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股市大财神-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再没有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接盘的时候,E、F、G……这些人要想把手里的股票卖出去,就只能不断降价求买家。这就像是从搭得很高的积木底端抽走一个支撑点,会令股价崩塌。我们看到D赚到了钱去买了液晶电视机,那是最后入市的Z的损失。在股市里,通常把Z这样的人称为“接最后一棒的人”。除非有一只股票永远上涨,否则持有这只股票的人里总有赔钱的。但是在股市里根本没有这样永远只涨不跌的股票,有人赚就有人赔,即使再大的牛市,也会有人赔钱,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只要不做接最后一棒的人,在牛市中,你赚钱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作为一个股市的研究者,我希望股民朋友们能够多学习一些相关的股票知识,尽量地避免投资失败;作为一个股市投资者,我也希望我的同道们不要做接最后一棒的人。在这里,不妨给中小股民以及新股民们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1)给自己一段时间
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说,投入的精力看起来似乎会少一些,不过也正是由于长线投资,在下注之前的准备工作就应该更细致,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更多。如果不弄清一家公司的真实状况,就把宝长期押在上面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因此,除了像短线投资者一样去分析行情走势、财务指标之外,深入了解一家公司也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的年报数据、产业研究、电话咨询,甚至亲自去上市公司调研,这一切不是短短几天就可以完成的。即使在选定公司进行长线投资之后,投资者也需要随时留意所投资公司的相关信息,一旦公司或产业的基本面发生较大变化,投资者就要迅速调整战略。
(2)锻炼自己的承受能力
2006年,股价增长超过三倍的股票有很多,但是普通股民的收益只有一倍左右,甚至很多股民的收益率低于基金收益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很多中小股民频繁地变换手中的股票,有的人美其名曰“超短线投资”。除非你是看盘高手,否则在牛市背景下,这种频繁的换手只会是吃力不讨好。
做事情需要耐性,做股票也一样,不要刚买进两天,一看涨了就抛,满足于赚点“买菜钱”,一看跌了也赶紧抛,生怕赔得太多。对于那些资金不是很充裕的股民,也最好不要一看到别的股票大涨就马上卖掉手中的股票而买入那些上涨的。我认为,大家应该尽量进行中长线投资,一年最多倒腾两三次就足够了,倒腾多了,就会有失误,反而使风险增大。
还有一些投资者,因为持有的股票股价暂时下跌而急忙抛出股票;但抛出之后,这只股票的价格又上涨了,于是就开始追悔莫及。“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这句话在每个投资者开户的时候都会被告知,但可能直到自己被套的时候才会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这时候如果没有良好的耐性和承受打击的能力,不能地冷静地分析情况后再作决定,并且没有承担一定亏损的心态而匆忙慌乱地低价卖出,只能成为股市中的零和交易的牺牲品。
新人新问题(5)
(3)分清真假信息
对于股民来说,没有固定、通畅的渠道获得各种财经信息显然是不行的。所以股民们需要去阅读报纸、杂志、研究报告以及上市公司公告。但有了这些消息还不够,你还需要去辨别这些消息的真伪。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最不缺的就是信息,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在流传,但是普通投资者很难去验证这些信息,何况有很多信息很可能是机构为了出货或者打压股价而故意放出来的。
其实,2006年备受关注的“券商研究报告”也正说明了信息的重要。许多投资机构纷纷购买之前并不受人关注的券商研究报告。还有市场资深人士指出,有些券商的研究所因为和上市公司高管接触密切,往往会在报告中暗藏着上市公司的意图。这时候,阅读研究报告就更得长个心眼儿。
人人都是股神?(1)
全民炒股是天大的好事
沪深两市总共才一亿多账户
有效活跃的股民最多只有三五千万
但在经济学上
一个市场经济成熟健康的国家
至少会有30%以上的民众投资股票或基金
“在这个时代当中,不用你做太多的动员,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么一个资本财富的创造过程,有什么不好呢?我认为应当以更大的宽容,来深刻地理解当前牛市的价值、牛市的内涵。它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价值,让更多的股民在这样一种股市操作——买进卖出的过程中体会什么是优胜劣汰,什么叫做自负盈亏。”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说,“全民炒股是天大的好事。”
我们有多少人炒股?沪深两市总共才一亿多账户,有效活跃的股民最多只有三五千万,但在经济学上,一个市场经济成熟健康的国家至少会有30%以上的民众投资股票或基金,所以我认为更多的人参与股市是天大的好事,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关心世界大事、国家大事,关心经济发展,监督政府更好地管理经济,而这种“责任心”也会对各种腐败现象和非理智的决策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全民炒股会间接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实现。
老太太炒股
谁说股票只是有钱人玩的游戏?什么叫中小股民?在我看来,清洁工、保姆、农民工都去开户,这种现象才真的令人振奋。因为股市的繁荣,为广大中低收入人群带来了致富的希望,为老年人通过股市过上小康生活带来了可能。
重庆有一位老太太,退休后在一个停车场上班,她的工作就是每天清晨打扫停车场的卫生。她下班的时间刚好是股市开市的时间——上午9点半。因为每天下班都要路过当地的证券营业厅,看见整天有那么多人挤在里面,老太太就时常进去看看热闹,有时候还跟里面的股民搭搭话、聊聊天。
听说不少人都在股市里赚了钱,老太太动心了,瞒着家里人把自己两万多的养老钱从银行取了出来,到证券公司开了户。这位老太太的炒股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在证券营业厅里“偷听”几位公认的炒股高手聊天,然后跟着人家买卖股票。人家买她就买,人家卖她就卖。就这样跟来跟去,老太太还真是赚了不少钱。
后来,没什么文化的老太太居然学会了在电脑上看行情,自己选股票,而且玩的居然还是短线,一只股票在手里的时间从不超过三天。就这样几个月下来,两万块已经变成了四万多。事情传出去,附近的老头老太太们都过来取经,跟着她炒股,还都尊她为“股神”。
这个故事后来被演绎成另外一个版本:某证券营业厅的散户股民几乎人人赔钱,只有门口看自行车的老太太赚了个钵满盆满,于是大家纷纷向她讨教炒股秘诀。她说:门口的自行车就是我炒股的“指数”,自行车少、股市萧条的时候我没有事情做,进去看看,学着买几只股票;等自行车多、人人都抢着买股票的时候我忙不过来,干脆就清仓。
其实,有时候随大流不赚钱,反其道而为之才能发财,这位老太太不知不觉中运用了逆向思维,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收益。
据《上海青年报》报道,现在很多家政公司的保姆找东家的第一个条件是:东家必须是炒股人家。原因很简单,很多保姆们也开始炒股了,她们对股市并不了解,只知道炒股能赚钱,所以想从炒股的东家那里学学。另外还有媒体称,上海的家政市场已经形成钟点工短缺的局面,因为做家政一个月辛辛苦苦赚的钱,还不如在股市里玩几天股票赚的钱多,所以钟点工们都纷纷告假,投身“股海”。
《南方周末》还在2007年5月份报道过盲人炒股的新闻。在武汉市按摩医院,一共有30名盲人按摩师,其中就有10人是公开的股民,且以炒短线为主。什么都看不见,怎么炒股,怎么看K线图?原来,以前他们炒股主要是从收音机里获得股市信息,再通过电话委托进行股票买卖;后来他们通过语音电脑获得股市信息,进行网上交易。在这些盲人股民中,有一位叫周艳君的按摩师,1997年就开始炒股,后来被套牢,投入的两万块缩水成7000元。最近两年的牛市,不仅让她的那7000元成功解套,而且三炒两炒,7000元已经变成了50000元,最多的一天赚了5000元,要知道,她做一个小时的按摩工作才赚15块钱。后来,她丈夫也加入进来,每天守在证券公司,随时向妻子汇报行情,妻子再进行遥控指挥。这对普通的夫妇希望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把这50000元变成100000元,这样他们就可以为一套新房交首付了。
人人都是股神?(2)
弱者的反击
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分,这在我国也不例外,但由于有一个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的弱势群体总数恐怕也应该是世界第一。而即使是在最讲究公平公正的国家,在公民权利、社会保障、资源分配等方面向强势群体倾斜,都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单从贫富差距这一项来考察,我们国家的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不平等也是谁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如今,和谐社会已经是我们国家现阶段的最大目标。如何建设和谐社会?我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最主要的。在股市,同样存在强势与弱势的问题。那么,谁是强势群体?谁是弱势群体?我认为,强势群体主要是那些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有证券自营资格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国有投资机构等;而弱势群体主要是广大中小股民。
自从中国股市向境外投资者开放之后,QFII的资金大举进入中国。由于中国对外资的高度需求,他们凭借自身的规模和独特身份,也能影响到股市管理者的一些决策走向。这样来看,境外投资机构也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话语权,成为强势群体中的一员。
于是,在股市上你可以见到这样的“博弈”:机构投资者作为强势一方,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让管理层发布某些消息或者采取某些措施,进而影响到作为弱势群体的广大中小股民的心理,使其大量抛售或者高价购进某些股票,而机构投资者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更有甚者,某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层利用自己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发布对中小股民产生心理影响的企业信息,诱使中小股民大量购进或者抛售该公司股票,而这些高管层的亲属或者相关利益集团,也会在这一过程中牟取暴利。在这种博弈中,普通投资者因为处于劣势地位和力量的分散,根本无力抵抗,更不用说反击了。
纵观中国股市十几年的历史,处于熊市的时间远远大于牛市,造成这种局面,机构投资者和管理层的这种不规范行为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投资者缺乏对市场的安全感与信任度,他们只会远离中国股市。可喜的是,随着股改的成功以及管理层依法监管意识的增强,这种现象已经大为好转,老百姓对股市的投资热情又开始逐渐回升。而大量新生力量的加入,也推动股市从2006年开始明显走牛。
其实对于老百姓在这一轮大牛市里所爆发出来的投资热情,机构投资者们和利益相关人员没有想到,这让他们在错愕中一时失措,但很快就有“经济学家代言人”在媒体上喊话:全民炒股要不得!
其实,对金融市场来说,全民参与有利于稳定,因为资金的来源越多,这个市场就越稳定,有人抛就有人买;而如果市场掌握在资金庞大的机构手里,那他们的一举一动势必会极大地影响到股市,给股市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的入市热情,管理层应该给予肯定和支持,使老百姓能够有机会真正分享到国民经济增长的成果。
一亿总中流
和谐社会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已,它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撑。简单地说,和谐社会无法建立于贫困之上——“饥寒起盗心”,更不可能建立于贫富分化之上——“不患寡而患不均”。说穿了,社会和谐有赖于社会成员的普遍富裕。那么,什么是衡量是否普遍富裕的标准呢?如果不考虑乌托邦标准,那么现实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这个社会有多少中产阶级。一个中产阶级占主体的社会,肯定是一个普遍富裕的社会,肯定是一个和谐社会。一个中产阶级弱小的社会,肯定不是一个普遍富裕的社会,也肯定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那么,什么是中产阶级呢?“中产阶级”一词,最早出现在近代欧洲,而今天意义上的中产阶级的产生,则要推迟到二战以后。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和向后工业化社会的转变,美国工人阶级数量减少,中产阶级人数上升。1956年,美国白领工作者的数量第一次超过蓝领工作者。 这些白领工作者虽然大多没有自己独立经营的财产,但职业收入居于中等水平,而且一般从事脑力劳动,成为中产阶级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多年来,美国社会充满矛盾和冲突,但始终能够保持大局的稳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不止美国,整个西方社会能够从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期的多种危机中走出来,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也有赖中产阶级的成长并成为社会的主体力量。
人人都是股神?(3)
什么样的社会最稳定?专家认为,中产阶层的比例大,类似橄榄的中间部分;富豪和贫困人口的比例都比较低,类似橄榄的两头——这样的橄榄型社会是最稳定的社会结构。
目前,衡量中产阶级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一般来讲,中产阶级泛指一个社会中在经济上和身份上(或心理上)属于中等阶层的群体。它具有一些可观的经济标准,如收入水平或财产水平,也具有主观心理特征,如在经济上尚达不到中产阶层标准,但心理上把自己认同为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不等于收入中等的阶层。在一个经济水平太低的社会,即使收入处于中等水平也未必就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应该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年收入在6~5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家庭可算作中产阶级家庭。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符合这一标准的人数大约有8000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估计则是:中国的中产阶级应大约占总人口的22~23%,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3%左右。
把中产阶级的下限定为年收入6万,这个标准是十分宽松的。中国人面临多方面的生活压力,如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在社会福利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生活成本会急剧增加,年收入6万对一个家庭而言并不算大数目,很难使一个家庭得以很从容地生活。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生活成本极为高昂,纵是年收入10万以上,也会时时感觉到生活的压力。如果按西方中产阶级的标准,中国中产阶级的数目还是会缩水的。即使不按西方的标准,而按照更恰当的标准衡量,中国的中产阶级也还远远达不到一亿。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中产阶级的数目连一亿都达不到,社会的和谐将会大受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曾经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我们对此不能不有所警惕。
如何造就中国的中产阶级?这是一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