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商道-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势利,给多少钱干多少活。
是他们愿意这样吗?不是。钱并不能代表一切,在基本生活能够满足的情况下,实现个人的价值,可能是一个人更大的梦想。
国外企业在设计薪酬制度时,就很重视物质和非物质报酬的结合。除了基本薪资、津贴、加班补助、奖金以及利润分享、股票认购权等直接薪酬外,还包括了保健计划、非工作时间的给付,以及参与决策、承担较大的责任、个人成长的机会以及较大的工作自由、活动的多元化丰富化等非物质报酬。
人毕竟是高级动物,人是有精神的,没有比让一个人能量释放和自我实现更强大的激励了,压力、责任、上升通道,学习的机会,成功的机会,甚至是创业的机会,都是一个员工之所以热爱公司的理由之一。像宝洁这样的世界一流公司,被戏称为培训基地,无数的年轻人在这里学到真本事,然后出去自己创业。
加薪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给员工一个梦想,让他们看到10年以后,自己是什么样子,让他们成为想成为的那种人。
他们会更爱公司,会更加努力的。
不要轻易跳槽
现在是强调个性的时代,“忠诚”似乎已经过时。于是,跳来跳去成了众多职员的基本属性,并且美其名曰:寻找自己的位置。
什么是最好的位置?寻找的人自己也未必清楚。大家都向往的位置,肯定是好位置,但可惜早有人占了,你未必挤得上去,即使上去,又未必能够占稳。
不要轻易跳槽,这是过来人的忠告。
跳离一个地方,等于把过去投入的心血全部抛弃了,到了新的地方,又要从新开始。
如果迫不得已必须跳槽,最好不要跳到对手单位。美国大兵打不赢了可以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命存在比什么都重要。而中国人的看法,最好是牺牲,投降绝没有好果子吃。
人心之狭隘,连被俘都不能容忍,何况是叛变。在中国,叛徒绝对是个贬义词,是受人憎恨唾弃的,新主子内心不尊重你,老主子刻骨仇恨你,当了叛徒就没有退路可走。
叛徒在新单位往往并不受重视,无论当初劝降时许了多少诱人的诺言,最后很多不会兑现,叛徒很久才能溶入新单位的主流和核心圈中,这是个痛苦的过程。你跳到对手单位,两家由来已久的矛盾都会集中在你一人身上,两种文化、两种管理模式的冲突也会反映出来,你就成了矛盾的焦点。
所以即使要跳,跳到不相干的地方,不要跳到对手那里。
频繁跳槽,其实是价值观不稳定的表现,很多时候,你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么,别人给你的多半也不满意,还是苦恼。
对于跳槽的人来说,放弃现在的位置,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冲突,感到自己的价值被企业低估,或者人际关系出现问题;二是怀疑,对企业本身的状况不满,怀疑企业的发展前途,也对自己的前途发生怀疑。
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非要通过走人来解决。任何企业都有先天的缺陷,再辉煌的企业,只要你深入内部,都会发现它有平庸、琐碎的一面,它也会面临各种矛盾和困难,你只有在感情上认同这一点,将自己视为企业的一部分,才能坦然面对这一切。
生活中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你可以离婚,也可以妥协。离婚多了一些机会,但也多一些风险,得到的也可能是幸福,也可能是伤痕累累。更多的人选择妥协,妥协并不是软弱,正视彼此的缺点,对并不完美的家庭保持忠诚,虽然不浪漫,却也可能是温馨的、实惠的。
与企业共渡难关,共同成长,也是一条实现自己价值的捷径。
老板是员工的对立面
在3721上网助手里,有个老板键,其说明写道:“你兴致正浓的(地)上网冲浪时,老板向你这边走来,立即关闭所有网页窗口已经来不及,怎么办?”解决办法是立即下载老板键。其使用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一按某个键,正在浏览的窗口立刻屏蔽,老板走了再按一下,又恢复了。
真是绝妙。
主意是个好主意,保住了很多人的饭碗。也保住了很多老板的信心。
老板到了写字间,放眼一看,属下个个正襟危坐,伏案操劳,电脑屏幕上没有什么不良信息,都是和工作有关的内容。老板不禁放了心,回到他自己的房间,继续绘制他的宏伟蓝图。
可是他的蓝图必须通过手下这些具体的人一点一点地实现,他们在做什么呢?他们在使用着老板键!
其实这个键还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老公正在聊天,突然听见老婆开门,于是……但是毕竟这个键的正式名称叫老板键,而不叫老婆键,这就是卖点。市场开发人员绝不是吃饱了撑的,取这个名称必然有他的道理,那就是这个产品最大的功能是对付老板,最大的消费群是职员。
类似的键还有很多,比如有个炒股的软件,就是把行情缩小在工具栏中,你可以很方便地查看,而绝不会被老板发现。相信游戏玩家们,也能够找到相应的办法,使他们能在办公室方便安全地过把瘾。
可见,老板和员工,位置不同,利益不同,永远不可能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那些以自己的理想去鼓励员工的老板,其实只能过过口瘾,你以为员工会听?你的理想和他的理想,你的目标和他的目标,两回事!
老板总是试图把这说成是一回事,什么厂兴我兴,锅里有碗里有之类,总是试图套近乎,试图抹煞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也太低估员工的智慧了!看看老板键,老板可能会清醒一些。至于员工,一直就是清醒的,不然这种键也不会有存在的价值了。
信任是相对的
有一句名言:团结就是力量!但真要把人团结起来,却有许多障碍,其中最难解决的是信任。信任包含着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品性,二是能力,如果在这两方面都能彼此信任和依托,那团结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人都不完美,都有各式各样的不足,道德上的缺陷使人心存戒备,能力上的缺陷使人不敢托以重任,所以任何人的信任都只是局部的、有保留的。
不能绝对地信任,也不能绝对地不信任,那么更重要的问题只是弄清楚,我们在什么前提下可以彼此信任到什么程度,而不是只考虑信不信任对方。如果你仅仅因为信不过,就拒绝与之合作,那可能错失一次机会;但如果因为信得过就一点不加防范,也可能使自己的权益受损。
信任其实是一种动态的概念,正如恋人之间,相爱的时候可以生死相许,一旦反目,比仇人还要恶毒。信和不信都是随具体情况而变化的,没有永远的信,也没有永远的不信。
如此说来,就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办法了?也不是,在制度的保障下,激发对方善良的情感,抑制恶念的生长,事情便有趋向圆满的可能。
不管白猫黑猫
人们都爱骂奴才,其实奴才也很了不起,既要有很好的忍耐性,又要善解人意,让主子感到愉悦。真正的奴才也是一种特殊人才,难能可贵。
奴才和人才都是一种合理存在,关键是如何使用他们。如果把人才当奴才用,就像用檀木编箩筐,不仅浪费材料,而且编不圆范,硬木不堪其曲,反而毁了。相反,把奴才当人才用,犹如以藤蔓作栋梁,自然难堪重负,再大的家业都会坍塌。
所谓慧眼识珠,不仅在于你能从芸芸众生中找出闪光的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们安放在合适的位置,这就是用人之道。
人才是个相对的概念,对一个特定的企业来说,并不是所有高智商的人都是人才。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需要的人才也不同,哪怕是个外星人,如果企业用不上,就等于废品,有时候甚至还是负担。
对企业来说,人才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管蠢才奴才,创造价值就是人才。
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有很多所谓的人才就难以在企业容身了。
过去,白领高于蓝领,高学历优于低学历,一直是条铁打的定律。但是2002年深圳市第三次向社会公布当年度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时,硕士研究生的月薪比高级钳工低了800元。在山东省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2001年秋季外商投资企业招聘洽谈会上,一家塑料制品公司给高级塑料模具技工开出了年薪16万元的“天价”,蓝领拿年薪,也成为一种现象。
与此同时,海归、博士,这些往常被人顶礼膜拜的金字塔尖上的人物,也被越来越多的非议所笼罩。名校光环也不那么逼人了,上海交大一帮应届毕业生,为了捍卫身价,搞了个应聘价格同盟,称月薪低于某千绝不应聘,结果还没等同盟正式推出,在招聘会上就一击即溃。
前些年,彩电行业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几大巨头开峰会,订了好多正二八经的攻守同盟,结果还是不攻自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市场经济就是看不见的手,想和市场掰腕子,你以为你是谁?!
市场经济就是以价值交换为核心的经济,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
所以无论是谁,蓝领还是白领,高学历还是低学历,他本人的价值,最终都是由他所创造的价值而定的。从这一点来说,市场经济显示出了它的公平,以及对人的普遍尊重。
想起一个笑话,某饭店的经理认识宫廷御膳房出来的厨师,高薪聘请作为主厨。一日,款待一位贵宾,经理吹嘘说有宫廷厨师,客人要求吃一顿正宗的宫廷菜。经理就安排宫廷厨师做宫廷菜。厨师不会做菜,说他在宫廷里是做饭的。经理就让其做一套宫廷饭。厨师说不会做,称其在宫廷里是专做点心的。就让他做点心。厨师说不会做,他是专做面点的。就让他做面点。厨师说不会做,他是专做千层饼的。就让他做千层饼。厨师说不会做。经理一脸茫然,问:“你到底会做什么?”厨师说:“我是专门切葱花,往千层饼里放的。”
这样的宫廷厨师,没有也罢。
没有不能解决的事
当老板每天总要遇到很多事,其中必定有一些是令人不快的,甚至会让你大光其火。其实,无论发生了什么,焦躁狂怒、怨天尤人都是不可取的。
竞技场上,那些焦头烂额、恼羞成怒的人都是输家。笑容代表着胜利,平静则能给人信心。
情绪是可以传染的,老板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可能造成一种焦虑的气氛,还会给职员造成无能的印象,如果怒气发泄到旁人身上,更会造成感情的伤害。
遇事狂躁是一个老板的大忌,世界上没有不能解决的事,无论发生了什么,最好把情绪抛到一边,把心思放到解决问题上,就事论事,一步一步地走,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哪怕一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延,事情也会发生变化,终归会有结果。
高薪加结义
结义是古代有效的管理办法,它主要起个凝聚作用,使一个团体同心同德,不计得失,减少内耗,增强合力。
但结义也是包含了利益因素的。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之所以能走到一起,也是因为英雄相互倾慕,想共创大业。结义是利益一致而又志趣相投的人结成的牢固同盟,利和义缺一不可。
现代社会对利强调得多一点,但在一个企业中,只有利益而无理想和情趣,即使这个企业很庞大,也没有生命力。反之如果只有义的魅力而无利的吸引,这个生命虽然鲜活却又是脆弱的。
旧时凡在江湖上混出了名堂的大哥,没有不把“义”“利”二字吃透的。人都有趋利的本质,作为大哥,如果你不能给弟兄以荫护,帮他们解决困苦,实现各自的人生理想,那别人又凭什么追随你?
所以大哥不是好当的,一个团队也不是那么好凝聚的。大哥的号召力来自于恩,震慑力来自于威,有恩无威,失之懦弱,有威无恩,使人疏远,这两者的结合,便是大哥的人格魅力。
速断速决
一个事情做得好就继续下去,做不好要尽快了断。虽然项目的进行需要一定的时间,效果并非立竿见影,有时确实需要付出耐心,但如果已经看出前景堪忧,却还老是拖着,损失的就不仅是金钱,还有时间。人的生命就是时间构成的,企业的生命也要换算成时间。如果一个公司经营了三年都还不挣钱,那么老板的生命就损失了三年,企业的生命也损失了三年。这三年本可以做其他的事,一个人有几个三年可以耽误,一个企业有几个三年可以耽误?想通了这一点,就没什么下不了手的。
对于“人才”也是如此。固然考察一个人才比较复杂,不是一两件事就能尽显其才。但是,人的判断有直观性,出于直觉的判断往往是准确的,一个人到底行不行,不需要等他把所有事情都试过以后才能看出。一旦发现你所认为的人才并不适合企业的需要,马上解决,不要犹豫,不要给他过多的机会。犹豫很可能加大成本,微小的疏忽有时候会造成致命的打击,宁缺勿滥。
批评是件利器
批评别人,目的一般都是明确的,就是要让对方认识自己的错误。问题是,让他认识错误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改进,还是为了实施打击。
前者是一种比较正派的目的,动机无可指责,但却往往被不正确的方法所误,比如语气激烈,态度倨傲,怀疑能力,甚至扯出陈谷子烂芝麻的旧账等等,都会严重伤害被批评者的自尊。不要以为良药苦口,你就可以随便乱灌,如果对方在心理上拒绝你,甚至把你的好心视为恶意,批评就成了一种破坏工具,让人际关系千疮百孔。
第二种目的,本身就是阴暗的,他批评人就是为了打击人,没有善意可言,自然恶语相向,或者吹毛求疵,抓住一点无限引伸,或者进行人身攻击,贬低对方人格。这就不是什么批评了,而只是以批评的名义,发泄私愤,说得好听是水平低,说得不好听,就是变态,人格畸形。
还有一种,并不是误伤,也不是打击报复,而是有意的杀鸡儆猴。这样的批评,猴虽然是被威慑住了,鸡却死得冤枉。从效果上看,明眼的鸡们是不会服气的,明眼的猴们也不会被吓住,他只会认为你黔驴技穷。
批评是件利器,批评不当形成的损害,也可能永远无法修复。恶意的批评,对于那些被批评者来说,就是极大的不尊重,甚至是公然的挑衅,得到的结果也必然是反击。
反击的方式虽然各异,有人愤怒,有人悲伤,有人拂袖而去,都是正常的抵抗;也有人会点头哈腰,唯唯诺诺,那只是奉承你的权势;如果沉默,甚至微笑,那是他内心的鄙视。作为老板来说,仔细想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批评是件利器,若使用不当,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伤害你自己。
指责别人损失自己
有的人爱指责别人,以为不指责便不能显出自己的高明和权威。其实指责别人对自己是种损失。不管你是指点、指示还是指出别人的不足,都是把自己的智慧奉献出来了。你拿出你思考的结果,让人家明白自己的状况和出路,这本来是应该让被指点者千恩万谢的,但因为你抱着责难的态度,就伤害了对方的自尊,从而引起感情上的抵触,遭人讨厌,使人对立。结果,不仅浪费你的智慧,还伤害彼此的感情。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喜欢指责呢?只能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