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普京打击金融寡头的原因和启示 >

第1章

普京打击金融寡头的原因和启示-第1章

小说: 普京打击金融寡头的原因和启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俄罗斯改革的风向变了
  世界上有些潮流来势汹汹之时,人们很难想到会有退潮的一天。前些年俄罗斯东欧涌起私有化浪潮,也搅动得许多中国人纷纷希望效仿。但近来,俄罗斯改革风向却似乎骤然生变,那些私有化潮流中涌现的金融寡头,不久前还呼风唤雨左右着俄政局,却突然成为了遭到全球通辑的要犯。
  普京上台以来,俄罗斯打击金融寡头的声势日益高涨,昔日在俄政坛叱咤风云的寡头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有些人躲进议会,借议员享有的人身不受侵犯的保护伞,消灾避难;有些人跑到了国外,寻求政治避难;而在国内的商业巨贾则经常被检察机关传讯,度日如年。
  去年11月13日,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批准逮捕俄著名金融寡头古辛斯基。由于古辛斯基早就感到风声不对,在检察院作出此项决定时旅居国外,俄总检察院宣布联邦通缉令,要求全国司法机关和国际刑警一旦发现古的下落,便可立即对他进行拘捕。著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的日子也不好过,他汲取了古辛斯基的前车之鉴,拒绝俄总检察院的传讯出走国外,还委托律师发布了一项公开声明,称俄司法机关对他的调查是一起有预谋的政治事件,因此,在“政治犯”和“政治难民”两者之间,他只能选择后者。
  据悉,普京向俄罗斯的新兴贵族发出了警告,“我奉劝那些人最好还是先把自己在法国或西班牙地中海沿岸买的宫殿卖掉……他们的钱是哪里来的?”普京总统这一震聋发聩的棒喝声,已由俄罗斯国家税务警察局付诸行动。该局调查部长沙连科夫,称中央税警已奉命清查俄罗斯新贵们近些年来在海外购置的不动产,所涉国家包括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法国、希腊、塞浦路斯和马耳他。他还奉劝那些用假名字或假文件在海外购置不动产的人,不要和国家开玩笑,不要自以为聪明,俄国家资产委员会将会拿出对付他们的办法。俄罗斯舆论认为:在总统普京强大的反寡行动震慑下,大小寡头们已乱了阵脚,因为他们意识到,属于他们的“幸福新生活”已经屈指可数了。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俄罗斯政局变迁绝非是偶然发生的,从多年来俄罗斯私有化造成的恶果,人们可以预感到风向变化的预兆,意外的反而是变化姗姗来迟,直到恶果长期积累成为巨大灾难,但是,变化虽迟却最终来了,令人感到善恶终有报。
  去年8月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后,普京总统对金融寡头做了强烈的抨击,指责他们凭着在叶利钦掌权时期同克里姆林宫的密切关系,掠夺国家财富造成了经济和军队衰败。据报道,普京会见潜艇罹难者家属时,将潜艇失事和无法有效挽救潜艇人员,归咎于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一团糟的改革计划。他说:“谈到海军拯救设备,它已经垮掉了,它已一无所有。国家已一无所有。”普京称金融寡头是导致俄罗斯经济和军事衰微的罪犯。他们大肆盗取财富,收购媒体,操纵舆论对这起惨祸“撒谎”,以便向政府勒索。
  继举国震惊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后,紧接着发生了莫斯科电视塔大火灾,这是一周内连续发生的三宗重大灾难事件。普京对这些灾难事件发表评论说,“新的紧急形势显示,我们最重要设施及整个国家已经处于何等危急的状况。我们不能不看到这些意外事件背后更广泛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忘记俄罗斯经济的现状”。他还强调说,再也不能隐瞒国家已举步维艰的实情,俄罗斯必须重振经济才能避免这类灾难发生。俄罗斯推行私有化改革过程中,腐败官僚和经理勾结掠夺资产,结果投资急剧降低甚至低于折旧,造成各行业设备和基础设施严重老化,被普遍认为是导致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当前,国内不少学者仍积极鼓吹私有化,原因之一是不了解俄罗斯的改革实践。据长期经商俄罗斯的宋晓路女士说,她写了不少反映俄罗斯改革的文章,国内报刊觉得夸大了负面不愿意刊登,而她认为,其实俄罗斯的悲惨状况国内人难以想象的。宋晓路坦率说,库尔斯克号沉没,莫斯科电视塔大火,这些戏剧性事件只是冰山的一角,各个行业的设备都在急剧老化衰败,这是十年没有投资的必然结果,俄罗斯的前景究竟如何可想而知。她还说,有人认为俄罗斯开始走出谷底,开始复苏,其实没有那么回事。俄罗斯就像一个发烧40度的病人,烧了10年,现在回落到39度,还是高烧,而且还可能回升。石油价格上涨带动了俄工业回升,但即使是秋明油田仍然非常困难,原因是工业金融寡头为了自身利益,出口的钱都留在国外回不来。俄罗斯公众舆论早已达成共识,俄金融寡头趁私有化之机大肆掠夺,乃是造成社会灾难的重要原因。
  《环球时报》曾报道,俄罗斯寡头新贵的穷奢极侈,同平民百姓的贫苦形成了巨大反差。例如遭到通辑的俄寡头古辛斯基,他经常身着豪服出入巴黎五星级饭店,每餐一掷千金。他的周末是在欧洲的私人别墅里度过的,在西班牙和伦敦的奢华场所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古辛斯基出门必有保镖跟随。他周末打网球时,在网球场巡逻的武装警卫多达15人。古辛斯基公开声称,他雇用的保安人员达几千人之多。
  而另一方面,俄罗斯近两成居民处于赤贫状态。在俄大城市的地下通道里,总能见到骨瘦如柴的老妪,伸着颤抖的手,眼泪汪汪地向行人乞讨。每当傍晚,街头就会出现一些老妪,手中举着几条干鱼、几根香肠或几包油炸马铃薯片,她们从不叫卖,只是默默地呆立着,眼巴巴地望着过往行人,静候问津者。更凄惨的景象是有的老年寡妇,手中居然举着年轻时获得的劳动勋章,或是卫国战争中牺牲亡夫的衣服,期待着能换回点食品。
  这种鲜明的对照,令有良心的俄罗斯人都感到痛心疾首。普京总统发誓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普京强调说:“我们的优先方向是保护市场,使其免受达官显贵和犯罪分子的非法侵入”,“所有经营主体应该一律平等”,同寡头的关系应“像同小面包房房主和修鞋店店主一样”,“诚实的工作应该比偷窃得到更大的收益”。普京还坚定地表示,政府惩治金融寡头的行动,“今后再也不会回头!”
  值得关注的是,大寡头别列佐夫斯基曾夸口说:“几乎所有的政治家都有自己的身价,他们差不多都被我收买了。” 别氏还曾嘲笑那些主张结束寡头政治的人,他认为:“普京之所以说要摆脱寡头,是因为他必须这样对选民说……但要摆脱寡头是不可能的。”的确,前俄总理普里马科夫也曾努力打击金融寡头,结果却被叶利钦和金融寡头搞下了台。普京曾被认为是“忠于叶利钦的人”,金融寡头还大撒金钱支持他竞选。俄罗斯舆论曾认为,普京的优势在于他是未知数,很少发表言论阐明自己的立场,因而遇到社会各方面阻力较少。现在看来,俄金融寡头的赌注还是押错了,难怪他们惊呼“原来普京不是叶利钦的接班人”。
  其实,寡头的失算恰恰正是历史必然,就算普京原来曾经忠于过叶利钦,看到改革失败给俄罗斯造成的灾难,他也未必愿意违背自己的良心,继续推行叶利钦已经失败的政策。据报道,最近叶利钦曾向报刊发表评论,公开为金融寡头进行辩护,指责普京打击惩治他们的行动,但是,据一项社会舆论调查,大多数民众认为叶利钦过大于功, 被评为“最差的、最黑心的”领导人之一。普京显然不愿意继续追随叶利钦,为了维护少数金融寡头的利益,重蹈其身败名裂的覆辙。据报道,普京采取打击金融寡头的行动,深深赢得了俄罗斯民众的支持,调查显示他的支持率上升到了70%。西方媒体甚至哀叹道,俄罗斯民众对普京的广泛拥护,仿佛就像对前苏联领导人的个人崇拜,只不过这一次是自发形成的。俄罗斯民众饱偿了改革失败的苦果,才会如此拥护敢于打击金融寡头,努力纠正私有化灾难的新领导人。
  俄罗斯私有化为何失败惨重?
  俄罗斯形成控制经济的七大金融寡头,以及98年爆发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是复辟资本主义的改革道路的失败,特别是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失败。值得注意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初期,曾经探索过多种改革道路,强化激励、企业扩权和租赁制等等,但是,由于受西方宣扬的规范经济理论影响,戈尔巴乔夫认为产权改革才是关键,决定大力推行股份化,并将其称之为“社会化”。 1990年,苏共中央向28大提出的纲领草案,明确肯定了股份制的作用,决定以此来加快经济改革。91年戈尔巴乔夫参加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期间,曾发表宏论称“我们愿意实现经济自由,但这主要由社会来决定。我们应当做什么,推动人们进入股份企业”。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初衷,或许是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但是,他没有想到料到的是,一旦人们动摇了对公有制的信心,改革就迅速滑向了复辟资本主义,曾经拥护社会主义的前苏联民众,纷纷转向拥护主张激进改革的叶利钦。
  叶利钦曾以以反腐败赢得民众支持,他主张推行私有化实现“人民资本主义”,但是,俄罗斯民众没有料到私有化的结局,竟然将俄罗斯变成了“强盗掠夺”的国家,迅速形成了七大金融寡头家族的垄断,昔日号称“反腐败英雄”叶利钦,如今也涉嫌通过洗钱将巨额资产转移海外。1991年叶利钦上台后,开始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其措施包括出售、拍卖中小型国有企业,对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化改造,第一阶段称之为“凭证私有化”,发放可出售、转让的私有化证券,第二阶段则称之为“货币私有化”,向私人、外资出售国有资产和股权,法人购股、持股基金和产权重组等等。早在1994年底,俄罗斯已有70%的工业企业进行了私有化,但是,俄罗斯私有化政策的实践效果究竟如何呢?根据国际货币基金提供的统计资料,98年俄罗斯的私有化企业有50%陷入了亏损,有25%的私有化企业实际上已经破产。据我国访问俄罗斯的学者考察,俄罗斯民众普遍认为,他们名义上虽然成了股东,却根本没有参与的权力和机会,感到自己非但没有成为“主人”,倒是沦为了“雇工”,经常受到拖欠工资和失业的威胁,众多俄罗斯人因生活艰难而将私有化证券或股票低价出卖。
  俄罗斯社会早已广泛熟知,私有化中存在着严重的违法腐败现象,黑社会和腐败官员、经理相勾结,实际控制了一半以上私有化企业和银行。新兴腐败经理阶层并不关心企业的经营,而将其作为非法牟利的工具,多元产权化结构和董事会、监事会,无法监督制衡反而相互勾结进行掠夺,导致俄罗斯的企业投资连年持续下降,每年约有数百亿美元非法收入转移境外,形成了俄罗斯经济“动脉”大出血。这种变态的私有产权结构一旦形成很难正,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将是长期性的。俄罗斯居民普遍认为,私有化已成为合法化的盗窃行动。目前,俄罗斯形成了掌握经济命脉的七大垄断财团,通过其拥有的大新闻媒介影响社会舆论,提供政治资金和安插内线关系操纵政府决策。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私有化是惟一能够彻底明确公有企业产权界定的办法,应该能够减轻国有企业的“预算软化”现象,大大提高企业效率,为什么俄罗斯改革的实践效果却同西方的产权理论的推论完全相反呢?根据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演化规律,企业的产权结构总是在企业成长的漫长过程中适应生产规模、经营管理、代理成本等生产力因素的需要,逐渐地有机形成的。一般来说,私人企业是由业主、合伙、有限责任企业逐渐成长为股权较分散的大型股份公司的,这样控股股东才有充分的时间,逐步积累控制企业和选择、监督代理人的经验,将由于股权分散化和两权分离造成的代理成本限制在一定范围。如果私人企业的股权分散化过程过快,可能造成企业权力体系失去控制,因内部矛盾和纠纷干扰经营权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导致企业的亏损甚至解体。但是,俄罗斯私有化运动,不顾国有企业的不同动态成长经历,试图模仿西方股份公司几百年演化的静态结果,完全违反了上述经济规律。由府官员和某些经济学家,仅仅凭着主观的空想,在短期内以任意方式决定成千百万企业的所有权结构,这样一方面给原有经营秩序带来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却无法保证经营才能同财产分配重新结合的自然过程。例如,产权的平均分配破坏了经营权的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如果企业财产落入善于权术而无能经营的人手中,低效率将以私人产权的形式固定化。调查表明,私有化进程中,俄罗斯的原国有财产的控制权正迅速集中在官僚、黑社会和投机集团的手中,这种所有权结构是否能提高原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率,是不难想象的。
  前苏联的旧经济体制有僵化的弊病,但依然存在着比较严格的责任制度和监督体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预算软化”和贪污浪费现象,如国营企业对设备工具、行政费用和现金出纳等有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根据现代组织理论,实行分权化和引入市场化改革时,企业应特别应重视用新的责任制来取代旧的责任制,否则经营部门易于滥用新获得的权力,导致代理成本的扩大。但是,俄罗斯推行的私有化却违反了上述规律,对所有权结构进行任意而且过快的分散化,破坏了经营权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导致众多股东之间信息交流和协调成本的大幅度增加,这样做虽然瓦解了旧的责任制,但是新的有效责任制却难以建立起来。俄罗斯实行私有化后许多企业的实例证实了这一点。例如,前苏联的民航体系很发达,责任制度也非常严格,甚至飞行员用哪一只脚先登上飞机都有规定,违反了要受处罚,因此,前苏联民航以其安全性而闻名。但是苏联解体后,民航实行了私有化,经营责任制却非常涣散,恶性航空事故大幅度上升,而且大多是缺乏责任心所致,94年失事的一架飞机,竟然从黑匣子的录音带上发现了驾驶员的孩子的声音,专家推断这种明显违反驾驶安全规定的作法同事故有直接关系。又如,前苏联的发电设备制造工业很发达,我国电力系统经常购买其设备,虽然其体制僵化,同部委的交涉时间较长,但批准后执行却很快;前苏联解体并私有化后,同各个厂家的经理交易都要有现金贿赂,因此尽管其设备价格便宜,国内正规企业也难以再购买。上述实例比理论分析更加生动地说明了俄罗斯实行私有化后“预算软化”问题恶化的事实。显然,俄罗斯的私有化非但没有解决国有企业的所谓“产权虚置”问题,反而却真的造成了“责任虚置”的问题,而现代企业在实行两权分离的条件下,经营责任制是决定企业效益的更为直接的因素。 
  由于俄罗斯私有化改革造成了企业经营秩序的混乱,征收高额增值税加重了企业的负担,结果是生产萎缩和税源枯竭,而且80%的私有化企业有严重逃税行为,97年俄罗斯的财政税收不足预算的一半,政府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拖欠了巨额的工资、养老金和福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