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九大暴利行业揭秘 >

第23章

中国九大暴利行业揭秘-第23章

小说: 中国九大暴利行业揭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鉴于目前国内医药企业生产集中度不高的现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基本不受理成立新的药品生产企业的申请。  
行业风险  
  目前医药行业的经营问题主要有三个。首先是原材料涨价。最近几年,化学原料药上市公司的部分原材料石油化工产品和能源价格迅猛上涨,导致产品成本明显上升,盈利空间缩小。 
              其次是产成品跌价。医药产成品价格尤其是原料药物价格的狂跌几乎是灾难性的。在大宗原料药物中,价格跌幅最大的莫过于维生素C和青霉素。第三是招投标困局。在我国生产的药品中,97%为仿制药,同种药品的生产企业多达数十家的重复建设现象在我国十分普遍,药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药品招投标政策压低药品价格,一方面节约国家医疗开支,另一方面提供一个公正的竞争平台,抑制医药行业的过热投资。然而,药品的招投标间接压缩了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尤其是流通企业的利润空间。  
  而从整个医药行业来分析,其风险主要在五个方面。  
   1。产品研制周期长  
  创新是医药的灵魂,医药生产企业最重要的任务是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只有大量开发它们才能形成自己的名牌产品。曾经在世界化学制药业排名第一的英国葛兰索公司,靠的就是以盐酸雷尼替丁为龙头的名牌产品系列。开发一种新药周期很长,新药研发生产的过程(环节)表现为:实验室——中试——临床许可——临床实验——生产许可——生产工艺、质量控制——销售。研制一种新药所花费的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约用9年,现在已延长到11年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一般的制药企业均难以承担,因为研制开发一种新药一般需要投资数亿元并耗费多年时间。这种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三高开发,一般需要强大的人力、物力的支持。目前,医药企业在目标设立方面,过于注重短期目标,而对于长远目标往往缺乏规划。表现在技术创新方面就是总希望能够从企业外部得到立即就可以投入生产的产品,企业最多从生产准备阶段介入创新过程。的确,通过单纯的购买新药证书等方式,在市场上可能会取得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决定企业长远发展的技术能力培养必须通过长期实践的方式来积累,因而这种不以技术为基础的发展是不可能长久的。这样作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很不利,因为这实际上是缺乏技术创新意识的一种表现。企业过于关心短期利益的获得,而不将技术创新、培养核心能力作为企业竞争战略,最终会导致企业发展缺乏动力,难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投资回收周期长  
  医药产业链中除了研发、生产、销售一般产业环节外,还包括申报、临床实验、评价、上市等一系列复杂的产业化过程。由于投资额巨大,周期又长,这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钱,却比别的产业收获要慢得多。  
   3。技术风险大  
  药品从研发到临床应用需要经过漫长的试验、临床阶段、评价阶段,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败都将使研发工作功亏一篑。据最新资料统计,研制早期的药品其侯选药物约每5000种才能有一种进入市场,进入临床试验的药物每5种才有一种进入市场,其余的药物都被淘汰掉。其风险具体为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从投资人来看; 
              研发中技术风险和政策风险最大。转让价格却又受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  
   4。市场竞争加剧  
  (1)跨国医药企业的投入增加。迄今为止,世界医药30强中有26家,50强中有31家,在华设立了合资生产企业,其中有5家有不止一处投资。因此可以说,世界大型医药企业中有实力进入中国的都已经进来了,而排名靠后的企业还暂时没有实力单独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我们看到,虽然已经进入中国,但由于体制限制,现有各大跨国医药企业的决策权都集中在总部,在中国只有销售的权力,不能进行资本运作,而市场营销操作中由于预算所限,市场投入的力度不够。另一方面,跨国企业大多是把其在国外已经过了峰值销售的产品带进中国,并没有针对中国构筑产品线,而跨国公司在国外的以巨资打开市场销售的做法造成其产品选择重单一产品的销售潜力,不重产品系列化,因此在中国,跨国企业虽然有好产品,但是兵力分散,投入不足,造成其产品普遍增长乏力。这一普遍现象虽然在短期内难以缓解,但从长期的角度看,随着中国医药市场潜力的进一步明确化,中国和国际法律法规的逐步接轨,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跨国公司很有可能加大在华投入,同时在中国采取更加灵活的经营方式,介入中国资本市场,并建立更加强大的市场力量。到那时,由于产品研发的领先,外企很可能会夺回一部分市场份额,重新占据高端市场,有可能重演中国家电领域发生的内外企的争夺战。  
  全球排名第一的特许经营医药连锁Medicine 
              Shoppe登陆深圳,与当地商户签约中国特许经营项目,标志着医药零售行业第一个国际医药连锁品牌进入中国。其实,目前海外企业对加入中国的药品物流业仍然抱观望态度。瓶颈是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和网络,只有解决了这些瓶颈问题,外资才能进入。外资首先将从沿海地区进入,然后再作区域性发展。预计在药品分销服务业完全开放之后,国内医药企业和跨国巨头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2)竞争过度,互相压价。由于国内医药行业重复生产严重,在竞争的压力下,大部分企业降价让利,无利销售甚至亏本销售。在医疗机构药品招标采购中,部分药品生产和批发企业,为维持其在医疗机构的市场份额,竞相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相当部分生产经营企业以原价格的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中标,个别企业甚至以原价格10%~20的价格投标,低价倾销。部分政府定价药品,特别是新药,如干扰素、泛昔洛韦等随着生产厂家的增多,社会平均成本下降,但仍按原研创厂家的生产成本定价,也必然会出现市场实际价格与政府定价的差别。  
  真正的竞争压力还不是国内现有医药企业。中国是传统的四大医药体系之一,但长期以来,中国在医药管理体制、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使得中国医药的开发研制,产品的生产销售成本过高,价格昂贵。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由于一些国家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领先的科技水平以及一流的管理经验,使得其医药成本较低,市场价格下降。但是由于中国对国外医药品征收较高的关税并设置了非关税壁垒,因而,便宜的国际市场的价格难以在中国医药市场形成。随着中国的加入世贸组织,依照该组织的原则和精神,国家之间大量降低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因而大量的国际医药产品涌人中国市场,给中国的医药产品以巨大的冲击。  
  (3)假冒伪劣猖獗。生产销售假冒品牌药品,无需对产品研制以及市场开发的投入,非法药商通过对知识产权和商标权的侵权行为获得暴利。假冒药品的生产经营成本一般仅相当于正当生产经营成本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在市场中占有绝对价格优势。质药品一般通过低限投料、减少装量等手段降低成本,获取利润,在价格竞争中也占有明显优势。客观存在的偷税漏税、销售走私药品等非法活动也为经营者提供了一定的降价空间。因此,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是给患者带来灾难,同时使正规经营管理的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4。知识产权纠纷  
  我国医药行业多年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仿制国外药品,由于科研水平较低,研发费用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新药开发能力弱,我国生产的化学药品中97。4%是仿制国外药品。  
  根据WTO的有关协议,我国将落实对100多个成员国都要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按照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条款,在专利期内仿制某种新药,开发方有权索取4~10亿美元的赔款,若买断一个专利新药的生产许可,亦需支付500~600万美元,这将使以仿制新药为发展手段的制药企业面临缺乏新产品的窘境,严重影响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  
  今后药业企业的发展只能走自主开发新药,或仿制国外专利期已过药品的道路,但仿制专利期已过药品竞争激烈,利润微薄,而开发新药又会面对资金与科研等难题。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将使医药企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入世以后,知识产权保护对医药业的影响也开始显现。今年跨国制药巨头辉瑞和10多家国内药企的伟哥之争,吸引了国内外制药企业和有关人士的关注。美国华尔街日报在《中国入世一年履行情况大盘点》中,引用华盛顿的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负责亚洲事务的副总裁约瑟夫·戴蒙德的话,认为万艾可在中国严重被假冒。该协会的一些公司成员抱怨说,一些刚刚开发的处方药在美国还未推出,在中国就有了仿制品。无疑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要成为今后的一个焦点。  
   5。法律责任重大  
  医药行业人命关天的特点使从业人员负有很大的法律责任。国家医药管理局与药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就有上百种。对一个制药厂而言,一种新药能够推向市场经历了诸多主管部门审查的环节,也涉及许多法律法规。经营管理人员如果对此没有充分的认识,一旦药品投向市场后发现问题,将承担重大的法律责任。如国家对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报告程序有明确规定,如医药企业对此不熟知,没有依法行使职权,而带来公众伤害,医药企业可能难以承担巨大的赔偿责任。      
   
    
    
      
     
     
     
     
            
  第八章 出国留学中介 你镀金,我淘金          
    
  
第八章 
              出国留学中介 你镀金,我淘金      
  
暴利如何取得  
   1。阳光利润,名正言顺  
  一般来说,成功留学所需代理费用1~2万元左右,办不成的,扣掉所谓成本费用,其它退还。所以留学中介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办成了,自然有高额利润,办不成,支出有人买单。  
  若一个留学中介一年成功办理业务500笔,即使每笔业务按1万元收费,也有500万元的收入。而中介公司一年的开支仅包括房租、人员工资和办公费用。  
  房租支出,中介公司一般设在市中心的高档写字楼,每日每平方租金在2元左右,一般的公司有200平米的办公场所就很宽敞,一年的支出再加上水电等不超过20万元。  
  人员开支,普通的留学顾问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顶级的在7万元左右,按照20个人的规模计算,一年的人员开支大约为100万元左右。  
  办公费用和日常开销,打国际长途和文件快递,每个月的支出约3万元,一年的开销不超过40万元。广告费用,一年不超过60万元。  
  以上费用总共180万元,加上营业税,不超过200万元,毛利润大约300万元,利润率为60%。而事实上,留学中介对每笔业务的收费远不止1万元,所以实际的利润还会更高。  
  除去主营的中介业务,留学中介公司还附带提供一系列收费服务。这些收费服务以出国前的培训项目为主。如为出国者提供为期2~3个月的短期国内培训,费用在3000~5000元之间;组织家长探亲团,费用1000~2000元不等。  
  虽然留学中介赚取了高额利润,但它还是提供了自费留学者所需的服务,实现了你镀金,我淘金。  
   2。隐蔽收益  
  之所以称之为隐蔽收益,是因为除了不公开之外,这种收益在行业内极具普遍性,或者说在其它行业也是存在的,而不好直接将其称为黑色收入。例如,自费留学者出国前一般都要经过体检,并办理各种公证。在体检和公证过程中,相关单位为了吸引业务会给留学中介回扣;留学中介还可以代买机票,从中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扣此外,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留学需要比较高的资金担保额度。根据就读学校和年限的不同,需要20~70万元不等的担保金额。针对许多家庭经济实力薄弱的情况,近年来,一些金融机构推出了留学澳大利亚贷款的业务,为留学该国的学生提供担保需要的资金。留学中介将需要贷款的学生推荐给银行,银行则从利息收入中提取一部分给留学中介作为回报;更隐蔽的利益来自境外。一些外国大学和境外语言学校为了吸引生员,会提取一定回扣给组织留学的境内机构。由于很多境外大学或语言学校的学费相当昂贵,留学中介由此获得的利益也颇为可观。可以不夸张的说,在办理出国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只要留学中介作为消费者即买方的身份与第三方有交易产生,留学中介均会获得隐蔽收益。  
   3。由于出国留学中介多数都为非法,所以其操作也多有违规,更有甚者,他们采取一些违法手段对消费者进行蒙拐骗,当然,采取这些阴招的也不仅仅是非法中介。  
  (1)虚假宣传。为了吸引生源,出国留学中介常用的手法就是向消费者吹嘘自己和国外高校或有关部门“沾亲带故”,其表现形式通常有以下三种。强调自己有雄厚的政府背景;夸大自己与外国使馆的关系,更有甚者许诺100%的签证率,好像外国使馆是他家后院一样。其实与使馆关系再好,签证官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照单全收”;宣称自己和国外大学是“关系户”,能为申请人出国留学打通各路“关节”。 
              他们抓住了申请人的心理,投其所好。其实这样一种商业技巧并不是留学中介行业的专利,只是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留学中介行业更加行之有效,以至于成为了行业风气。  
  (2)合同陷阱。据统计,目前的留学纠纷中60%是因为合同引起的。由于我国尚未有统一、规范的留学中介服务合同文本,留学中介机构利用客户对申请过程不熟悉的弱点,在合同中写入一些模棱两可,看似公正,实则有损客户利益的条款,也就是社会舆论称为的“霸王合同”。在留学中介中,最常见的“霸王合同”有以下几种:一是留学中介机构只负责申请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申请人如未获签证,则概不退款;二是留学中介机构把申请人介绍到国外的非正规大学读书,或该大学与当初承诺严重不符,或留学生不能如期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甚至更有甚者,出得国门方知学校已关门或被取缔,发生这些情况后,留学中介不退款;三是留学中介机构一方面叫申请人按其要求提供假材料,另一方面又将“材料如不属实,后果自负”的条款写进协议。总之,由于申请出国留学过程繁琐,环节很多,如果没有国家统一模式的合同范本,单以消费者个人的经验是很难不被拖入留学中介陷阱的。  
  (3)巧立收费名目。按常理,留学中介在提供入学和签证申请服务时可以收费,而所谓的信息、咨询服务应该是无偿的,但由于我国对此尚未有具体的规定,一些留学中介机构趁机巧立名目乱收费。其额外的费用有手续费、中介费、材料翻译费、学校申请费、邮寄费等,有些留学中介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