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一个it人的十年轮 >

第50章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一个it人的十年轮-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05…19 10:17
  作者:sclgnfhj 回复日期:2009…05…16 22:32:25    
    先跟LZ顶一下!
    自报一下家门,我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农村毕业生。对我们当地的农村算是了解。
    1。土地分散——大于60丈的地块很少。而且山坡地较多,肥力较差。
    2。水利设施基本等于零(有一条水渠现在基本堵塞了)
    3。交通基本只有乡村公路(泥路),下雨天大车一过就是大坑。去年终于通了一条水泥路(乡镇公路)——这条路有50年的工龄了,因为地方问题一直没打成水泥路。
    4。现在一家基本上种着3家以上的土地,其他的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劳动力基本是45岁以上的,还带着孙子辈。
    我一直在想我们农村的出路在哪里!
   
      我前面似乎都写过这些内容。
      出路在哪里?似乎都在思考,也有行动。但是确实很多难题,三农问题整个国家都在为难。
      但是最后的结果如何,很难说了。我只做好自己分内的事,顺便用眼睛观察,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提供给大家参考。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05…19 10:22
  作者:没事找抽的猪 回复日期:2009…05…16 22:34:07    
    看帖不回帖,不如回家卖红苕。
  
      此消息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 ,我也要用手机发表留言! 
  
     你这ID很有意思,难道和猪流感有关系,上来就是没事找抽,哈哈。
     谢谢你选择回帖,不是回去卖红薯。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05…19 10:44
  作者:敏月儿 回复日期:2009…05…16 22:36:56    
    无意中发现楼主的帖子,欣赏楼主的勇气,这个时代需要实业。
  =
     做实业又辛苦,钱又来得慢。远不如搞关系 ,搞金融,来得多,来得快。
     只不过我这种实业,关系到一日三餐,所以永不过时,虽然来钱慢,总算也能够支持得下去。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05…19 10:49
  作者:布游简 回复日期:2009…05…16 23:22:20    
    终于看完此贴,冒个泡留名。。。期待续集。楼主这个帖子,包含众多要素,无论哪个方面,都是好话题,值得进一步讨论。往浅了说,是草根的创业史奋斗史,是工业时代的田园寻梦,隐隐然是现代版《浮生六记》;更进一步,则是以一个实践者的姿态对我们这个社会经济的反思,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探寻。向楼主致敬!
  
  
     谢谢你的评价,写这些东西,源自我对土地的热爱,源自我对乡村生活的感悟。没有想更多的。能够让朋友们看了,有所感悟,已是很高兴了。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05…19 10:52
  作者:sdscx0530 回复日期:2009…05…17 11:04:48    
    忽然发现,这贴居然没有飘红,连绿都不是,什么意思?
  
      在意这些外在的东西干嘛? 我又不是职业写手。
      觉得好就顶,觉得有问题就提,觉得不怎么样就路过闪人。。。。。。。。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05…19 10:56
  作者:apollosun7 回复日期:2009…05…17 11:14:30    
    作者:zhouyutang 回复日期:
    
    了不起!!!到经济论坛这么久;你是我佩服的第一人。如果有缘到当地拜访;交个朋友。
  …
      恩,看来你也是很有想法的人,轻易不会钦佩别人,既然如此说,我就荣幸一下下。
      有空来玩,互相说一声久仰久仰,然后再问尊姓大名。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05…19 10:57
  作者:Terry的哈哈 回复日期:2009…05…17 11:26:04    
    我今年也转行了,不过做的是绿化,想种点树卖
  =
     这个投资周期可能有点长。不过越长期的投资,越不容易烂市。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05…19 10:59
  作者:Mr何苦 回复日期:2009…05…17 11:46:29    
    昨晚跟老父通电话,问起门前屋后的杂木山林,老爸说估计100亩/2万~3万就能拿下(租50年),中青年都外出打工鸟,一亩三分地都没人种,谁还愿意打理荒山野岭,木材竹材出尽后就是这个价了,3000块钱一户,一户十来亩。。。
    
    另外本土油茶是可以自己嫁接滴!
  
     看来你老爹很有事业心,这么好的条件,搞定了,比买什么保险都强多了。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05…19 11:02
  作者:fancypig 回复日期:2009…05…17 12:01:40    
    跟着看了很久;
    楼主真是眼光超前啊;
    目前食品安全都成问题的;
    至少本人很是担心吃进自己肚子东西干不干净
    菜场里买的蔬菜都是变了味的;
    大棚也好;反季也好;太多太多的东西味道都不怎地
    好羡慕桂林的朋友;能偶尔吃到楼主的玉米
    总之;佩服楼主
  …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担心,但是很难改变现实。我们的财富,其实很多都是注水的。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05…19 11:08
  作者:skdzsy 回复日期:2009…05…17 16:16:03    
    佩服楼主精辟的分析,顶的上一百个坐在办公室里YY的经济学家。
    
    对于烂市的问题,其实道理我们都懂,只是到了自己去做的时候往往就疏忽了,道理跟高考填志愿一样,大年小年的事,我不知道行情,但是希望楼主好好琢磨一下,把握一下规律,逆市而行,争取能低分中状元!~啰嗦了
    
    你骂的那个香港的经济学家,虽然说起话来不考虑大家的感受,但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另外他跟你也差不多,自己办个厂子研究中国的经济制度,只不过你是为了赚钱,他是为了搞研究罢了。
  =
      烂市的问题我现在使用的时间换空间的办法,但是只对玉米这种作物有效。
      其实对于一个非计划体系的农业经济体,又没有加工和存储的能力,烂市这种事情是很难免的。不过有缺货的时候,能够多卖点钱,可以补充平衡回来。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05…19 11:11
  作者:sostxt 回复日期:2009…05…17 16:22:46    
    LZ学IT,搞的还是小农模式,,怎么也要搞个现代化科学生产嘛。
   
  作者:sostxt 回复日期:2009…05…17 16:44:19    
    LZ不去写小说真浪费了,这么多人跟你在这里说废话
  …
     嘿嘿,兄弟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在中国做事,要因地制宜。
     写小说嘛, 不是我的强项。我只会写我经历的事,写我真实的感受,而不喜欢去杜撰东西。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05…19 11:14
  作者:niudzw 回复日期:2009…05…17 22:50:49    
    
    请问楼主你的喷灌用的喷枪在哪买的?另外这么宽的面值,用机器耕地的吗?谢谢!
  =
      喷枪在桂林买的,浙江新昌金龙牌子的,效果不错。
      土地主要是大型拖拉机耕作的。种植是人工,护理采收也是人工。前面有提到的。
      其实我写的内容已经很全面了,你可以仔细看看的。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05…19 11:16
  作者:踏平家乐福 回复日期:2009…05…17 23:00:35    
    留爪,楼主强人啊,从种植技术到中国农业乃至中国经济都被你说透了~~
  
      没有那么夸张吧,我只是从一个小农民的角度,看这个世界,贵在真实,水平如何,专家官员是不屑一顾的。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05…19 11:17
  作者:majyer 回复日期:2009…05…18 09:43:09    
    楼主;玉米地了可以养鸡吗?
  
      养了几十只鸡鸭,主要是自己消费的,不卖。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05…19 11:19
  作者:和讯羊牯 回复日期:2009…05…18 10:07:56    
    从LZ字里行间已经看到农村日后的出路
    ;“知识返回农村,知识创造财富。”但随着你事业蒸蒸日上,你可能会并购更多的土地,创造出更大的效益,而另一方面是许多农民会痛失家园,流离失所。
  
      我说了,我这土地是租赁监狱农场的,不是农民的土地。
      未来十年,我也不会去流转农民的土地的。
      如果我发展顺利,我创造的就业机会,要比冲击掉的就业机会多。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05…19 12:15
      多谢各位友情支持本贴。
      玉米开花,蜜蜂采花。我仔细看了一下,基本每一朵玉米穗都有蜜蜂。说明我这里生态还不错,农药使用也还算安全。
      这些蜜蜂应该来自几公里以外,附近没有看到放蜜蜂的。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05…20 09:59
  
  关于18亿亩耕地的另外思考(1)
                                   数量和质量的问题
  
      前面我写了一系列的关于18亿亩耕地的文章,包括一亩三分地的红色警戒,还有旗帜鲜明地保护我们的耕地系列。其中“红色警戒”文章,因为引用了“粮食当量”的概念,还被很多网站转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现在感觉出了越来越多的不详信号,促使我作了很多另外的思考。现在我想把这些担心说出来,还是那句话,希望这些想法都是杞人忧天。
  
      国土资源部门,对于保护耕地的意识,应该是非常强烈的。电视上媒体上,我几乎经常能够看到口号式的宣传,保护耕地的概念深入人心。18亿亩,实质上已经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红色警戒线。在未来的很多年内,依赖于最先进的卫星监控体系,国土资源部门能够察觉到每一块大型土地的变化情况。我认为,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是能够守住的。
  
      但是,这些年的征地运动,都是为城市化工业化服务的。换言之,都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平原土地。从历史上看,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农耕非常发达。古代俗语说的“两湖熟,天下足”,“苏湖熟,天下足”,这些地区,都是南方乃至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这些产区,地势平缓,气候适宜,水土肥沃,交通便捷,加上历史沿袭的耕作传统,长久以来,都是中华立国之本,工商业经济也较其他地区发达得多。
  
      中国现代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都发生在这样的地区。用google卫星地图看过去,这些地区已经大量为道路、厂房、房屋覆盖,偶尔我曾经发现过一些大片的绿色,原来是高尔夫球场。
  
      迄今为止,最富庶的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区,污染已经非常严重。我在这些发达地区生活过,空气、水、土壤的污染,情况已经很难乐观。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些地区剩下的耕地,质量也已经严重退化。
  
      在总量平衡的原则下,我们即使能够保护住18亿亩耕地,这些耕地也不是优质的耕地。数量的充足,不代表足够好的质量。
  耕地的优质劣质,不仅仅是肥力和亩产这样的数字概念。还包括了配套的设施,气候的状况,交通是否便捷,耕作的劳动力强度等等。在桂林的龙胜县,有大量的梯田,并且是非常著名的旅游区。但是这些梯田的耕作价值,实际上是经不起时间推敲的。如果上山耕地要走一个小时,下山要走30分钟,这种耕地,随着农村人口的老化,还有多少人能够坚持耕作下去?这些土地,都是计入18亿亩耕地的指标的。在看得见的未来,随着更多的年轻人离开这里,我可以想象出,这些土地由远及近的荒芜过程。而且更严重的是,资本对于这种质量的土地,毫无兴趣,既无法进行重型机械化耕作,也无法连片平整,也就是土地流转的政策阳光,也难以惠及这些土地。
  
      所以,在数字背后,我们要读出其中的隐藏的玄机。同样是房贷,有的是优质资产,有的是次贷垃圾,在银行的债务资产表上,未必能够读出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同样是18亿亩耕地,如果我们以为数字安全,就一切大吉。我们需要知道,18亿亩土地,有多少能够算得上优质的土地,有多少有可持续耕作的可能? 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土地自然荒芜,或者每年只能耕作一季。我们这每亩的粮食当量,要打多少折扣?
  
      前面我提出粮食当量的概念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我给出的800斤每亩的粮食当量,是一个偏低的数字。实际上,我坚持认为这个数字,是比较合理的,按照我们国家目前的粮食总产和粮食占耕地比例数目的关系,这个数字我甚至略有高估。如果你去过中国的西部,在贵州、在桂西、在湘西这些地方,看到山区夹缝里耕作土地的农民的时候,你就明白,养活这13亿人口,是多么沉重。
  
      劣质的资产,早晚会引发危机。劣质的土地呢?即使是数量足够,会不会在某一天,引发我们难以承受之重的危机?当那些原来绿油油从山顶到山脚的梯田,渐次荒芜的时候,我们还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吗 我们有18亿亩耕地,我们能够养活自己的国民。希望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挂着的不是虚伪的微笑。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05…20 10:07
  作者:aligg 回复日期:2009…05…20 09:34:39 
   
      想问楼主,你如此精心打理这片土地,但你是租用的是劳改农场的土地?你是否担心有一天,劳改农场收回土地,或突然提高年租金?这会使的劳动变相为他人辛苦?
  …   
      有这个担心。但是事在人为。
      从根本而言,这个土地我能够持续耕作下去的概率,要比拿农民的流转土地,要高很多。
  
      监狱农场这些土地,一定是要分包出来的,所不同的,只是给不同的人耕作而已。别人能够办到的事情,相信我,应该也能够办到。
  
      退一万步,这些土地因为你描述的陷阱因素,我不再能够耕作下去。我想再耕作1…2年,收回成本,应该问题不大。这一段人生经历,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