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股市大财神-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心之言”往往都能在股市中得到应验。
9岁时,股票几乎占据了司徒炎恩整个大脑,大部分时间里他都置身于当地的查尔斯·施瓦布证券行。他开始学习操作股市中的连线电脑,观看股市行情指示板,还常常跑到图书馆翻阅有关投资书籍并收集相关资料。他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像沃伦·巴菲特那样的人。
作为职业股票经纪人,父亲知道小司徒炎恩还有许多知识要学,所以直到他14岁那年才同意他开户进行股票投资。祖父母给了他700美元作为启动资金,他用这700美元买了一家软件公司的股票,三个月后,这只股票涨了114%。当父亲问他为什么买这只股票时,他就把选股票的经过告诉了父亲:他在一本电脑杂志中读过关于那家软件公司的报道,这篇报道对该公司前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然后他又对这家公司的本益比、账目及成长率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才决定购进该公司股票。随着股票投资技巧日臻成熟,他的投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
15岁那年,司徒炎恩在父亲的帮助下组建了一个共同基金,他拟了一份关于共同基金的公开说明书,简明列出基金投资策略及风险,每股成本及预期的回报率,这个新的投资基金就命名为“司徒炎恩基金”。
经过努力,这个基金集资33000美元,全部投入股市。以华尔街的标准,这不算什么大数目,但司徒炎恩认为,有多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看你如何投资,看股票的回报率有多高。
从第一年开始,司徒炎恩基金每年的回报率就在30%以上;到1993年,基金增长了38%。1994年是华尔街惨淡萧条的一年,许多股票惨跌,大多数投资人只求保本,但司徒炎恩基金收益率仍达到33%。
后来,《华尔街日报》专门采访了他,并在头版报道了这位华尔街小神童,他们说司徒炎恩的表现使得华尔街股票投资家脸上无光。在这之后,他接到了无数电话和信函,很多投资人都要给他提供资金,让其代他们炒股,这样一来,司徒炎恩基金达到了100万美元之巨。世界各地的投资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纷纷对他发出邀请,有的邀请他去讲学,有的邀请他当顾问。
当然,像司徒炎恩这样的少年天才,智力因素对他成为一个华尔街小神童起着很大作用,但IQ(智商)这种先天遗传因素并不是我要强调的,我真正要强调的是FQ(财商)。我们可以看到,司徒炎恩在股票方面刚刚表现出一点天赋的时候,父亲就开始对他进行了目的比较明确的培养。恰巧父亲所擅长的又是金融证券领域,这种财商的培养效果就比较显著。
撇开这样特殊的例子不谈,就是普通人家,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教孩子学会如何赚钱,已经不是成功或成名的期望,而是最基本的生存的需要。
我在美国生活的那几年,发现美国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财富概念的普及和教育,教会他们学赚钱、学理财,所以他们的小孩子从小就很精明。美国父母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美国家长让孩子干家务换取零用钱,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呢?个个都像公主、王子一样被宠着,从小就打工的事情根本不可想象,连大学生打工都是极少数。金钱是把双刃剑,富裕的生活本身不会对孩子有害,但是如果缺乏健康的价值观指导,那么它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财商教育不可缺(2)
作为一个在中国大学当过很多年教授的人,我多少还是有资格批评一下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缺陷的。我们的教育制度迫切需要改革,这点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因为应试教育已经制造了太多的考试机器,孩子们只会应付考试。但考好了又能怎样?重点大学毕业出来又能怎样?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其实,不是用人单位不需要大学生,也不是用人单位歧视应届毕业生,实在是很多毕业生根本不能适应公司,不能适应职场。当然,我说这些话丝毫没有批评学生们的意思,孩子都是好孩子,但我们的孩子在很多方面比不过人家的孩子,错不在孩子本身,错在我们这些大人身上,错在我们的教育方法上。
几年前,我在北京科博会上提出5Q教育思路,即IQ(智商)、EQ(情商)、AQ(逆境商)、LQ(领导力商)、FQ(财商)。在这五个Q里,我最看重的就是FQ,也就是财商。其他四商,教育专家们已经有了很多论述和阐发,但在财商上,他们却很少发言,为什么?因为他们自己本身的财商就不高,因为他们自己也不太会理财。
无论是股市投资还是其他证券投资或者实业投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生活更加幸福、快乐,而不是钱越多越好,赚钱多少与是否幸福是两回事,更不存在正比关系。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赚钱,更要学会如何理财,培养良好的财商。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投资的目的,享受快乐人生。
一位所有者或投资者(1)
如果尽量把他自己和那些管理着好业务的经理人结合在一起
也能成就伟业
——沃伦·巴菲特
对于大部分老百姓和工薪阶层来说,除非你对自己的炒股能力非常自信,否则买股票不如去买基金。道理很简单:买卖股票要自己单打独斗,而且要面对种种扑朔迷离的形势;而买基金就简单多了,把你的钱交给全中国最好的操盘手和炒股高手来打理。
当然,有人认为基金回报率太低,所以不把它作为首选。其实,选对了基金,其投资收益之高丝毫不亚于股市,甚至有过之无不及。例如,有人曾在 2006年8月买了30万元某股票型基金,到2007年6月总共分红223057元,现金回报达74%,总回报率达136%。这样丰厚的回报,其实是很多基金都能做到的。
再如一位60多岁的老翁购买基金的经验。10年前他从26万元起步,此后坚持长期投资,如今资金已经如滚雪球般增长,成了名符其实的千万富翁。他买基金特别喜欢那种有品牌、稳健的,并且坚持做长线,从当初的26万元增值到现在的千万资产,很大程度也得益于此。从他个人的体会来说,中老年人最宜养“基”。
在购买基金之前,这位老翁也曾经接触过其他的理财方式,比如说股票,进入之后发现并不适合,一来是因为自己的年纪大了,不可能天天去盯着大盘;二来股市跌宕起伏中的风险更是老年人所承受不了的。他还接触过一些保险品种,投入的资金也不少,但保险不像基金管理公司,在帮你理财的同时,只收取少量的费用,比较省心。总而言之,买基金比炒股稳当省事,比放在银行收益高,是最适合老年人的理财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的股市正处于牛市,在牛市里基金都会有丰厚的回报,而且相对风险比较小,买了也不必天天去看盘。现在基金的服务也很好,天天把基金净值用短讯发到你手机上,你就能每天知道你的回报达到多少了,真正是轻松快乐天天赚钱。所以一般的老百姓就应该去买基金,最好的基金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能翻五倍甚至五倍以上。所以说,最好的基金收益一点不逊色于股票,而且不必每天担心暴涨暴跌。此外,整个基金理财金额会逐渐占中国股市总流通的一半以上,这样中国的股市就会很稳健,所以基金业受到国家的大力鼓励。
当然,要想从基金中得到高回报,选对基金是重中之重。有人打过这样的比方:选基金就像选“媳妇”,不仅要看看“媳妇”本人,还得看看她家里的情况,把父母亲和兄弟姐妹的情况都摸得清清楚楚。这也就是说,选基金就是在了解基金本身情况的同时,还得了解公司的业绩。另外,该基金公司发行的其他基金的收益情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选择正确的基金投资是敲开基金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在选购基金时,有三大策略必须要把握住:
策略一:选购基金精挑细选,不应频繁更换。投资者不要过多考虑基金的价高价低,选择时应从基金的投资结构、基金公司的历史表现、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建仓与持仓等方面进行考察比较,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进行挑选。可以选择净值增长相对较快、波动幅度相对较小的基金。
策略二:以不同性质的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市场基金构成一个基金组合,如此一来,无论股市如何变动,投资者都可获取相对较高的投资回报,减少损失。
策略三:选择老基金比选择新基金更有优势,购买基金的时机并不十分重要。新基金相对于老基金来说有一段时期的建仓期,如果在这个时候遇到大盘上涨的有利时机,老基金就比新基金显现出更多的优势;相反,如果大盘下跌,新老基金都可用手中的资金去逢低买入。所以,购买一些过往业绩好、表现突出的老基金是比较好的选择。基金是一种中长期的投资,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何时购买都是对的。因为从股市的中长期来看,波动是有规律的,它不可能一味地上涨,也不可能一味地下跌,我们也不太可能买到最低点或是最高点。
一位所有者或投资者(2)
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方式,而且是专家理财、集合投资。基金相对于股市的大幅变动还是非常平稳的。当然,买基金也不是稳赚不赔的,更容不得盲目乐观。深圳证券交易所基金债券部专家就曾表示,投资于由专业人士操作的基金也有四大风险需投资者加以防范:首先是市场风险;其次是基金公司管理能力的风险;第三是基金份额不稳定的风险;第四是上市基金的价格波动风险。
目前一些投资者对基金投资风险缺乏正确认识,产生了很多误解。有的把基金投资当储蓄,把原来养老防病的预防性储蓄存款或购买国债的钱全部都用来购买基金,有的高估了基金投资收益,把近一年来的火爆行情当作常态来看待,认为购买基金包赚不赔,忽视了风险。
定制最佳投资组合(1)
拥有股票好似拥有孩子——
不超过自己的哺养能力,陷入而不能自拔
任何时候都不必在投资组合里拥有超过五个公司的股票
——彼得·林奇
理财,仿佛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中国人的第一需要。这个巨大的变化是有因可寻的。2006年起,中国股市步入了气势磅礴的牛市,全年涨幅达到惊人的130%,位居全球之冠。而步入2007年,行情更加火热,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了社会上所有投资者的眼球,大量的资金涌入市场。
同时,随着物价上涨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企业资产和家庭资产正在不断地贬值,通过投资理财使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是每一个家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热门的话题。
尤其是对于步入人生发展阶段、手中拥有大量闲置资金的中产阶级投资者来说,如果不进行投资理财,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资产的损失将十分严重。据某项国际性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在未得到专业理财人员的指导和咨询时,一生中损失的个人财产达到20~100%。
现在,我们面对的问题早已不是该不该理财的问题,而是我们该怎么理财的问题。专业知识缺乏,同时又没有大量时间进行理财方面的研究,这是进行科学的投资理财最大的障碍。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伟大奠基人、诺贝尔奖获得者马考维茨对此有自己独到的研究成果。他认为最佳的投资组合,即与其他组合的回报一样,但是所面临的风险最小,换言之,在面临同样风险时,它的回报比其他投资组合都高。
在面对不可预知的金融投资风险时,建立组合投资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组合投资不仅不会损害你的收益,相反,它通过减少“可分散风险”间接地提高了预期收益,而且如果你建立起长期的组合投资计划,你就能把握住资本市场突然出现的黄金投资时机,而赢得最终的胜利。
适合自己的方案
如何配置你手中的资产,做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投资组合?
首先,我们要认清自己的经济状况和理财目标。建立长期组合投资计划的前提就是要认清自己,而顶级的投资大师往往都能做到这一点。全面透彻地认清自己可能勉为其难,但你至少应该知道自己的风险偏好、对市场波动性的宽容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施长期的投资计划不动摇,而长期投资行为如果没有在最终得到好的结果,原因往往都是败在心理和情感因素上。
其次,要明确需要、限制及投资期限。只有明确了自己的需要和限制,才能保证长期组合投资计划的实施和执行。例如,你必须考虑对投资组合流动性的需要,如果将来可能需要资金满足花销,那么最好不要参与非流动性投资,比如房产投资。你还要明确你的投资期。投资组合面临的两大风险包括通货膨胀和收益波动性,在较长投资期内,通货膨胀风险要高于市场波动风险。
第三,制定一个投资回报绩效预期计划。如果你是通过组合资产的历史数据制定一个合理的投资回报绩效预期计划,那么会让你忽略眼前的收益而着重于更长远的利益。因此,在实施长期组合投资计划前,制定一个投资回报绩效预期计划是关键的一步。
第四,做好投资资产份额的分配,设计优化的投资组合。与使用资产类别较少的传统方法相比,广泛分散的复合等级资产投资能够产生更高的长期波动调整后的收益。
第五,实施投资策略,制订投资策略计划书。再完美的计划也离不开坚决的执行,为了有章可循,你最好制订一份书面的投资策略计划书,这有助于组合的投资策略得到严格坚决的实施。在极好或极坏的资本市场环境中,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投资组合误区
在进行投资组合的过程中,很多人会陷入到各种误区里面去。这些误区有这样几个方面:
没有明确的投资目标。投资不能无的放矢,但时间久了,投资者很容易忽略某项投资的存在目的。股票基金通常扮演资本增值的角色,而投资于债券基金或者准货币市场基金往往是为了获得稳定的收益。
定制最佳投资组合(2)
没有核心组合。如果你持有许多基金却不清楚为何选择它们,你的基金组合可能缺少核心组合。针对每项投资目标,你应选择三至四只业绩稳定的基金构成核心组合,其资产可以占到整个组合的70~80%。
非核心投资过多。核心组合外的非核心投资可增加组合的收益,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风险。如果投资者投资过多的非核心部分,可能不知不觉地承担着过高的风险,而阻碍了投资目标的实现。
组合“失衡”。好的基金组合应是一个均衡的组合,即组合中各类资产的比例应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投资的表现各有高低,如果某些投资表现特别好或特别差,会使整个组合“失衡”。
基金数目太多。如果持有基金数目过多,投资人看着冗长的基金名单,往往会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不妨借助“该基金能否充当组合中的某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