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比尔盖茨传 >

第8章

比尔盖茨传-第8章

小说: 比尔盖茨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事与愿违,?我的口袋就空空如也。」这种对风险预测的苛求使得他最终得以带领苹果走出生死关头。 
 
  虽然盖茨和微软一直没有遭遇象苹果那样生死攸关的时刻,但是他们同样注重对未来风险的预测。当然,预测风险的眼光可能更多地来自于企业的智囊团。智囊团的成员不属于任何部门,但是他们以其非凡的知识与经验而得到广泛的承认。 
 
  微软表示,微软之所以要组建相关的学术顾问委员会和专门的智囊团,其主要目的是想要这些学术专家们向微软提供关于自己产品安全性以及全球发展战略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在目前举行的会议上,与会者将听取微软在加强Windows产品以及相关的IE、Office办公软件等产品的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工作进展情况,微软希望能听到学术专家们对这些工作进展的反馈意见,从而达到避免犯「方向性错误」的目的。 
 
  另外微软表示,微软加强与业界学术精英们之间的学术交流,对推广微软的「高信任度计算器处理」观念也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与法学专家们的交流,从近期目标来说,微软希望他们能给自己提供更多的法律咨询,如告诉微软如何应对欧盟以及其它团体公司对微软的一系列起诉行为。 
 
  要有预测风险的眼光(2)

    2005年07月31日00:12

    当然,微软的研究院也可以为企业降低一定的风险。研究院的员工作研究,一方面是做一些比较理论的基础研究,发表很多具有学术前瞻性的文章,如微软亚洲研究院5年之间发表了超过600篇理论,但是更重要的是怎样把这些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产品,目前在微软的产品里面,有超过30项的技术是从研究院产生的。

    目前研究院有差不多50多个项目,有30多个项目已经转化成为产品,这个概率差不多有50%,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而这些已经拿到研究成果的课题风险系数则相对较小。

    通过多重的防范风险机制,微软在经营过程中远离了失败,远离了风险,一身轻松地向着新的高度迈进。 


炽天使书城





【第十章】

要善于捕捉商机(1) 
 
  2005年07月31日00:12

    信息产业界都知道,比尔?盖茨从来都不是专业技术的领先者,但是最终是他成为了世界首富,而并非其它的技术专家。微软长期以来一直被持反对意见的人叫做贪得无厌的剽窃者,但这也正是盖茨伟大所在。

    盖茨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商机,这一点使他与以往的商业巨子有了很大的差别:从前的巨子们的威力通常集中在某一行业里,但是盖茨却借助软件的影响,把触须伸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微软自己出的百科全书《英卡塔》中,对盖茨这一辞条的解释是:「盖茨的大部分成就,在于他有能力将科技的远景转化为市场策略,把对科技的敏锐和创造性融合在一起。」在足以令人窒息的吹捧和诽谤背后,盖茨仍然是一个凡人。只不过是智慧超人,有着超凡的经营远见和超强的好胜心,以及迫不及待抓住一切可能机会的科技精英。 
 
  盖茨得以成为信息产业的代言人,并不是由于他的创新能力,也不是由于他的知识占有,而是由于他超乎常人的市场直觉、经营手法以及杰出的推销能力。这也是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良好的素质,盖茨虽然不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家,但是他无意中具备了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最起码素质。 
 
  善于捕捉商机,并利用凶悍与霸道的经营手法将对手赶尽杀绝,使别人几乎无处容身,这是盖茨惯用的伎俩。他以高人一筹的市场远见与不凡的经营策略,成功地占领了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业界人士只能无奈地表达他们的痛苦:「最好的市场就是没有比尔?盖茨的市场。可惜,在信息产业界,他的阴影无处不在。」 
 
  微软当今享有的权势乃是多年的经营策略积累的结果。将微软的成功归之于搭上了蓝色巨人IBM的战车毫不为过。虽然这其中不仅仅是幸运。盖茨独具眼光,看得出与IBM的交易影响深远。他知道如果有操作系统就可以建立起通用的平台,而这将改变个人计算机的历史走向。他的这个决定最终迫使许多在技术上更加完善的操作系统黯然淡出历史舞台。 
 
  「我们疯狂地编写程序、销售软件,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做其它的事。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客户都是狂热的计算器爱好者,不会被功能的弱小、手册的简单和先进的用户界面所影响。这就是计算器软件当时的状况。」 
 
  「一些公司把它们的软件装在一个塑料袋中销售,带有一张复印的使用说明和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拨打这个电话寻求『技术支持』)。对微软公司来说,当有用户打电话要求定购一些软件时,谁接到电话谁就是『送货部』。他们要跑到办公室的后面拷贝一张磁盘,把它放在邮件中,随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编写代码。」盖茨这样描述自己最初创业的经历。 
 
  即使是一个很小的软件作坊,盖茨也不放弃对商机的追逐。当1975年公司在阿尔伯克基发起时,他就与第一伙伴艾伦斤斤计较起股份的分配问题,盖茨凭借源代码写作上的优势,占据了股份的6成。但等到一年后他们真正签署协议时,盖茨磋商把自己的股份增加一点,而话语温柔、比较随和的艾伦自然损失一点。于是协商的结果就是盖茨拥有微软的64%。 
 
  这是盖茨在牢牢把握商机,谈判方面坚持不懈、令人无法抵御的威力最早的明证之一。尽管对许多21岁的人来说几个百分点没有多大的区别,可对比尔?盖茨来说,每一个百分点都值得努力争取。 
 
  当微软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告宣布后,盖茨更是没有放过在近期内能给自己和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机会。他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向集团购买者巡回推销股票。在这次巡回推销活动中,盖茨代表公司在10天内到世界的8个城市进行过停留,包括世界金融中心的伦敦。这虽然对于盖茨来说是疲于奔命,但是为了让自己的股票有一个好的价格,盖茨不但在这些城市逗留,还在每个城市发表演讲。推销会场搞得像节日舞会一样热闹。 
 
  当他乘坐的飞机在英国伦敦徐徐降落,盖茨一行受到了英国式的热烈欢迎。一个盛大的聚餐会在阿纳比举行,这是大英绅士们典型的聚会,温文尔雅而又不失热情,会后还举行了舞会。盖茨整个晚上都乐此不疲。 
 
  盖茨的辛苦劳作也换回了股民的大把钞票。1986年3月13日微软股票上市的第一天,共成交360万股,可谓取得了一个巨大的成功。中午时分,每分钟有大约几千股成交,如果谁以每股21美元的价位吃进,而在最高值抛出时,那么一天之内他将增值40%以上。 
 
  要善于捕捉商机(2)

    2005年07月31日00:12

    当天的股票交易市场上几乎就是微软的个人演出。几乎所有进出交易大厅的股民都买了微软的股票,而别的股票无人问津。

    盖茨在此一役中就成为了身价上亿的世界顶极富翁。在世界各企业家的发财史上,能够在短期内赚取如此神话般利润的,恐怕只有盖茨一人。 
 
  当凭借着软件起家的盖茨已经拥有亿万资产时,盖茨决定把自己的绝大部分财产都捐献出去。这固然与美国的慈善捐款有许多优惠政策有关,因为从此盖茨就可以享受免税的优惠。而盖茨夫妇名下的慈善基金是美国十大家族基金之一,虽然是非盈利性质的,但盖茨不放过任何商机的禀性让他把这个非盈利性的基金也运作的盆满钵满。 
 
  据透露,盖茨夫妇每年都要向该基金注入一定数目的资金。盖茨基金会主要把资金用于长线投资项目,包括金融衍生产品、股票期权等,亦有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及债券市场。因为该基金主要做慈善用途,2003年的捐款及其它慈善开支近15亿美元,基金所赚的利益比捐款还要多。 
 
  从不忽视微小的商机,从不轻言放弃,让盖茨和微软公司的财富与知名度一样节节攀升。如今微软在软件行业的龙头老大地位已经无人可以撼动。盖茨也牢牢占据了世界首富的地位,连续十几年不曾动摇过。 
 
  创富的机遇在偶然(1)

    2005年07月31日00:12

    正是因为盖茨从不放过任何商机,因此,他也就成了「抓住了一个世纪可能只会出现一次的幸运的人」,并让自己的软件公司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当然,这个商机同样也曾摆在另外一个人的面前,他却没有去珍惜,最后只得眼看着盖茨的财富扶摇直上而望洋兴叹。

    这个「让一个世纪可能只会出现一次的幸运溜走的人」就是美国数字研究软件公司的格里?基德尔,将几百亿生意拱手让给微软的基德尔博士后悔莫及、欲哭无泪,在1985年英年早逝。现在看来,如果不是他的失误留下的偶然机会,盖茨可能就不会像今天这么显赫,至少他的财富积累起来要慢上许多。 
 
  1977年,苹果公司推出风靡一时的微型个人计算机。八十年代初,一直对微型计算机不屑一顾的计算机巨人IBM终于如梦初醒,决心尽快进军个人计算机市场。可是,因多年来忽视了对微型计算机的研究,一时来不及研制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这两项核心技术,加上被没完没了的反垄断官司整怕了,IBM决定暂时向技术领先的小公司购买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应急。 
 
  经调研和论证,IBM决定采用英特尔公司的8088微处理器。在操作系统领域,当时领导潮流的是数字研究公司的CP/M操作系统。为了尽快推出产品,当时已经是大型公司的IBM屈尊俯就,登门商讨合作事宜。谁料想,该公司恃才傲物的年轻老板基尔多博士(GaryKildall)未能把握商机,一上来就开出了高价码,每台计算机按惯例收取授权费200美元,并附加其它条件。 
 
  在盖茨的回忆里,「当时有一位黑衣男子到来,我正好在公司,亲自接待,并实质性会谈,而这个时间,基德尔不巧正搭乘私人飞机出外游玩,来客由他的妻子礼仪性接待」。心急如焚的IBM公司工作人员在基德尔那儿一无所获后,当然把合作的重心转移到了曾经为第一台微型计算器开发过BASIC程序的微软公司。 
 
  这个机会来的是那么地突然。IBM公司需要微软为即将开发的新型个人计算机提交一份操作系统方案。事实是,微软当时既没有操作系统,也没有时间开发IBM所需的那种操作系统。但是盖茨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他立刻敏锐地意识到,IBM微型计算机有可能轻易击败苹果计算机,成为真正人手一台的个人计算机,一个巨大的市场有可能即将出现。 
 
  他毫不犹豫地对IBM的负责人说:「是的,马上!」他考虑的是在市场开拓初期,技术水平一时的高低有时并不重要,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抢占市场份额并借此建立市场标准。如果能搭乘计算机巨人便车捷足先登,抢先占领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制高点,微软有可能一步登天。 
 
  于是盖茨牢牢把握住了这次机会,经过六个月的奋战,终于让微软的MSDOS搭上了IBM的巨型战车。当然,盖茨的年龄优势也在这次谈判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娃娃脸让许多人低估了他的经营头脑。导致了IBM做出了将操作系统外包给微软公司的错误决定,让他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IBM原以为,他们可以把二十多岁的盖茨玩于掌上、任意摆弄,结果却是自命不凡的IBM沦为替她人做嫁衣裳的倒霉蛋。 
 
  盖茨向IBM开出了看起来极有诱惑力的合作条件,即微软完全配合IBM和英特尔的硬件标准和规格,特别设计PC…DOS操作系统,每台计算机收授权费不到50美元。IBM大喜过望,双方一拍即和。但是盖茨却保留了PC…DOS的独占权,而且可以授权其它硬件厂商使用将PC…DOS略为修改而成的MS…DOS。 
 
  凭借计算机巨人的赫赫威名和营销网络,IBM个人计算机一时畅销全世界,全球计算机厂家争先恐后地为IBM计算机开发应用软件,使与应用软件紧密相关的微软DOS不费吹灰之力便成为软件产业的行业标准。如今,全世界80%以上的计算机都是使用微软产品的,更有甚者,新出厂的个人计算机绝大部分都已经预装了微软的软件。因此,比起竞争对手,盖茨一起跑就领先了一大截。 
 
  而令微软至今仍叱诧业界的WINDOWS的诞生,也是在偶然之间。这个图形化的操作界面本来是当时的个人计算机巨头苹果公司的发明,当时这个图形界面操作系统以其无与伦比的友好界面轰动业界,被称为「比尔?盖茨终结者」。但是,盖茨抓住了苹果委托他们开发新软件的时机,对装有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麦金托什样机反复研究,最终亦步亦趋,推出换面版Windows系统。盖茨就此赢得了市场,而被盖茨视为偶像的苹果公司缔造者乔布斯赢得的只有尊敬和同情。 
 
  创富的机遇在偶然(2)

    2005年07月31日00:12

    回顾这段个人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或许我们会将微软目前在市场上的支配地位看做是命运中遇到的好运。但是这样的想法也未免太小看盖茨和他所带领的微软人马了,因为凭借他们的智慧和眼光,像盖茨这样的关键人物迟早会腾飞,即使没有对手的失误之举,盖茨依然能够呼风唤雨。 
 


炽天使书城





【第十一章】

无利可图的事先丢开 
 
  2005年07月31日00:12

    众所周知,微软的软件每次出来都有很多「臭虫」,难道微软不能做出完美的产品,再推出来吗?微软雄厚的人力资源当然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微软却从来都不这么做。

    因为这样会使它丧失很长一段时间的盈利时机。而且不完美的版本在升级的过程中,微软还能再赚一笔。 
 
  这就是微软的盈利理念,作为市场决策者,要知道市场机会之门可能只打开半年,不抓住,就永远失去机会。在商业竞争中,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尤其是最具有现代产品性质的计算机软件更是一种时间性极强的产品,一旦落后于人,就会面临失败的危险。错过了推出的时机可能遭到竞争对手的永久性封杀。为什么不早点推出来封杀别人呢?或利用不完善的产品来完成原始积累呢?而且可以通过用户来帮助企业进行免费测试,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微软的发展,盖茨一直是以这样的经营理念去运作的,有盈利空间的要立刻上马,无利可图的就暂时丢在一边。在每一年在公司的集会上,盖茨总是会发出同样的讯息:「我们把公司的前途赌在窗口上或我们把公司的前途赌在网络上。」这样的决策也就意味着有许多无利可图的事情将被暂时或是永久地搁置起来。 
 
  「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就会掉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我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是因为我一生只选定了一把椅子。」盖茨这样解释道。他也一直喜欢不断地放弃不再是盈利重点的产品。有时,甚至为了争取在新市场拔得头筹,他会砍掉正在赚钱的金牛。 
 
  譬如,微软最早是以MS…DOS起家,占有80…90%的软件市场,是微软最赚钱的商品,但是DOS被窗口所取代,不是由于竞争者的威胁,而是自我的更新。每一次微软拥有一个市场,就不断向自我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