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你未来15年的世界 下一轮全球趋势-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实际价格显著降低。现在,同样的推动力也开始在软件领域显露端倪。
今后5~10年,计算机软件性能将会更加强大,适用领域更加广泛,国外软件产品努力扩大市场份额,行业竞争或许会日趋激烈,软件产品的实际价格也会大幅降低。无可避免的结果就是,各类企业的IT技术密集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医疗、教育及私人服务领域,与制造业、金融业及零售业相比,过去他们一直对IT技术不太热心,信息化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如果IT技术硬件发展历程可以作为可靠借鉴,未来10年,软件价格降低带来的生产力进步,将会远远大于过去10年。这就意味着利润增加,收入提高,最终产生更多工作机会——至少,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掌握娴熟技能、可以自如运用IT技术的人会是这样。
软件技术进步一定会在发达国家迅速普及。但是,我们将会看到,日本及大部分欧洲国家从中获得的收益根本没法与美国及少数几个欧洲国家相比。10多年来,欧洲与日本企业在IT技术方面的投入热情一点也不比美国公司差,但是,他们的资金投入换来的收益却少得多。如果采用同样方式,发挥IT技术的最大作用,那么,技术本身根本不会产生任何经济结果的差异。在日本及大部分欧洲国家,不计其数的法律法规制造了成千上万的政策障碍,为企业增加了额外负担,恰好造成了他们与美国企业IT技术利用方式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工厂迁址、解聘不称职员工、调整上班时间等方面,而这些措施都是从IT技术投入中,榨取生产收益与经营利润所必须的。
第二章 首当其冲的全球化 全球化如何切实影响发达国家的就业机会与工资…
全球化还会给欧美及日本工人带来另一个突然袭击,让他们憎恶不已。一上来,当代全球化的巨大力量就掀起了巨大浪潮,欧美及日本公司的技术、投资与特有技能就迅速涌入中国,印度虽然力度略小,也是紧随其后。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使用的形形色色的各种产品上的产地标签,就是这个浪潮所产生结果的无声证词。现在,中印两个企业已经可以生产许多精细复杂的高档产品,从半导体设备、笔记本电脑,到视频游戏,都有涉及。同时,他们也还继续制造成千上万种精细程度较低的产品,这是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的产品内容,钢铁、混凝土、家具、玩具等等,无不如此。而且,由于引进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技术,这些国家传统产品的产量与质量都有了极大提高。
很长时间以来,发达国家产业工人已经不再大量生产玩具、钢铁、混凝土。几十年前,全球化尚未飞速发展,中国没有改革开放,绝大部分此类产品的生产已经转移到墨西哥、巴西、台湾及韩国。欧美及日本企业继续生产世界上技术含量最高的复杂产品,不过,这些产品许许多多零部件的生产加工,也逐渐转移到亚洲四小龙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然后,随着这些地区员工工资与其他成本的稳步上升,又继续向墨西哥、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转移。这给今天各国发展情况带来了至关重要的不同影响,因为中国、印度现在每年新增的千千万万工作岗位主要不是来自欧美及日本,而是来自墨西哥、泰国、马来西亚一类发展中国家。
结果不可能不如此。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与美国劳工统计局的统计报告,美国、法国、日本制造业工人每小时的平均工资分别是24。63美元、21。76美元、23。65美元,而台湾、韩国、墨西哥的这个数字分别是6。38、13。56、2。63美元。在中国和印度,制造业工人每小时的平均收入分别只有70美分和40美分。受雇于外资企业的中国、印度工人收入要高一些——与韩国、墨西哥、泰国的外企工人情况一样。不过,在中印两国设厂经营,与在台湾和墨西哥相比,成本差异十分巨大,这也正是中国每年可以从其他发展中国家吸纳数十万工作岗位的主要原因。
世界银行报告指出,过去15年,中国商品出口飙升了1 300%,出口额从1990年的680亿美元蹿升到2005年的8 370亿美元。并且现在仍然以每年20~25%的速度继续增长。凭着这样的出口强度,中国已经让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对手陷入泥潭——中国自己的出口额就比东亚其他国家总和还要高出近2/3,分别达到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的4倍、5倍、8倍。中国出口额是墨西哥的2倍多,是巴西的5倍多,并且比拉美国家与加勒比国家出口总和高了30%多。
单是出口规模,就能说明很多问题。在中国,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已经被现代技术和商业模式武装起来,与其他几十个发展中国家相比,技术水平与经营方式已经不相上下,甚至还会更好。现在,中国已经可以生产泰国、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竞争对手出口的绝大部分产品,并且产量更大,成本更低。全球化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程度继续提高,掀起了新一轮竞争热潮,在几十个发展中国家,数十个相关行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对这些国家、这些行业来说,一个利好消息是,熟练劳工需求量增长迅速,推动了中国的工资水平逐步提高。1997~2003年,中国制造业的实际工资水平翻了一番,而亚洲大部分国家同期工资增长率为30%(大部分发达国家工资增长率不超过10%)。不利的一面是,中国的工资水平要赶上泰国和墨西哥,还需要几年时间。不过,届时仍然要比韩国和台湾低出很多。这几年,其他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市场上还是会被中国企业继续排挤出局。
第二章 首当其冲的全球化 全球化如何切实影响发达国家的就业机会与工资…
这些企业及其员工对来自中国企业强力排挤的感受最为直接,但是问题还不止于此。强大的竞争压力,经由全球资本市场,从一个国家传递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行业传递到另一个行业,最终到达欧美及日本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员工。
以下就是上述过程的生动实例。浙江临海国海锻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金属锻压件制造商,产品范围逐步扩展到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由于价格低廉,已经对墨西哥与泰国制造商造成毁灭性打击;广东东莞声威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酒店家具设备制造商,也是派瑞·艾力斯国际公司(Perry Ellis International)在中国的分公司,其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凭借低价优势,击败了马来西亚和埃及的竞争对手。当慕尼黑、西雅图及首尔的客户获得这些信息之后,来自墨西哥、泰国、马来西亚及埃及等国的制造商,由于相对生产效率较低,在金属配件、酒店设备与衣饰服装等行业领域,就会被中国企业排挤出去。在边际效应作用下,上述国家这些行业的资本与技术就会转移到其他产业,要么向下进入农业领域,要么向上进入电子或更高产业领域。不管哪种情况,由于转移带来的资本与技术膨胀,该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都会有所提高。如果资源流入价值链的低端,结果就是穷国相关产业受到排挤;如果流向高端产品领域,比如墨西哥、泰国的电子制造业,或者马来西亚与埃及的设备制造业,由于额外资本与技术力量涌入,就会跟韩国、巴西同行带来新的竞争压力。这一过程不断重复,由于边际效应影响,这些国家的资本与技术资源也在不断转移,经常进入产业链的高端,比如,韩国的LCD生产商与巴西的汽车制造厂,都是如此。这一次,受到排挤的可就是德国的LCD生产商与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了。
中国制造业规模如此巨大,品类如此广泛,以至于商品出口飞速发展,导致数十个国家、几十个行业面临的压力显著加大,在这个通过全球化资本与市场网络相互关联的世界上,最终处处都能感受到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当然,另一方面,这股强大力量加快了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速度。但是,这种压力一旦传递到欧美及日本企业,所产生的结果将会截然不同。
源自中国的竞争压力,经过一国又一国不断传递,最终到达欧美及日本,对这些不同国家的先进经济而言,竞争压力加大造成的影响毫无二致:因为竞争激烈,企业提价越来越难。过去几年,成千上万家欧美及日本企业发现,按照经济学家的术语说法,他们可以利用的“价格杠杆”越来越少。失去了价格杠杆,面对不断攀升的经营成本,企业将会怎样?以美国为例,2001年以来,企业医疗保险成本增加了大约90%,能源成本翻了一番还多,很多企业的养老成本也是急剧增加。企业成本大幅上升,而面对竞争压力,又不能提价,以抵消额外成本,那么企业只好另谋生路。近几年,为降低经营成本,大部分企业都转而考虑工作岗位与工资水平这两方面因素。
还有一项全球性因素,也在加大对企业及其员工的压榨力度,尽管企业最终会对此表示欢迎:过去10年,全球资本供应增长低于劳动力供应增长,结果就是投资者的回报预期不断提高。所有这些因素,其实还是由当今时代的全球化造成的,也就是说金融市场期望企业获取更多利润——美国企业盈利水平打破了所有历史纪录——因此,在股票不贬值、投资水平与未来盈利预期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企业没有办法利用高额利润,保护员工的工作岗位与收入水平。
第二章 首当其冲的全球化 全球化如何切实影响发达国家的就业机会与工资…
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企业提价能力受到压制,迅速改变了先进经济体的两个基本发展动力。首先,改变了经济发展速度与就业机会增加数量之间的关系。美国就是一个明白无误的最好例子。美国自诩为就业创造发动机,但在全球化的挤压之下,就业创造动力明显减弱。最早的证据就是2001年的经济衰退,相对于经济发展的实际衰退情况来说,那时减少的岗位数量超过战后衰退期的6倍。问题到此还没有结束: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之后,用了4年时间,才恢复到衰退之前的就业水平,而上一次衰退之后的恢复时间为18个月。进入这一轮经济复苏的5年来,就业机会的创造速度只有上一次的一半。尽管现在美国就业机会创造速度之慢史无前例,但是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依然保持在较低水平——唯一的原因就是,虽然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寻求工作的人口数量却在下降。
同样地,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人生产力提高与工资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也因为全球化的到来而不断弱化。自2001年开始,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每年增长3%以上。这是美国几十年来的最好表现。但是,5年来,在生产力强劲增长的情况下,美国工人的实际平均工资反而下降了,这是有史以来头一次。即使把雇主支付的医疗与养老保险成本大幅上涨这一因素计算进去,美国工人过去5年综合所得也是增长寥寥。对于这个问题,国际工人服务联合会(Service Workers International Union)颇具改革思想的领导人安蒂·斯特恩(Andy Stern)最近指出:
美国面临的挑战并不是去阻挡全球化进程。长远看来,真正问题在于,如何让那些依然留在美国的工作岗位变得收入可观……如果我们找不到答案,那将证明格林斯潘是正确的——美国富人阶层与其他社会群体的贫富差距范围太广、扩大太快,势必会危及美国的民主资本主义制度。
这种影响当然不只出现在美国。在日本及大部分欧洲国家,即使按照他们自己的标准,就业创造能力也是在不断削弱,工资水平不是持续下滑,就是停滞不前。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Horst Kohler)指出:“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现实,但是可能发生变异,成为一头怪兽。出于这个原因,我们不得不采用深思熟虑的政策法规,对其加以约束。”今后,各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与薪酬压力还会继续加大。源自中国的竞争压力不会消失。中国出口应该还会继续跨越式增长,这种趋势至少会持续到下一次全球经济衰退——这同样也会让欧美及日本丧失工作岗位,降低工资水平。今后几年,中国经济继续飞速发展,会推动工人工资与其他成本不断攀升,应该可以缓解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对手的原始压力。不过,由于规模庞大、发展迅速的印度制造业,当前工资水平只是中国企业的零头,因此,在新的全球化进程中,将会取中国而代之。
欧美及日本都无法回避全球化的隐性成本,而是必须设法跨越。这些国家不得不想法缓解本国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之前我们已经看到,降低养老成本是如何艰难,尤其今后5~10年,西方国家高峰人口开始步入退休年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稍后我们将会看到,无论是在实际操作还是在政治议题层面,企业消解医疗与能源成本上升的压力也是同样困难。对于世界各国大约20%的高收入群体而言,这个问题并不严重,在全球化市场中,凭借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拥有某些讨价还价的资本。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对大约20%的底层工人来说,这个问题同样无关紧要,体力劳动原本就与全球化压力没有多少关系,至少在美国,体力劳动者经常根本就不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和养老待遇。但是,如果欧美及日本政府与企业不能筹划解决这个问题,今后二三十年,这些国家规模最大的中产阶层就将面临收入停滞不前,甚至不断下降的困境。
第二章 首当其冲的全球化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资本市场的全球化(1)
智力资本与政治资本将会成为绝大多数大型企业需要的关键性稀缺资源,不过,在全球化的当前阶段,重点关注的仍然还是金融资本。在经济发展的其他时期,同样也会讨论资金与金融问题,但是方式并不一样。随着资本市场全球化的真正到来,在世界经济活动中,金融资产流动的规模之大、种类之多,让之前任何历史时期都相形见绌。巨额资本在全球自由流通,再加上全球化背景下竞争加剧造成的价格挤压效应,共同压低了全球资本利率,在发达国家,为房地产与股票市场从繁荣到衰退的周期性波动创造了条件。最终,当代全球化的发展彻底颠覆了全球资本的传统流向,数千亿美元由发展中国家涌入全球最发达的国家。因为具备这些特点,当今全球资本的市场运作就成为当代全球化的开路先锋。
对大多数人民、大多数国家,以及对当今世界这个整体而言,资金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价值大小。货币存量快速增长,世界各地资金充斥。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全球资本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世界GDP增长,也比世界贸易与全球储蓄增长更快。据估计,今天全球资本规模超过150万亿美元,是全世界GDP总和的三倍多,也比15年前全球资本的三倍还多。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200万亿,并且几乎可以肯定,到2020年会再翻一番,超过400万亿的规模。而且,美元、日元、欧元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通速度增长比资本数量增长还要快,仅仅在过去10年间,流通速度就提高到之前的三倍,2006年一年流通量超过5万亿。
全球金融资产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这一事实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金融资产的权利主张体现在未来,资本快速增长就是一个信号,表明世界上掌握大部分资本的富裕企业与富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