社会的承认。这年轻的自我信号,依然是以索求为主。他们想法很多,但实现想法的现实资源却非常少。占据社会资源的主要是功成名就的中老年人,如果对年轻人的需求信号表现冷漠,不满就很容易成为年轻人的情绪主题。
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矛盾,是任何一种社会的最常见的矛盾。假如年轻的索求过强,而中老年人占有太多,这矛盾会变得可怕。我觉得平衡之道是各打三百,年轻人要适当放弃自我,中老年人要懂得超脱,大家都应该学会磋商这是我从小孩子说〃你必须〃想到的。我喜欢想问题,但我是一个忙碌的商人,经常感到对很多问题没有时间去深入思考,我有太多想到但却没有想出答案的问题了。这一本书,应该就是这许多问题的集合,希望读者朋友看到时,也和我一起思考。如果觉得其中的问题有意思,也可以和我一起讨论,我们共同来找出答案。

 第16节:真理只有一个,但谁拥有真理是个问题(1)
真理只有一个,但谁拥有真理是个问题
小时候我家庭成分不好,吃过很多苦头,可能因为从小没有机会出风头,时间长了就主动放弃了自我表现,有需求也不敢大声嚷嚷,因此就学会了一种没有什么自我的生存之道。年轻的时候,我的很多朋友,都挺爱说〃我的原则〃,说得还非常有激情。我也跟着说过,但很快我就不说了。因为我发现所谓〃我的原则〃,其实是总强调自己有一个〃真理〃,比别人高明。说到底是自己对自己的偏见,总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不对的。在很多团体之间,这种青春期的症状,就成为战争的根源、争吵的根源,是团结最大的障碍,也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现在反思自己的青春期,会看到很多荒谬。当时的很多种荒谬倒都有美好的动机,但却往往有着不好的结果。比如我们崇尚纯洁,就总在别人身上发现〃污点〃;我们崇尚道德,就会轻易地指责别人没有道德;我们崇尚某个主义,就会草率地要求别人改变信仰与自己一致。怀抱理想,却我字当头。这里的我字当头,不一定是自私,而是以自我为中心,最明显的是不会与他人磋商,只有自己的一厢情愿。即使是美好的愿望,一厢情愿也未必会获得别人的认同。没有磋商,既不能论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反而可能给他人与自己造成伤害。
一个国家也有自己的青春期。〃文革〃时期,就是一个大面积的青春期病症涌现、但却把疾病当真理的时代。种种现在看来荒谬之极的运动,为什么能够如此大规模地展开,为什么尤其在年轻人中间得到最大的响应?这就不仅仅是一个时代问题了,我认为它多多少少有着我们人类青春期本身内在的特征。
那种以为真理在握所导致的〃我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强调自我。现在我岁数大了,发现凡是引发争斗的、表现自我的〃真理〃都不能算真理。
真理只有一个,但谁拥有真理是一个问题。以前看到有个诗人说:〃我相信真理,但是我不能说出来,怕别人把它当作我的发现、我的发言,以至于为所有权再次引起纷争。因此我宁愿不说出来,让真理的位子空着,对那个方向保持着敬畏。大多数情况下,有敬畏心暗示真理的存在也就够了。〃诗人说到了我们人类最难解决的问题:人人都渴望真理,但我们打着真理的旗号进行的纷争和造成的灾难却是最多的!我们说真理只有一个,也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它只有一个,那么拥有的人也就很少。但往往谁都认为自己拥有真理,都比别人高明。争当聪明人,不做傻瓜,这是世间最常见的纷争。真理绝非为个人和某个团体所独享,它必须是全人类的。所以真理的力量首先激发人们产生磋商的动机和行为,为了磋商,人们应该制定信息透明、信息共享的制度,不应该有垄断知识的权力阶层,不应该有信息黑幕,不应该因为知识的不公平传播造成人类在智力上的不平等,更不能因此划分人的三六九等。这就需要人人均有学习知识和了解真相的公平机会。我们说磋商的第一个原则是平等,不仅仅包括人格上的平等,同时要求围绕磋商主题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必须是透明的,人人都能获取的。这样人们的分析能力才能站在同一个层面,交流和判断才能真正有效。

 第17节:真理只有一个,但谁拥有真理是个问题(2)
营建这样一个寻求真理的公平环境是必需的,否则真理就会因为每个人依据不同信息得出的不同结论变成很多个,教人不知所从。我们看到拥有各自信仰的教徒之间发生矛盾,而不同民族依据自己的真理与其他民族发生的争斗依然此起彼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重要责任,是把发达国家的知识传播到不发达国家,就是希望从知识和信息共享的基础做起,抹除人们的差异,最终希望人们的〃真理〃越来越少,分歧越来越少。
归根结底,真理应该是对人有益的,但不是仅仅对少数人有益,真理必须对全人类有益才能算得上真理。从集团到个人,在朝向真理的道路上,最重要的就是消除自我。
消除自我,已经成为通往真理道路上的人们的共识,但它绝不是一个空谈,必须深入了解他人,进入磋商才能完成。我们说磋商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人人都能分享的真理,而磋商的另一个伟大作用,就是能够彻底有效地消除自我。

 第18节:他人就是你的福祉
他人就是你的福祉
上个世纪中期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叫做〃他人即地狱〃。这句话我在很多80后、90后的博客上都看到过。我借用这句话,说一个相反的意思:〃他人就是你的福祉。〃我坚信一个人的幸福永远要依靠他人的协助,你可能有一粒幸福的种子,那也得依靠他人的土壤来培育。重要的是要播下幸福的种子,而不是苦难的怪胎,否则别人的土壤不会供给你养分。自我如果懂得付出,爱别人,你就播下了幸福的种子。反之,如果你依然像个孩子一样只知道索取,但你已经是成年人了,会舞枪弄棍了,那就是一个给他人造成灾难的怪胎了。要学会爱不容易,但是你不学会爱却活不下去,因为爱的行为是付出,事实上你不得不付出。人类社会结构的基础就是相互交换,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我们不能违背这个原则。爱不是什么高妙务虚的理念,它异常现实,爱他人就要有益于他人,而且爱是一生的学问,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起就在学习它。这就涉及到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能让孩子学会爱,学会付出?我想,首先父母不应该打孩子,因为打孩子向孩子展现的是暴力,被孩子学去了不好;其次也要注意我们对孩子的成长教育的方向对不对。现在父母们培养孩子,焦点是期望孩子将来要成功、出人头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