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己-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休克的人,就任他倒在路边,不必扶持也不必急救,甚至不必回头看,免得
浪费了体力!
乙军的指挥官下令:冲到底!一分钟也不准休息!为了减轻负担,除
了水壶及武器,其余的东西一律扔掉,甚至连干粮也不许带,如果有敢带头
停下脚步的,一律视为前线抗命,就地枪决!
甲军出发时有三百人,到达碉堡时只剩两百人。乙军出发时同样是三
百人,到达时只剩一百人。但是一阵枪声之后,包括指挥官在内,甲军全死
在了碉堡的附近。汩汩的鲜血染遍他们沾满泥沙与汗水的衣服,死不瞑目地
望着前方,似乎不服地问:“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乙军早到了十分钟,
望着前方,似乎不服地问:“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乙军早到了十分钟,
甲军到达时,确实有两百人之多,但两百人全牺牲了!
乙军确实只到了一百人,那一百人却活了,且因为占据这个战略要地,
而获得了进一步的胜利。
由于你总是说“不必紧张,别人不可能更下工夫!”使我不得不说这一
番话给你听,希望你能永远记住:在人生的战场上,不要觉得自己已经拼了
命,更不要怨环境对你的要求过苛。而当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对手更拼命,
别人的环境要求得更苛。
否则,你在拼命之后,还是可能落得惨败,而且一败涂地!
曹植写“铜雀台赋”时不过十九岁。
莫札特写著名的一百八十三号交响乐时才十七岁。
披头四在利物浦登台时不过十六七岁。
毕卡索进入蓝色时期不过二十岁!
英雄出少年
今天中午,我们任饭菜凉在餐桌上,坚持到底地看完了法国网球公开
赛的电视转播。当最后一局,华裔小将张德培直落三盘,以六比二赢得奖杯
的时候,我们都跳了起来,因为张德培不仅代表美国赢回了失去三十四年的
法国公开赛男子单打冠军,更为我们华裔又争得一分信心与光荣。
“最近,我们学校里,只要是姓张的,都对洋同学吹牛说:‘张德培是我
的兄弟!’”你得意地讲:“现在更了不得,他简直取代
AndreAgassi的地位,
成为
Teenager的新偶像了!”可不是吗!以十六岁的年龄,居然能连续击败
排名世界第一的蓝道(LvanLendl)和排名第三的艾柏格(SteFANberg),使
自己的名字永久镌刻在离巴黎铁塔不远的罗兰加洛球场纪功石上,怎能不令
人惊讶又敬佩呢!
如果说在体操、溜冰和田径项目,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打败如云的老
将,还不算稀奇的事,因为十几岁的轻盈身体和爆发力,是赢得那些项目的
有力条件。但是对于极需要经验和技巧的网球,由一个十六岁的大孩子夺魁,
就难免让专家跌破眼镜了!
在电视转播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听出播报员对他前面连输两局时的评
语,和眼见张德培扭转局势时,逐渐看风使舵的改变。
当张德培最后一局以四比二领先时,他们说“他可能会办到呢!”当张
德培在体力上显然占优势,又以底线左右抽球,使对手疲于奔命时,播报员
说“没想到一个男孩子居然能办到!”在旁的评论员则说
“Mencouldn’tbutaboycan!”“成年男人可能办不到,一个男孩子却能!”这
是一句多么耐人寻味的话啊!但我可以告诉你,我早就有这种感想,因为我
过去不仅一次又一次地见到杰出青少年,有震惊前辈的表现,自己也曾经以
十几岁的年龄,击败过二三十岁的老将,所以每当同辈的朋友说“一代不如
一代,现今的年轻人,真是不行!”的时候,我总会很公平地讲:长江后浪
推前浪,可不能小看那些初生之犊!
当曹植写“铜雀台赋”时不过十九岁;当莫札特(Mozart)写成烩炙
人口的一百八十二号交响乐时,才十六岁;当披头四(Beat1es)一九五八
年在利物浦的俱乐部登台时,不过是一群十六七岁的大孩子;当毕卡索进入
他著名的蓝色时期,只是个二十岁的小伙子。
他著名的蓝色时期,只是个二十岁的小伙子。
这些都是成人们,或成名者所缺少的,也正是少年人往往能制胜的本
钱。
而你不就是这个年龄吗?你有体力、有冲力,是比上一代更进步的教
育方法下教出的学生,在比上一辈更优裕的环境中成长,在比以前更民主的
制度下发挥,你可以自由地奔驰想象而毫无盛名之累。。问题是,你有没有
像张德培一样,将他年轻的火花迸射出来?记得我大学时,曾经在校刊上读
过一篇同学的文章,题目是《年轻,真好》。文章的内容已经忘光了,却一
直记得这个耀眼的题目:《年轻,真好》请看重你自己,看重你自己的现在,
达到你超越前辈的成就!创造你足以自豪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