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普京打击金融寡头的原因和启示 >

第4章

普京打击金融寡头的原因和启示-第4章

小说: 普京打击金融寡头的原因和启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形式。实际上,俄罗斯私有化的主要形式,正是对小型国有企业出售拍卖,对大中型国有企业股份化。俄罗斯私有化的初期阶段,是对股份化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私有化凭证的形式分配股权,而后来则偿试了所有上述产权改革方式,包括出售股权、法人购股,以及贷款购股和持股基金会,用社会化或多元化包装私有化,等等。但是,事实证明,后来各种私有化方式造成的恶果,甚至远远大于初期的私有化凭证分配,出现了政府和企业的腐败领导人,纷纷利用手中职权进行私有化寻租,以更加模糊复杂的产权重组形式,进行“贵族强盗式的野蛮掠夺”,导致俄罗斯的企业投资连续下降,大量资金被非法地转移到海外,形成了控制经济命脉的寡头阶层。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先生撰文最近指出, “俄罗斯在95年后在臭名昭著的‘贷款换股份’,实际上变成了不合法的私有化”,“向私人贷款用来购买这些企业,或按照贷款换股份协议,以政府企业股份做抵押向政府申请贷款。谁拥有银行的控制权或特殊关系,谁就能大量廉价收购或掠夺国有资产。金融特权就意味着收购国有企业的特权。表面上腐败不那么直接,程序比政府官员将国有资产直接送给朋友还要不透明。由于存在腐败和利用职权,由此形成的私有权削弱了国家利益,危害了社会秩序”。叶立钦上台曾经以“反腐败”为号召,但现在正沸沸洋洋的洗钱丑闻,牵涉了他的家族和几乎所有政府高官,都涉嫌将巨额非法财产转移到海外个人帐户,美国《新闻周刊》以“盗窃国家”称呼俄罗斯。
  斯蒂格利茨还批评了西方鼓吹的持股基金会,“当认识到股权过于分散问题时,西方通常建议成立投资基金,就象华盛顿共识在捷克推行的,这个‘解决问题方案’的明显问题是,凭证投资基金比它们所拥有公司,本身还存在着更大的‘公司管理’问题,大多数人认为凭证投资基金将完成监督的任务,但由谁来监督监督者呢?改革的结果是凭证投资基金,变成了高度权力滥用的工具”。
  由此可见,任何出售国有产权的改革方案,尽管不是采取直接分或送的形式,都必然给政府和企业的领导人,提供的谋求私利的动力和机会,促使他们打着改革的高尚幌子,间接通过不透明的暗中交易,以合法形式进行强盗般的掠夺。改革者即使最初可能是纯洁的,产权交易潜在的谋私刺激和机会,也会促使改革者忘记社会初衷,丧失关心企业经营的动力和耐心,而倾心于利益更大的资产掠夺,最终导致改革者的变质和堕落。产权改革者的腐败寻租行为,会远远大于国有企业经营者,一个是水渠管理人一时多用些水,而另一个是永久掠夺整个水库资源。近年来我国进行产权改革中,尽管中央反复强调不搞私有化,各种改革形式不以出售为主,但是,各地领导总是误解中央的精神,廉价出售赠送现象泛滥成风。正因如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不宜过快推广,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试点,反复观察正负效果并总结经验。 
  由于美国鼓吹的新自由主义广泛流传,中国人误认为放弃政府干预和私有化,乃是世界各国舆论达成的一致共识。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美、英凭借着殖民扩张时代的遗产,操纵英语垄断传播媒体造成的假象。八十年代初,美、英右翼倡导的新自由主义浪潮,在许多欧洲大陆国家遇到了明显阻力,因为,欧洲大陆各国文化传统不同于英美,价值观念更为强调维护社会利益,法国就推行了同英美恰恰相反的政策。80年代初,正当美、英大肆鼓吹私有化之时,法国密特朗总统领导的社会党政府,却掀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国有化高潮。法国推行同新自由主义相反的政策,是因为历史上推行国有化成效显著。二战后,戴高乐为了促进法国经济的现代化,维护大国独立地位不受美国支配,推行了政府指导性计划和国有化运动,经济增长比20世纪前半期加快了2~3倍,显著高于欧洲国家平均水平特别是英国。与之相似,欧洲大陆国家如德国、瑞典等等,也围绕究竟是坚持战后社会改良,还是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左、右翼势力进行了反复的激烈斗争。
  1982年,法国推行国有化的一系列大型企业,基本上都属于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包括航空工程、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法国的国有企业遍布垄断性和竞争性行业,除涉及基础工业和重化工业之外,还包括电子、原子能等新兴工业部门,以及纺织、造纸、建材等制造行业。此次国有化浪潮之后,国有企业在许多行业的比重显著上升。1982年,法国国有企业在钢铁行业比重为80%,航空运输行业为87%,在邮政 、电讯、铁路运输、烟草以及煤气生产方面,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甚至高达 100%,在基础化学、人造纤维、有色金属等行业,国有企业的比重也超过了50%。
  法国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方法经验,同新自由主义的种种教条恰恰相反,对中国进行经济改革有很大借鉴意义。法国对国有企业不是强调政企完全分开,而是既强调企业享有充分经营自主权,又运用国有控股权进行监管和战略协调,还建立政府与企业签订计划合同制度,确保政府宏观调控与企业微观计划衔接。这样既能够利用市场的分散竞争力量,又能运用宏观整体战略协调的力量。法国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有以下特点:切实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领导权和监督权,集中反映在重大决策权、人事权和财务管理权三个方面,如决定国有企业的重大投资计划,重大战略决策和长期发展方向,选派代表参加企业董事会,任免国有控股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向企业派驻国家稽查员和主管部门代表,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督、审计和稽核,处罚违反国家财务规定的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贪污腐败。法国对于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也不强调政企之间的完全分开,而是既要保证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又要切实行使国家所拥有的控股权,这样才能达到推行国有化的目的,实现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目标,采取反周期行为遏制经济危机,推动产业现代化并维护社会稳定。 
  但是,美国出于深远的国际政治谋略,不会轻易坐视法国反其道行之,干扰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战略,暗中向法国施加了强大压力,如减少对法国的直接投资,策动法国私人资本和右翼势力,制造舆论猛烈抨击法社会党,鼓励私人资本外逃进行牵制,80年代下半期右翼政府上台,改变社会党政策转向私有化。此后围绕着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左、右翼政党展开了激烈斗争。90年代初,社会党人罗卡尔接任法国总理,中止了前任政府的私有化政策,而后来右翼上台再次推行私有化,朱佩总理曾因推行私有化政策,大规模解雇工人和削减福利,激起社会反对和全国性大罢工,被迫下台由社会党若斯潘接任。
  由于许多欧洲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造成了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恶果,左翼社会党势力再次占了上风,在大多数欧洲国家赢得了执政地位。围绕究竟是推行还是中止私有化运动,坚持社会改良还是回到自由放任时代,欧洲左、右翼政府开展的激烈斗争,充分说明其本质是意识形态的政治斗争,也显示西方国家并未就私有化达成共识。但是,缺乏冷战时期的两极对峙的牵制,欧洲国家被迫看美国的脸色行事,还不敢完全抛弃新自由主义政策。若斯潘总理曾指出,美、英推动的新自由主义潮流,对法国的价值观和社会经济制度,构成了不容忽视的严重威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更应重视法国的经济计划和国有化经验,警惕美国大肆宣扬新自由主义的威胁。
  附录 俄罗斯的七大金融寡头
  1.别列佐夫斯基 由于他跟叶利钦周围的人关系密切,通常被说成是寡头政治家的领头羊。他的企业资产包括以销售汽车为主的洛戈瓦兹公司,并持有俄罗斯最大的电视台、国有的俄罗斯公共电视台的股份。 
  2. 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 在所有寡头政治家当中,古辛斯基在去年的危机中情况似乎最好。尽管广告收入下降给媒体带来损失,但他依然控制着独立电视台、《今日报》和莫斯科回声电台。他的桥银行遭到危机的打击,但他已提出与实力雄厚的莫斯科银行合并,后者的主要股东是莫斯科市政府。
  3.亚历山大·斯摩棱斯基 他是SBS-农业银行的负责人,该银行一度是为零散客户服务的主要私有银行,在向农业提供信贷方面实力雄厚。但该银行在金融危机中遭到严重削弱,斯摩棱斯基自身前途未卜。该银行前不久已更名为“联盟”。
  4. 弗拉基米尔·波塔宁 他的帝国核心俄罗斯联合进出口银行在去年危机中成为第一家拿不出钱来兑付欧元债券的俄罗斯债户。阿纳托利·丘拜斯被解除职务后,波塔宁的政治势力日渐衰落。
  5. 弗拉基米尔·维诺格拉多夫 这位大亨的财富也是仰仗一家银行,即国际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已经没收了国际商业银行的营业执照,因此他的前景似乎比较渺茫。他的其它资产包括巧克力厂和一个金属厂。
  6. 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 在危机中受到打击的另一家银行梅纳捷普银行是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资产。他的另一家主要企业南方石油公司是俄罗斯第二大石油生产商。但分析人士说,南方石油公司的经营不是特别出色,而且石油价格已跌至25年来最低点。
  7. 米哈伊尔·弗里德曼 他是包括阿尔法银行在内的阿尔法集团的负责人,是知名度最低的寡头政治家。阿尔法集团的另一项重要资产是秋明石油公司,但该公司只是第六大石油生产商。
  ※本网站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归 天涯虚拟社区 与《天涯》杂志共同拥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