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励志]最佳员工生存手册 >

第23章

[励志]最佳员工生存手册-第23章

小说: [励志]最佳员工生存手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道理很简单,机遇总是突然地、不知不觉地出现,有时你甚至一辈子也不知道哪个是机遇。 
  有人说主动承担打扫卫生、整理办公室、泡开水等具体琐事,是大学毕业生走上岗位的第一课、必修课,不无道理。往往就是这类看似不起眼的日常小事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 
  通常,领导之所以不放手让你单独做大事,是因为他还不能肯定你是否具备这样的实力。有时候,一些精明的主管在提拔你之前往往会用几件小事来考察你的工作作风、办事能力以及是否有眼光。这其中有一个从量变转为质变的过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人生无小事,每做一件事情实际上就是对自身素养、品行、学识进行一次修炼,千万不要因为小或者低微就鄙视它,放弃将使你失去了一次修炼的机会,也减少了一次提高的可能。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他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时写了传记。他是一个牙买加黑人,开始时的第一份工作是进一个大公司当清洁工,因为在这种大公司里牙买加黑人只有一个工作可以做:清洁工。他做每一件事都很认真,很快,他就找到一种拖地板的姿势,能把地板拖得又快又好,人还不容易累。老板看见了,观察一段时间后就断定这个人是个人才,然后很快就破例地对他进行了提升。这就是鲍威尔人生的第一个经验: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另一种“眼高手低” 
  如果你去问今天的学生(从专科生直至博士),工作好不好找,相当一部分会说不好找;如果你去问今天的企业经理们,人才是不是很易得,同样也会有相当一部分说找个合适的人才并不易。其中的原因,绝不是“信息不对称”所能解释的。 
  我们以前过于强调干一行爱一行,强调奉献,像一颗螺丝钉拧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结果是压抑了不少人个性、才能的发挥和人生价值与权利的实现。也许是压抑得太久,反弹得 
  太厉害,如今的人们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过于强调自身的价值,过分索取,却忽视了责任和义务。一些大学生初出茅庐,实际经验和业绩没多少,要价却很高,即是一证。 
  虽然这方面的例子不具有太大的普遍性,但“眼高手低”却是相当多毕业生共同的现状。毕竟是第一次走上社会,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以为自己本领在手,天下尽在掌握中。不过真正做起事来,若是心浮气躁些的人,就难免不知轻重深浅,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如果谦虚好学,过几个月一两年也就好了。但很多人往往就是眼界太高,拿不起又放不下,悬在空中。 
  眼尖的你一定看出来了,其实这里的所谓“工作经验”,根本不是什么真正的“工作经验”,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一种被社会现实打磨出来的直面现实的心态。 
  在这个硕士博士满街走的时代里,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其实不是有才能的人,而是忠诚。 
  当然,今天所说的忠诚,与以往只知顺从、唯唯诺诺的人身依附式的“愚忠”有着本质的不同。今天的忠诚,其实是一种“不卑不亢的对平等契约的严格遵守”。它包含了“从小事做起”的智慧、勇气和人生态度。 
  我们需要另外一种“眼高手低”,即眼界要高,心怀大志向,却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古人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说“于细微处见精神”,现代人说“态度决定一切”,一个小事都不愿做、做不好的人,他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呢?更何况,许多“大事”不都是由那些琐碎的小事组成吗? 
  看过一则故事,大意是:在某国,博士毕业生不容易找工作,因为很多企业不敢“高攀”。一位谦逊的博士,他求职时拿出了专科文凭,结果很快被录用。没多久,由于他干得很出色,老板要提拔他,他亮出了自己的本科文凭;在新岗位上,他又因业绩突出被提拔,这才亮出了硕士文凭。如是者三,最后他才露出了博士的庐山真面目! 
  讲这个故事,无非要说: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就知道了。该属于你的,想跑也跑不掉;不属于你的,想要也要不来,不妨从零做起。须知,事情是人点点滴滴“干”出来的,不是文凭大尺一量就“量”出来的。 
  由蘑菇变成灵芝’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某一天,领导把你叫进办公室说,某人那个计划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现在公司派他去外地出差,他手头剩下的那点收尾工作,你来帮他完成吧。这时候,你绝对不能懊恼。其实这是一次小小的测试,你想,一个不屑干小事的人,领导怎会放心把那些大项目单独交给他!所以我们常看到,有些憨厚、不起眼的人突然鲤鱼翻身,另起炉灶地独立担任起一个大项目的主管,而那些跳进跳出,什么都不屑的人却一直给人做下手。 
  刚进职场的员工,很少马上就被委以重任,往往是做些琐碎的工作。但是不要小看它们,更不要敷衍了事,因为人们是通过你的工作来评价你的。如果连小事都做得潦草,别人还怎么敢把大事交给你呢?别忘了,孔子年轻时也曾做过小吏,但是他并不认为这是委屈了自己,无论叫他干什么,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圣人尚且如此,何况你我呢? 
  开始独立工作时,制定一个计划是很值得人提倡的。工作没有计划的人,不但做起事来慌慌张张,效率低下,也常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便。特别是新手,因为情况不熟、缺乏经验等,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计划需要考虑的有以下几点: 
  1。开始做一件工作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而不要开始之后再手忙脚乱。 
  2。如果有好几件事要同时进行,就必须安排先后顺序。 
  3。预计正在进行的工作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完成。也就是要预估今天一天当中能完成多少事,并且预先安排第二天的工作进度。 
  还要养成及时汇报的习惯,这不但能让上司掌握情况,更能留下工作效率高、踏实可靠的良好形象,这对你将来的发展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在你被看成“蘑菇”时,一味强调自己是“灵芝”并没有用,利用环境尽快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当你真的从“蘑菇堆”里脱颖而出时,人们就会认可你的价值。 
  做好自己冲破思维定势 
  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构成思维定势的因素,主要是认知的固定倾向。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给你看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上的人英俊、文雅;另一张照片上的人丑陋、粗俗。然后对你说,这两个人中有一个是全国通缉的罪犯,要你指出谁是罪犯,你大概不会犹豫吧! 
  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都会使人们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形成“思维定势”——即思维总是摆脱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缚,表现出消极的思维定势。 
  提一个问题: 
  篮子里有四个苹果,由四个小孩子平均分,到最后,篮子里还有一个苹果。请问:他们是怎样分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是:四个小孩一人一个。这个答案,许多人可能不服气:不是说四个孩子平均分四个苹果吗?那篮子里剩下的一个怎么解释呢?首先,题目中并没有“剩下”的字眼;其次,那三个小孩子拿了应得的一份,最后一份当然是最后一个孩子的。至于他把苹果留在篮子里或者拿在手上,这并没有什么区别。 
  经常看到一些人为解答这类问题而绞尽脑汁。他们困于认识的固定倾向,而不能识破题目布下的圈套。由认识的固定倾向所产生的消极的思维定势,是禁锢人的思维的枷锁。 
  认识的固定倾向是一种习惯,而习惯却是一种因循式的思维形式。习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不假思索的反应行为和适应行为,经常使我们不饥而食,不困而眠,不愠而吼,压倒合理的思想而不给它以自由发挥的机会。若我们想要提高我们的能力,就必须从冲破思维定势开始。 
  思维的误区 
  思维最大的敌人,是习惯性思维。世界观、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都会影响到人们对事对物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不过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过去的经验。生活中有很多经验,它们会时刻影响我们的思维。 
  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同样,在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上也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下面我们来具体地看看。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天分,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创造性思维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可能有的人思维活跃一些,有的人思维迟钝一些,但是人人都有创造性思维是肯定的。 
  ◆新点子会突如其来,不可能事先估计策划。这个想法也是不对的。有意识的深思熟虑才是真正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好点子才可能“突如其来”。 
  ◆创造性思维一定是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才顶用。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思维恰恰是理性、务实的。创造性思维不应该是一种异想天开和标新立异,而是与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当然,思考过程中可以异想天开一点,将异想天开的思维运用于实践当然好,但不要误以为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就是创造。 
  ◆创造性思维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关我的事。这也是不对的。你不妨自问:是你的领导熟悉你的工作,还是你自己熟悉你的工作?每一个改革或改良,未必是什么大的动作,但这个小动作可能会有很大的收益。如果不是非常熟悉这些东西,怎么可能进行改进呢?每个人自己都最熟悉自己的日常工作,而不是领导者。创造性思维不仅是专家和领导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人尤其是最熟悉日常工作细节的人的事情。所以说,在一个企业或单位里,改革的力量来自哪里?不是来自于领导,而是来自于员工自己。因为你对自己的工作最熟悉、最有发言权。 
  ◆创造都是大的举动。事实上,正所谓“四两拔千斤”,每一个小小的改进,都可能会大大影响绩效。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例子:在工艺上或在整个工作流程中,一个非常小的改变可能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不要忽略这些小小的改进。 
  【案例】 
  在丰田、摩托罗拉等很多企业,都有一个给工人准备的“创造区”,里边有很多车床和工具。任何生产线上的工人如果有想法的话,都可以在这个区里试验。在创造区里,工人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实施,去修改;如果在某一个方面出现停滞,他会把他做的半成品放在那儿,然后贴上条,把意见写在上面,以便其他人参与研究。 
  像这种工作中的创新性思维,不是异想天开的,而是非常务实、非常理性的。 
  【案例】 
  小创新,大收益——天津摩托罗拉BP机板流程改良 
  天津摩托罗拉的一个工厂,有一组流水线上的工人,不断地进行改良和创新,把一个流程从两个多小时缩短到一分半钟!原来的BP机板是整个的,要切开以后再焊接,他们把第一步改成先焊接再切开,因为这样可以用机械手一次性焊成,缩短了时间。之后,他们不断改进,每一步都只有非常小的进步,但是每一步都很坚实,最后的结果是把流程从两个多小时缩短到了一分半钟。后来这一组工人受到了摩托罗拉总部的奖励,并前往美国向全球的其它摩托罗拉公司介绍经验。他们的经验在摩托罗拉内部得到了极大推广,提高了生产率。 
  天津摩托罗拉公司的绩效改变无疑是非常惊人的,而这个惊人的绩效的改变都是来自于一小步、一小步的改变,来自于每天跟日常工作打交道的工人,而不是工程师,不是领导。 
  突破思维定势 
  思维是人类最为本质的特征,是人一切活动的源头,也是创新的源头。有了创新思维才能开始创新活动,有了创新活动才能产生创新成果。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总体处于发展、变化的趋势中,但也会存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一系列的思维定势所构成,由一系列思维定势的品质所表现。有位警察到森林打猎,他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隐蔽起来。忽然,一只鹿跑了出来,这位警察立即跳过灌木丛,朝天开一枪,并大喊“站住,我是警察!”这就是思维定势。 
  人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往往都是凭借原有的思维活动的路径(即思维定势)进行思维的。人们认识未知、解决未知,都是以已知或已知的组合、变换为阶梯。要想提高思维能力,就要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更新原来的思维模式,优化、深化思维的品质。 
  那么,如何突破思维定势,更新思维模式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创建思维的素质。 
  ◆突破书本定势 
  有位拳师,熟读拳法,与人谈论拳术滔滔不绝,拳师打人,也确实战无不胜,可他就是打不过自己的老婆。拳师的老婆是一位不知拳法为何物的家庭妇女,但每每打起来,总能将拳师打得抱头鼠窜。 
  有人问拳师:“您的功夫都到哪儿去了?” 
  拳师恨恨地道:“这个死婆娘,每次与我打架,总不按路数进招,害得我的拳法都没有用场!” 
  拳师精通拳术,战无不胜,可碰到不按套路进攻的老婆时,却一筹莫展。 
  “熟读拳法”是好事,但拳法是死的,如果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以书本为纲,脱离实际,这种由书本知识形成的思维定势反而使拳师遭到失败。 
  “知识就是力量”。但如果是死读书,只限于从教科书的观点和立场出发去观察问题,不仅不能给人以力量,反而会抹杀我们的创新能力。所以学习知识的同时,应保持思想的灵活性,注重学习基本原理而不是死记一些规则,这样知识才会有用。 
  ◆突破经验定势 
  怎样才能突破经验定势呢?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初生的牛犊之所以不怕虎,是因为不知老虎为何物,在它脑中没有“老虎会吃人”的经验定势。因此见了老虎,敢于本能地用牛角去顶,而这时,带上“牛见了我会逃跑”思维定势的老虎,反倒不知所措,于是落荒而逃。 
  在科学史上有着重大突破的人,几乎都不是当时的名家,而是学问不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因为他们的大脑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做。下面的这些人就是最好的例证: 
  爱因斯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 
  贝尔29岁发明电话; 
  西门子19岁发明电镀术; 
  巴斯噶16岁写成关于圆锥曲线的名著; 
  …… 
  ◆突破视角定势 
  法国著名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林园,每到周末总会有人到她的林园摘花、拾蘑菇、野营、野餐,弄得林园一片狼藉,肮脏不堪,管家让人围上篱笆,竖上“私人园林禁止入内”的木牌,均无济于事。玛迪梅普莱得知后,在路口立了一些大牌子,上面醒目写到:“请注意!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千米,驾车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