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圈子圈套 系列的感受0-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咽疚抟拧J獠恢捎谒挥猩钊胩骄浚绕涫亲ㄒ瞪系奈侍猓耙怀隹冢鸵丫冻鐾庑械募牛涞酶霰恢谌顺靶Α⑥陕涞慕峁猩跽撸麓我灿幸馕阉R虼耍赡芟萑肓嗣挥行б娴娜思拭苤校静恢朗紫仁撬约旱米锪吮鹑耍跃筒椴怀鑫侍獾母础6喙芟惺碌娜耍谄笠道锊⒉皇芑队绕涫枪芾砣嗽保绞歉卟阍讲换队抖喙芟惺隆�
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不了解人家就一定不要插嘴,一定要给别人提建议最好私下里说,在公众场合是一定要维护同事的面子的。
其次,他不知道卡彭特对他的职位的期望,正如洪钧说的那段话——企业不是法院,也不是幼儿园,不是主持正义、公道的地方,而是一切盯着工作,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因此,个人的个性需求,如喜欢某个人、讨厌某个人都不是企业要解决的问题。那些希望企业帮助他解决个人个性问题的,都是幼稚的、最终导向失败的。
女人们往往难以摆脱这个困绕,总是希望上级和组织给她们解决个性需求上的矛盾,甚至通过吵吵闹闹来逼使组织满足她的要求。这就是“妇人之见”。以工作为重,就是男人理性的思考。以工作为先,每个人就要抹杀自己一部分突出的个性,与组织融合,与不同性格的同事合作,并在合作中得到愉快,得到进步。
工作本身是解决企业运作中所有问题的基本点和突破口,也是化解一切人际矛盾的最佳良药。
至于邓汶在矛盾过程中对洪钧的怨兑、狂怒,我更感觉到他纯粹的赤子之心。谁希望生活在柒黑一片的环境里打打杀杀?谁不想安静地呆在研究室里钻研出对社会有大作用的技术?谁不向往和平的、融合的团队?……然而,中国的现实一再冲击他单纯的头脑,现实是不会因他而改变的,只有他去适应环境,否则他将被中国的环境所不接受!俞威是使用了黑手段,但俞威为什么可以在与他的较量中取胜呢?——还是那句,因为企业不是法庭,企业是一个争取创造效益的组织,个人的得失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俞威只要不触及法律,没有谁会过分在乎他的所为。我们不大喜欢俞威,然而企业欢迎俞威!所以,企业不会因为人的善良本性而存在,而是因业绩而存在。
作者:森愉 日期:2006…12…17 14:35
关于邓汶的困境,于我们很有启发——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越发艰难,甚至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正如洪钧当初替他分析的那样,他连同他在ICE的职业生命都掉进了别人设下的陷阱。但是,还有比他目前的局面更让他揪心的,就是他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扭转目前的局面,他觉得自己就象是得了绝症的病人,只能眼睁睁等着自己末日的来临。”
非常喜欢这段话!
我们正是不时处于这样的境地,又为了能够在危机中抽身而逃,摆脱陷阱,重见光明,于是我们需要一再学习、积累,以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他已经高调和俞威开战了,面子让他骑虎难下。”
我的笔记是:他是凭意气走进的圈套,不是理性的选择,所以后果不可控制。
因此,我们遇到矛盾时,时时需要冷静、低调,还有用拖延的方法,使战火自动熄灭,不要把自己往火堆上赶、烤。懂得给自己及时浇一盘冷水,就给自己和对方都留一条后路了。
作者:森愉 日期:2006…12…17 14:39
俞威
帮主一个可能的立意是:把自己想要表现的、却会受到众人质疑的个性推到俞威身上去表现。因为作为一部作品,主人公一般应该是好到底,要么是坏到底。如果一半好一半坏,作者难以把握,读者也难以揣摸和跟随思路,这里很考验作者和读者的思维能力,以及读者是否能够跟得上作者的思维。我估计帮主是考虑过这个问题,想让故事显得通俗易懂,所以通过俞威与洪钧作对照,使读者更容易明白他的想表达的意思。
曾经读过日本的推理小说,看得云里雾里,作者刻意把自己的心思和主角的心思藏得不见了影,机关藏得太深,让人读来实在费解。比如,电影《草帽》就反映了这个倾向,让我看完了电影都不知道它要说什么,后来看了影评,才知道那个日本女人是那个黑人小伙的母亲,她一生不爱这个儿子,因为她曾受的侮辱,所以总是抛弃和回避这个儿子……(不知道有没有记错)电影里有一首英文歌曲《草帽歌》,唱得很悲凉,唱的是“妈妈为什么总是抛弃我”这个主题。
在中学学语文时,老师从来教导我们写作的立意在鲜明、突出,线条清晰。所以,主人公的表现就往往被引导为只能往一个方向的价值观去表现,从而“教导”读者们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
现在回想起来,反而感到这是一套自欺欺骗人的、违反现实的方法,教导出来的人倾向于一根筋地想问题,对人物的判断只有一个标准,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不懂怎么看待没有好坏之分的人。教导之下的我们,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为“书呆子”。
俞威,一个硬气方刚的大男人,挑得起、摔得起,也玩得起,无所顾忌,人生无处不痛快。所以帮主曾评价说:“俞威是大气的。”上面在评邓汶时我还说了一句:人们也许不大喜欢俞威,然而企业喜欢俞威。因为他能够做成事、有利润,于是他受欢迎。
所以,我大胆地设想,帮主可能有这个潜意识。因为主人翁不能受到过多的社会指责,否则小说的价值观无法确立,小说的社会形象将会受到冲击。
因以上的想法,把俞威与洪钧界线分明地分开来读,反而感到不真实。
对女同事的运作,俞威可能比洪钧稍胜一筹。因为:1、逼良为娼,琳达被驯服,使俞威对下级职员的运作的跨出了职权范围,超越常规;2、与苏珊合谋倒邓汶的米。洪钧只会把女人们统统往身后撵,失去了超越式使用她们的机会……通过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一个人通过了解资源、把握资源,然后达到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洪钧对女人是轻视,所以就不会使用她们,她们也没有机会去为洪钧创造更大的效益。俞威首先从现实的角度去承认女人存在的价值,所以女人们就有了发挥的余地,要么做了情妇,要么做了同党……没有独当一面的女将?可能是帮主还没接触过,所以没有了这类角色,使小说中的女性全部有着悲剧的色彩,真是恨不生为男儿身。
我佩服俞威做事的干净利落,做得成一件事,比如,他入主ICE后,竟能说服皮特搞什么经销商渠道销售,从经销商那里着想利润的来源。手段无所谓黑不黑,只要不违反法律,别人能够承受得下来,就是可以使用的手段。别人想不承受下来也不行,摄于俞威的淫威、强权,不得不服。还有玩耍手段,一费毫厘巧夺罗杰的潜在客户的能力,以及前面把玩范宇宙。俞威把玩罗杰这段故事着实好看,一言一词、一举一动来得实实在在,罗杰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进俞威的圈套的,看得旁人心跳。
不过,也真为这种人捏一把汗,他们玩的都是心跳,赚的都是有“后遗症”的钱,不然怎么医治“后遗症”才能顺利渡过余生。
作者:森愉 日期:2006…12…17 19:39
洪钧
——我们学习的字典
1、为别人公司的电脑科打水的事
一大早来到人家的电脑室,一手提着三个水壶,两只手就是六个水壶!拐楼梯角的时候碰坏了一个,所以是五个……然后,其他科室的人也把水壶往电脑定放,为的就是省打水的力气……洪钧默默地承受下来。
这样的经历,我真的想问问帮主,是你自己的经历吗?
你作为一个全国最著名高校的拔尖学子,硕士毕业出来社会的第一堂课,真的是这样经历过吗?
我宁愿相信真的是你自己的经历。
比较于今天一些大学毕业生的娇贵,比较于早前天涯杂谈一个令人躁动一时的贴子《深圳人才市场——一盘叫“三叫”的菜》(大概是这个标题),令人震惊。“三叫”的菜是广西的名菜,即醮着点料生吃小老鼠。不好意思,在这里说这么恶心、倒胃的话。我是想说明,现实总是令人无限震惊,恶心的程度往往超出我们的承受范围,我们就要象洪钧一样默默地承受下来吧!
2、对小薛的提携
前面谈得太多洪钧对小薛的提携了。看看身边的例子,感觉是,一个从不提携别人的人,将孤身力敌,难有成就。我亲眼见到有能力的一些人,由于心胸的狭隘,从来不愿意提携别人,直到退休,仍然孤身作战,身边曾经的同事一个个离开他。他的身边也缺乏欢笑,只有干巴巴的命令和服从,而他对下级更多的是“捉鸡脚”(挑骨头、挖苦),整个工作合作过程是痛苦的。
3、对环境、规律的透彻把握,透视到毛孔。
处处体现了这点,比如小潭打一个电话来要请他吃饭,他马上想到小潭可能要求帮助调动。对环境的敏感和蛛丝蚂迹的准确把握,是决定行动的前提。
又如指导邓汶如何与卡彭特接触并拿下职位。要知道,他自己根本就不在他们俩人身旁,完全靠电话联系,远程指挥作战,难度不少,完全在于他对这两个人的个性、人物类型的共性、环境透彻把握的基础。
平时见到有些人,不了解情况就喜欢摆出一副专家或长者的面孔说教,表现欲很强,让人油然而生反感。因为你不了解人家的环境,胡扯一通,出的主意往往会害死人的。负责任的人,总是先保证自己对人家的环境透彻把握,对里面的规律掌握准确,再提出指导意见供参考。我接触到的高层人物,总是耐心听你把话讲完再下指导,而且意见总是精辟、准确。
又如“会叫的狗不咬人”、“信息本身并无所谓好坏之分,只有准确与错误之分,没有这些准确而及时的信息,我们很难对整个形势有所了解,所以很有价值。”、“在头一次见面就追求富有震撼力的效果”、
4、说话的艺术,首先在于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尤其是打住不该说的话。
洪钧是很注意时时处处说什么话,尤其是不说什么话,每句话都应该以工作目标为中心,会带来误会和麻烦的话就一定不说。而且说话过程中也注意察颜观色,随时调整自己说的话与对方的情绪、心境吻合。不管对方是客户、上级还是下级,都按这个原则对待。
其中较详细的一段是,邓汶刚回此北京到处物识合适的科研处办公地点时,由于为人天真,没有城府,对人家的管理员什么都说,回来就受到洪钧这段说教——“你以后真得改一改这种习惯,说话得三思啊。事情都是很复杂的,人也是很复杂的,有很多东西我们都并不了解,所以不能把事情、把人想得太简单。你回国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干事业、挣钱嘛。为了这个目的,就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建立各种可以建立的关系,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说话要看对象,要讲技巧……”。这段话我深深地刻画了下来,好象听到帮主在耳边甄甄教导,苦口婆心,甚至恨铁不成钢了。
5、对团队的整体把握
“一个人,要看他的能力和态度;一个team,要看它在战斗力和风气。”
洪钧对整个中国区的人员调整,从而拆散了原来各自抬杠的关系,突出了主要人物和战斗力。
6、洪钧的“小”。
对劳拉——“Laura,你如果不是这样的爱慕虚荣、沉不住气,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对付你呢。”
一是,“小”里见“实”。象劳拉这样的女人在公司里真是太多了,要她去跑业务她跑不来,要她干点繁重的工作她承担不来,但打小报告、恿动员工内部矛盾她就不遗余力,同时她私下里也贪,看胆子大不大。二是,欣赏对手的缺点就与欣赏他的优点一样。是否这样就达到了把握对手、可以运作对手的境地呢?我经常有这种感觉,以至面对有意挑衅的对手,竟越来越镇静,象欣赏一个艺术品一样欣赏着他,友好地对待他。只有面对自己无法应对的对手,才会显出焦急和窘迫来。
7、克制自己,静候时机。
如与劳拉的“这是一场无声的较量”的对峙,对有些下属的财务状况的容忍、在装修结帐前前往视察而不发一言事后追究责任、“sales越是急于做成项目,他的感觉就越可能不准,他的判断也越可能出错。”、“窍门应该教给勤奋的人,教给不会轻易放弃的人”、“当他们闹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反而是维西尔的机会,咱们从明处转到暗处,正可以不动声色地做工作”等。
8、一马当先、身先士卒。
关节眼上,他肯定知道,并且在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在现场。
9、永不放弃
“我的意思是,只要你自己放弃,这个项目说一定没戏了;但换句话说,只要你不放弃,任何项目无论进行到任何阶段都还有机会……”
10、对客户和朋友的真诚
看出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且是唯一看得到这点的人。其他不说了。
11、他也有孤独的时候,谁都逃脱不了压力的囚困
“他忽然意识到,最可怕的并不在于这些压力本身,而在于他已经找不到可以舒缓排谴压力的办法,他无人可以倾诉,也无处可心逃避”。
12、洪钧的致命点——人性本身
圈2最后一节,洪钧一夜之间又回到了一年前,重新回到销售总监那个身份。在这之前,他被香港和台湾的老总出卖了。本来深谙商场规律的他不容易失足的,但他毕竟失足了,原因是:一,他根本就打不赢这场仗,他是以卵击石;二,他害怕这个失败,所以奋力想找到一条救命草,在商海里很难有救命草,尤其是素无交往、无交情的那两位老总,同时还都处在这个小小的角力场中;三来,人家为什么要帮你?人家哪头大哪头小?这个格局洪钧在危难之中迷失了理智的判断。善良的人会在本能发挥时相信别人也是善良的,这就是根本的人性。他可能忘了这可是火光四溅的拼杀时刻,正是你存我亡的关头,人家自身的安危还是个问题,哪里顾得上你?这个时候,可能应该找核心圈外的人才能帮助他,因为人家没有利益关系在这场战争当中。
13、洪钧对待挫折的态度——放轻
欣赏科克这句“你也要答应我,不要和韦恩斗,不要让他找到任何借口,你更不可以主动离开。”唉,为啥俺的上司和同事也这样对俺说呢?因此,我感受到了周围有能力的人们对我的关注和关爱,顿生感激,尽管“觉得双方的承诺其实都是同样的脆弱和无奈。”还是要忍耐,静候时机!
14、洪钧的缺点哪里去了?
俺认为要么写在俞威身上去了,要么帮主难以发现自己的缺点,还有的可能是帮主不想写洪钧的缺点。
这是一个遗憾,不管怎么说。就象见到一个人的正面,没有见到他的背面。
15、……
(因为不喜欢以14作结束,把15写上,以后的各点留给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