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神箭传说 >

第418章

神箭传说-第418章

小说: 神箭传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夏云本来已打定主意回绝,却没想到杨诚竟然说出这番话来,顿时便有些左右为难起来。倒也确如杨诚所说,兖州百废待兴,平定叛乱仅仅是第一步。他虽然“为害”数州,但主要活动范围却在兖州,对于这里地了解自然比外人要深刻得多。他本也存有匡扶天下之志,如此一来还真不好再拒绝了。 
    “别这那地,我心目中的夏云可是个顶天立地地好汉,敢担当,有所为!”杨诚表情不无敬佩,随即又转为严肃:“你可不可破坏你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兖州的兴衰,我可就压在你的肩上了。”平定关中后,杨诚便开始考虑洛阳、兖州一带的官员任命了。相比之下,洛阳和兖州是他此次安置百姓的第一站,起着不可代替的示范作用。虽然他之前为百姓画出了一幅美好的前景,但能不能实现却还是未知之数,洛阳一时难平,兖州便犹显重要了。 
    本来他想得是让夏云担任兖州刺史的,那样才能完全贯彻他的种种措施。可是夏云之前毕竟没有任何官职,甚至还是与朝廷对立的水寇,不论资历、威望都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封疆大吏。张晋根本来建议任命其为东郡将军,暂理州务的,可是杨诚又觉得太过委屈夏云了,干脆便委以一州之军事。加之他并没有任命兖州刺史,夏云兼理政务便是理所当然的了。夏云的资历、威望不足,但战功却不少,单是论功行赏,这一任何倒也不算太过分,勉强还可以用来应付朝中的议论。 
    “知遇之恩,夏云无可回报,只有此躯供将军驱驰!”夏云强挣着跪了下去,极是恳切地拜道。对于他来说,能够有今天根本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更何况像他这样的升迁速度,简直可以称得上世所罕见。杨诚对他的信任,自然不言而喻。 
    杨诚摇了摇头,拉起夏云说道:“这些都别说了,还是先让我看看你给带来的兖州水师吧!”   
      第七卷 第一百三十一章 决战洛阳·二十五 
       
    浊的河水不断的拍打着岸边,二十余艘大型战舰稳稳里,极尽威武。 
    “不错嘛。”杨诚登上新近组建的兖州水师的旗舰,听着夏云的解说,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州水师的船比起靖海营的还要大一些,或许是因为长年扬帆黄河的原因,显得更加粗犷与威猛。对于水战,杨诚差不多算是门外汉,不过单从夏云能在数日内完全扫灭了郑氏的水师,这州水师的战力就让人不敢小窥了。 
    “除了这艘和另外两艘,其他的都是抢过来的,凑和着用。”夏云自谦道,接着又现出一番期盼之色:“若是再有两三年,扬州水师想要独占鳌头便没那么容易了。”南乘风的扬州水师,一直以来都稳坐着大陈水师中的头把交椅。这倒也不是其受朝廷特别的青睐,只不过整个大陈地界,也仅有扬州一带最受海盗侵袭。交州之前虽然也深受海盗之苦,不过地处偏远,自然不会引起朝廷的关注。一直处于大小战事不断的扬州水师,不论从战舰数量、质量以及将士的素质,自然都不是那些几乎处于闲置状态的水师可想比拟的。 
    杨诚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道:“看来你这个愿望是没有机会实现了,趁现在改变一下志向,或许还来得及吧。” 
    夏云神色一黯,随即又恢复过来。他当然知道杨诚话中的意思,此番天下得平之后,相信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有战事了。至于一直来说都没有在这片土地上真正兴盛起来的水师,更是没有多少发展的机会。他要想振兴州水师,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只能是一种幻想。而没有将之实现的可能。 
    改变志向?夏云深深地看了杨诚一眼,胸中不禁一阵激荡。经过这十几年地征战,天下已经破坏不堪了,正是急需休养生息的时候。兵戈将息。而治理天下这条漫长无比的道路,才刚刚开始。自己真的有机会参与到这场不见鲜血却困难重重地“征战”吗?虽然杨诚只差没有明说了,但他心里却有着一种莫明的忐忑:数百年来,世族门阀都是这块土地当仁不让的主人。寒门庶族向来没有染指的机会,莫非这样地历史真的一去不回了吗? 
    “以兖州水师现在的实力,需要多久才能将三万人马运送过河?”杨诚拍了拍有些失神的夏云,问起此次前来的主题之一了。孟津虽然是洛阳北渡黄河的重要渡口,不过一应渡船早就被孙尧安给“坚壁清野”了,面对滔滔的黄河,杨诚倒还没有凭着几条破烂小船便带着荆州军过去的豪气。他很早就让夏云着手组建兖州水师,为地便是为这必然的渡河行动作好准备。更何况过河之后。粮草供应这个天大的问题,还得靠一支强有力的水师来维系。 
    夏云对自己的失态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听了杨诚的问题,当即拍着胸脯说道:“大船二十艘,各类小船三百余艘,大半都是熟练的船工操持,一日之内便可完成。”毕竟在黄河上下纵横了十年之久,他在黄河上下但凡与水沾上一点关系的人中。有着极高地威望。自东平起兵之后,他便不断网罗各地的操舟好手,为的便是在今天向杨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杨诚点了点头,显然对夏云地保证极是赞赏。“我就知道你不会让人失望地。”遥望北岸。杨诚略有些歉意地说道:“这次我可给你压了不少担子。此番渡河之后。粮草补给还需要你费心。州那边粮草可还充裕?”洛阳一地地粮草供应已经极为紧张了,他这次进入并州后。不仅运输上需要依靠夏云,就连粮草的筹措也全系于兖州了。 
    这次夏云却有些为难,沉吟了一会儿才缓缓说道:“顾氏所存粮食大多用在了荆襄一战,各地存粮着实不多。现在各地流民众多,仅是满足他们便有些吃力了。” 
    杨诚揉了揉额头,不禁感到有些头痛。似乎从进入关中之后,这粮草问题就一直缠绕着他,甚至大有越演越烈地态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解决这个问题,荆州军再强大也是白搭,他总不能让战士们饿着肚子去和敌人拼死拼活吧。“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吗?”带着一丝期冀,杨诚将这个难题又踢回夏云。 
    “有倒是有。”夏云咬了咬牙,似乎颇有些犹豫。“州官仓和顾氏身上确实是再挤不出多余的粮食,不过还有不少大户和富商囤集着不少粮食。不过他们现在都在观望,大有囤积居奇的趋势,若不是之前我们每到一地便开仓赈济百姓,恐怕兖州现在的粮价已经涨到天上了。只要我们以强硬的手段向他们平买,以现在所收缴的银钱,倒还没有多大的问题。” 
    听到夏云说到此处,杨诚不由想起当初唐道正向他提出的那建议。虽然唐道正的用心并不纯正,但已经决定孤注一掷的杨诚,却颇有采纳之意,只不过这段时间太过繁忙,还没有虑及此处。现在经夏云一说,倒让他想起来了。“平买?太麻烦了,安置百姓还需要大量的钱,我们的目光可不能太短视了。” 
    “不买难道抢吗?”夏云一时不解杨诚的意思,不禁戏谑地说了一句,说完了之后却也觉得自己的话有些不妥当,脸上不免有些尴尬。杨诚用兵虽然不乏诡诈,但平时却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仗势欺人的事情还从来没有听说过。 
    “为什么不可以呢?”杨诚的一句话顿时让夏云目瞪口呆,不过他却不以为意,继续说道:“当然不是叫你明着去抢了。三家举兵叛乱,能搜刮的钱粮几乎被他们搜尽了。这些人竟然可以保得住家财,难道会与三家没有任何关系吗?” 
    夏云何等机智,顿时恍然大悟,心里直道:你这和明抢又有什么区别呢?不过嘴上却极是赞同地说道:“这个方法确实不错。”何止不错。简直是解决现在粮食麻烦的灵丹妙药。可以说整个州那些大户巨商们,哪个不是和顾氏有着暗地里的关系。要知道顾氏可是干的谋反地大逆之事,只要沾上一点边都是杀头大罪,只要自己借此威胁 
    |不就犯。 
    “只不过,这得罪的人也未免太多了一些。”夏云不无担忧地说道,看了看杨诚,欲言又止。他之前不是没有打过那些人的主意。可是即使是他,在向这些在地方根深蒂固的家族下手时,也不得不先认真掂量一下。现在毕竟不是当初做水寇地时候,只要做得到,想抢谁就抢谁。反正他抢完就走,自然有当地官府来善后。可是现在他自己却成了官,要是把治下的乡绅大户们得罪完了,恐怕其后就会陷入举步维艰的窘境中了。 
    “这个你就自己把握一下。”杨诚一副“淳淳善诱”的模样。“若是在地方上做恶多端,民怨极深地,不用多说,直接抄家即可,至于罪名嘛,对于你来说应该不是难事吧。若是平时名声还可以的,倒也不能做得太过,适当罚些‘免罪粮’。只要其一半存粮吧,相信他们会乐意接受的。”这些主意倒不是杨诚自己想到的,而是当初叶浩天在刚刚接受交州时搞的一些花样。要知道他升任交州刺史时,各地的情形也不比现在的兖州好多少。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不是叶浩天以各种“光明正大”的理由将手伸向这些大户。交州地第一笔启动奖金根本就没处着落。 
    夏云略有些发呆,显然一时还无法接受杨诚变成“教唆者”事实。他对这些大户并没有什么好感。不过世俗的力量即使是各代的帝王也不敢轻违,他当然也不例外。乡绅、大户一向是官府维系统治地位的助力,他收复了大半个兖州后,在各地也免不了要请这些人协助,甚至有些郡县还要委托其治理。而现在,连名声好的也要罚其一半存粮,这差不多是全得罪完了。 
    “大人真的要这么做吗?我看还是得考虑考虑吧。”夏云郑重地提醒道。虽然这是解决诸多问题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但后果却也是难以想像地,他虽然不是个瞻前顾后的人,却也有些犹豫。 
    “放心好了,一切自然有我来担待。”杨诚斩钉截铁地说道:“不仅是州,并州、冀州、青州都会如此实行。”平定叛乱后,也就是他兑现当初向关中降卒许下的诺言的时候了。也只有这样,他才能不食言了。至于什么风险后果,早已被他抛在一边。 
    “这主意……是大人自己想地吗?”他本想说是谁出地这馊主意,不过却及时改了口。与杨诚相交虽然并不长,但他却也知道杨诚不是那种没有远见之人,否则他尚在关中时,又如何会进行兖州地布局了。 
    杨诚笑了笑,当然知道夏云的担忧。事实上这种担忧并不只有夏云一个人有,不论是张晋根和他地咨事营,甚至远在交州的张识文,都不止一次劝过他慎用此策,但最终却还是被他说服了。或许也不叫说服,只不过杨诚已经做出了决定,他们无力改变之下只得全力配合了。“或许我真的是心急了点,可天下之疾却更甚百倍,若不冒些风险,又如何能治此顽疾呢?” 
    “也罢!”夏云露出决然之色,重重地说道:“我夏云就当把脑袋系在腰带上,也要跟着大人干这一回!”不就是“抢”吗,他以前又不是没干过,被杨诚的决心和品格所感动的他,当然不介意再来一次,而且还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 
    杨诚点了点头,示意夏云让船队开拔后,与其并肩走入船舱之中。兵贵神速,他现在已经耽搁不起任何时间了。战舰朝着夕阳逆水而上,孟津的荆州军也将在此时开拔东行,赶到预定的渡河地点,然后北渡而上。 
    离两军相遇还有数个时辰,杨诚却没有丝毫松懈,就在舱中仔细而又郑重地交待起夏云的任务。州可以说是他此番安顿百姓的第一站,是以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其他州郡能否顺利,杨诚自然视之极重。 
    除了之前“抢粮”大计外,土地问题也是个极为头痛的问题。照以往的惯例,没收世家的土地都是归朝廷所有,其中大多都是直接用来赏赐给功勋近臣。而这些获得土地的人,也随即取代之前的世家。至于把土地赐予百姓,倒也不是没有,但却仅限于几种特殊的情况:比如百姓自己垦荒所得,便自然归百姓自己所有。不过这种情况一般都只会出现在需要巩固的边郡之地,中原上千年的不断开发下,能开垦地荒地根本没有多少了,就连山林河泽,也是把持在豪门大阀手里。又或者遭遇大灾后,某地百姓太过稀少,需要从其他地方大规模的迁徒来补充,便多会赐予土地和房舍。 
    虽然此次大乱令得不少地方民生凋零,不过除了极少数地方外,土地的分配都没什么机会落到百姓头上。三家所控大多是中原富庶之地,恐怕就连皇帝也会趁机圈占一些土地,其他人更是挤破脑袋的想要分一杯羹。特别是那些新晋的庶族官员们,上千年来土地为本的思想影响下,当然会借机彰显自己不同于往日的身份了。三家虽然占有的土地众多,恐怕根本不够这些人分的。不过杨诚这次却要抢先插上一刀,将这块大饼切下大块来给那些向来都不是分享者的百姓。 
    三家的土地自不必说,全部没收。至于其他大小家族,凭其与三家的瓜葛,多的全部没收,少的也得吐出一半来。这些收回来的土地,按之前杨诚一人三亩的诺言,一个月内全部兑现。那些劝降有功的,也全然按之前的公文划给。如此一来,一户百姓少的近十亩,多的甚至上百亩,按夏云的初步估算,兖州经此一战百姓虽然减少了近半,但却几乎剩不下什么地了。等到众多的大手伸来时,将发现这块大饼已经严重缩水,却不知道他们会做何反应。只是这些,都已经不在杨诚的考虑之中了。 
    这股当初从关中刮起的土地飓风,即将出现在兖州,随即席卷天下,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全然被其囊括。狂风骤起,鼓涨欲裂的风帆带着战舰破浪前行!   
      第七卷 第一百三十二章 决战洛阳·二十六 
       
    关,位于王屋山西麓,东接中条山,紧扼并州至洛阳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相比于名动天下的潼关、武关,它的地位便有些不值一提了。箕关的地势虽然险要,但却远比不上潼关那种北临黄河南依绝壁的天险,左右山岭绵长起伏,却并非完全无法通行。若是有雄兵在时谨守严防,倒还端得是易守难攻,不过若是兵力不足的话,其关隘并不足以为凭。是以历代在此多征战,不过却鲜有经年累月的苦战,兵力强盛的一方,不论攻守都可以较容易地获得胜利。 
    当日赵长河挥兵数万南下箕关,是何等的威风。可惜他的兵马才出来一半,便被刘虎那封信给吓得缩了回去。并州四地险要,可是却没有像潼关那样只需上千人便可阻住百倍敌人的险关,仅是蒲州一线,要想防得密不透风,至少便需要三万人以上。对手是刘虎,赵长河和朱时俊都不敢大意,足足分出六万兵力驻防蒲州和解良,甚至连一向不离赵长河身边的朱时俊也亲自前往。 
    之所以如此重视,除了刘虎是员猛将外,更深层的原因却在并州军自己身上。要知道现在赵长河的十几万兵马里,有近十万都是从关中带来的。士不归心,这无疑是摆在赵长河面前最大的问题。若是让刘虎过了河,虽然这些日子他大半的精力都花在了恐怕对军队的控制上,但却仍然没有信心阻止大规模地逃溃甚至倒戈出现。费了如此大的功夫,若没有林智出现,刘虎恐怕就是拥有足够的船只,在黄河没有封冻前,要想成功渡河也绝不容易。 
    至于东图冀州的计划,赵长河虽然心有不甘,却也无奈。若是后面被刘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