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解释-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限量之价是6。 50,产量是四件,消费者盈余是3。 00,垄断租值是6。 00。另一方面,全部或零的安排的最高租值是10。 50,平均价也是6。 50,产量是七件,消费者盈余是零。边际用值等于边际成本,没有死三角。但如果增加需求曲线不同的顾客,则需要用价格分歧的安排才可以减除浪费。
现在让我们考虑三个低于不限量之价(6。 50)的全部或零之价:6。 25、6。 00、5。 75。其它的数字如上文,但如下的数字代表三个固定不变的全部或零的平均价,然后以每个不同的量作为全部或零的全部量。那是说,不同量的总收入不同,但全部或零的平均价都是一样。
产品数量 1 2 3 4 5 6 7 8
6。25全部或零
总收入() 6。25 12。5 18。75 25。00 31。25 37。50 43。75 50。00
消费者盈余() 1。75 3。00 3。75 4。00 3。75 3。00 1。75 0
租值() 1。25 2。50 3。75 5。00 6。25 7。50 8。75 10。00
6。00全部或零
总收入() 6。00 12。00 18。00 24。00 30。00 36。00 42。00 48。00
消费者盈余() 2。00 3。50 4。50 5。00 5。00 4。50 3。50 2。00
租值()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5。75全部或零
总收入() 5。75 11。50 17。25 23。00 28。75 34。50 40。25 46。00
消费者英语() 2。25 4。00 5。25 6。00 6。25 6。00 5。25 4。00
租值() 0。75 1。50 2。25 3。00 3。75 4。50 5。25 6。00
先考虑6。 25的全部或零的平均价吧。因为这平均价高于不变的平均成本(5。 00),垄断者的租值是产量越大越高。但消费者盈余到了八件(买八件或零)就下降至零,再加量消费者就会选零,一件也不买。在这个约束下,垄断者所能获取的最高租值,不可能高达上文的10。 50。另一方面,因为全部或零的平均价(6。 25)低于不限量之价(6。 50),产量可能高于边际用值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造成产量「过多」的另一个死三角浪费。
让我们考虑6。 25这个全部或零的平均价以六件为「全部」。这里消费者盈余是3。 00,与前文不限量的价6。 50产量四件相比是相同的(也是3。 00)。那是说,消费者不限量买四件与全部或零买六件都是一样,但后者的垄断租值是7。 50,比不限量的6。 00为高。产量六件,死三角的浪费是零。
再看以6。 00为全部或零的平均价。这里若「全部」是七件,租值(7。 00)与消费者盈余(3。 50)都比前文的不限量的(6。 00与3。 00)为高,而浪费也是下降至零。最后看以5。 75为全部或零的平均价,「全部」八件的租值是6。 00,与不限量的一样,但消费者盈余是4。 00,比不限量的多一元,而浪费也较小。
上面的分析有三个相当重要的含意。第一,量较大而平均价较低的情况,通常被经济学者认为是平均成本较低,是量大折价(quantity discount)的现象。量大折价是可能的,但也可能是全部或零的安排,以榨取少许消费者盈余的办法来减少或减除死三角的浪费。上文可见,全部或零的平均价可以低于不限量的平均价而增加租值。
第二,因为全部或零的平均价可以低于不限量的,垄断出售者可以不限量与全部或零的两种安排并用,或以多个不同的全部或零的包装一起用,由顾客选择。到市场买啤酒,可以买一瓶、两瓶、三瓶……任君选择,也可以买一盒六瓶。散卖之价高于一盒六瓶的平均价,后者可能是量大折价,可能是全部或零的安排减少垄断的浪费,也可能是二者的合并。
第三,全部或零的平均价如果低于不限量的,前者的安排可能导致边际用值低于边际成本的产量「过多」的浪费。然而,只要垄断出售者推出多个自己有利可图的不同的全部或零的包装给顾客选择,而不同的顾客各自选消费者盈余较高的,在市场尝试了一段日子,卖得不好的包装被淘汰,余下来受欢迎的加起来,生产的总量会在市场边际用值等于边际成本的邻近。有些顾客散买,其它的各选各的包装,大家的平均价格不同,但不是价格分歧,因为所有顾客都有同样的选择。
综观市场的一般现象,不同的包装花多眼乱,而讨价还价的行为很多时是以购买量的多少议价的。有垄断性的生产者永远看市场的整体作决策,觅价很少是单觅一价,而是觅多种包装(全部或零)与价格的安排。
「死三角」的浪费买卖双方都受损,若交易费用容许,双方都要把这三角清除。没有交易费用,死三角不可能存在。有交易费用,市场有数之不尽的包装与价格安排。我认为因为完全漠视了交易费用,传统的垄断觅价(不限量觅一价)分析对解释行为是没有多大用处的。(《经济解释》之五十六)
第二节:什么是价格分歧?
价格分歧(price discrimination)是指同样的物品,对不同的顾客或在不同的市场以不同的价格出售。经济学课本通常说价格分歧要在不同的市场才能推行,因为顾客知道有高低不同之价,取低舍高,分歧不能成立。
以分析价格分歧而知名于世的史德拉(G。 J。 Stigler)曾经在课堂上对学生说:「你们不可能在一家商店之内,找到同样物品有高低不同之价。」一位坐在后排的学生举手响应:「就在大学邻近的那家电影院,说明成年人收费二元半,学生一元半。电影是一样,座位是先到先选,电影院是同一家。」史德拉听后,在讲台上尴尬地行来行去,行了好一阵,突然大声叫:「我会把那电影院烧掉!」
同样物品,同一商店,可以有不同之价,但必须能成功地把顾客分开。香港的地铁,老年人与学生都是半价。这是价格分歧,但超过六十五岁的老人要以身分证为凭,学生有学生证,顾客是被分开了的。一九八四年初的农历年宵,我带一群学生在香港的街头卖桔。同时同地,同样一盆的桔子,我们开高价,与顾客讨价还价减下去,差不多每个成交顾客之价都不一样,同一时间,最高与最低的相差三倍。这也是价格分歧。我和同学们与顾客议价时尽可能分组隔离几公尺,而有时说些谎话是免不了的。
看来简单不过,任何人应该一见而知的价格分歧,其鉴别往往非常困难,就是经济学大师也往往搞错了。我们要分辨哪个现象是价格分歧,哪个不是,是因为不同类的现象要用上不同的假说作解释。指鹿为马,解释就有失误。我可以举出三个大原则来协助价格分歧的鉴别;三个原则都符合,鉴别差不多万无一失。我说「差不多」,是因为好些时其它的因素混在价格分歧之内,使观察到的不是纯为价格分歧而起。
(一)物品要相同
同样一只手表,在不同地区或不同的商店,价格可能不同(就是撇开讨价还价也可能不同)。这通常不是价格分歧。不同的商店有高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服务,不同的保证信誉等等。把这些与手表加起来,同样的手表就变为不同的物品,而顾客购物往往不是单看物品决定的。
香港的医院及医生收费,与好些外地的安排类似。头等病房与普通病房不一样,前者的收费高出好几倍。这当然不是价格分歧。但医生的收费跟病房收费的图案走。同样的病,医生收诊费,头等房客比普通房客也高出几倍。虽然医生诊治富有的病人可能比较用心,或对头等房客多诊几分钟,但诊金相差那么远,而医生又是同一个,价格分歧的成分是存在的。
有些经济学者说国际飞机的头等票价比普通位的高出四倍,是价格分歧。这是不对的。但究竟有没有价格分歧的成分呢?几年前我坐在飞美的头等机舱内,为了好奇在机上走来走去,作过大略的估计,答案是没有价格分歧的成分。一个头等位所占的面积,比普通位所占的在四倍以上。服务员的分配,以乘客的比例算,也是四倍以上。食品的供应头等远胜,而头等位在机前,震动与声浪也较低。近两年来,好些长途飞行的国际班机,把头等位改装为商务客位,定价减半。
我自己的书法作品交出去,同样大小的不可能写得一模一样,同与不同只能以水平论之。同是四呎整张,要不是免费送出去,就是收价数千。但通常这不是价格分歧。免费的应酬作品,要不是碰巧写得好一点,就是应酬罢了。收费呢,不碰巧,而是写得拼命。国画行内的所谓「应酬画」,可不是胡乱想出来的。
但我不能否认,我有些应酬书法作品,碰巧地写得好。这算是价格分歧(同样是零价),但可不是刻意地这样做。另一个有趣而重要的现象,是「诚意」可以代替价格。一般而言,无论你怎样说喜欢我的书法,总不如出个价来得有诚意。但有时不出价的诚意明显,我就不作为「应酬」地下笔了。
(二)成本要相同
物品一样,但因为成本不同而价格不同,就算不上是价格分歧了。价格分歧永远是指同一个生产出售者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顾客。既然是同一生意者,同样产品的平均成本应该一样。若成本不同,产品在质量上应该有点分别,那就算不上是同样的产品了。
问题是好些时我们看来是完全一样的产品,同一卖家,其成本却不相同。因为成本不同而向顾客卖不同之价,不是价格分歧。
回头说我和学生在街头卖桔的例子吧。年宵之夜,桔子市场的需求变动得非常快,晚上九时之后客似云来,十一时后散去,午夜后又再回升。在前文我说同样的桔子在同时同地以不同之价出售,是价格分歧。这里重要的是「同时」。不同时间,顾客多少不同而引起的价格不同,就算不上是价格分歧了。客似云来之际,卖出的桔子的平均售价上升,是因为成本上升!我出较高之价你不买,有人买,我不会低价卖给你,因为他人愿意出的较高之价就是我较高的机会成本。
同样,打长途电话,繁忙时间的收费是较高的。这也是因为卖家的机会成本较高,不是价格分歧。在经济学上,这种因为在时间上需求上升而升价的现象有个名堂,叫作peak…loadpricing。明白成本是什么的经济学者知道这不是价格分歧,不明白的就说是了。
给同学们出一个试题吧。香港的电影院,星期二大减价。这现象是不是价格分歧呢?我认为是价格分歧。理由如下。星期二的电影票价低于周末的,不是价格分歧,因为周末是peak…load时间,机会成本较高,但星期一、三、四的市场需求应该与星期二的没有多大分别。我说是价格分歧的主要证据,是不同的电影院都选在星期二大家一起大减价,而这决定是由香港戏院商会提出的。不是自由竞争的选择,不反映成本的变动。
(三)价格安排要不相同
这项是我发明的,因为比较新,懂经济学的可能不习惯。
首先回到我在上一节提出的,一个出售者可以同时供应多个不同的包装,量之大小不一,而每包的总价及包内的平均价不一样。这不是价格分歧,因为不同的顾客有同样的选择。你的平均价比我的高,但你不选我的,自愿付高价,出售者对你没有「歧视」。香港电影票价的例子又怎样了?我说是价格分歧,因为你要在星期三才有空看电影,但不能选付星期二的票价。
一个苹果,市场售价二元,你和我付同样之价。但我吃十口才不再吃下去,你吃了四口就放弃了。以每口算,我的价是每口二角,你的价是每口五角。大家每口之价不同,但不是价格分歧,因为苹果之价你和我付的都是一样,每个二元。这苹果例子似浅实深。好些经济学者将类似的例子看作价格分歧,指鹿为马,分析就有失误。要记,这里苹果例子的价格表达,是以只数为量。价格分歧只能从只量的安排算。
甲用信用卡,等到要算利息的前一天付款;乙用同样的信用卡,到期前两星期就先付了款。甲的费用比乙的低,有经济学大师说是价格分歧。这不对,因为甲乙二人的信用卡的收费安排都是一样。
甲到某餐馆用膳,获赠券五十元,说明再光顾可减价五十;乙受到同样的待遇。但乙回家后遗失了赠券,再光顾时要比甲多付五十元。也有大师说类似的现象是价格分歧。也错,因为甲与乙有同样的价格安排的选择。
觉得浅吗?不见得吧。在下一章分析捆绑销售时,我会指出这个芝加哥学派创立的大名鼎鼎的话题,众多高手认为是为了价格分歧而「捆绑」的,是犯了苹果以每口算价的失误。
(《经济解释》之五十七)
第三节:价格分歧的理论
传统上,价格分歧有三等。第一等与第二等大致相同,所以传统的分析大概只有第一等(first degree)与第三等(third degree)。在现实世界中,价格分歧的现象不限于这三等,但三等之外的通常与交易费用有关,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漠视交易费用,顾不及也。且让我从传统说起,然后谈传统之外的价格分歧。
第一等又称作无瑕价格分歧(perfect price discrimination)。这就是我分析过的榨取全部消费者盈余的行为了。不同的顾客有不同的需求曲线,无瑕的价格分歧是按不同的需求曲线收取不同系列之价,或向不同顾客收取不同的入场费,又或收取不同的全部或零之价。
第二等(second degree)价格分歧与第一等的相若,但有瑕疵。这就是顾客的需求量以梯级算价,例如量从零至五十收一个平均价,五十至一百收一个较低的平均价,一百至一百五十再较低的平均价,等等。因为不同顾客的需求曲线不同,价格分歧是指不同顾客付不同的梯级价。好些地方,电力供应就以这第二等价格分歧收费:工业用电与住家用电有不同的价格梯级。虽然有瑕疵,这第二等也有榨取消费者盈余之效。
第三等是经济学书本上最常讨论的。实际上,凡是提及价格分歧而没有说是哪一种的,必定是指这第三等。价格分歧的理论起自度比(J。 Dupuit; 1844),经过陶锡(F。 W。 Tausig; 1891)与庇古(A。 C。 Pigou; 1920)的分析,到鲁宾逊夫人(Mrs。 J。 Robinson; 1933)就成了新古典传统的最终理论。但价格分歧这题材在经济学上的普及,主要的推广人是史德拉。
第三等价格分歧(最常提及的)是指同样的产品,出售者对顾客订出不同之价,每价不限购买量,这与前两等的榨取消费者盈余的安排是不同的。这第三等的理论很清楚,逻辑井然。一个有垄断性的生产者面对不同的需求曲线,总产量是以这些需求曲线加起来的总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的。总产量决定了之后,出售时面对不同的顾客或不同的市场,争取最高的总收入是要使边际收入相等。这样一来,要是不同顾客或不同市场的价格需求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相等,价格就必定一样。所以这第三等的价格分歧的一个必需条件,是不同顾客或不同市场的需求弹性系数一定要不同。这也是说,付较高价的必定有较低的需求弹性系数。差不多所有经济学课本都提供这个分析,这里不用详述了。
推广价格分歧的史德拉,认为「服务」不容易转卖,所以比起可以转卖的产品,服务较为容易推行价格分歧。这观点是对的。但史氏也认为价格分歧不是常见的现象,却是错了。一般而言,西方的经济学者对市场现象的观察远不及我们身在亚洲的。这可能因为西方地广人疏,市场不够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