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决定你未来15年的世界 下一轮全球趋势 >

第17章

决定你未来15年的世界 下一轮全球趋势-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肱分抟涣难芯勘砻鳎桓龉灸酥烈桓龉遥贗T技术上投入多少对其生产力水平几乎没有影响。过去10年,欧洲企业IT方面的相对投入与美国企业不相上下。但是,美国大量应用IT技术产业的生产力水平每年提高3~4%,而在欧洲根本就没有变化,甚至还有轻微下滑。

一个原因就是美国企业的管理方式不同,而且看起来这种管理差异已经导致了技术利用方式的不同。例如,美国企业的员工薪酬与职位提升更多地取决于工作绩效,这就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一种有力的激励,鼓励经理与工人从自己掌握的IT技术中追求更大产出效益。相形之下,欧洲与日本各大公司仍然一如既往地把员工的薪酬与升职建立在工作年限与工会条例的基础上。欧洲与日本经济制度上还有其他一些僵化刻板之处,导致企业难以从IT投入之中获得很多收益。比如,这些国家的劳工法律与社会惯例严重制约了企业用工自由,对大多数工人,企业都无法解聘他们或重新安排岗位,因此,这些企业的国内生产经营重组计划时常遇到障碍,无法获得IT投入的效益。所以,一家法国或意大利公司可以投资开发一套最先进的会计软件或自动电话系统,但是他们最终将会发现,根本无法让现在的会计或话务员走人,哪怕是给他们重新安排岗位都不行。

第三章 全球化的两极:中国与美国 美国(6)

    企业引进新技术时,员工的教育程度也会影响他们的适应能力。这里有一组会让很多美国人大吃一惊的数据:世界银行报告指出,美国成年人接受正规教育的平均时长超过12年,而意大利成年人只有7年,法国不到9年,英国、日本及德国也都不到10年。完成中等教育之后,继续接受教育、培训的美国年轻人的比例比其他国家高出很多——美国为69%,欧洲主要国家与日本的这个比例是45~48%。

几年前,法国政府力图对劳工保护政策进行温和调整,法国青年不惜一切代价,坚决维护工作稳定,由此爆发严重骚乱。尽管如此,未来1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某些差异可能还是会逐步减小。过去15年,欧洲青年大学入学比例急速攀升,而且这种势头还在持续,大学录取比例直追美国。欧洲与日本很多大公司,在全球市场参与程度很高,其生产力水平与任何美国企业相比都毫不逊色,这也是毋庸置疑的。美国企业领袖一定都还记得,20世纪###十年代,他们积极学习索尼与丰田生产制造过程中节俭、优质的基本原则。此外,那些借助IT推动、经营最为成功的美国公司的最佳实践经验也在快速传播。沃尔玛是全球盈利水平最高的零售企业,信息技术密集程度也最高,2005年沃尔玛收购了英国第二大零售连锁企业ASDA,而英国第一大零售企业Tesco随之就迅速借鉴、吸收了沃尔玛的很多经营模式。

不过,整体看来,美国跨国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仍然要比欧洲及日本企业高,其经营也更为成功。例如,研究人员测算了英国各种类型工厂的生产力水平,结果发现,美国跨国企业经营的工厂的生产效率不仅要比普通英国工厂高出40%,而且也比英国跨国企业在自己国家经营的工厂高出10%。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国跨国企业从每一美元IT投资中获得了更多收益。

事实上,过去十多年来,美国与欧洲及日本之间的生产力水平差距一直都在稳步扩大,在这个快速全球化的时代,形成了美国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经济优势:美国国内竞争更加激烈,因为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员工而言,美国的管制政策与保护措施都很少,尤其是对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服务业,更是如此。在零售、批发、金融、商务及个人服务领域,日本与欧洲大国依然维护管制壁垒,因此,数以百万计的效率低下的小企业主导了这些国家的相关行业,他们基本没有实施任何变革的动机。几乎在美国经济的各个层面,都存在更加残酷的竞争,尤其是在全球化进程急速推进、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竞争更加激烈。这也迫使那些追求繁荣昌盛的上进人士,随时准备变革,努力利用最新科技与商务实践,提高效率,增加产出,以至随时追踪最先进的产品、流程及商务模式。美国企业及其员工习惯于应对激烈竞争的压力,未来10~15年,在伴随全球化而来的海外市场上,他们可以更好地武装起来,成功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第三章 全球化的两极:中国与美国 为什么不是俄罗斯或印度?(1)

    未来20年,数十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肯定会因为全球化的推动而加速前进。1870~1970年间,日本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取得了独一无二的非凡成就,韩国将会成为唯一可以与之媲美的国家,而且在几年之内韩国就会实现这个目标。波兰与捷克也会像过去20年的爱尔兰一样,取得巨大进步。不过,我们的焦点瞄准的是那些具有某种全球性经济影响力的国家——限于美国、欧洲主要国家、日本与中国的这样一个精心挑选的圈子。

有些分析家会为俄罗斯和印度归入这个圈子提出充分理由。就在不到20年之前,俄罗斯还是世界强权的中心,整日叫嚣埋葬西方世界,经济影响力遍及中东欧、印度及中东部分地区。未来10~15年,在全球政治领域,俄罗斯无疑还是一个重要力量,这一点我们后面将会提到。但是,今天俄罗斯GDP仅仅高于墨西哥,而低于西班牙和巴西——人均收入落在诸如利比亚、波兰、博茨瓦纳等国之后——如今俄罗斯经济处在世界边缘地位,而且很多年内都可能继续维持这种地位。当然,肯定会有一些俄罗斯形势正在好转的迹象出现。过去5年,俄罗斯失业率一直很低,年均经济增长达到7%,从2006年7月开始卢布也可以自由兑换。据新德里防务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and Analysis)的国际问题专家尼伍蒂塔·达斯·坤笃(Nivedita Das Kundu)预测,20年内,俄罗斯就会成为世界第八大经济体。俄罗斯工资水平很低,这有助于提高在世界各地的产品竞争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据此得出结论:至少10年之内,俄罗斯经济都可以健康增长——但是,必须以莫斯科决心进行重大结构改革为前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警告反映了俄罗斯经济的关键缺点,这些缺点极有可能使得俄罗斯经济全球影响力继续处于边缘化地位。在一个急速全球化的时代,如果不能从别国吸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商业模式,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快速实现巨大进步,而吸收别国经验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外商直接投资——俄罗斯迄今一直没有创造出大量吸引外资的国内条件。比如,200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统计发现,俄罗斯外商直接投资人均只有15美元,与前苏联卫星国相比,仅相当于捷克人均水平的13%、匈牙利的7%。从2002年到现在,依然没有大的改观,OCED关于俄罗斯吸引外资前景分析报告的副标题就是“在困境中奋斗”(Battling Against the Odds)。尤其是在普京政府查封尤科斯石油帝国之后,面对持续不止的腐败行为依然无能为力,除了采矿业,流入各个行业的资本一直很少。2000年以来,俄罗斯每年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都超过吸引外资规模,很像前景暗淡的拉美国家经历的资本外逃。关于俄罗斯的发展前景,邻国的芬兰银行最近做了一个极其详细复杂的分析报告,结论是:如果没有内外资大规模的资本投入,这个昔日超级大国的经济增长很快就会与拉美国家看齐。

俄罗斯一些规划者虽然默认外资不足带来的问题,但是他们把能源涨价看作未来本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俄罗斯经济部最近预测,平均每桶75美元的油价如果持续10年以上,将会创造足够资源,实现俄国基础设施现代化,大大提高工业生产能力,尤其可以促进石油行业自身的现代化程度,进而保持经济强劲增长。然而,尽管俄罗斯的石油储量仅次于中东、加拿大和委内瑞拉,但是俄国石油行业的经济前景并不看好。与世界各地的石油企业相比,俄罗斯石油公司赚取的利润很低,因为俄国政府为了补贴农民和军队,把石油价格压得很低。普京政府治下,俄国石油行业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在石油价格人为压低与劳工成本不断高企的联合挤压之下,整个行业的资金投入很难扩大,现代化程度也无法提高。俄罗斯的新井钻探与管线铺设实质上已经停止,回收利用技术也是严重落后,所用标准钻头使用寿命只有德克萨斯石油企业同类设备的1/5。能够带来新的资本、技术及管理经验的西方各大石油公司都在回避俄罗斯,因为在这样一个极不稳定的环境中,如果贸然进入,他们只会成为主要的风险承担者,况且那些掌控俄国石油矿藏的政客和寡头也不会同意他们进入。

第三章 全球化的两极:中国与美国 为什么不是俄罗斯或印度?(2)

    苏联后期那些一度强大的其他行业,也因为俄罗斯投资水平低下而大伤元气。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还是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国(全部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钢铁产量之和世界第一),而且主要为军队供货的俄国三大钢铁联合体的生产效率也接近美国最好钢铁企业的水平。但是,随着苏联解体,钢铁需求急转直下,尽管钢铁企业的营业收入(与政府补贴)急剧减少,莫斯科还是引导三大钢铁巨头及另外33家效率很低、规模较小的钢厂继续惨淡经营。到1998年,俄罗斯钢铁行业的生产力水平直线下降到只有美国的28%。

对未来10~15年俄罗斯的经济前景而言,主要行业的急剧衰落造成了十分危急的影响,因为俄罗斯需要大量的财政收入和投资支出,以应对独一无二而又非常可怕的人口问题。今天,在所有发达国家及主要发展中国家当中,俄罗斯的平均寿命最低,婴儿出生率最低,而人口死亡率却又最高。俄罗斯人均医疗支出竟然低于巴拿马、突尼斯之流国家,据报告半数以上的俄国儿童遭受慢性病的折磨,今天普通俄国人的健康状况甚至比北部非洲及中东地区居民还要差。按目前这种趋势发展,到2020年,俄罗斯人口平均寿命将会低于印度和孟加拉,其所导致的经济后果令人警醒。俄罗斯科学院经济预测研究所专家艾伍基尼·安得利夫(Evgeny Andreev)预测,由于出生率奇低,病死率很高,今后15年,俄罗斯工作人口数量将会减少14~25%。问题还不止于此:安得利夫预测,同一时期俄罗斯儿童数量减少比例达到20~25%。

俄罗斯的低出生率、高死亡率造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畸形现象,那就是在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出现了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俄罗斯与许多欧洲国家一样,创造财政收入的工作人口日益减少之时,政府反而需要更多的财政收入来满足规模日趋庞大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需要——并且,俄罗斯是以比欧洲各国穷得多的家底来面对这个问题。未来10~15年,几乎无可避免的结果就是,数以百万计的俄国老人退休之后,只能在令人恐怖的贫困之中惨淡度日。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并根本改善其他群体的生活境况,俄罗斯唯一可做的就是大幅提高未来工人及用工企业的生产力水平。这就需要在教育、医疗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幅增加公共投入——IMF及其他国际组织敦促俄罗斯实行的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所在——以及内外资企业的巨额私人投资。

然而,今天俄罗斯教育投入占其GDP的比例只有3。1%,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甚至低于印度、肯尼亚、刚果等国。俄罗斯当前的医疗支出也好不到哪里,仅占GDP的5。4%,低于厄立特里亚、柬埔寨、洪都拉斯。正如俄罗斯经济部所承认的,扩大上述投入最为可靠的来源就是昂贵的石油。然而,如果俄罗斯石油部门不能尽快扭转日益恶化的行业劣势,石油也是靠不住的。在这个问题是,前景也是一片黯淡。通过处理尤科斯石油公司问题,普京总统已经清楚表明,俄罗斯石油寡头必须服从他的路线方针,承担任何风险都要在所不惜。对于实施改革,提高俄国石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水平,普京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尤其当改革意味着军队与农民必须承担高油价,或是必须放弃对西方石油企业的控制之时,更是没有改革意愿。长远看来,普京政府甚至也不会实施更加艰难的改革措施,以吸引充裕的外资进入其他领域。现在以至可以预见的未来,正如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诺伯特·沃尔特(Norbert Walter)最近指出的那样,惨淡的人口结构与极低的投资水平交相作用,将会“给俄罗斯经济增长投下长长的阴影”。

第三章 全球化的两极:中国与美国 为什么不是俄罗斯或印度?(3)

    宣称印度将成长为经济强国的观点更为常见,而且西方评论家时常把印度与中国相提并论,将中、印看作全世界两个最大的新兴国家。以美元衡量,印度的GDP规模小于俄罗斯(或巴西),因此这些论点通常建立在其他测算手段上。购买力类比(purchasing power parties…PPP)就是这样一种测算方法,这种方法考虑到不同国家生活成本的差异因素,印度排名大幅提高至第四位,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第二种测算标准就是考虑印度最近在某些先进领域取得的成功,最显著的就是软件开发与普通药品制造行业,在这些特定行业领域,印度具备与领导全球的欧美知识型欧经济体同台竞争的能力。不过,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尽管印度之大无可辩驳,软件产品与常规医药行销全球,但受基础条件与发展道路所限,10~15年内,印度无法成为全球经济强国。

印度极度贫穷,这是一个首要信号,表明印度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助推器的道路还很漫长。根据各国生活成本调整之后,印度人均收入排在全世界118位,落后于尼加拉瓜、亚美尼亚、厄瓜多尔、圭亚那等国,比中国人均收入低了53%。更能说明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全球经济雄心的是国际贸易额,而印度却是对外贸易额在GDP所占比重最小的国家之一。2000~2003年,印度出口额仅占全球出口总额的0。7%,大致与波兰相当,比台湾、比利时等小规模经济体低了60~70%,还不到中国出口总额的15%。原因之一就是60%的印度人口仍然从事农业,而俄罗斯农业人口比例是14%,即使中国农业人口比例也不到50%。而且,不管工资多么低廉,印度几乎所有行业的生产力水平都极其低下,远远没有达到使印度成为全球贸易重要力量的水平。规模极其庞大的印度农业人口生产力水平只相当于美国农民的1%。另有20%的印度人口依靠小本经营谋生——摆地摊、干裁缝等——他们的生产力水平只有发达国家同类人员的7%。最后20%的印度人口供职于制造和服务领域的大企业,即使他们的生产力水平,也只有美国同行的15%。印度仍然还是一个十分落后的经济体,几十年来远离全球经济影响,大概与中国20年前的情形非常相似。

那些紧盯工资水平只有中国一半、规模同样庞大的印度劳动力的饱学之士们,忽略了中、印两国现代化战略的根本差异。中国威权政治力量强大,又在绝大多数制造业领域对外商投资和海外技术彻底开放,两相结合,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而且增长最快)的出口产品制造工场之一。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