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股市--大师们的投资之道 作者:张丽华-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是由于公司所从事的事业本身的声誉所致。如回收废纸并制造新纸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福特哈佛公司;国际服务公司,作为一家殡葬屋连锁公司,稳定地购买新居住区现存最好的殡葬屋;邓金·唐纳兹,在自己简单的业务里不断发展;等等。一家公司所拥有的某种独一无二的特征可以使其在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保证其利润的稳步上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人们对该公司管理方面的担忧。林奇之所以对高技术公司不感兴趣,是因为林奇认为那些高技术公司难以让人理解,即便它们中的一些公司可能不错,但如果你不真正了解它们,它们也不会让你受益。当然,林奇也并不否认有些分析家正在试图了解这些问题。但这些人通常都是专业人士。
林奇有一种超越其他投资者的优势,那就是林奇购买股票时寻找的是购买的理由,而许多其他投资者寻找的是不购买的理由,如公司实行了工会化,其他新产品的问世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冲击,国家颁布政策禁止销售某种产品使公司利润大幅度下滑等等。其中有许多偏见影响了大多数投资者对行情的通盘研究。“要挣钱,就得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就得做别人因心理定势作祟而不愿做的事。’然奇认为这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
作为互助基金的管理者,林奇除了涉足国内投资以外,还将投资触角伸到了国际投资领域。如果说所有美国货币资产投资于海外的比例,必须大体上符合主要外汇市场的资本化程度的话,那么大部分美国机构资产组合应当投资于海外。但是,由于地方沙文主义的作用,上述情况不会发生。尽管如此,由于各国税制、获利程度、交易风险等因素的作用,将会促进美国机构资产组合继续流向海外。林奇经过调查发现,国际投资的无效性令人吃惊。林奇曾访问过瑞典的一家大股票经纪公司,公司里没有一个人曾去过沃尔沃,尽管该汽车公司距哥本哈根仅320公里。在瑞典,沃尔沃就相当于IBM、通用汽车、通用电气公司。这种情况在德国、香港、泰国等地也经常发生,人们对公司的分析显然是不够的,在许多情况下则几乎根本没有分析。由于市场的无效率性,使有胆识的投资者很可能在国外投资中赚很多钱。
林奇的胆识使他毫不迟疑地向国外投资。例如,林奇在考察雄狮食品超级市场时,发现雄狮食品超级市场25%的股票掌握在比利时德尔·黑兹公司的手中,而雄狮食品超级市场的股值远远超出德尔·黑兹公司的股价。所以,林奇大笔购人比利时德尔·黑兹公司的股票,后来德尔·黑兹公司的股价从每股30美元上升到120美元,而相比之下,雄狮食品超级市场的股票价格才上升了仅仅50%。又如,瑞典仅有几家保险公司上市。当美国保险公司获利率提高,保险费上涨之时,大家都预期这些公司将在世界各地大赚其钱。然而,斯堪的纳维亚公布的业绩仍然不佳,而它的竞争者已被淘汰出场。股票在利润回升之前是不会升值的。林奇抓住时机购买了这些股票,从而获得了8倍到10倍的收入。
林奇认为他在欧洲等地的成功机会要远多于在美国。购买2个月后,他仍对至少~半的欧洲公司感到满意,而美国则仅有1/A的公司尚可。〃法国的经纪人是可怕的〃,他说,〃你仔细地分析一家公司,就会发现那些经纪人制定的目标很难实现。他们不知从哪里变出了那些数字。〃
在国家当中,林奇对那些其他的资金经理们感到不安因此不想投入大量资金的国家最为中意。比如说意大利,它的存款利率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这将有助于把大量的钱引人到股票方面。当林奇在米兰交易所购买IFI时,那家公司将菲亚特汽车和其他公司持股价值的40%并入公司资本。
SIP是一家电讯公司,以现金流量的1.5倍出售。换言之,意大利公司的股价相当便宜。
林奇最高兴的是他能在其他美国投资机构之前买进外国股。其中的一些股票有巨大的资本市场,能够吸收巨额的投资。当这个过程持续足够长的时间,该股票将会被过多的美国人所有时,那就到了转移目标的时候了。
投资哲学
林奇认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应避免重大损失而不是所有损失。许多投资者对此常常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当他们看到股票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时,他们认为从他们所获得的收益中支付出去一部分,作为信托公司的报酬是合理的,而一旦有一次所购入的股票价格下跌,他们就拒绝接受,不愿付给信托公司任何报酬。林奇指出,那是一种自毁前程的反应,那将导致信托公司不再冒任何风险。没有风险就不会有好的收益。他说:“如果你有5种股票,3种下跌75%,一种上涨了10倍,一种上涨了29%,那么这5种股票仍然会令你干得很出色。……因为这么去做,你在上涨10倍的这种股票上已赚足了钱,远远抵消了你那些下跌50%刀5%甚至90%的股票所带来的损失。〃
一位杰出的投资家必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林奇喜欢令投资大众焦虑不安的市场。在他看来,市场上所流传的各种各样的担心,如担心暴跌,担心臭氧层,担心新总裁,担心干旱等并不表明市场情况很糟糕,相反,当各种消息看起来很可怕之时,正是在市场上赚大钱的好时机。林奇曾经不顾他所观察到的不利的工业形势,买下一系列半导体公司的股票。他说:“如果我是正确的,那我可以赚400%,如果我错了,我可能损失60%。多好的差额!〃只要这么去做,你有可能赚20倍,而你充其量损失100%。这一点大众并不理解。〃
林奇不太相信接管与杠杆收购。他曾尝试接管过几家公司,但最后大多以失败而告终。这些经历使他认识到不可太相信所得到的内部消息,因为许多所谓的内部消息都是错的,这常常令人作出错误的决策,付出了许多,结果却一无所得。同时,这些经历也促使林奇放弃了对杠杆收购的分析,因为他认为杠杆收购会妨碍投资大众全力参加衰落后的复苏。比如,几家公司都以每股20美元售出,然后由于市场滑坡或其他坏消息的影响,它们都降至每股8美元,最糟的那种股票再没有复升,但稍好的几家重新调整并反弹回来。如果没有那种事,该股票可能上涨到每股40美元或扣美元。因此,投资大众承受了损失。
林奇指出,许多投资者对市盈率的分析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认为以较高市盈率出售的公司比以较低市盈率出售的公司更易下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一家公司呈高速增长,即使它以较高的市盈率出售,投资者仍能比购买市盈率较低、增长速度较慢的公司股票赚取更多的钱。林奇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对他的观点进行证实:一家公司以20倍的市盈率出售,每股赢利1美元,即共20美元,每年以20%的速度发展;另~家公司以10倍的市盈率出售,每股赢利1美元,即共10美元,每年以10%的速度发展。一年以后,第一家公司每股将获利1.20美元,而第二家公司每股获利为1.川美元。在第十个年头,第一家公司每股获利将达到6.19美元,而且如果它仍以20情的市盈率出售,那市场价格将是123.80美元。如果像过去经常发生的那样,假设市盈率下降至15倍,那么,市场价格是92.85美元。而在此期间,那家利润增长为10%的公司,每股获利5.29美元,意味着万.90美元的市场价格,仅为第一家高速增长公司的1/4左右。
作为一代投资大师,林奇经常应邀去发表演讲,每次都是听者如潮。每次演讲完毕,在自由提问的时间里,总有人问林奇股票的行情,或者目前的股票旺市能否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发展或跃市已初露端倪。针对这些问题,林奇所总结出来的关于股市预测的“鸡尾酒会”理论可谓深得人情事理之精妙。
“鸭尾酒会”理论是林奇在家里举办鸡尾酒会,天长日久,通过与来宾的交往闲谈而悟出来的,这种理论实际上更应该称做经验,源自生活,通俗浅显,却很有效用。林奇这样形容他的“鸡尾酒会”理论:
“当某一股票市场一度看跌,而同时又无预期其会看涨时,纵使股市略有上升,人们也不愿谈论股票问题,我们称这一时期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有人慢慢地走过来,问我从事何种职业,而我回答说‘我从事共同基金的管理工作’,来人会客气地点一下头,然后扭头离去。假如他没有走,他会迅速地转移话题,讲凯尔特人玩的游戏,即将到来的大选,或者干脆说天气。过一会儿,他会转到牙科医生那儿,说说牙床充血什么的。
“当有10个人都情愿与牙医聊聊牙齿保健,而不愿与管理共同基金的人谈股票时,股市就可能涨。
“在第二阶段,在我向搭讪者说明我的职业后,他可能会和我交谈长一点,聊~点股票风险等。人们仍不大愿谈股票,此间股市已从第一阶段上涨了15%,但无人给予重视。
“到了第三阶段,股市已上涨了30%,这时多数的鸡尾酒会参加者都会不理睬牙医,整个晚会都围着我转。不断有喜形于色的人拉我到一边,向我询问该买什么股票,就连那位牙医也向我提出了同类问题,参加酒会的人都在某种股票上投入了钱,他们都兴致勃勃地议论股市上已经出现的情况。
“在第四阶段,人们又围在我身边,这次是他们建议我应当买什么股票,向我推荐三四种股票。随后几天,我在报纸上按图索级,发现他们推荐的股票都已经涨过了。当邻居也建议我买什么股票,而我也有意听从时,正是股市已达到峰颠、下跌就要来临的准确信号。”
“鸡尾酒会”理论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林奇也提醒人们对这种理论的态度应当是各取所需,切忌盲目迷信。
针对股市上所存在的一些流行说法,林奇特批评态度。他认为这些说法虽吻合大众心理,但却是最愚蠢、最危险的说法。比女D:
1.〃既然它已经降了那么多,它就不可能再往下降了〃;
(股价的底线是零,零以上就都存在降的可能)
2.〃黎明之前总是最黑暗的〃;
(大自然如此,股市并非如此,最黑暗的时候并不意味着黎明即将来临,黑暗可能持续动0重;同样,你也不能信奉〃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3.〃等它回升到10美元时我就抛出〃;
(股票操作贵在根据情况伺机而变,守株待兔式的刻板操作绝非制胜之道,许多人正是在自己划定的框框里失败的)
4.〃等的时间太长了〃;
(时机不是有序间隔出现的,有时瞬息而来,有时则要长久等待。该等的时候,就一定要耐心地等。否则,无论买进还是卖出,都不可能选择到最好时机)
5.〃我上次错过了一家公司的股票,下一家可不能再错过了〃。
(过去已经成为过去,你要注意的是现在的事实,你只能以现在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取舍去就)
彼得·林奇把股市作为他任意驰骋的竞技场,他所取得的非凡业绩使他成为世界上薪酬最高的有价证券投资雇员之一。伟大的成功通常总是需要执著的投入。不管某一项事业是否值得献身,如果你尚未达到非常热爱它的程度,你就难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正如一句古老的法国格言所说,“精神的欢乐会释放能量”。由技巧带来的欢乐就是林奇的秘密。
笑傲股市——大师们的投资之道第三章 金融天才乔治·索罗斯
第三章 金融天才乔治·索罗斯
●如果你的表现不尽人意盾先要采取的行动是以退为进,而不要挺而走险。当你重新开始时,不妨从小处做起。
●股票市场的自我推进作用导致了金融市场盛——袁过程的循环出现
●当所有的参加者都习惯某一规则的时候,游戏的规则也将发生变化
●不均衡的跟风行为是剧烈的市场崩溃所必须的要素
●在一个行业选择股票时,同时选择最好和最坏的两家公司进行投资。
乔治索罗斯号称“金融天才”,从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至今,他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以平均每年35%的综合成长率令华尔街同行望尘莫及。他好像具有一种超能的力量左右着世界金融市场。他的一句话就可以使某种商品或货币的交易行情突变,市场的价格随着他的言论上升或下跌。一名电视台的记者曾对此作了如此形象的描述:索罗斯投资于黄金,正因为他投资于黄金,所以大家都认为应该投资黄金,于是黄金价格上涨;索罗斯写文章质疑德国马克的价值,于是马克汇价下跌;索罗斯投资于伦敦的房地产,那里房产价格颓势在一夜之间得以扭转。索罗斯成功的秘密是许多人都急切地想知道的,但由于索罗斯对其投资方面的事守口如瓶,这更给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从交易员做起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一个中上等级的犹太人家庭,出生时的匈牙利名字叫吉奇·索拉什,后英语化为乔治,索罗斯。乔治·索罗斯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性格坚强,极其精明,他对幼时的索罗斯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他不仅教会了索罗斯要自尊自重、坚强自信,而且向索罗斯灌输了财富太多对人是一种负担的观点。索罗斯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太重视积累财富,而是将亿万家财投入慈善事业,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其父亲的影响。
索罗斯在少年时代就尽力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个性坚强。突出,在运动方面比较擅长,尤其是游泳、航海和网球。他还常是各种游戏的常胜将军。索罗斯的童年是在父母悉心关爱下度过的,非常幸福。但到了1944年,随着纳粹对布达佩斯的侵略,索罗斯的幸福童年就宣告结束了,随全家开始了逃亡生涯。那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痛苦的时期,全家凭着父亲的精明和坚强,靠假身份证和较多的庇护所才得以躲过那场劫难。这场战争给索罗斯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冒险是对的,但绝不要冒毁灭性的危险。
1947年秋天,17岁的索罗斯只身离开匈牙利,准备前往西方国家寻求发展。他先去了瑞士的伯尔尼,尔后马上又去了伦敦。他原以为在伦敦他会有很好的发展,但很快他就发现这种想法是多么的错误。他在伦敦不名一文,只能靠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生活毫无乐趣可言。索罗斯再也无法忍受处于社会底层的生活,-年以后,他决定通过求学来改变自己的境况。索罗斯于1949年开始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
在伦敦经济学院,索罗斯虽然选修了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米德的课程,但他本人却认为并未从中学到什么东西。在索罗斯的求学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要数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卡尔·波普鼓励他严肃地思考世界运作的方式,并且尽可能地从哲学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这对于索罗斯建立金融市场运作的新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3年春,索罗斯从伦敦经济学院学成毕业,他立刻面临着如何谋生的问题。一开始,他选择了手袋推销的职业,但他很快发现买卖十分难做,于是他就又开始寻找新的赚钱机会,当索罗斯发现参与投资业有可能挣到大钱时,他就给城里的各家投资银行发了一封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