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李嘉诚如是说:深度解读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

第2章

李嘉诚如是说:深度解读李嘉诚的创业故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每个人都可以有巨大的雄心及高远的梦想
  8.每个人都可以有巨大的雄心及高远的梦想,
  区别在于有没有能力实现这些梦想
  2001年12月4日香港理工大学“李嘉诚楼”命名典礼致辞。
  语录解读
  李嘉诚在致辞中说,“每个人都可以有巨大的雄心及高远的梦想,区别在于有没有能力实现这些梦想。当梦想成真的时候,是否会在成功的台阶上更知进取?当梦境破灭、无力取胜、无力转败为胜时,是否会套在自命不凡的枷锁里?是否会跌进万念俱灰无所期待的沮丧中?再有学识、再成功的人,也要抵御命运的寒风。虽然我在事业发展方面一直比较顺利,但和大家一样,我也有达不到的梦想、做不到的事、说不出的话,有愤怒、有不满、伤心的时候,我也会流下眼泪。”
  李嘉诚在这次集会上的讲话,说出了自己成功的一个基本要素:梦想。人的一生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要能够忍受各种委屈和艰辛,义无反顾地为自己的梦想付出行动。
  1943年冬,李嘉诚在父亲去世后,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开始找工作。那时,经济萧条,寒风呼啸,街上行人稀少。李嘉诚的母亲领着他,在街上寻找工作,挨着铺子询问是否需要伙计,然而整整一天过去了,他们毫无收获。李嘉诚的双脚已经红肿,走起路来异常疼痛,并且仅靠早上喝的菜叶稀饭一直挨到傍晚,早已是腹中空空。突然,李嘉诚冒出了一个幼稚的想法——去银行工作。银行有钱,在那里无论是扫地、擦桌子、给人端茶倒水,还是跑腿,干什么都行。然而,等待他的,依然是闭门羹。
  求职无门的沮丧,加上遭受的白眼和鄙视,李嘉诚的自尊心被深深刺痛,对于这个14岁闯入社会的少年来说,遭受了太多的辛苦和委屈。
  李嘉诚并没有被眼前的经历和不幸吓到,他的心中产生了一个顽强的信念,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家人。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李嘉诚终于实现了梦想。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李嘉诚拥有的集团公司,是在香港和海外投资最多的集团公司。他在60岁时,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世界华人首富;70多岁时,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亿万富豪。李嘉诚白手起家,经过艰辛打拼,不但维持了一家人的生计,还逐渐成为香港商界骄子。
  

9.公司都是由小到大,从弱到强
  9.世界上任何一家大型公司,
  都是由小到大,从弱到强
  香港电台电视部1998年拍摄《杰出华人系列——李嘉诚》。
  语录解读
  李嘉诚说:“世界上任何一家大型公司,都是由小到大,从弱到强。赫赫有名的渣打爵士由英国初来香港,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贫寒之士,他靠勤勉、精明和机遇,发达成巨富,创九仓(九龙仓)、建置地、办港灯(香港电灯公司)。我们做任何事,都应有一番雄心大志,立下远大目标,才有压力和动力。”
  1971年6月,李嘉诚宣布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集中精力发展房地产业。在第一次公司高层会议上,李嘉诚踌躇满志地提出:要以置地公司为奋斗目标,不仅要学习置地的成功经验,还要力争超过置地。李嘉诚的宏愿在当时看起来像天方夜谭。香港置地有限公司是全球三大地产公司之一,在香港处于绝对的霸主地位。其业务范围除地产外,还兼营酒店餐饮、食品销售,其业务范围以香港为基地,辐射亚太14个国家和地区。况且,从地盘物业比,拥有35万平方英尺(1平方英尺=0。0929平方米)的长江实业集团,如何比得上拥有千余万平方英尺的地王香港置地?但李嘉诚认为:“置地的基地在中区,中区的物业已发展到极限,寸金难得寸土,而是寸土尺金。长江的资金储备不足,自然还不敢到中区去拓展,但我们可以去发展前景大、地价处于较低水平的市区边缘和新兴的市镇。待资金雄厚了,再与置地正面交锋。”
  李嘉诚并非夜郎自大、异想天开。他在起步初始,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远期目标,并且在树立目标时他已经把置地的底细摸透了。事实证明,到1979年,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长江实业集团已拥有楼宇面积达1450万平方英尺,超过了当时拥有1300万平方英尺的“置地”,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集团。置地的优势,是每单位面积的楼宇价值昂贵。李嘉诚扬长避短,把发展重心放在土地资源较丰、地价较廉的地区,大规模兴建大型屋村,最终以量取胜。

10.在逆境中
  10.在逆境中,你要自己问自己
  是否有足够的条件
  香港电台电视部1998年拍摄《杰出华人系列——李嘉诚》。
  语录解读
  李嘉诚在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时说:“在逆境中,你要自己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自己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能够!因为我勤奋、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并肯建立良好的信誉。”
  李嘉诚童年时遭遇的战乱和贫穷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逆境。他自幼丧父,父亲李云经没有给李嘉诚留下任何遗产,相反,给李嘉诚留下的是一副家庭的重担。李云经同时也给李嘉诚留下了终身受益的丰厚遗产,那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生活重担和做人的道理,这两份沉甸甸的遗产在李嘉诚今后的商业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对父亲的承诺和对家庭的负责,年仅14岁的李嘉诚作为家里的长子,谢绝了舅父庄静庵继续供他上中学的好意,毅然决然地辍学求职,担起养家糊口的生活重担。那时候的他一心想的就是要挣钱,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母亲和弟、妹。李嘉诚的理想是想当一个教育家,而不是商人,但残酷的生活迫使李嘉诚别无选择地走上了从商之路。他后来回忆说:“就是在立业之初,自己的理想还依然是赚一大笔钱,然后再去从事教育。”
  李嘉诚靠一双脚行遍港岛,踏入社会。求职期间他的一双脚跑得又肿又疼。他遭受太多的白眼和冷语嘲讽,遭受了太多的辛苦和委屈。他曾听母亲的话去投奔一个同乡长辈,奔跑了一天找到的却是一家倒闭的空店。当他“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舅父庄静庵让他到自己的钟表公司上班,李嘉诚非常倔强地拒绝了舅父的好意,立志要靠自身的力量寻找工作。这种独立、自信、永不言败的性格,使李嘉诚从一个打工仔迅速成长为一个工厂主,并在日后的经商道路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险境,最终一步步走向商界的巅峰。
  李嘉诚从小便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这使他能够将商业文化与传统文化两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从他身上依然能体现出诚信的传统美德。这使他在香港乃至国际商界树立起了良好的大家风范,他因恪守商业道德赢得了高度的信誉。这种千金难买的信誉回馈给了他无数的赞扬和财富。

11.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11.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不一定谁都
  可以抓住,关键就在于是否敢冒风险
  《李嘉诚为人处世之道》(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
  语录解读
  李嘉诚说:“‘风险与机遇并存’,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不一定谁都可以抓住,关键就在于是否敢冒风险。”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有的人能够抓住机会促成更大的发展,有的人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自己的身旁溜走,两者的区别在于是不是采取积极的行动。李嘉诚敢冒风险,在机会面前能作出果断的决定,使公司成功开辟北美市场,获得一个大的发展机会。
  1958年,当长江塑料厂生产的塑料花占据了欧美市场的半壁江山之后,李嘉诚开始向北美市场进军。对北美市场的开发,李嘉诚采取了新的战略。将精美的产品广告画册设计好后,通过政府有关机构和民间商会打听到北美各贸易公司的地址,然后邮寄出去。一家销售网络遍及美国和加拿大的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贸易公司很快有了回应。李嘉诚在公司的高层会议上立即作出决定:一周之内,将塑料花生产扩大到令这家公司满意的程度。为了敲开北美市场的大门,李嘉诚做了一个果断而冒险的决定。扩大生产规模,意味着需要另外租一套约为1万平方英尺的标准厂房、购置新的生产设备和流水线,将设备进行安装调试,招聘并培训工人上岗。
  李嘉诚同全体员工一道,奋战六昼夜,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他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地调度指挥。到第7天,当这家贸易公司采购部经理抵达香港时,长江公司最后一台设备刚刚调试完毕。这位经理参观了全部生产过程和样品陈列室后,称赞长江公司完全可以同欧美的同类厂家媲美。而李嘉诚的报价却比欧美同类厂家的报价低了一半。这位经理当即拍板,和李嘉诚签订了长期合同,成为长江塑料厂的大客户,每年的订单都有几百万美元。

12.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
  12.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机遇
  香港电台电视部1998年拍摄《杰出华人系列——李嘉诚》。
  语录解读
  李嘉诚说:“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机遇。着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李嘉诚认为,能否抓住时机和企业发展的步伐有重大关联。要想抓住时机,就要先掌握准确资料和最新资讯。能否抓住时机,是看你平常的步伐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竞争对手之前。抓住时机的重要因素有四:第一,知己知彼。做任何决定之前,要先清楚自身的条件,然后才知道自己有什么选择。要知道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更要看对手的长处。要掌握准确、充足的资料,并作出正确的决定。第二,磨砺眼光。知识最大的作用是可以磨砺眼光,增强判断力,有人喜欢凭直觉行事,但直觉并不是可靠的指南针。要有国际视野,掌握和判断最快、最准的资讯。第三,设定坐标。以和黄为例,集团业务遍布41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的架构及企业文化必须兼顾全球来自不同地方同事的期望与顾虑。同时,要考虑建立一套灵活的架构,发挥企业精神,确保今日的扩展不会变成明天的包袱。第四,毅力,坚持。市场逆转情况由太多因素引发,成功没有绝对方程式,但失败都有定律:减少一切失败的因素就是成功的基础。

13.静下心来认真去找机会
  13.很多人抱怨环境不好,实际上是没有
  静下心来认真去找机会
  2006年4月8日,内地30位顶尖企业家拜访李嘉诚。
  语录解读
  2006年4月8日,内地30位顶尖企业家集体拜访李嘉诚,午餐时,汇源集团总经理朱新礼问道:“国外的经济环境与中国有什么区别?”李嘉诚回答说,“很多人抱怨环境不好,实际上是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去找机会。中国有太多的机会,到处是金矿。中国企业家应该好好抓住这些机会。”
  李嘉诚从创业开始,总是在认真寻找机会、发掘机会,把他所经营的每一项业务做到最好。从创业开始,他已经勇敢地跨越了一个又一个行业,由制造业到地产业,再到港口业、电信业,之后又进入零售业,尽管他在每一个行业都属于后来者,但他不断地超越前人和自己,最终成为每一个行业中的数一数二的人物。
  李嘉诚自大举进军内地的地产界之后,他的商业触角逐步遍及内地的各行各业。1981年,李嘉诚名下的和记黄埔将屈臣氏收购。李嘉诚看好内地零售业的发展,并开始大力扩充这块业务。从1989年4月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分店以来,屈臣氏的个人护理已经在广州、上海、北京和深圳等核心城市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并准备向二线城市拓展。其目标是到2010年内地的门店数量达1000家。
  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屈臣氏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美容及保健品零售商。但李嘉诚并不满足屈臣氏集团已经取得的成绩,他的目标是,要把屈臣氏培养成全球零售业的领袖。在零售行业经验并不丰富的李嘉诚,通过对行业特点的深入思考,带动员工拓展思路,开创了与众不同的经营方式。
  其一,锁定目标客户群。精确的目标消费群定位及成功的品牌经营结构,是屈臣氏成功的不二法门。屈臣氏在中国发展的最初几年,发展并不如意,经过多年的敏锐观察和对市场动向的分析,李嘉诚发现,在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零售行业,锁定目标客户群是至关重要的。
  其二,展开强大的资本商业收购计划,推行连锁经营,扩大重点发展区域的门店规模及企业规模。进入21世纪以来,屈臣氏在世界各地展开了多次并购行动。2000年,李嘉诚首次出击,收购了英国Savers连锁店,将业务范围扩大到欧洲地区。2002年,屈臣氏集团出资收购荷兰Kruidvat集团,2003年收购了菲律宾某知名药品零售企业,扩张了在东南亚的业务。2004年,屈臣氏收购了拉脱维亚Rota公司旗下大型零售连锁企业——DROGAS公司。2006年,李嘉诚收购了乌克兰保健及美容产品连锁店DS的65%的股权。这些收购仅是李嘉诚全球收购计划的一部分,李嘉诚通过资本的并购力量,迅速在亚欧全面发展,扩充了企业的规模。

14.创业过程
  14.创业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
  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
  2007年3月23日《IT时代周刊》。
  语录解读
  李嘉诚对请教创业经验的人这样说:“成功实际上是相对的。创业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这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而且,从创业之初,还要不断地学习,把握时间。否则,成功永远不会降临。”
  李嘉诚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庭,他的祖上并没有出过高官富商。
  从李氏家族中,找不出丝毫的经商敛财的基因,李嘉诚最终成为一代商界精英,其成功,固然离不开父母的殷切期望,但更多的是得益于他个人的后天勤奋。
  李嘉诚的祖上都是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曾祖父李鹏万,是清朝甄选的文官八贡之一。李氏家族是当地深得四乡村人尊敬的望族。祖父李晓帆是清末秀才,未仕进,闲居村野。
  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最先走的是治学执教之路,执教数年后,弃教从商,远渡重洋,在爪哇国三宝垄一家潮商开办的裕合公司做店员。不久因时局动荡,打道回府,在潮安城恒安银庄任司库与出纳,因时局动乱,银庄倒闭,李云经重返教坛。1935年春,被聘为庵埠鸿安小学校长。1937年,转聘为庵埠郭垄小学校长。
  潮州人在海外经商建业致富的故事广为流传。尽管李云经对经商早有耳濡目染,也多次尝试弃教经商,但他头脑中太多的传统道德,重义轻利,安贫乐道,他更热衷的是教育事业,他可以说是众多潮州人中经商中的失败者。
  如果不是时局动荡,李嘉诚极有可能继承父业,在家乡做一名教师。但家境的贫困和香港浓郁的商业气氛改写了李嘉诚的整个人生轨迹。他依靠个人的勤奋努力,在完全没有任何家族背景的情况下,白手起家,在香港苦苦打拼数十年,最终成为蜚声世界的巨富。

15.士人要有志、有识、有恒
  15.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